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0|回复: 2

[四季、环境、睡眠起居养生] 天热而蚊虫越来越多的芒种时节及其后的夏季该如何尽量避免即防护其叮咬暨处理步骤

[复制链接]

4

主题

2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6-10 1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芒种节气后,随着天气逐渐变热,蚊虫也开始增多,人们该如何如果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呢?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6月5日“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表示,据全国疾控系统蚊虫生态学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其密度已经处于快速上升期,广东、云南等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需要重点防范,建议在夏季之初和雨季到来之前,要及时清理室内外的积水、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蚊虫孳生。

人群中代谢旺盛的人(如孕妇、运动后人群)更容易被蚊虫叮咬。此外,蚊子对温度敏感,体温较高者(如发热者)更容易被蚊虫察觉。身着深色衣物因吸热和视觉对比强烈,让这部分人更容易被蚊虫发现。人体散发的汗液成分(如乳酸、尿酸、氨等),还有皮肤微生物群落,比如说一些菌群,甚至某些化妆品气味,都可能影响蚊子的选择。

避免蚊虫叮咬,首先要做好物理屏障防护,尽量选择配备纱窗、空调的居住环境,夜间睡眠使用蚊帐。其次要掌握科学驱蚊的措施,室外活动时,建议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驱避剂喷涂暴露皮肤和衣物。最后要注意环境卫生,清理住所内外的废弃容器、花盆托盘等的积水,预防蚊虫的孳生。

4

主题

9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6-11 09: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芒种时节人们户外活动频繁,,需要警惕蚊虫、蜱虫、恙螨和隐翅虫等侵袭。蜱虫吸附皮肤,吸血后体积非常大,往往超过它们身体的5倍以上,它的唾液里往往携带多种导致莱姆病、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致病性的病原体;恙螨幼虫藏在草叶腐土中,叮咬后会在皮肤上形成绿豆大小的红肿水泡,中间可能有焦痂;隐翅虫体液接触皮肤会引起条状溃烂。这些虫子在气温25度、湿度80%的潮湿环境最活跃,尤其喜欢栖息在高草区、灌木丛和积水附近。

预防叮咬要记住“三要”。第一,外出时要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袖口和裤口,选择光滑面料的衣物,这样可以减少昆虫的攀爬;第二,裸露皮肤及衣物要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虫剂;第三,返回时要仔细检查全身等衣物等隐蔽部位。我们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免直接在草丛、灌木、树荫下久坐或者躺卧,同时要避免用手直接拍打虫子,防止虫子的有毒液体侵入皮肤。

被叮咬后要采取紧急处理:第一要尽快移除虫子,蜱虫可以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的头部,缓慢垂直向上拔出,切勿旋转或猛拉,以免口器断裂在皮肤内。在情况允许的时候,最好是寻医,请求帮助处理。第二要消毒处理,用酒精或碘伏清洁叮咬部位,避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隐翅虫的毒液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不要用碘酒,避免刺激加重灼伤。第三要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叮咬处发黑、持续发烧、皮肤出现红肿、皮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刘起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9-25 18: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蚊子是夏秋高温多雨季节的常见害虫,不但人们深受其扰,它还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不同的蚊种可以传播不同的疾病,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疾病;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库蚊可以引发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热、圣路易斯脑炎的传播;各蚊种还可引起丝虫病的传播。所以,我们生活中要科学防蚊灭蚊,多管齐下做到“防灭结合”。

防蚊措施有: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儿童选择驱蚊剂要选择含量低的产品,孕妇要慎用。避免在黄昏至清早蚊虫出没高峰期进入草丛、湿地;室内要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同时要清除家中的积水容器,像蓄水池、水井等要加盖密封,以阻断蚊虫产卵孳生。

灭蚊通常使用杀虫气雾剂、电热灭蚊液或灭蚊片,电蚊拍、灭蚊灯和传统的蚊香,我们要购买使用正规的产品。杀虫气雾剂要对准容易藏蚊的地方,比如门后、窗帘后、床底下、墙角这些部位快速喷射,喷后要关闭门窗30分钟,通风1小时后才能进入,注意喷射的时候避开食物、餐具、火源和电源,电热灭蚊液或灭蚊片在睡前1-2个小时插上电源,关闭门窗熏杀,人要离开,睡觉时保持通风。像电蚊拍、灭蚊灯要按产品说明使用。用传统的蚊香来灭蚊要注意防火。孕妇、婴幼儿我们建议以防蚊措施为主。

另外,像社区、单位、公共场所要经常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大家齐动手,清理整治环境,及时处理垃圾,对蚊虫孳生地采取消杀措施,创造和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 丁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