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回复: 4

[医改药管求是] 国家医保局价采中心发布《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剑指中成药价

[复制链接]

3

主题

10

回帖

2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9
发表于 前天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医疗 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
价采核字[2025] 1号

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保障局,各省级医药集中采购机构:
      根据工作安排,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结合中成药剂型、名称、用法用量等特点,对“一览表”中挂网的中成药开展日均治疗费用测算。初步测算显示,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为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现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分别发给你们,请结合本省(区、市)挂网规则进行核实,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并于7月31日下班前反馈办理情况。
      联系电话: 010-89061110
      电子邮箱: jczxypchu@nhsa.gov.cn
      附件:各省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分省发送)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福是中心
                                                                                    2025年7月9日

1.png


备注:该条信息官方网站尚未公布,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此公告由于官网删除或公示期已过,导致信息来源无法打开。
信息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

3

主题

10

回帖

2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9
发表于 前天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价治理“剑指”多款高价中成药



  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正在全国范围内密集展开。近期,多地发布通知对挂网销售的中成药价格进行专项治理,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对价格虚高产品进行调整,多家知名中药企业的产品被列入治理清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覆盖全国的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将使中成药从“政策避风港”转入“阳光化竞价池”,标志着中药行业正式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

       (一)多地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

  7月24日,广西药品集团采购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为进一步规范中成药挂网价格管理,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根据《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要求,针对169个高价中成药开展挂网价格治理工作,要求相关企业以“省内最小每日费用”为基础折算红标、黄标包装价格,并于7月30日前完成中成药挂网价格调整。

  此外,7月23日,黑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通知称,开展部分挂网中成药、未过评仿制药价格风险治理工作。根据其披露的中成药风险价格药品目录,价格虚高的中成药共123个,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最高可达超915倍,为吉林省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生存的小活络丸。

  而再早以前,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多地均已开始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工作。

  据了解,《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于7月9日发布。该文件显示,经初步测算,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要求各省(区、市)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

  中药市场一直存在部分药品价格虚高、同种药品价差大的现象。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家中成药药企在生产药品时使用的原材料可能价格不一样,所使用的原材料品质也可能存在差异。此外,中成药所使用的原材料本身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诸如自然环境因素、产量、市场供应量等都会影响价格的波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给出了四点解释。邓勇表示,一是成分不同,如生脉饮口服液,用党参做原料和用红参做原料成本不同,价格也会有差异;二是剂型不同,如独一味有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剂型,滴丸、软胶囊因工艺等原因价格通常较高,但部分产品价格差异超出合理范围;三是质量标准差异,部分企业质量标准高,生产成本也高,价格相应较高;四是市场因素,中成药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且可能存在市场炒作等情况,导致价格虚高。

  (二)多个知名品种被点名

  根据各地发布的治理清单,其中不乏知名药企或是知名品种。

  从中成药品种来看,小柴胡颗粒、牛黄解毒片、板蓝根颗粒、安宫牛黄丸等临床常用中药均有所涉及。

  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网公告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专门“点名”板蓝根颗粒,要求各企业需对照板蓝根(无糖型)药品说明书:1—2袋/次,一日3—4次。依据“中成药日治疗费用不高于5元”的原则,日治疗费用低于5元的,价格治理按5元计,即5元,8袋/日,每袋0.625元。按照药品差比价规则(无糖型/有糖型=1.1),准确计算板蓝根颗粒(有糖型)的制剂价格和包装价格。

  从“点名”企业来看,不乏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或是虽未上市但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药企。诸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披露的治理清单中,包括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济堂”)生产的香砂养胃丸、阿胶、柏子养心丸,太极集团子公司生产的牛黄解毒片、川贝枇杷糖浆、人参归脾丸等;吉林省披露的名单中,同样也有宏济堂生产的柏子养心丸,此外还包括华森制药的小儿咽扁颗粒、广誉远子公司生产的西黄丸等。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市公司科源制药正在筹划收购宏济堂99.42%股权。根据科源制药6月30日公告,深交所已受理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在邓勇看来,对于相关企业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价格调整压力,利润空间受到一定压缩,尤其是那些原本产品价格虚高的企业。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规范市场环境,促使企业通过优化成本、提升质量等方式增强竞争力。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宏济堂官网披露的联系电话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三)将重塑行业生态

  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针对中成药挂网价格的整治工作,将有效规范药品价格,并对中成药行业产生良性影响。

