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年七、八月份降水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河流进入主汛期。面对突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公众应从预防意外伤害、注意饮用水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环境卫生四个方面做好自我保护: 
 
 预防意外伤害密切关注当地气象机构发布的预警信息。如发布灾情预警,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危险地带;确需外出,建议备好安全措施,保持通讯畅通,提前规划好路线并告知家人。
 ●远离不熟悉的水域或激流,以防溺水;如必需时,可先用随身携带杖类物品试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
 ●预防触电,注意周围高压线情况,防止直接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预防犬类或蛇虫咬伤,洪涝灾后尽量不要野外走动或玩耍。
 ●随身备好衣物,合理加减,既要防止中暑,又要防止失温。
 ● 减少皮肤在水中浸泡时间,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病。
 ●减少皮肤在水中浸泡时间,尽量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预防皮肤病。
 
 
 注意饮用水安全●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
 ●装水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
 ●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时,一定要消毒后才能取用。
 
 
 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以及由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也会引起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暴发,我们应:
 ●勤洗手,做好手卫生。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溺死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
 ●食物要煮熟透再吃。
 ●不要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碗柜消毒后使用。
 
 
 注意环境卫生,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洪涝灾害后,灾区可能发生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建议大家:
 ●尽量减少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洗衣、游泳等,避免光脚踩水。
 ●尽量穿着长衣、长裤和浅色衣物,减少露宿,不要直接坐在林间地头、草丛中休息;确需在野外工作生活的,应使用驱避剂和蚊帐等防护用品。
 ●杀灭蚊蝇,防鼠灭鼠。
 ●做好家畜管理,避免家畜粪便污染水源、食物。
 ●必要时配合接种疫苗,减少感染风险。(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