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6|回复: 3

[中医内科] 肝硬化患者科学管理指南暨施治种种

[复制链接]

5

主题

4

回帖

3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
发表于 2025-8-18 20: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肝硬化患者科学管理指南:从一颗鸡蛋开始

最近接诊了一位肝硬化患者,他的病情颇具代表性: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降至0.8,血小板波动明显,血氨达到75(需警惕肝性脑病),报告显示有一点腹水,其他症状还伴随着脚肿、疲劳乏力、睡眠差及严重尿蛋白。


针对他的情况,我特别叮嘱:吃鸡蛋只能选蛋清,蛋黄要避免,同时要严格控制高蛋白食物摄入。今天,我们就围绕肝硬化患者的饮食、调理、生存期的核心问题展开详解,希望能为更多肝病患者提供参考。

(一)饮食管理,“红线”禁忌

1. 各阶段蛋白质摄入标准(附鸡蛋食用指南)

1.1代偿期:

✅ 每日摄入量:≤1.2g/kg体重(如60kg患者约72g/天)

✅ 鸡蛋吃法:每天1个全蛋(水煮/蒸蛋),蛋黄胆固醇高但适量无妨

1.2失代偿期:

✅ 每日摄入量:0.6-0.8g/kg体重(如60kg患者约40g/天)

✅ 鸡蛋吃法:隔日1个全蛋,或每日2-3个蛋白(避免蛋黄)

1.3肝性脑病高风险期:

⚠️ 严格限制:急性期禁蛋白,缓解后每日≤20g植物蛋白(如豆腐、豆浆)

⚠️ 鸡蛋禁忌:暂停全蛋,仅少量蛋白(如1个蛋白/天)

2. 肝性脑病特殊饮食原则

优先植物蛋白:豆制品含支链氨基酸,减少氨生成。

控制钠盐:每日食盐<3g,禁用腌制食品。

少食多餐:每日5-6餐,以米粥、软面条为主。

禁食清单:蛋黄、坚果、油炸食品(防出血)、酒精。

(二)中药调理,辨证施治

中医调理以 “健脾利水、软坚散结、扶正祛邪” 为核心,通过多靶点作用改善病情:

健脾益气:黄芪、白术、茯苓可增强白蛋白合成能力,调节白球比,缓解乏力、水肿等气虚症状。

利水消肿:泽泻、猪苓、车前子能促进腹水和下肢水肿消退,减轻肾脏负担,改善尿蛋白相关症状。

活血软坚:丹参、三七、鳖甲可抗肝纤维化,改善门静脉高压,有助于稳定血小板水平。

疏肝安神: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搭配酸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缓解肝郁引起的睡眠差、情绪低落。

降氨护肝:茵陈、五味子辅助降低血氨,保护肝细胞,预防肝性脑病。

:中药需中医师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血氨升高时需配合低蛋白饮食,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三)科学管理,延长寿命

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并非固定,而是由病情分期、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管理决定:

早期(代偿期):若及时去除病因(如戒酒、乙肝抗病毒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部分患者可长期稳定,甚至不影响正常寿命。

中期(失代偿初期):通过及时干预腹水、出血等并发症,配合规范治疗,5-10年生存率仍较高。

晚期(反复出血、严重腹水):虽风险增加,但通过TIPS手术、利尿剂调整、感染防控等科学管理,许多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甚至更久。

(四)牢记3点总结

   1. “护肝先忌口,戒酒限盐防出血”:戒烟酒、少吃咸食,远离硬脆食物,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2. “蛋白选优质,血氨勤监测”:优选蛋清、鱼肉等易吸收蛋白,控制总量,定期查血氨,预防肝性脑病;

    3.“治疗要规范,复查不能懒”:坚持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按时服药,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超声,早发现早处理。(侯宪聚

