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1

[国内中医药传承] 打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复制链接]

3

主题

1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论贯彻落实《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再度彰显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前同样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中医药全局工作部署文件不同,此次《意见》聚焦“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呼应,还彰显了中医药的战略新兴产业价值,体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中医药工作的新要求——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这条赛道之新,新在中医药具备的原创科技资源属性。中医药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和科技创新资源,是我国有基础打造成引领全球的医药科技创新领域和战略产业。面对全球医药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充分利用中医药这一原创科技资源属性,提升我国医学创新链前端“原始创新”和尾端“转化应用”能力,将有助于我国实现医学科学的创新突破和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系。这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抓科技创新,必须用好中医药原创科技资源优势,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要多出科技成果,又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全方位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对此,《意见》做出系统部署,如提出“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等要求,正是有的放矢解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科技“卡脖子”问题。

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还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中医药产业链条长,影响因素多,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同,健全体制机制,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方面更好整合资源、创新配置要素,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此次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起草《意见》,贯穿中药种植、生产、研发、监管等全链条,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意见》专门强调“强化中药管理和产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健全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等,正是健全体制机制的有力举措,必将对行业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还需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加快培育更加完善的中医药产业内需体系。要以提升中药质量为核心,以更优质的中药产品引导市场良性竞争,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撬动中医药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供需良性互动;要注重跨领域融合,深化消费场景创新,激发“中医药+大健康”“中医药+农业”“中医药+文旅”等市场需求,激活产业链条上的多环节、多业态,发挥中医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等多重价值。(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评论员:黄蓓

3

主题

1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人类健康福祉提供有效“中国药”

——四论贯彻落实《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提出,“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两年后,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特殊环境疾病等,推出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创新药。”正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的切实体现。

在健康成为全球发展核心议题的当下,重大慢病、疑难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西医药在应对这些难题时,成效有目共睹,但也越来越显示出诸多治疗局限与副作用大等问题。而中医药凭借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数千年的实践经验,优势尽显,与西医药恰成互补,为解决人类健康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彰显出中国药的独特价值。

比如,在重大疑难疾病方面,青蒿素的诞生,使疟疾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难题得到有效控制,拯救了无数生命;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深度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大幅降低病亡率,缩短康复周期。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方面,西医往往侧重于指标控制,难以从根本上调节人体整体机能,中医药则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这些生动的案例,都充分展示了中国药在守护人类健康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落实《意见》提出的“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名医验方等的挖掘和转化。”通过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能够催生出更多疗效卓越的中药产品,同样是推动中国药发展的关键。

中国药不仅守护着中国人民的健康,更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意见》单列一章“推动中药开放发展”,突显了推动中药造福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意见》提出“高质量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推动中药产品国际注册和市场开拓。”中药企业应当主动对标国际标准,加大研发投入,规范临床试验流程,全面提升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岭药业等一些先行企业已经做出表率,积极探索国际市场,成功推动中药产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意见》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合作机制,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通过与国际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中医诊疗服务,不仅可以让更多国际友人体验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还能将中医药理念“说明白、讲清楚”传播到世界各地。

生产更多有效“中国药”,不仅有益国人,通过推动中药开放发展,让中医药走出国门,更能为全球健康事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相信随着《意见》的深入落实,中医药必将在全球健康舞台上大放异彩,“中国药”也将为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评论员:李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