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3|回复: 35

[医药卫生病例及时报] 基孔肯雅热疫情相关情况广东追踪暨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

 火.. [复制链接]

2

主题

19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2025-7-15 1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佛山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7月8日,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市区各级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全力开展防控工作。经主动病例搜索和检测,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png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与登革热相似,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可通过清理孳生地、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界面新闻)

4

主题

11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7-15 1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况通报


2025年7月8日,我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市区各级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全力开展防控工作。经主动病例搜索和检测,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与登革热相似,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可通过清理孳生地、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对蚊媒传染病挑战,守护健康家园。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7月15日


来源:健康顺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2025-7-15 2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孔肯尼亚热发现史


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意思是“令人弯腰屈背”,而这正是该病的主要表现,病人感染病毒后肌肉和关节会剧烈疼痛,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1952年基孔肯雅热首次爆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基孔肯雅热东移至东南亚地区。1987年云南西双版纳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人,并从其血液中分离出病毒。2009年11月19日深圳口岸首次检出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2025-7-19 19: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佛山三区确诊1199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发出《告全体市民书》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14:05

中新网佛山7月19日电 (记者 程景伟)官方最新通报显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累计报告1199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19日通报称,截至18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据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18日,南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6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佛山市禅城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称,截至18日,禅城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2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均发布了《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顺德区在《告全体市民书》中称,为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病例传播扩散风险,现号召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于7月19日至20日(本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110

回帖

163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35
发表于 2025-7-25 0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3645例,已公开征集蚊患线索

截至7月24日18时30分,佛山五区卫健局已更新至7月23日基孔肯雅热累计确诊病例数,全市已累计公开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均为轻症病例。

顺德区累计报告确诊3317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

南海区累计报告确诊141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

禅城区累计报告确诊178例;

三水区累计报告确诊6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云东海街道;

高明区累计报告确诊3例,位于荷城街道、杨和镇。

同日,佛山发文向全市征集卫生黑点、蚊虫孳生隐患线索。市民可拨打12345热线或通过“佛山12345”小程序进行举报。受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24小时。

佛山顺德,工作人员对出现基孔肯雅热感染病例的家庭进行入户消杀。(采写:南都记者 唐宇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7-25 09: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卫组织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 中疾控:没有人传人迹象

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 雷妍)据广东省佛山市最新通报,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1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9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7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基孔肯雅热没有人传人迹象。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专家日前介绍,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曾引发本地疫情,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没有人传人迹象。有疫情的地方要迅速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

段蕾蕾建议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白天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如果有裸露皮肤,要涂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驱蚊产品,避免在树荫和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家中要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时要使用蚊帐,必要时要配合电蚊拍、蚊香液等灭蚊。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2025-7-25 14: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孔肯雅热感染症状及目前全球感染态势




“基孔肯雅”一词源于非洲斯瓦希里语,意思是“屈曲如被折断”,形象地描绘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身体弯曲的痛苦模样 。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感染后,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 。发热速度极快,体温可迅速蹿升至39℃甚至40℃以上,且会持续1 - 7天,同时还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 - 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关节疼痛常呈游走性,主要累及手腕、踝趾等小关节,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发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一般需要1 - 3周才能缓解 。尽管在极少情况下,患者可能因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重症而导致死亡,但病毒带来的痛苦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png

更令人担忧的是,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采取的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使用退烧、缓解疼痛的药物 。患者即便回家后,也只能通过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痛苦 。而且,后续是否会出现关节长时间疼痛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全球范围来看,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态势愈发严峻。据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介绍,大约20年前,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印度洋区域大规模暴发,那次疫情影响了约50万人 。而今年,法国在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形势严峻,估计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已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 ;在印度以及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同样出现了病毒传播的情况 。令人意外的是,原本看似安全的欧洲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近日也报告了输入性病例,并发现了本土传播病例 。其中,法国自5月以来,本土已出现约800宗输入个案,目前已经通报了12宗本土个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7-25 14: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这种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病毒,最怕就是惊慌失措。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这些“花蚊子”无处藏身。要做到这点,就从家庭角落做起:清理死水,堵住蚊子的“繁殖温床”。
1.png

蚊子喜欢静止的水,比如花盆托盘、废旧破烂堆里堆积的积水,甚至小水桶都成了“蚊子养殖场”。只要把这些都倒干净,或者倒扣起来,基本就能“断了”蚊子的后路。这比买再贵的驱蚊器都管用,环境干净,蚊子怎么会找得到地方繁殖?