5

主题

4

回帖

3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20: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硬化调理讲究辨证施治,这10种护肝中药值得了解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的严重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调理和延缓病情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合理使用中药,再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可以为肝脏健康多添一份保障。今天,我为大家推荐10种具有护肝功效、对抗肝硬化的中药,它们或能疏肝解郁,或可活血软坚,帮助改善肝功能。

1、鳖 甲

性味归经: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鳖甲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作用,适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等病症。

现代研究:鳖甲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肝纤维化、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可用于肝炎性肝硬化、肝纤维化、肺结核发热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适用人群:肋软骨炎、结核性溃疡、肝炎性肝硬化、肝纤维化、肺结核发热患者,以及阴虚体热、劳热骨蒸、闭经、肝脾肿大、贫血等人群。

配伍应用:

    与青蒿配伍,增强清虚热、除骨蒸之效。    与知母搭配,加强滋阴清热之力。    和牡蛎同用,协同发挥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2、土鳖虫(土虫)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痞块等病症。

现代研究:土鳖虫有抗凝血、抗血栓、扩张血管、调节血脂等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外周血管阻塞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适用人群: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患者,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等人群。

配伍应用:

    与自然铜、骨碎补等配伍,增强续筋接骨之效。    与桃仁、红花等搭配,加强破血逐瘀之力。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本品有小毒,需严格遵医嘱用量。

3、虎杖

性味归经: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湿热黄疸、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病症。

现代研究:虎杖有稳定血压、抗血栓、抗肺损伤和纤维化、降脂、利胆、保肝、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适用人群:湿热黄疸、风湿痹痛、肺热咳嗽患者。

配伍应用:

    与茵陈、栀子配伍,增强利湿退黄之效。    与牛膝、桑寄生等搭配,加强散瘀止痛、祛风除湿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体质虚寒者忌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4、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等病症。

现代研究:莪术可预防血栓,对肝肾有一定保护作用。

适用人群:饮食积滞、胸腹胀痛、血滞经闭者。

配伍应用:

    与三棱配伍,增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力。与当归、红花等搭配,加强活血调经之效。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体虚者及月经量多者忌用,婴幼儿需谨慎使用。

5、龟甲

性味归经: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龟甲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的作用,适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等病症。

现代研究:龟甲在调节免疫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作用。

适用人群:肾阴不足、阴虚血热患者。

配伍应用:

    与鳖甲配伍,增强滋阴潜阳之效。    与熟地黄、知母等搭配,加强益肾强骨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忌服,本品质地坚硬,需打碎先煎。

6、大腹皮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大腹皮具有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现代研究:大腹皮含槟榔碱等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兴奋子宫平滑肌、降血压等作用。

适用人群:脘腹胀闷、水肿胀满患者。

配伍应用:

    与藿香、陈皮配伍,增强行气宽中之效。与茯苓皮、冬瓜皮等搭配,加强行水消肿作用。

使用注意:气虚体弱者慎用,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者不宜单独使用。

7、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适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病症。

现代研究:茵陈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降血脂等作用。

适用人群:黄疸、湿温暑湿患者。

配伍应用:

    与栀子、大黄配伍,增强利胆退黄之效。与黄柏、苦参等搭配,加强清利湿热作用。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忌用,血虚萎黄者慎用,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8、僵蚕

性味归经: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等病症。

现代研究:僵蚕可能有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适用人群:惊风抽搐、风热头痛患者。

配伍应用:

    与天麻、全蝎配伍,增强息风止痉之效。与金银花、连翘等搭配,加强祛风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本品需炮制后使用。

9、山茱萸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适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等病症。

现代研究:山茱萸有调节免疫、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

适用人群:肝肾亏虚患者。

配伍应用:

    与熟地、山药配伍,增强补益肝肾之效。与龙骨、牡蛎等搭配,加强收涩固脱作用。

使用注意:命门火炽、素有湿热者忌服,不宜过量服用,外感初起者慎用。

10、郁金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

功效:郁金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作用,适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等病症。

现代研究:郁金有保肝、利胆、抗凝血等作用。

适用人群:气滞血瘀、热病神昏患者。

配伍应用:

