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回复: 0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原文及译文15黄疸病脉证并治

[复制链接]

20

主题

3

回帖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4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襄阳老刘 于 2025-9-4 18:07 编辑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原文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1)。痹非中风,四肢苦烦(2),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3),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4),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5)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6)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7),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8),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薺状(10),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11),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12)。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13),热在里,当下之。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14),燥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

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15)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16),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汤主之。


茵陈汤方

茵陈蒿六两 梔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

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 矾石(烧)等分

右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17),梔子大黄汤主之。


梔子大黄汤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中)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梔子十五枚

右四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消渴中)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杨。(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18)。(方见虚劳中)


附方
瓜蒂汤:治诸黄。(方见暍病中)

《千金》麻黄醇酒汤

治黄疸。

麻黄三两

右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

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注释:
(1)痹:闭塞之意。
(2)苦烦:烦扰不舒。
(3)消谷:能食善饥。
(4)苦浊:浊即湿热,下“浊气”同。苦浊,即苦于湿热,或为湿热所苦。
(5)薄暮:黄昏之时。
(6)心中懊憹:心中郁闷不宁。
(7)靖(jìng静)言:病人神情安静,语言不乱。
(8)黑疸:酒疸误下后的变证。其证主要是目青面黑,大便色黑,并不是黄疸中的一种。
(9)心中如啖蒜齑状:啖(dàn淡),吃的意思。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此言胃中有灼热不舒,象吃了姜、蒜等辛辣之物一样难受。
(10)爪(zhuā抓)之不仁:搔抓皮肤,没有痛痒感觉。
(11)火劫其汗:用艾灸、温针或熏法,强迫出汗。
(12)两热所得:火与热相互搏结。
(13)肚热:腹中热。
(14)痿黄:即萎黄,身黄而不润泽。
(15)阳部、阴部:阴指在里,阳指在表。
(16)心胸不安:心胸中烦闷不安。
(17)热痛:心中灼热而痛。
(18)虚劳小建中汤:治虚劳病的小建中汤。


译文:

寸口的脉象浮而缓,浮脉为有风热,缓脉是湿热内蕴。此处的脉浮缓实非太阳中风证;四肢感到很不舒服,脾主黄色,脾脏所蕴结的湿热侵入血分,行于体表,就成为黄疸。

趺阳部位的脉象紧而数,数脉是有热,胃热盛则能消食善饥,紧脉是有寒,寒伤脾阳,运化失职,而出现食后腹部胀满。

尺部的脉象浮,是风热伤肾;趺阳部位的脉象紧,是寒邪伤脾。

风寒相合,进食后即感到头部眩晕,食物不能消化,内酿湿热,胃为湿热侵扰,湿热浊气下流膀胱,就会出现小便不通利。

由于足太阴脾感受寒湿,加之胃热流入膀胱,所以全身发黄,这种病名叫谷疸。

额部的颜色变黑,微汗出,手足心发热,每到傍晚时分就发病,膀胱拘急,小便通畅,这种病叫作女劳疸。

如果腹部胀满、好象有水的样子,这是不治之症。

病人感觉心中郁闷而又燥热不安,不能进食,时常恶心想吐,这种病叫作酒疸。

阳明病脉象迟的,不能饱食,若饱食则气滞不化而感到烦闷,头晕目眩,小便很困难,这是将要发生谷疸的征兆;

虽然用了泻下剂,但腹部胀满依然不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脉迟的缘故。

患酒疸的病人,一定会有小便不通畅,胃中灼热,足心发热,这就是酒黄疸的症状。

酒疸病人,有的不发热,神情安静,语言不乱,出现腹部胀满,想吐,鼻腔干燥等症状,假如他的脉象浮的,说明病邪在上,可用涌吐剂治疗;

