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224|回复: 58

中国“四大”百科荟萃

  [复制链接]

3

主题

15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1-2-17 2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文化中,别有所指,别有神奇,比如“两仪生四象”“四时八节”“四海升平”“四方之志”“四时气备”“四通八达”,代表着一种对称平衡,一种人文气度,一种各方囊括,一种精冠绝伦......所以,人们喜欢用“四”来评判、概括、颂传人事。
      这个版块依意,应该是跟医学略微相关或者不相关联的,时下热点议题均可讨论。既然如此,下面楼主就从中医药相关方面开始抛砖引玉,陈列中国人文史上的各种“四大”,大家共同来搭楼,看能不能搞个36天罡、72地煞,100单8“大”

       我先来它有关中医药的10个:
      1、中医四圣——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   
      2、中医四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中医四典
        1)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注:现有不少人将《温病条辨》代替“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将古本《伤寒杂病论》当成两本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去掉《难经》,这样现成:《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2)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一说《药性赋》)、《汤头歌诀


      5、中药四气——温、热、寒、凉四性
      6、
四大(道)地药(材)
        1)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
        2)四大北药——有两说,一说为“人参、黄芪、甘草、黄芩”,一说为“潞党参、北(西)大黄、北黄芪、岷当归”,当代以前一种为主流。
        3)四大怀药——古时怀庆府相当于今河南焦作、沁阳、武陟、温县、博爱、等市县地所产的“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
      7、中药四大天王(药之四维):人参,附子,(熟)地黄,大黄(人参:补气挽脱,补益脾肺,养阴生津,宁心安神;  大黄:峻下冷积,泻热通便,活血化瘀;  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附子: 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
      8、中医四大特点——廉、简、便、验
      9、中医养生四大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
      10、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国正行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古代四大女明医
                      中国古代十大“圣人”(最权威整理篇)

4

主题

12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1-2-18 11: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房四宝四艺、人生四美四喜、四大文体、书法四体等

我来接10个跟“人文”相关的四大
    11、汉字书法四体——行、楷、隶、篆  
  12、文学作品四大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13、实用文体四大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4、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15、人生“四美” 或“ 四难”——良辰、美景、赏心、悦事  

  16、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7、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8、花间四友——蝶、莺、燕、蜂        
  19、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0、文房四艺(亦称“文人四友”,即古代文人四大雅趣)——琴、棋、书、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

回帖

45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45
发表于 2021-2-18 1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唐四杰、四家诗、四诗将、永嘉四灵、元诗四大家

我来接龙跟“诗”相关的“四大”
     2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2、永嘉四灵——生长于浙江永嘉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即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人
     23、四诗将——即四诗翁:萧德藻、尤袤、范成大陆游
   24、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奚斯
   25、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A《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B《齐诗》出于齐人辕固;C《韩诗》出于燕人韩婴;D《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

回帖

244

积分

版主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1-2-18 11: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妇女四德、儒家四德、清华四导师

我也来凑个热闹,搞两个“四德”和1个四导师:
26、古代“四德”
    1)儒家四德——孝、悌、忠、信
    2)古代妇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7、清华四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

好像有点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7

回帖

4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5
发表于 2021-2-19 09: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名琴、四大名马、四大农书、国名四大别称

我也来盖一楼,接龙几个“古代四大”:
28、中国古代农业指南四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农政全书》
29、中国古代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30、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号钟 绕梁 绿绮 焦尾  
31、中国古代四大名马——赤兔 的卢 绝影 爪黄飞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

回帖

4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2
发表于 2021-2-20 2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国粹,四大节日、四大书院

我接龙仨跟传统文化有关的
32、中国四大国粹——中医,书法,武术,京剧
33、中国四大节日——即传统农历四大节日:春节(亦“过年”),清明,端午,中秋
34、中国四大书院——长沙市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市嵩阳书院、江西庐山市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市睢阳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

回帖

4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2
发表于 2021-2-21 09: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四友、战国四君(公)子、清末四公子

35、鬼谷四友——战国时孙膑与庞涓、苏秦与张仪四人,均为鬼谷子之弟子,故称“鬼谷四友”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36、四公子
    1)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亦称“战国四君子”。
    2)清末四公子——陈三立、谭嗣同、陶宝廉、吴宝初

接哈历史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

回帖

58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58
发表于 2021-2-22 09: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阁、四大名台(含关中四关)

我来了,接个龙,收集了人文景观——亭台楼阁系“四大”,以供各位坛友共享,到相应城市了可以去“踩点”感受下这些地方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粹..................
    37、中国四大名亭—— 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38、四大名台——即关中四大名台,均在陕西省内,武功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的(后稷)教稼台、长安古城西南二十里的造字台(又名仓颉造书堂)、西安市临潼区骊山烽火台、咸阳市仪凤西街北口的凤凰台
    39、中国四大名楼——武汉东湖之滨的黄鹤楼,岳阳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南昌抚河交汇赣江口东北角的滕王阁,山西省永济市的鹳雀楼(古“鹳鹊楼”)

