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生药材鉴定
(一)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
1)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5~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已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梁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
2)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二)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恨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 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 Rheum franzenbachii Munt.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显微览定: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与皮层大多已除去,偶见部分残留。韧皮部射线宽1-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稀疏作径向散列,非木化。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常维管束(星点),排成1-2圈或散生。异常维管束系复合维管束,由多个外木维管束组成,形成层内方为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1)掌叶大黄 粉末:棕黄色。①草酸钙簇晶多,直径21-140(-190)μm,棱角大多短钝;另有簇晶呈不规则矩圆形或类长方形,也有一边较多较平截。②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40μm,非木化;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有的横向延长呈网状具缘纹孔导管。③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32μm,脐点星状、十字状、三叉状、人字状、裂缝状或点状,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7分粒组成。各分粒大小均匀,脐点明显,由2分粒组成的复粒大小悬殊,大者长约至49μm。
(2)唐古特大黄 粉末:棕黄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20-106μm,棱角大多宽而较尖,长短参差不齐。②导管主为网纹导管,直么11-126(-144)μm,非木化;有的导管分子甚短,长仅54μm。③淀粉粒单粒直径3-25μm;复粒2-10(-12)分粒组成,大小不一,有的分粒特小,脐点明显。
(3)药用大黄 粉末深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35-155μm,棱角大多较宽而短尖。② 具缘纹孔导管及网状具缘纹孔导管多见,也有网纹导管,直径约至160μm,稀至190μm,非木化。③淀粉粒单粒,直径5-44μm;复粒由2-8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本品以外表黄棕色、体重、质坚实、锦纹及星点明显、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