脉象沉弦的,说明病邪在下,可首先采用下法治疗。

酒疸病人,胃中有热想吐的,可用吐法治疗,病即愈。

酒疸病人,如果误用下法,日久会转为黑疸,眼睛发青而面色发黑,胃中灼热,象吃了姜、蒜等辛辣之物一样难受,大便呈黑色,搔抓皮肤没有痛痒感觉,病人脉象浮而弱,皮肤呈黑微带黄色,所以知道这是酒疸误用下法的结果。

老师说:患黄疸病,出现发热,烦躁,气喘,胸胁胀满,口咽干燥等症状的,是因为病初发的时候,误用艾灸、温针或熏法等火攻的方法强迫出汗,以致热邪与火邪相合所致。但是,黄疸病的形成,是因湿郁而得。

如果病人全身都发热,面目发黄,肚中灼热,为热邪郁结在里,应当用下法治疗。

脉象沉,口渴相喝水,小便不通利的,都会发生黄疸病。

病人的腹部胀满,身体皮肤色黄而不润泽,烦躁而不能入睡,这些症状亦属于黄疸病的范畴。(舌痿疑作身痿)

黄疸这种病应当以十八天为病愈的期限,治疗十天以上病愈,若病情反而加剧的为难治之症。

黄疸病人若出现口渴的,这种黄疸治疗困难;

若黄疸病人口不渴的,这种黄疸可以治疗。

病邪在里,病人必然呕吐,若病邪在表,病人就会恶寒、发热。

谷疸这种病,恶寒发热,不吃东西,食后就感头目眩晕,心胸部烦闷不适,时间久了,全身皮肤发黄而成为谷疸。用茵陈蒿汤治疗。


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用法〕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加入其余二味药,煮取三升,去药渣,分三次温服。
小便应当通利,尿色如皂角汁一样鲜红,过一夜,腹部胀满即可消除,这是因为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的缘故。黄疸病人,一般在午后四、五点钟的时候发热,若身上反而怕冷的,这是得了女劳疸。如果膀胱拘急,少腹胀满,全身发黄,额头色黑,足心发热,这是得了黑疸病。如果腹部胀满如有水一样,大便必然是黑色,时常溏泄,这是女劳病,不是水气病。腹部胀满的,治疗困难。用硝石矾石散治疗。

消石矾石散
〔组成〕硝石矾石烧等分
〔用法〕以上二味药,捣为散剂,用大麦粥汁调和,每次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病邪随大小便排出。如果小便色正黄,大便色漆黑,就是这种情况。患酒黄疸的病人,出现心中郁闷不宁,或发热,或疼痛的,用栀子大黄汤治疗。


栀子大黄汤
〔组成〕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用法〕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温服。
各种黄疸病人,只须通利小便,假如脉象浮,应当用汗法治疗,宜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
方见水气病中各种黄疸病,可用猪膏发煎治疗。


猪膏发煎
〔组成〕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用法〕以上二味药,混合在一起煎煮头发溶化药已煎好,分二次服,病邪从小便排出。
黄疸病,用茵陈五苓散治疗。

茵陈五苓散
〔组成〕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用法〕以上二味药,混合在一起,饭前水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黄疸病人,出现腹部胀满,小便不畅而色红,自汗出等症状,这是表无病而里有实热,应当用下法治疗,宜用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
〔组成〕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
〔用法〕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药渣,加入硝石再煮,取一升,一次服完。
黄疸病人,若小便颜色不变,想要腹泻,腹部胀满而气喘,不能用苦寒清泻之法,否则,热虽除,必然导致胃气上逆而引起呃逆;有呃逆的,用小半夏汤治疗。方见痰饮病中各种黄疸病,凡出现腹部疼痛而呕吐的,宜用柴胡汤治疗。(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男子患黄疸病,小便通畅,应当用治疗虚劳病的小建中汤治疗。方见虚劳病中

附方瓜蒂汤
治各种黄疸病。方见暍病中《千金》:麻黄醇酒汤,治疗黄疸病。


麻黄醇酒汤
〔组成〕麻黄三两
〔用法〕以上一味药,用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一次服完。
冬季用酒,春季用水煎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