  现如今,“带量采购+挂网治理”的组合模式已成为规范药品价格的关键路径。带量采购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以量换价”,而挂网价格治理则针对性地解决未纳入集采或集采非中选但价格显著偏离合理范围的药品问题,两者协同作用,共同挤压流通环节的不合理溢价。

  数字经济学者、壹通数字技术首席公关官罗富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治理是医保“价格发现”机制的延伸,中成药从“政策避风港”转入“阳光化竞价池”,标志着中药行业正式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

  面对治理带来的价格压力,药企转向院外零售市场这一应对策略的空间也在收窄。“药企虽然可以更多拓展院外零售渠道,但随着门诊统筹药店也将被纳入挂网采购,院外处方药市场已经很难再成为药企的避风港。中成药企业需要拓展其他产品,创新药和大健康产品将是主要方向”,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如是说。(北京商报  作者:丁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前天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价差915倍,医保让中成药降价



7月24日,广西、辽宁同日宣布对中成药进行价格治理。此前一天,黑龙江和天津也发布了中成药价格治理相关通知。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2025年7月以来,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正在展开。除前述4省以外,还有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吉林等多个省份陆续宣布集中治理中成药价格。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药物,通常包括片剂、颗粒剂、膏剂和胶囊等多种剂型。长期以来,部分中成药因疗效和安全性不确切、价格高昂受到质疑。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对经济观察报分析,中成药价格治理政策密集推进,主要与价格虚高问题突出有关,这既给医保基金带来压力,也与中药材原料乱象相互影响。

(一)多个知名中成药价差超百倍

安宫牛黄丸、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牛黄解毒片、川贝枇杷糖浆、六味地黄丸、双黄连注射液……此次中成药价格治理涉及多款普通民众耳熟能详的药物。

长期以来,部分中成药价格虚高受到许多业内专家和从业者的质疑。2009年,由国家卫健委主管的《中国药房》一篇名为“中成药价格虚高的实证研究”的论文显示,在被调研的93种高价中成药品种中,仅6种药品的理论零售价和实际零售价比较接近,其余87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虚高。

这种虚高也体现在了本次价格治理的相关文件中:在宁夏,一款安宫牛黄丸的挂网价为998元/丸,按每日用1丸计算,日治疗费用为998元,是同种药品最低日费用的11倍。

在内蒙古,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为1898元,比最低价高1800多元;一款双黄连注射液和一款复方丹参片价格均是最低价的100倍以上。

在山西,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单价达398元一支,每日费用是同品种的162倍。

在吉林,一款元胡止痛片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达117倍。

在黑龙江,一款小活络丸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最高达915倍。

为什么同一品种的中成药,会存在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

邓勇解释,一是成分不同,如生脉饮口服液,用党参做原料和用红参做原料成本不同,价格会有差异;二是剂型不同,如独一味有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剂型,滴丸、软胶囊因工艺等原因价格通常较高,但部分产品价格差异超出合理范围;三是质量标准差异,部分企业质量标准高,生产成本也高,价格相应较高;四是,中成药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例如,乌灵胶囊年销售额超10亿元,但仅有佐力药业(19.870, -0.06, -0.30%)一家生产企业。

(二)整顿不合理溢价

广西在相关通知中提到,开展中成药价格治理,是回应《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下称《通报》)提出的要求。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通报》是由国家医保局在7月中旬发布的,明确提出将对相关中成药高价产品及企业进行规范。

《通报》显示,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结合中成药剂型、名称、用法用量等特点,对中成药开展日均治疗费用测算。初步测算显示,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

为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国家医保局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分别发给各省,要求各省结合省内挂网规则核实,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并于7月31日下班前反馈办理情况。

《通报》发出后,多个省份均快速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并均要求药企在7月底前完成中成药挂网价格调整,并对未完成价格调整的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例如,广西规定,专项调整的中成药价格未申请调整或未进行有效申诉的,将对相关产品和医药企业采取采购风险标识、约谈、暂停挂网、取消挂网资格及实施信用评价等措施。江苏苏州则规定,8月1日起,在江苏省阳光采购平台标示为挂网红色价格预警状态,且江苏省医保目录库内无支付标准的药品,医保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目前,中成药品种在国家医保目录中占据较大比例。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后,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为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892种,中成药占比超44%。过去几年,医保在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医保目录内中成药从2017年的1238种增加到2023年的1390种。

