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传入中国后,最初的重心一直在城市,不过,在隋唐以后逐渐转移到山林之中。尤其是,在禅宗兴起之后,逐渐呈现出“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而山水——恰好是孕育诗歌的摇篮。因此,在中唐以后,中国文坛开始出现一系列以诗文闻名当时的和尚,被人们称为“诗僧”。
1.皎然(生卒年不详,或为720-804年)。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说到茶,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茶圣”陆羽,但是,今天我们在很多大城市里见到的那些茶道、茶艺,却和一个和尚关系密切,他就是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有茶宗之称。当然,喝茶喝得多,自然免不了文雅的诗词。且看皎然的这首《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今天所谓的“以茶代酒”,这种文化内涵,恐怕还得追溯到皎然的诗里。
2.灵澈(746~816),本姓杨,字源澄,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云门寺律僧,驻锡衡岳寺。著有《大藏治病药》、《律宗引源》廿一卷等。与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享誉当时诗坛。
灵澈的名气没有其他三位大,不过,他与中唐大诗人刘长卿的交往,却是文学史上的佳话。刘长卿曾为灵澈写过《送灵澈上人》诗,闻名于世。而灵澈本人也是擅长诗文的“诗僧”,且看其大作《西林寄杨公》:
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度少年时。
余身定寄林中老,心与长松片石期。
这意境,颇有陶渊明与王维的神韵,没有禅法的体悟与文学功底,可是写不出来的。
3.齐己(约860年—940年),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长沙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齐己一生经历了大唐最后的繁华以及唐五代梁、唐、晋三个朝代。
齐己因为“一字师”的故事,在文学史上颇有名气,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齐己”是法号,俗家名叫胡德生。晚唐诗人郑谷曾将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的“数”字改为“一”字,一时传为佳话。这一改,使《早梅》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且看全诗: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还是最冷的时候,梅花却独自绽放,傲骨之中,有幽香散来,真是别样的美。
4.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
贯休这个名字,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当然,贯休的画,比他的诗更有名,特别是传世的《十六罗汉图》。不过,贯休的诗同样造诣颇深,因此,他在当时和后世,都是以“诗僧”+“画僧”的双重身份闻名于世的。且看贯休的诗《马上作》:
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首,家在凝岚一点中。
行人归家,却流连身边的美景,一路上的情愫,被贯休寥寥数语、写得跃然纸上。
除了这四位诗僧,还有一位寒山大士,诗写得也很好——他虽然未留下姓名,但今天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的“寒山”之名,便由他而来。不过,寒山大士的身份,历来存疑,道教将他归为道士,佛教将他归为和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这里没有将其列入。不过,四位已经足够代表唐五代间诗僧的整体水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