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更好发挥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力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全过程,第一时间选派国家中医药专家组赴武汉考察疫情、诊疗病人。第一时间组建国家中医医疗队赴武汉成建制接管医院病区,开展救治和临床科学研究,探索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全系统约700个中医药机构的4900余人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边救治边总结,边临床边科研,加大有效中药筛选攻关力度,及时推广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有效方药。在社区大范围开展中医药早期干预,形成具有中医药特点的“武昌模式”。在临床救治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诊疗方案,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第三至第七版国家诊疗方案,覆盖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诊疗全过程,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证明。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开展中医药抗疫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协作,将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情况纳入联合考察内容,推动宣介中医药疗效和有效药物筛选情况;发布英文版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上作有关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情况的介绍,举办近40场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与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82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中国中医药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展示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效;根据需求向10余个国家捐赠中医药产品,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选派中医师赴27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抗击疫情,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国支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为满足海外民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活动,目前已走入沿线35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9年12月,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内基地与近90个国家开展了合作,累计建立跨国合作项目388项。培训外籍专业人员超过1.3万人次。全球建有15所中医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78个国家24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中医、太极拳等课程,注册学员3.5万人,18.5万人参加相关体验活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积极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合作,每年招收逾万名中医药专业留学生。部分国家开设了全日制中医药课程,目前海外有中医药业余教学机构约1500所,每年向全球输送约3万名中医药技术人员。
作为传统医学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引领和推动传统医学在全球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分别于第六十二届和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传统医学决议》,发布《世卫组织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并敦促各国实施。2019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章节,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主流医学分类标准体系。在中国积极推动下,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陆续制定颁布53项中医药国际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10年、2018年将“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中国愿根据需要与国际社会积极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与做法,支持中医药走向世界,将中医药打造成为全球卫生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增进世界民众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注:内容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07月21日18版 作者/孙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