    与柴胡、白芍配伍,增强行气解郁、活血止痛之效。

    与茵陈、栀子等搭配,加强利胆退黄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阴虚失血者忌用,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中药调理肝硬化讲究辨证施治,以上10种药材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切勿自行配伍。养护肝脏的关键,仍在于早预防、早干预——少熬夜、忌酗酒、控饮食,才能从源头守护肝健康!(中医调肝侯宪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

回帖

3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2
发表于 2025-8-19 09: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56岁肝硬化腹水患者,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实现腹水减、睡眠稳


"侯主任,我最近肚子变大了,利尿药效果也不好,晚上还睡不着……"56岁的老张,曾因肝硬化腹水困扰不已:服用呋塞米和螺内酯后小便仍少,走路乏力,入睡困难。

中医辨证发现其属"肝郁脾虚兼水湿内停",通过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加减调理。3个月后,腹水减少、睡眠改善。他的经历,揭开了肝硬化调理的中医智慧——既要忌口防"血管爆雷",更要疏肝健脾治根本。

一、肝硬化饮食禁忌

(一)别吃硬的:防出血,护血管


肝硬化患者的食管和胃底静脉如同被高压撑胀的水管,血管壁变薄、弹性变差。坚硬食物(如坚果、油炸脆片、未煮烂的肉)就像一把小刀,稍不留神就可能划破血管,引发致命的大出血。

临床警示:许多呕血送急诊的患者,仅因一口花生米或一块脆骨。即使目前无出血史,也需防患于未然——肝脏不会喊痛,等出血就晚了!

(二)别吃辛辣刺激:防门静脉高压,护肝功能

辣椒、酒精、浓咖啡等辛辣刺激食物会让内脏血管瞬间扩张,加重门静脉高压。压力飙升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同时,这些食物还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腹胀、腹泻,让本就脆弱的肝脏雪上加霜。

✅ 推荐饮食

软烂食物:蒸鱼、炖豆腐、软面条、小米粥

温和食物:山药粥、南瓜汤、煮苹果、胡萝卜泥

二、症状背后的中医原理

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并非孤立,而是肝脾功能失调的连锁反应:

肝郁气滞 → 影响胆汁分泌 → 消化功能下降 → 乏力

脾虚湿困 → 水液代谢失常 → 腹水腹胀 → 压迫膈肌影响呼吸

血不养神 → 肝藏血功能受损 → 入睡困难

中医视角:调理需兼顾"疏肝健脾"与"利水消肿",标本兼治。

三、调理方案:一人一辨证

根据患者腹胀尿少、乏力失眠的表现,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兼水湿内停",基础方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加减】:

*注:辨证施治,一人一方的调理逻辑(个体案例,请勿自行用药)

君药: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茯苓、白术健脾利湿。

臣药:泽泻、猪苓通利小便,加速水液排出;黄芪补益脾肺之气,帮身体 “打气”。

佐使:丹参活血化瘀,让肝脏气血流通;酸枣仁安神助眠,帮心神 “安家”;大腹皮行气消胀,缓解腹部不适。

四、换季提醒

换季昼夜温差大,肝硬化患者要格外注意:

1、睡前用40℃热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加艾叶,温通气血)

2、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可能诱发血管收缩,加重不适)

3、出现感冒症状立即就医(肝硬化患者感冒可能诱发肝性脑病,千万别硬扛)

五、食疗方推荐:冬瓜薏米鲤鱼汤

冬瓜连皮切块,鲤鱼去鳞内脏后煎至微黄,加薏米、姜片一起炖 40 分钟。这个搭配既能利尿消腹水,又能补充优质蛋白,比单纯喝薏米水更有效。

六、生存指南+康复清单

(一)3 件 “护肝大事”


1.门静脉高压警告信号:突然爱吃甜食、手掌红斑加重、刷牙出血量增加

2.营养补充秘诀:每天 1 个鸡蛋清 + 2 两豆腐(优质蛋白组合,减轻肝脏负担)

