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1

[中医内科] 肝硬化患者科学管理指南暨施治种种

[复制链接]

5

主题

4

回帖

3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肝硬化患者科学管理指南:从一颗鸡蛋开始

最近接诊了一位肝硬化患者,他的病情颇具代表性: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降至0.8,血小板波动明显,血氨达到75(需警惕肝性脑病),报告显示有一点腹水,其他症状还伴随着脚肿、疲劳乏力、睡眠差及严重尿蛋白。


针对他的情况,我特别叮嘱:吃鸡蛋只能选蛋清,蛋黄要避免,同时要严格控制高蛋白食物摄入。今天,我们就围绕肝硬化患者的饮食、调理、生存期的核心问题展开详解,希望能为更多肝病患者提供参考。

(一)饮食管理,“红线”禁忌

1. 各阶段蛋白质摄入标准(附鸡蛋食用指南)

1.1代偿期:

✅ 每日摄入量:≤1.2g/kg体重(如60kg患者约72g/天)

✅ 鸡蛋吃法:每天1个全蛋(水煮/蒸蛋),蛋黄胆固醇高但适量无妨

1.2失代偿期:

✅ 每日摄入量:0.6-0.8g/kg体重(如60kg患者约40g/天)

✅ 鸡蛋吃法:隔日1个全蛋,或每日2-3个蛋白(避免蛋黄)

1.3肝性脑病高风险期:

⚠️ 严格限制:急性期禁蛋白,缓解后每日≤20g植物蛋白(如豆腐、豆浆)

⚠️ 鸡蛋禁忌:暂停全蛋,仅少量蛋白(如1个蛋白/天)

2. 肝性脑病特殊饮食原则

优先植物蛋白:豆制品含支链氨基酸,减少氨生成。

控制钠盐:每日食盐<3g,禁用腌制食品。

少食多餐:每日5-6餐,以米粥、软面条为主。

禁食清单:蛋黄、坚果、油炸食品(防出血)、酒精。

(二)中药调理,辨证施治

中医调理以 “健脾利水、软坚散结、扶正祛邪” 为核心,通过多靶点作用改善病情:

健脾益气:黄芪、白术、茯苓可增强白蛋白合成能力,调节白球比,缓解乏力、水肿等气虚症状。

利水消肿:泽泻、猪苓、车前子能促进腹水和下肢水肿消退,减轻肾脏负担,改善尿蛋白相关症状。

活血软坚:丹参、三七、鳖甲可抗肝纤维化,改善门静脉高压,有助于稳定血小板水平。

疏肝安神: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搭配酸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缓解肝郁引起的睡眠差、情绪低落。

降氨护肝:茵陈、五味子辅助降低血氨,保护肝细胞,预防肝性脑病。

:中药需中医师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血氨升高时需配合低蛋白饮食,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三)科学管理,延长寿命

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并非固定,而是由病情分期、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管理决定:

早期(代偿期):若及时去除病因(如戒酒、乙肝抗病毒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部分患者可长期稳定,甚至不影响正常寿命。

中期(失代偿初期):通过及时干预腹水、出血等并发症,配合规范治疗,5-10年生存率仍较高。

晚期(反复出血、严重腹水):虽风险增加,但通过TIPS手术、利尿剂调整、感染防控等科学管理,许多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甚至更久。

(四)牢记3点总结

   1. “护肝先忌口,戒酒限盐防出血”:戒烟酒、少吃咸食,远离硬脆食物,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2. “蛋白选优质,血氨勤监测”:优选蛋清、鱼肉等易吸收蛋白,控制总量,定期查血氨,预防肝性脑病;

    3.“治疗要规范,复查不能懒”:坚持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按时服药,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超声,早发现早处理。(侯宪聚

5

主题

4

回帖

3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硬化调理讲究辨证施治,这10种护肝中药值得了解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的严重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调理和延缓病情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合理使用中药,再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可以为肝脏健康多添一份保障。今天,我为大家推荐10种具有护肝功效、对抗肝硬化的中药,它们或能疏肝解郁,或可活血软坚,帮助改善肝功能。

1、鳖 甲

性味归经: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鳖甲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作用,适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等病症。