邓勇认为,中成药价格虚高与医保基金风险正相关。一些企业通过“独家品种”名义抬高定价,给医保基金带来较大负担。同时,中药材种植成本上升、流通环节层层溢价、资本囤积居奇等,导致中成药成本波动大且难以控制,推动了中成药价格上涨,也促使政策加强对中成药价格的治理。

医改专家徐毓才也告诉经济观察报,密集推进中成药价格治理,首先缘于中成药价格、规格、剂型混乱,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的同一品种价格差距非常大。此外,这种混乱给医保支付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一些不公正和不透明的情况出现。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分析,过去,零售端的价格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医保局对“四同药品(指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的价格管理,和各省上线的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但是,仅靠零售端管理价格无法做到全效,向上延伸到挂网价格管理会更系统化。面对治理带来的价格压力,中成药企业需要拓展创新药和大健康产品在内的其他产品。

(三)压力给到药企

本次中成药价格治理涉及到多家药企,既有小型制药企业,也有多家老牌上市公司。比如,在广西披露的治理清单中,就涉及太极集团、亚宝药业、华森制药、广誉远等上市公司。

7月29日,广誉远在回答投资者相关提问时称,被列入治理清单的西黄丸,广誉远的产品是以天然牛黄、天然麝香为原料,而其他厂家使用的是体培牛黄、人工麝香原料,因原料不同,成本不同,价格差异较大,其已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医保部门。

7月31日,亚宝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各省对中成药的价格治理对其影响不会很大,至于为什么同一品种中成药间价格会有较大差别,对方称“不太清楚”。

华森制药证券部工作人员则提到,中药材价格上涨会影响中成药的成本,其公司采供部一般会预判上涨趋势,提前采购中药材以预防价格上涨。

在邓勇看来,本轮治理使中成药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长期依赖高定价、高营销费用模式的企业压力增大。中小药企若无法实现生产规模化与质量标准化,难以控制成本,可能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被淘汰风险。

多位受访者认为,本次中成药价格治理后,患者的用药负担将显著降低,尤其是慢性病常用药品价格回落,这将切实惠及民生。价格透明化有助于约束医生的处方行为,减少高价药的滥用,促进合理用药。

不过,徐毓才提醒,与集采相比,价格治理可能更灵活,但很难根治中成药同药不同价顽疾。此外,各省还需要在进行价格治理的同时关注中成药质量问题。

邓勇提到,中成药成分和工艺复杂,质量标准难以统一,存在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等问题,仅靠挂网价格治理,难以完全消除价格差异,需结合集采等多种方式,并加强行业标准建设等,才能更好地解决同药不同价顽疾。(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前天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宫牛黄丸等被点名,部分价差超百倍:中成药价格治理陆续铺开



中成药价格治理正在全国各地陆续铺开。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我区部分中成药价格风险治理的通知》,要求33家药企的54个中成药开展价格自查,涉及安宫牛黄丸、小柴胡颗粒、六味地黄丸等大品种。据统计,这些中成药的每日费用是该区已挂网同品种药品最小每日费用的十倍以上。其中,广东百科制药的牛黄解毒片(素片重0.3g,含培植牛黄)更是超过330倍。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也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第一批医药价格风险线索处置工作的通知》,治理范围涵盖103个日均治疗费用超过同种药品最低日治疗费用3倍及以上的中成药。其中,朗致集团万荣药业的双黄连注射液(每支装20ml)和血塞通注射液(每支装10ml,含三七总皂苷250mg),以及河南泰丰生物的复方丹参片(糖衣片,相当于饮片0.6g)三款中成药的价差皆超过百倍。

在业内看来,医保部门将价格治理延伸至中成药领域,是医保控费从化学药向传统中药系统性覆盖的关键一步,既体现政策连续性,也折射出中成药市场规范化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价格下行引发行业洗牌势不可挡,短期阵痛必然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势必将被淘汰。但中成药价格治理的本质是供给侧改革,最终将推动行业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

(一)日均费用是锚点

按照宁夏要求,这次“上榜”的相关企业需要在7月23日前开展价格自查,对照该区已挂网同品种药品最小每日费用,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同时,同通用名其他规格和包装的药品按照药品差比价规则同步处置。

