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荨麻疹、儿童癫痫等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6
发表于 前天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剂名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别名】桂枝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
【处方来源】《金匮》卷上
【组成】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3两,牡蛎3两。
【功效】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燮理阴阳,交通心肾。
【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遗尿。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脉得诸芤动微紧。心悸多梦,不耐寒热,舌淡苔薄,脉来无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次温服。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临床应用】


①遗尿《金匮要略今释》引《橘窗书影》:幕府集会酒井六三郎,年18。遗尿数年,百治罔效。余诊之,下元虚寒,小便清冷,且脐下有动,易惊,两足微冷。乃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兼服8味丸,数日而渐减,服经半年而痊愈。桂枝加龙骨牡蛎,本为治失精之方,一老医用此治愈老宫女之屡小遗者;和田东郭用此治愈高槻老臣之溺闭;服诸药不效者,余用此治遗尿,屡屡得效。

②遗精《经方实验录》: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浓,早起脊痛头晕,不胜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余予桂枝、白芍各3钱,炙草2钱,生姜3大片,加花龙骨6钱、左牡蛎8钱,以上2味打碎,先煎2小时。1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无损焉。第3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1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10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3两,龙骨6两,牡蛎8两矣。

③盗汗《经方实验录》: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

④自汗《岳美中医案》:李某某,40岁,男性。患项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⑤女子梦交《浙江中医杂志》(1984;1:46):高某某,女,34岁,农民。入夜每与人交,天明始去,已4-5年,误为“狐仙”,羞愧难言。初则不以为然,久则心悸胆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卧于邻家,仍纠缠不散。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腰膝痠软,带多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系阴阳两亏,心肾不交,属梦交症。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8g,白芍、龙骨各2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蛎30g,红枣7枚。5剂后,诸症消除,予归脾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各家论述】


①《医门法律》: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精。一方而两扼其要,诚足宝也。

②《金匮要略论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

③《医方集解》:桂枝、生姜之辛以润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之,芍药之酸以收之,龙骨、牡蛎之涩以固之。


【附注】桂枝龙骨牡蛎汤(原书同卷)、龙骨汤(《外台》卷十六引《小品方》)、桂枝牡蛎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龙骨牡蛎汤(《广嗣纪要》卷二)。

【摘录】《金匮》卷上

5

主题

0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癫痫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夫失精家,少腹弦紧,阴头痛, 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痫、癔病、失眠、遗精、滑精、不孕症、先兆流产、久泻、更年期综合征、盗汗、小儿支气管炎、慢性荨麻疹、颈椎病属上述病证、病机者。

陈某,男,6岁,2019年5月21日初诊。

外伤性癫痫。2015年爬山后脑摔伤,西医CT检查无异常,1月后开始发烧抽搐。7~15天发作1次,初一、十五满月发作多。发作时先如惊吓叫喊一声,双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唇蠕动,烦躁不安,伴有汗出,汗凉。发烧或加重时,持续发作十余次。纳可,饮可,大便可,小便可,夜尿1次,眠时偶尔呓语、磨牙、盗汗。神弱气怯,平时说话少,与父母尚能正常交流。脉结代,舌淡红嫩苔水润。

此为风邪入中,筋脉失养,治疗要点为解表养营,镇心安神,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处方:桂枝18克,白芍18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青礞石18克,炙甘草12克,生姜18克,大枣24克。20剂,水煎服,1日3次。

6月12日二诊,服药后睡眠改善,出汗、磨牙减轻,未出现癫痫发作,未出现发烧,嘱上方继续服用30剂,水煎服,1日3次。

2020年8月1日三诊,服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从未发作癫痫,纳可,眠可,身高增长3厘米。嘱半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5剂,2日1剂,一日2次。服完停药。随访至今,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按:患者因外伤后出现了一系列癫痫症状,发热、汗出,此为风邪入中,正邪相争故而发热,气虚不能固摄故而汗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汗出伤津,津液亏虚,津亏风动,筋脉失养,故而发作时双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唇蠕动,津虚化热,故而烦躁不安,舌苔红嫩。

方中桂枝生姜祛风散寒,发散表邪。白芍、甘草、大枣生津敛汗,龙骨定魂魄,牡蛎疗惊怖,青礞石镇心神,共同入阴摄神,生姜、大枣、甘草甘温培补气血,共成解表祛邪、调和营卫、清热养津、镇心安神、调和阴阳的功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失和,虚劳伤精,临证只要病机契合皆可随症加减用之,不必拘泥于古人用法。本方尤其在调节神经系统、精神状态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唯有熟读经典,夯实基础,辨证用药才能左右逢源,效如桴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发表于 前天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


患者失眠日久,汗出怕风,脉沉缓少力,此为营卫不调,故选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

女性患者,50岁,失眠一年,近一个月加重,凌晨2点前未能入睡,且睡后易醒多梦,伴头昏沉,倦怠,偶有心悸,汗出怕风,手足厥冷,饮食量少,后背拘谨不舒,小便清长,大便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缓少力,辨证为心阳虚。

治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葛根、附子:桂枝18g 白芍15g 生姜9g 甘草6克g  大枣12枚 龙骨12g   牡蛎各12g  葛根10g  附子6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服药后,自述:一年来昨日睡眠最好,中午、晚上服药后,晚上9:30就有睡意,随后入睡。一觉睡到次日早上8点。笔者嘱其余药继服,服完后再来复诊。

按:患者失眠日久,汗出怕风,脉沉缓少力,此为营卫不调,故选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入睡困难,故用龙骨、牡蛎以潜镇安神;后背拘谨不舒,故以葛根以通背部经络;倦怠,手足厥冷,故以附子温通十二经之阳气。法随证立,方从法出,药物化裁得当,故效如桴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发表于 前天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慢性荨麻疹


覃某,男,23岁,2015年7月23日初诊。

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发风团,瘙痒剧烈,经多家医院治疗,予口服抗组胺药、提高免疫药及自血疗法等,未见缓解,瘙痒加重,发作频繁。刻下症:全身散发淡红色风团,局部皮肤温度稍高,恶风寒,汗出,口中和,纳食可,心烦,严重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太阳表虚兼证。

治则: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重镇安神。

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方药: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甘草6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路路通15克,蝉蜕6克。10剂,中药颗粒剂,水冲服。反复嘱患者,发作时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2015年7月31日):风团较前减少,诸症减轻。口渴多饮,舌质淡,苔薄黄,脉浮数,加石膏30克,赤芍15克,地黄30克,续服10剂。

三诊(2015年8月13日):风团瘙痒明显减轻,失眠明显好转,守方7剂,巩固治疗。嘱患者忌食鱼虾蟹、牛羊肉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注意气温变化及时调节生活起居,加强体育锻炼。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为特征性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曰:“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欧柏生教授认为,全身散发风团,局部皮肤温度稍高,以荆芥、防风、路路通、蝉蜕疏风散热。然皮肤局部皮损应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恶风寒、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属太阳表虚证,予桂枝类方;兼心烦,严重失眠,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芍相配,为调和营卫、阴阳,煅龙骨、煅牡蛎为重镇安神,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防重镇之剂伤脾碍胃。二诊时口渴多饮,脉浮数,转为太阳阳明合病,在原方基础上加石膏清阳明气分之热,赤芍、地黄加强清热凉血生津之力。诸药合用,营卫阴阳调和,则疾病自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