    40、中国四大名阁
       1)其中一说:山东烟台蓬莱市城北丹崖山巅的蓬莱阁,江西南昌沿江路上赣江东岸、东北望鄱阳湖的滕王阁,北京市颐和园的万寿山佛香阁,河南安阳滑县万古镇万古玉皇阁(这个版本的,还有另一说,前两者无异议即是一样的,就是后两个有别,变成:广西容城东绣江北岸的真武阁,湖南天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天心阁
      2)有另一说:北京故宫东华门文华殿后的文渊阁、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的文澜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平原区西部的文津阁、辽宁沈阳故宫西的文溯阁”。


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为第一楼,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的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

四大名阁其中一说   1)万寿山佛香阁是北京市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2)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是一处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古建群。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
     3)万古玉皇阁古建筑群位于河南安阳滑县东南35公里的万古镇,共有大小殿宇楼阁七十余座,各殿(庙)风格各异,内供有仙、道、圣、佛,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原古建筑群始建于隋文帝18年(公元599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占地约54.4亩。俗称原玉皇庙为全国“四大阴都之一”。
     4)真武阁在广西容城东绣江北岸的经略台上,其南是被道家封为天下36洞天中的第20洞天的都峤山又名南山),它是五行学说的产物,设计师精通道家哲学,把它转化进建筑力学、抗震学、美学、结构力学。建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经详细考察,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
     5)天心阁座落在长沙西北东南古城墙上,处于长沙市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

四大名阁另一说,主要是源自清朝乾隆年间庋藏名闻世界的大丛书《四库全书》的“四库七阁”中被称作“内廷四阁”或“北四阁”的北京大内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文津阁和盛京(今沈阳)故宫之文溯阁,其中,文源阁又叫藏书楼,仿宁波天一阁建成。因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只手抄了七部,分别建阁贮之。除“北四阁”之外,后另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建文澜阁,即“江浙三阁”。因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最短的存世仅六、七十余年,如今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

关中作为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之地,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众多而零散于市井,自古就有四大名台的说法,分别是教稼台、造字台、烽火台、凤凰台;
     一直有关中四关之载,分别是东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取代)、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关中四大关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
     还有关中四大名塬之名,分别是神禾塬、少陵塬、龙首塬、乐游塬,现有人把白鹿原算作四大塬,主要是因为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一书而闻名,但白鹿原位于灞河与浐河之间,南接终南,北至灞川,在炮里一带又被称作炮里原,在狄寨一带称作狄寨原,主在蓝田,不在西安中心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5

回帖

344

积分

版主

积分
344
发表于 2021-2-23 12: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名塔、四大名刹、四大名观

不错,学习了。我整理了有关佛道的东西跟大家共享
41、四大名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嵩岳寺塔、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42、四大名刹——湖北当阳市玉泉山玉泉寺(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 )、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西麓栖霞寺(江南“三论宗”的发源地)、浙江天台县城北天台山麓国清寺(中国佛教天台宗和日本佛教台密的祖庭)、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寺(僧人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后也多到寺内参拜)
43、四大名观——即道教四大观: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河南南阳玄妙观、陕西周至县(毗邻西安的)楼观台



刹——原为佛祖墓顶之伞盖,示尊崇之意,至中国则安于塔顶上的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佛寺、佛塔也可以别称为刹。

佛教寺院是指安置佛像、经卷,且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简称寺,又名寺刹、僧寺、精舍、道场、佛刹、梵刹、净刹、伽蓝、兰若、丛林、檀林等。佛教寺院最早出现于印度,中国早期佛寺建筑,大致沿袭印度形式。后因融入民族风格,遂呈新貌。

四大名寺:有一说为河南登封少林寺和洛阳白马寺、江苏苏州姑苏区寒山寺、浙江杭州灵隐寺。把前两者加上河南的开封大相国寺和南阳水帘寺即构成中原四大名寺(中原地区佛教界四个有影响力的寺院: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和南阳水帘寺)。
北方四大名寺:在青海东部有四座格鲁派寺院,
即藏传佛教寺院,曾经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影响,藏族佛学家、历史学家通称它们为北方四大名寺,分别是:1)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乡黄河北岸夏琼崖的夏琼寺,2)互助土族自治县龙王山南麓、藏语称郭隆贤巴朗(寺沟弥勒洲)的佑宁寺,3)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乡衙门庄村广惠寺(也称赛科寺、郭莽寺,又称法海寺),4)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政府所在的本朗扎西滩(亦称却藏滩)却藏寺(藏语称“却藏具喜不变洲”,后易名“佛教宏扬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13: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名园、四大古桥

我再回来盖个楼
44、四大名园——江苏苏州市拙政园和留园、 北京海淀区颐和园、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
45、四大古桥:广东潮州广济桥(湘子桥)、河北赵县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