宁夏明确,在调整时间结束后仍推诿、拒绝调价的企业药品,将按照相关规定对相关药品进行黄、红标及撤网处置。其中,调整后价格为宁夏平台同种药品最低价折算日均治疗费用3倍及以上和5倍以下的进行黄标处置;5倍及以上和10倍以下的进行红标处置;10倍及以上的进行暂停挂网处置。

内蒙古的价格调整思路与宁夏一致,要求相关中成药按照不高于该区同品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3倍的原则,调整挂网价格。若企业不同意调价,这些中成药将按照最低价的3倍和5倍纳入黄标红标管理。根据内蒙古这次公布的中成药价格异常清单,或将有98个中成药将被赋予“红标”的价格治理标识。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已在一周前发布《关于集中开展板蓝根颗粒药品价格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99家在该区挂网的板蓝根颗粒生产企业,依据“中成药日治疗费用不高于5元”的原则,进行价格治理自查,打响了单品种中成药价格治理的第一枪。【详细报道见:板蓝根颗粒价格治理启幕】

(二)药价治理再延伸

业界普遍认为,内蒙古和宁夏此举皆是落地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价采中心”)近期下发的《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以下简称《通报》)的文件精神。

根据《通报》,初步测算显示,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多种中成药,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而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将被发送至各省医保局,要求各地结合挂网规则进行核实,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药价治理从“四同药品”“三同注射剂”向单品种中成药延伸,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且节奏较为紧凑。“这些行政与市场管理行为,都建立在药价治理、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这一深刻、完整的基础之上。相比国家价采中心的风险线索通报,以内蒙古为代表的省级治理举措体现了尺度更严、高质量管理的思路。”

价格治理将推动行业向“成本控制+质量提升”转型,“中成药集采从初期温和降价转向第三批最高降幅超过90%的案例,已经倒逼企业优化供应链。”苏中药业集团呼吸产品市场负责人万仞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三)建设统一大市场

挂网药品价格治理被视为解决地区之间企业定价公平问题的有力抓手。仲崇明坦言,挂网治理不亚于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合理调控的一次“精准集采”。“当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下的某个产品价格水平足够低时,市场失灵或将迅速结束。”

为此,他建议企业关注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应用等趋势,警惕价格差距,适时合理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供大于求的现实之下,企业必须适应战略购买、规范挂网等原则和要求。未上榜的中药企业也要未雨绸缪,变被动为主动。”

基于政策趋势与市场变化,万仞认为中成药价格治理将呈现三大方向,企业应前瞻布局:

一是治理常态化与范围扩大化。当前治理率先对板蓝根等普药开展试点,已逐步覆盖六味地黄丸、生脉饮等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品种;指标愈发精细化,“日均治疗费用”成为核心,如江苏要求,超同品种最低价10倍的药品直接暂停交易。

二是支付端联动强化。医保支付价将与挂网价挂钩,如苏州将红色预警药品移出医保支付名单,企业需确保价格调整与支付标准同步。

三是企业生存模式转型。中成药制剂受中药材(尤其是关键药材)的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大,企业应该加强种植到生产的全链条管控;加速推进真实世界研究,证明其临床价值,以产品高质量、临床高价值获取市场高收益;布局电商渠道与OTC品种,实现院外市场突围。(医药经济报    文: 张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前天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价差915倍,知名药企被点名:全国围剿高价中成药



一瓶小药丸,价格差百倍,老百姓的药箱里藏着多少不合理溢价。

清晨的黑龙江某药房柜台前,一位老人盯着标价460元的小活络丸犹豫许久,最终还是放回了原处。他不知道的是,同一种药品在本省的最低日治疗费用仅为0.5元,而他手中的这瓶价格竟高出915倍。

这一幕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消失。今年7月,一场针对中成药价格的治理风暴席卷而来。从广西到黑龙江,从宁夏到吉林,十余个省份密集发布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通知。

《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于7月9日发布后,各地医保部门迅速响应,要求企业在7月底前完成价格调整。

01 价格乱象,触目惊心的价差现实

中成药市场长期存在价格虚高顽疾。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93种高价中成药中,仅6种药品的理论零售价与实际零售价接近,其余87种均存在不同程度虚高。

如今,这一问题依然突出。在宁夏,一款安宫牛黄丸挂网价达998元/丸,日治疗费用为998元,是同种药品最低日费用的11倍。内蒙古的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更是高达1898元,比最低价高出1800多元。

