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72|回复: 3

新华社:中医药在巴西受迎、交流、传播与培训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1

回帖

7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1
发表于 2020-11-19 18: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巴西传播中医理论

     一个宁静的周六午后,在巴西圣保罗市一栋大楼内,一个清晰的女声正对着电脑屏幕讲授中医理论课程。
  这里是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基地由巴西达明公司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2019年9月联合组建,目前有4位来自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师在此执业,给当地医生讲授治疗呼吸道疾病、妇产科疾病和骨科疾病等的中医课程,同时也给华侨华人和巴西人提供优质中医诊疗服务。
  当天的授课者是妇产科医生韩迎娣。由于气候和生活习惯等缘故,妇科疾病在巴西比较多发,因此她的课程非常受欢迎。受新冠疫情影响,近来每个周六的上午和下午,她都会在中医药基地进行网络授课,在专业葡萄牙语翻译协助下,约40名在当地从事中医诊疗服务的巴西医生线上听讲。通过中国老师的细心指导,他们正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韩迎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的授课内容主要是用中医方法治疗常见妇科病,使用中成药和方剂进行妇科调理,以及有关针灸、理疗、拔罐的教学指导。
  这已经是韩迎娣的第二轮教学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她会把课件提前发给学员,这样学员们不仅能预习课程内容,也可以准备一些在实际诊治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学员已经具备从业经验,讲得太浅他们会觉得没有新意,所以我会和学员、翻译不断沟通,让授课的内容更具体,包含更多新的知识。现在课堂互动性好,学员评价高。”她说。
  韩迎娣说,在巴西讲授中医课程很有成就感,当地医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很高,“每次课后都有不少当地学员留言探讨问题,并对我表示感谢,我觉得付出得到了学员的认可”。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巴西成为重灾区,目前累计确诊病例排在全球第三,累计死亡病例排在全球第二。为帮助巴西民众和抗击疫情,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还专门组织了新冠防治课程,介绍中医在抗击新冠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成果,并向学员介绍在巴西可以买到的中成药。
  除授课外,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诊治患者。达明公司董事长方芳说,自今年2月新冠疫情在巴西暴发以来,中医药基地提供了几个月的义诊,为帮助当地华侨华人和巴西民众抗击疫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方芳说:“我以我们搭建的这个基地能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帮助巴西病人有效防治疾病而感到自豪。”(新华社  宫若涵)

3

主题

7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5-21 09: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中医业期待增加与中国的深度合作

在昨天(2021年5月19日)进行的中巴传统医药产业合作线上研讨会上,巴西中医药业代表表示,非常期待加强中国与巴西两国在中医药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巴中医药学会主任埃莱奥诺拉·科穆奇博士介绍,2017年进行中医培训活动时,参加的巴西人很少。但是,这4年来,已陆续向2万多名巴西学生提供中医方面的培训,全国有约280个中医课程。巴西现有中医针灸医师超过15万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想从事中医方面的工作。社会层面对中医也持比较包容的态度,2017年,巴西卫生部正式把针灸纳入统一医疗保险体系的替代疗法目录。我们也准备进一步推动国家立法以更好地维护中医针灸师的执业权益。


埃莱奥诺拉·科穆奇博士表示,健康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医在巴西有很大发展潜力,在巴西能看到的葡文版中医药书籍期刊还很少,要继续推动中医师在巴西执业资格认证工作。希望中国与巴西的中医药界加强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构建更多对话和沟通渠道,举办更多教育与技术研讨活动,推动更多巴西学生到中国学习,加强中医药全产业链条在巴西推广,推动中医药经典葡萄牙文版翻译出版。


该研讨会是中巴传统医药合作系列研讨会的产业合作专题,中国驻里约总领馆副总领事陈永灿、巴西里约市国关局局长奥利维拉、广州市卫健委负责人和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巴西传统中医药针灸学会等方面专家就岭南中医针灸推广与应用、汤养与传统中医疗法、传统医药和运动康复、巴西中医药发展及营养保健品行业现状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人民网 吴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7-2 11: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的中医药传播

中医药传播的“内外并蓄””  

          ——记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


一大早,73岁的巴西教授古斯塔沃·平托来到位于巴西圣保罗市的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他是基地的老熟人了,每周都会来做一次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


“自从19岁时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易经》,我便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没想到彻底治好了我从小就有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真是太神奇了!”平托说。


