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
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津政办发〔2025〕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2月3日
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危急重症、疑难病症、重大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连续性显著增强,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二、加强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
(一)科学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功能定位。科学配置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优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资源布局。医疗资源侧重保障基层或区域重点需求,向儿科、急救、康复、精神卫生、老年护理、职业病防治等领域倾斜。全面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疾控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在有条件的区网格化布局城市医疗集团,科学制定举办、运营、监管等各方权责清单。区级医院以业务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为纽带,加强与区域内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市级医院以专科联盟方式嵌入城市医疗集团,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机制。推进区域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到2025年底,互认项目超过200项。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市卫生健康委、有关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在有农业的区组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推进区镇一体、镇村一体,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加快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共享中心建设,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到2025年底,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实现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覆盖。聚焦就医和诊疗秩序、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协作联动与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等方面,加强对医共体运行效果评价。(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有关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发展社区医院和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加强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对人口较少的村可通过巡回医疗、邻(联)村延伸、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驻村等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5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能力建设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协助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传染病和重大疫情防控处置等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疾控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中医药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为龙头、市级中医医疗中心为支撑、区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基层中医馆和中医阁为网底、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加快推进中医专科联盟建设,开展中西医会诊和临床协作。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市卫生健康委、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创新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深入实施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工作制度,探索疾控专业人员参与医疗联合体工作。围绕重点疾病和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深化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2025年启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持续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平台,完善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依法依规强化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签约服务评价、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落实差异化签约服务政策,逐步形成家庭医生首诊、转诊服务模式。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及监督力度。持续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结构,到2025年底,在环城四区及远郊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打造1个金牌家庭医生团队。(市卫生健康委、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健全重点疾病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聚焦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点疾病,建立完善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健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的综合防控体系,探索多病共防、多病共管新模式。到2025年底,完成20家医体融合运动防治慢病先行试点医疗机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做强做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管理网底作用。(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强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机构与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安宁疗护机构服务衔接,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网络。加强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衔接,到2025年底,全市75%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服务覆盖率100%。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医疗等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