现代研究:鳖甲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肝纤维化、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可用于肝炎性肝硬化、肝纤维化、肺结核发热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适用人群:肋软骨炎、结核性溃疡、肝炎性肝硬化、肝纤维化、肺结核发热患者,以及阴虚体热、劳热骨蒸、闭经、肝脾肿大、贫血等人群。

配伍应用:

    与青蒿配伍,增强清虚热、除骨蒸之效。    与知母搭配,加强滋阴清热之力。    和牡蛎同用,协同发挥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2、土鳖虫(土虫)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痞块等病症。

现代研究:土鳖虫有抗凝血、抗血栓、扩张血管、调节血脂等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外周血管阻塞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适用人群: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患者,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等人群。

配伍应用:

    与自然铜、骨碎补等配伍,增强续筋接骨之效。    与桃仁、红花等搭配,加强破血逐瘀之力。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本品有小毒,需严格遵医嘱用量。

3、虎杖

性味归经: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湿热黄疸、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病症。

现代研究:虎杖有稳定血压、抗血栓、抗肺损伤和纤维化、降脂、利胆、保肝、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适用人群:湿热黄疸、风湿痹痛、肺热咳嗽患者。

配伍应用:

    与茵陈、栀子配伍,增强利湿退黄之效。    与牛膝、桑寄生等搭配,加强散瘀止痛、祛风除湿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体质虚寒者忌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4、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等病症。

现代研究:莪术可预防血栓,对肝肾有一定保护作用。

适用人群:饮食积滞、胸腹胀痛、血滞经闭者。

配伍应用:

    与三棱配伍,增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力。与当归、红花等搭配,加强活血调经之效。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体虚者及月经量多者忌用,婴幼儿需谨慎使用。

5、龟甲

性味归经: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龟甲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的作用,适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等病症。

现代研究:龟甲在调节免疫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作用。

适用人群:肾阴不足、阴虚血热患者。

配伍应用:

    与鳖甲配伍,增强滋阴潜阳之效。    与熟地黄、知母等搭配,加强益肾强骨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忌服,本品质地坚硬,需打碎先煎。

6、大腹皮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大腹皮具有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现代研究:大腹皮含槟榔碱等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兴奋子宫平滑肌、降血压等作用。

适用人群:脘腹胀闷、水肿胀满患者。

配伍应用:

    与藿香、陈皮配伍,增强行气宽中之效。与茯苓皮、冬瓜皮等搭配,加强行水消肿作用。

使用注意:气虚体弱者慎用,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者不宜单独使用。

7、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适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病症。

现代研究:茵陈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降血脂等作用。

适用人群:黄疸、湿温暑湿患者。

配伍应用:

    与栀子、大黄配伍,增强利胆退黄之效。与黄柏、苦参等搭配,加强清利湿热作用。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忌用,血虚萎黄者慎用,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8、僵蚕

性味归经: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等病症。

现代研究:僵蚕可能有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适用人群:惊风抽搐、风热头痛患者。

配伍应用:

    与天麻、全蝎配伍,增强息风止痉之效。与金银花、连翘等搭配,加强祛风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本品需炮制后使用。

9、山茱萸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适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等病症。

现代研究:山茱萸有调节免疫、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

适用人群:肝肾亏虚患者。

配伍应用:

    与熟地、山药配伍,增强补益肝肾之效。与龙骨、牡蛎等搭配,加强收涩固脱作用。

使用注意:命门火炽、素有湿热者忌服,不宜过量服用,外感初起者慎用。

10、郁金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

功效:郁金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作用,适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等病症。

现代研究:郁金有保肝、利胆、抗凝血等作用。

适用人群:气滞血瘀、热病神昏患者。

配伍应用:

    与柴胡、白芍配伍,增强行气解郁、活血止痛之效。

    与茵陈、栀子等搭配,加强利胆退黄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阴虚失血者忌用,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中药调理肝硬化讲究辨证施治,以上10种药材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切勿自行配伍。养护肝脏的关键,仍在于早预防、早干预——少熬夜、忌酗酒、控饮食,才能从源头守护肝健康!(中医调肝侯宪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