更惊人的价差出现在常用药品上。内蒙古一款双黄连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价格均是最低价的100倍以上;山西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单价达398元一支,日费用是同品种的162倍。

而价差冠军出现在吉林和黑龙江:元胡止痛片价差117倍,小活络丸价差高达915倍。

02 全国行动,治理风暴席卷而来

多省联动形成治理合力。7月24日,广西药品集团采购服务平台发布通知,针对169个高价中成药开展挂网价格治理工作。

前一天,黑龙江宣布对123个价格虚高中成药进行治理。此前,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北、吉林等省份也已开始行动。

此次治理有统一标准。各省主要通过“日均治疗费用”为核心指标,建立颜色标识系统:超过地区最低价3倍为“黄标”,5倍为“红标”,10倍以上暂停挂网。

治理行动设置了严格时限。广西要求企业在7月30日前完成价格调整,其他省份也设定了类似截止日期,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治理态势。

03 常见药品,知名企业纷纷上榜

被点名的都是家喻户晓的常见药。小柴胡颗粒、牛黄解毒片、板蓝根颗粒、安宫牛黄丸等临床常用中药均被列入治理清单。

板蓝根受到特别关注。内蒙古专门“点名”板蓝根颗粒,要求按照“中成药日治疗费用不高于5元”的原则调整价格,每袋不超过0.625元。

知名药企无一幸免。广西披露的治理清单中,包括宏济堂生产的香砂养胃丸、阿胶、柏子养心丸,以及太极集团子公司生产的牛黄解毒片、川贝枇杷糖浆等。

吉林省的名单中,华森制药的小儿咽扁颗粒、广誉远子公司生产的西黄丸等明星产品同样上榜。这些企业的产品被纳入治理范围,体现了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名气高低,只要存在价格虚高问题,都将被规范治理的决心。

04 价差根源,原料工艺与市场博弈

同药不同价背后存在多重因素。北京中医药大学邓勇教授分析指出,成分差异是首要原因:如生脉饮口服液,用党参和红参做原料成本不同,价格自然有差异。

剂型不同导致价格差异。如独一味的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剂型中,滴丸、软胶囊因工艺复杂价格通常较高,但部分产品价差已超出合理范围。

原料品质悬殊影响更大。以安宫牛黄丸为例,使用天然牛黄还是人工牛黄直接影响定价。在某电商平台,同仁堂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售价860元,而人工牛黄产品仅218元。

天然牛黄价格是人工牛黄的10倍,但医保部门有时难以认可这种价差,导致企业面临两难选择。

市场竞争不充分是更深层原因。中成药领域存在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现象,如乌灵胶囊年销售额超10亿元,但仅有佐力药业一家生产,掌握绝对定价权。

05 行业变革,从营销驱动到价值回归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业内专家指出,相关企业短期内面临价格调整压力,利润空间会被压缩,尤其是那些原本产品价格虚高的企业。

但长远看,这场治理行动有利于规范中成药市场环境,促使企业摒弃依靠虚高价格获取利润的模式,转向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增强竞争力。

数字经济学者罗富国认为,本轮治理标志着中药行业正式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中成药正从“政策避风港”转入“阳光化竞价池”,行业生态将彻底重塑。

面对压力,企业开始拓展新领域。大量中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将精力和财力投向院外的大健康市场,利用品牌效应自主定价。如同仁堂、片仔癀推出养生水产品,东阿阿胶推出养生咖啡,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06 惠民实效,医保患者双受益

带量采购成效显著。6月21日,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在湖北开标,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71.6%,平均降幅49.36%。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

地方落实迅速有效。安徽淮南于7月11日全面执行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结果,涵盖34个采购组、52个品种、805个药品,预计每年可为全市患者节约医药费用约3100万元。

亳州市1-5月执行国家药品耗材集采成果10批次,支出医保基金2.96亿元,节约资金1.61亿元,最高降幅达92%。

马鞍山市医保部门通过“三精准”策略推动集采落地,建立中选企业与医疗机构的直接沟通机制,实施采购周期内的动态调整管理,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药企的转型已经开始。同仁堂推出养生水,东阿阿胶研发咖啡,广誉远自查价格体系——中药企业正在院外市场寻找新增长点。

淮南、亳州等地的医保基金已节约上亿元,全国每年预计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
915倍的价差终将成为历史,而老百姓的药箱里,将装满价格合理的中成药。这场治理背后,是医保基金的安全网,更是千万普通家庭的用药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