3.运动红线:有腹水时,平躺抬腿运动比散步更安全(预防脐疝)

(二)这些改善说明治疗起效了


1.早晨第一次小便颜色变浅(肝功能恢复迹象)

2.指甲月牙重新出现(营养吸收改善)

3.洗澡后皮肤不痒(胆红素代谢好转)

中医调理肝硬化,不是简单补"漏洞",而是从根源修复"梁柱结构"。当您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和正确的帮助,它回报您的往往超出预期。(中医调肝侯宪聚)


注意:本文案例仅为展示中医调理思路,具体用药需经专业医师面诊后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发表于 2025-8-19 0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西医联手 “减压”




“侯主任,我家老张门静脉高压老是出血,有没有好办法能降下来?现在吃着西药降高压吗?” 门诊处家属焦急的询问着我。患者表示:“没敢乱吃药,就怕吃错了更严重。”

这也是很多肝病患者经常会问到的问题。其实,门静脉高压就像一颗藏在体内的 “定时炸弹”,反复出血不仅折磨患者身心,更让家属提心吊胆。今天我就来聊聊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给门静脉 “减压”,让出血风险降下来。

(一)西药 “稳压”

其实,针对门静脉高压,西药可以用盐酸普萘洛尔片。但服用时一定要做好血压监测:

1、每天定时量血压,若血压明显下降,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2、若血压稳定,且没有头晕加重等不适,可继续规律服用,它能有效缓解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风险。

记住,用药期间千万别擅自停药或加量,血压监测是关键!

(二)中医 “减负”

在建议服用西药的同时,我为患者搭配了专门降低门静脉高压的中药方,中西医协同发力效果更稳:

基础方组成

(*注:个体案例仅供参考,一人一方,切不可自行套方用药。)

    丹参 + 赤芍:活血不伤正,像 “清道夫” 一样疏通肝内淤堵;

    炒白术 + 茯苓:给脾脏 “减负”,加固脾胃功能减少腹水生成;

    醋鳖甲:肝脏的 “软化剂”,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软化硬化的肝组织;

    三七粉:止血又化瘀的 “双向调节能手”;

    生牡蛎 + 夏枯草:平肝潜阳防出血,筑牢止血防线。

从中医角度看,门静脉高压属 “瘀血”“癥积” 范畴。这张方子既疏通淤堵,又加固脏腑功能,还能软化病变组织,多维度的给门静脉 “减压”。

(三)中医的隐藏优势

很多人不知道,中医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藏着不少 “硬实力”:

逆转可能:早期肝硬化患者通过中药+生活方式调整,部分人超声显示纤维化明显减轻;

整体调节:不仅降高压,还能改善失眠、腹胀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减毒增效:缓解西药副作用,比如盐酸普萘洛尔片可能引起的乏力问题。


(四)3个月后患者反馈

这位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变化十分明显:

    牙龈出血次数明显减少,之前稍不注意就出血的情况几乎消失;

    腹胀感减轻,吃饭香了,睡眠也变踏实;

    最新胃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从重度转为中度,出血风险大幅降低。

当然,个体差异存在,坚持规范治疗才是关键。

注: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面诊调整,便血/呕血立即急诊

1.png

(五)这3个信号要警惕

肝硬化患者身体出现这些异常,可能是门静脉高压加重的信号,千万别忽视:

1、便色监测:上完厕所回头看一眼,马桶水若微微泛红,可能是微量出血,及时就医;

2、瘙痒警报:皮肤莫名发痒别当干燥处理,可能是胆汁酸淤积的信号;

3、睡眠陷阱:长期凌晨1-3点自然醒,提示肝经淤堵加重,需及时调治。

门静脉高压就像 “高压水枪”,放任不管随时可能 “爆管”(大出血)。但通过规范治疗不仅可以将出血风险可降低 60% 以上,且每次出血住院费用约等于3年中药调理费,所以早干预更省钱,最重要的是能继续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