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回复: 4

[其它] 艾的分类暨四大名艾

[复制链接]

2

主题

17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大名艾:①产自湖北蕲春的蕲艾,②产自河南安阳的北艾,③产自浙江宁波的海艾,④产自河北安国的祁艾。

《本草纲目》曰:“艾叶……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李时珍在这里说的四明,就是宁波。

湖北蕲春的蕲艾:产自“药圣”李时珍的故乡,它能驱寒除湿、理气止痛,是治疗虚寒腹痛、月经不调的佳品。是艾中圣品。

河南安阳市汤阴的北艾:以其卓越品质闻名,北艾能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是治疗妇科疾病、虚寒腹痛和关节疼痛的良药。

浙江宁波的海艾:生长在海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神效,常被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关节炎。

河北安国的祁艾: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对妇科疾病和关节疼痛有显著疗效。

3

主题

11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艾草之大叶艾(家艾)与小叶艾(野艾)



艾草那独特的香气,在夏日毒虫肆虐之际,成为了守护人们健康的利器。而在传统中医药领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艾灸用的艾条、艾绒,还是入药用的艾叶,都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甚至我们的儒学宗师孟子也曾以“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的典故来赞誉艾草的治病功效,尽管原意并非专指艾草,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艾草在当时社会治病中的不可或缺地位。

艾草分大叶艾合小叶艾,两种艾都含有艾绒,但嫩叶的含绒量比老叶更高。小叶艾在叶片和绒质上相较于大叶艾,柔软度和细腻度稍显不足,香气也略逊一筹。因此,在制作艾条和艾绒时,通常选用大叶艾。此外,据说在印泥中适量加入艾叶,能够提升印泥的弹性和保湿性,同时赋予其芬芳气味和抑菌功效。

小叶艾,亦被称为野艾蒿,属于菊科蒿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裂刻深,叶尖细长,分枝众多,以斜向上伸展的姿态生长。叶面呈现绿色,而背面除了中脉外,其他部分均覆盖着灰白色的绵毛。

野艾蒿在中医里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理气行血,逐寒调经,对于安胎、祛风除湿以及消肿止血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不仅如此,它还能治疗感冒、头痛、疟疾等病症,对于皮肤瘙痒、痈肿、跌打损伤以及出血等症状也有显著效果。尽管其嫩叶可食用,但因其出绒量较少,通常不被用于艾灸。然而,当蚊虫叮咬后,野艾蒿却能发挥出色的止痒消肿作用。
1.png
大叶艾,又称家艾,是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其叶面呈淡绿色,相较于小叶艾,叶片更为宽大,叶裂也较浅。大叶艾的绒毛密集柔软,香气浓郁,因此常被用来制作艾条和艾绒,用于艾灸治疗。湖北蕲州是这种艾的道地产区,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也因此而闻名。

在中药学中,艾叶被广泛应用。其性味辛、苦,性温,能归肝、脾、肾经。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同时还能外用祛湿止痒。它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等症状,也能缓解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病症。此外,艾叶还能外治皮肤瘙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艾叶的药性偏温燥,因此阴虚血热者应慎用。同时,由于艾叶含有一定的小毒成分,不可过量服用。对于现代人因饮食、作息、环境等因素导致的体质偏虚热、湿热或燥热的情况,使用艾叶时需特别谨慎。

在选用艾灸时,应选用陈久品。据《本草纲目》记载,陈艾灸火“温而不燥,润能通经”,色泽上以土黄或金黄色、艾绒柔软无杂质者为上品。同时,《神灸经论》也强调,唯有陈久的艾才能发挥其纯阳之性,避免因新艾气味辛烈而伤及血脉。因此,在使用艾灸时,务必选用陈久品,以确保安全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艾草有这么多种

艾草,又叫艾蒿、艾萧、白蒿、冰台、黄草等,成半灌木状,有浓烈香气。艾草又被称作医草,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过敏、防病保健等作用。艾草对气候和温度适应性很强,因而分布范围极广,种类也很丰富。

艾草作为中药材使用历史悠久,根据不同的道地产区,艾叶道地药材主要可分为宛艾、蕲艾、北艾、海艾等。

一、北艾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言曰:“汤阴者谓之北艾”。汤阴伏道之艾,闻名于世,因扁鹊墓而得名,名医扁鹊被秦太医令李醯杀害于汤阴伏道,后人为之修墓建庙,墓旁土地普植艾苗,历宋、金、元、明、清各代,岁永年久,号称艾园。