除了打理环境,还得注意个人防护。去蚊虫多的地方,穿长袖长裤,这样能像穿个“防蚊盔甲”,挡住它们的叮咬。天气再热,也不能嫌麻烦,跟关节剧痛比起来,这点闷热根本不算啥。

要是你不幸被咬了,发现自己发烧、关节特别疼,一定不能自己硬扛,要马上去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7-25 2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卫组织发警报!一文读懂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




中新网7月24日电(记者 张奥林)当地时间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称,近期,与印度洋地区相关的新一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已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该组织紧急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20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基孔肯雅病毒疫情重演。

本轮疫情始于2025年初,正在全球多地呈流行趋势

当天,世卫组织医学官员在日内瓦表示,全球119个国家的约56亿人生活在该病毒威胁之下。

该官员表示:“我们正在目睹历史重演。”

该官员还将其与2004至2005年的该病疫情进行对比——当时疫情最初集中在小岛地区,影响近50万人,随后扩散至全球。

世卫组织介绍称,本轮疫情始于2025年初,重灾区仍是此前受创的印度洋岛屿:留尼汪、马约特和毛里求斯,目前留尼汪岛上已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病毒现正向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等地传播,并在东南亚(包括印度)出现流行态势。

消息还称,令人担忧的是,欧洲输入性病例激增,且已出现本地传播。自5月1日以来,法国本土已报告约800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法国南部多个地区已确认12起本地传播事件,即感染者并未到过流行区,而是被当地蚊虫叮咬所致。

此外,意大利近期也报告了一例本地感染病例。

通过蚊子传播,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世卫组织官网介绍,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这是一种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核糖核酸病毒。

“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字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基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该词描述患有严重关节痛的感染者弯腰的样子。

这种病通常在患者被受感染蚊子叮咬后4至8天发作,会导致发烧和严重关节痛,通常会使人虚弱,其他症状包括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等。

大多数患者感染后能完全康复,该病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很罕见,通常发生在有其他健康问题的幼儿和老年人中。

现有证据表明,患者康复后很可能对基孔肯雅病毒免疫。

暂无特效药,疫苗未大规模上市

针对治疗方法,世卫组织指出,临床治疗包括用退烧药和镇痛药来治疗发热和关节痛,同时患者需要大量饮水和多休息,但对于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此外,目前有两种基孔肯雅疫苗已被推荐用于几个国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和外部专家顾问正在全球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背景下审查疫苗试验和上市后数据,以提供可能的使用建议。

最佳防范措施:避免被蚊子叮咬

世卫组织在其官网指出,避免蚊虫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护措施。

而怀疑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同样也应在患病第一周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进一步传播给蚊子,并进而通过蚊子感染其他人。

减少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控制蚊子媒介和减少蚊子滋生地,例如社区通过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和支持当地的蚊虫控制规划等措施,以减少蚊虫滋生。

在疫情期间,还可以喷洒杀虫剂以杀死成年蚊子。

世卫组织还建议在基孔肯雅病毒传播地区的人们,在穿衣方面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同时还应该用纱窗和纱门等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驱蚊药剂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发表于 2025-7-29 19: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疾控通报: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分布于3镇街,均为轻症


7月28日晚间,东莞疾控微信公众号通报: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东莞所报告的3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主要分布在塘厦镇、万江街道、大朗镇,均为轻症病例。

东莞疾控指出,目前各涉疫镇街已部署开展杀灭成蚊、清除孳生地、宣传教育、病例监测、蚊媒密度监测等防控工作。

与此同时,东莞疾控还发布了截至7月28日12时,正在开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处置区域,并提醒相关区域存在疫情传播风险,请市民注意做好防范措施。
1.png

东莞疾控指出,目前已进入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高发季节。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东莞疾控呼吁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做好防蚊灭蚊:

     一、请上述区域的市民朋友们、相关单位做好这些防范措施:
     1.请在上述区域生活、工作或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蚊灭蚊,外出建议穿长衣长裤或喷洒驱蚊水;积极行动,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可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整洁。家中建议使用灭蚊片、驱蚊水、电蚊拍、喷雾罐、杀虫剂等,并使用纱门纱窗。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居住在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处置区,并配合开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相关检测。
     2.请上述区域及周边的机团单位、物业小区、公园和公共外环境管理单位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运各类垃圾杂物,全面清除各类积水,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的条件。定期开展灭蚊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3.请各医疗机构,特别是上述区域周边医疗机构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皮疹病例监测,发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症状病例时及时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相关检测排查,做到病例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东莞疾控还倡议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做好这些防范措施:

    (一)清除积水
     1.注意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
     2.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3.家用贮水容器每3-5天应更换一次,并彻底清洗容器内壁;
     4.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一次,并清洗干净植物根须和瓶底,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或改为用泥、沙种养。
1.png

     (二)消灭蚊虫
     1.家庭
     ●家庭灭蚊首选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
     ●使用蚊香。按使用说明驱蚊灭蚊,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2.小区、工地、社区等集体单位定期组织队伍喷洒药物灭杀成蚊,在不可清除积水区域投放灭蚊蚴剂。物业公司也可聘请专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提供服务,特别不要遗漏地下室、下水道、楼顶等容易被忽略的区域。

     (三)预防叮咬
     1.居家安装防蚊纱窗纱门、挂蚊帐。
     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并于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

     (四)外出旅游,做好防范
     1.出发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情况。
     2.旅行期间:全程做好防蚊,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3.返莞后:在返莞后14天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及同行人员的健康状况。

     (五)配合做好监测工作
     1.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并配合开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相关检测。
     2.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时,应主动告知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并配合清理有蚊虫幼虫的阳性积水



7月27日晚间,广东省疾控局微信公众号发布《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2025年7月20-26日)》。

通报显示,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东莞、珠海、河源各3例,江门、阳江、肇庆各2例,清远、深圳、湛江各1例。

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来源:东莞疾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