附件1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健康经济管理第二十六批研究课题项目表 序号 | | | | | 1 |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 | 1.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医院经济运行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医院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明确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因素。 2.构建涵盖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维度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择3-5家试点医院开展实证监测预警,根据结果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 3.构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模型,根据预测结果,将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为风险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4.分析各关键因素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的影响路径和程度,揭示其作用机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医院管理者加强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 本课题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深入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政府部门加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监管和医院管理者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1.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2.基于全国健康信息化保障工程财务监管子系统,研究提出系统升级建议,实现风险预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管理者提供便捷的风险管理工具。 | 2 | 医疗费用增长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不合理增长控制政策研究 | 1.开展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政策。 2.系统分析医疗费用增长的多维度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3.选择至少2家综合医院开展案例研究。 4.国际经验与政策对比,提炼对中国具有操作性的启示。 5.提出政策建议。 | 本课题通过科学分析与实证研究,科学识别医疗费用增长的核心影响因素、揭示其作用机制,提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政策建议,促进医疗体系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发展。 | | 3 | | 1.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困难及成因。 2.国内、外公立医院的投入保障政策比较研究。 3. 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的概念、内涵、范围,以及政策性亏损补助的实施路径。 4.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补助的现状分析:分析不同地区、类型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的现状和成因,探讨不同因素对政策性亏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提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 本课题通过研究分析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的概念、内涵、成因及补助路径,对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适应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多元投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 4 | | 1.医院医保经办管理机制研究。分析医院医保经办职能、组织架构及运作流程,明确医保部门的管理体系、医保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 2.分析医院医保部门与财务、人事、物价等部门间的协作现状,分析医保部门在医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与其他部门沟通不畅的问题及原因,建立医院医保部门与临床、财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 3.医保经办人员能力提升研究。分析医保经办人员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多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能力提升路径。 4.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医保经办管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 本课题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医保经办管理机制,并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医保经办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促进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医保政策得到完整、准确落实。 | 1.研究报告 2.完善公立医院医保经办管理机制与人员能力提升的意见 | 5 | | 聚焦卫生健康领域重大经济风险隐患,重点关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医保基金、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招标采购、对外合作等监管内容,总结实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研究行业监管重点内容、场景、模型及措施,提出数字化支撑穿透式监管的工作建议和实施路径。分阶段确定监管目标、举措和数据采集需求,具体包括:起步期,运用轻量化、单机版监管工具,开展实证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发展期,设计监管模型,提出集成运用不同平台业务数据实施穿透监管的规则库;成熟期,提出开展常态化监管、实时监测、预警提示的数据需求。据此形成数字化支撑经济穿透式监管的实证研究报告和工作指引。 | 本课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支撑卫生健康经济穿透式监管工作指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更好发挥经济监管效能。 | 1.轻量化、单机版监管小工具 2.卫生健康经济穿透式监管数字化应用实证研究报告 3.卫生健康经济穿透式监管数字化工作指引(分审计、绩效评价2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