二、海艾

海艾即今天浙江宁波及其附近地区的艾草。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则记载曰:“艾叶,……今处处有之,以复道及四明者为佳。”这里的四明,就是今天的宁波地区。《本草纲目》记载:“四明者谓之海艾”。

三、蕲艾

明弘治年间定稿的《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生田野,今处处有之,……道地:蕲州、明州。”蕲州就是今天的湖北蕲春,明州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及附近地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提出了“蕲艾”之名。书中写道:“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从此,蕲艾跻身中国名艾之列。

四、宛艾

宛艾是指生长在伏牛山脉的艾草,伏牛山脉主要位于河南南阳,河南南阳,古时简称宛,所以就把南阳的艾草,称为宛艾。南阳最早有关艾草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论》是我国一部划时代的医学专著。他在该书中说:“ 下利, 手足厥冷, 无脉者, 灸之。”“宛艾”因品质高、香气浓郁、使用体验好等优点,得到人们认可,市场上80%以上的艾制品原料都来自南阳。

而今,艾草在国内各地均有种植或野生,但主产区已转变成湖北蕲县的蕲艾和河南南阳的宛艾。现今两大主产区之一的宛艾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艾产品原料的主要提供者。(玄同道纪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着 发表于 2025-7-10 12:52
艾草,又叫艾蒿、艾萧、白蒿、冰台、黄草等,成半灌木状,有浓烈香气。艾草又被称作医草,有温经、去湿、散 ...

这个就有点过了哦。虽然南阳艾草产业是紧随湖北蕲春之后的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是从中草药的历史考证下来,四大名艾落不到宛艾头上。古称祁州的今河北安国产的艾在明清时可是皇家用品。实际,宛艾跟湖北襄阳、郧阳艾草是同等质地水平,甚至后俩比号称“宛艾”的南阳艾草要好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艾草全国排名前十的产地


艾草,也被称为艾叶、冰台、艾蒿、医草等,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草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产于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河北等地。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艾草产地排名前十名,我们一起来看看。

1、河南南阳

河南南阳是中国艾草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南阳市艾草种植面积近30万亩,原料产量占全国的85%,艾绒、艾条、艾柱等300多个品种的艾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南阳是全国最大的艾草产业种植基地、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

2、湖北蕲春

湖北蕲春是全国艾草种植和加工的重要基地,蕲春县通过发展艾草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当地所产的蕲艾,品质上乘,明代开始在《本草纲目》等医书中被特别推崇,是制作艾条和艾绒的优质原料。

3、山东

山东省也是艾草的主要产地之一,主要包括泽艾、双皮艾、蒿艾等。其种植的艾草品质优良,产量丰富,具有较好的艾草种植条件和加工能力。

4、河北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艾草资源,尤其是河北安国(古称祁州)的祁艾,历史上享有盛誉,价值非常高。

5、安徽

安徽地区是艾草的重要产地之一,艾草种植历史悠久,艾草品种丰富,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艾草的种植。

6、江西

江西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艾草的生长,是艾草的重要产地之一。在江西地区,有多种艾草品种被广泛种植,其中“鄱艾”是颇具代表性的品种。

7、甘肃

甘肃地区的艾草分布相对广泛,是艾草的产地之一。主要分布在陇南、定西、平凉、天水、庆阳、武威、灵台等地。其中,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重要的艾草产区,艾草在当地的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也较为优良。

8、四川

四川省气候多样,适宜艾草种植,是艾草的产地之一。四川艾叶种植基地广泛分布在四川盆地周边的丘陵地区,如成都平原、川中丘陵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艾叶的生长。

9、陕西

陕西省部分地区适宜艾草种植,也是艾草的产地之一。陕西地区生长的艾草品种多样,其中宜君大艾是陕西的优质艾草品种,以其高1.6米至2.2米、叶大肥厚、香气浓郁、出绒率高、挥发油含量高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10、浙江宁波

历史上著名的海艾产地,虽然目前海艾存量不多,但历史上曾享有盛誉。浙江宁波产的海艾品质独特,具有特殊的效用。多生于山野之间,没有被人工大量栽培,多用于制作艾叶青团等传统点心,或在端午节挂于门楣窗口。

以上就是艾草产地排名前十名的介绍,艾草产地分布较广,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北艾、海艾、蕲艾、祁艾、南阳艾等,药用价值非常高。(惠农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lass="xs0">©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