这位《易经》葡文版的翻译者,一直致力于在巴西推广中国文化。当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于2019年9月成立时,他第一时间前去体验。


基地由巴西达明公司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设立,诊疗为辅,培训为主,希冀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培训,让更多巴西医疗专业人士和中医爱好者掌握中医药知识,为巴西民众带去健康和福祉。


达明公司董事长方芳告诉记者,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已经在巴西具有较高认可度,针灸和耳针治疗还被纳入巴西国家医保。但与针灸等外部干预相比,注重从内部进行调理的中药在巴西显得“默默无闻”。


为了推广中药,达明公司先后引进了50多种中成药,并在巴西正规药店销售。此外,方芳还大力推动中药在巴西立法,争取让中成药尽早“升格”为巴西国家医保覆盖的处方药。


“巴西亚健康人群特别多,缺乏基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在这方面,中药有西药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方芳说。


与此同时,方芳也意识到,在巴西这样一个深受西方医学体系影响的国家,中医药的推广和普及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做好“启蒙”,让更多巴西人真正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地接受中医药理论和治疗。


她邀请4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师到基地现场授课,从中医药理论着手,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为解决语言问题,基地还邀请了精通中葡双语的华裔医生舒福政担任专职翻译。


中国医师和专业翻译的强强联手,吸引了不少对中医药感兴趣的巴西医务工作者。尽管由于疫情,授课不得不从线下转为线上,慕名而来的“求学者”仍然热情不减。


巴西妇科病多发,妇产科中医师韩迎娣在当地有一大批“拥趸”。她讲授的中医妇科课程吸引了100多名学员参加,其中多半是巴西本地人。巴西药剂师费尔南达·瓦特施特拉特告诉记者,韩医师的授课给她很多启发,使她加深了对中医药的理解。


“西药治疗有很多局限性,韩医师的授课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到,除针灸等外部干预外,还能通过服用中药进行调理,缓解甚至解决痛经、不孕等妇科疾病。”瓦特施特拉特说。


舒福政深有同感。已在中医药领域近20年的他,期待巴西的中医药教学能走出一片新天地。“由于自然疗法的特性,人们对中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很少。基地按照中国中医药专业院校的标准进行授课,非常系统,有助于学员深入了解中医药在不同病理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华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出去,让巴西更好地认识中国。”方芳说。(新华社  记者/赵晖、黄顺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12-17 13: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利用资源优势加大中药研发力度

本帖最后由 葆伢美 于 2021-12-17 13:07 编辑

巴西:利用资源优势加大中药研发力度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19世纪初传入巴西,目前,针灸治疗已在巴西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被纳入巴西统一医疗体系SUS(Unified Health System)医疗系统,多所高校开设针灸课程。然而中医药整体特色有待加强,中药的理解、运用不足,中医药教育缺乏规范等问题限制了中医药在巴西的发展。

针对此情况,在科技部国际培训“中医药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高级研讨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赵静团队与巴西医疗领域相关专家,就中医药在巴西的发展与传播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关文章,建议通过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加大中药研发力度,规范中医教育等措施,促进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合作,进而推动中医药在巴西的发展与传播。


中医在巴西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9世纪初,2000名中国移民抵达葡萄牙殖民时期的巴西,伴随这些移民而来的,是包括中草药和针灸在内的中国医学;20世纪上半叶,巴西迎来了十几万日本移民,他们带来了独到的针灸理论和技法;1963年,朝鲜移民的抵达进一步丰富了巴西针灸的内涵和形式,这些都促进了中医药在巴西早期的传播和应用。因此,作为中医药的主要形式,也是最早传入巴西的疗法之一,针灸是在巴西应用最多、发展最好的中医疗法。

中医在巴西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由于沟通障碍,中医药知识传播非常有限,彼时中医药仅被不能流利使用葡萄牙语的移民所接受。这种情况至1958年才有所改观,来自卢森堡的弗里德里奇·史贝斯(Friedrich Spaeth)教授在巴西开设了第一个针灸与中医培训课程,并于同年创建了巴西针灸与东方医学学会组织,他于1961年成立第一家针灸诊所,1972年成立巴西针灸协会,同年,巴西国家联邦医学委员会却认为针灸并不科学并禁止使用。直到1977年,巴西劳工部、国际劳工组织和教科文组织达成协议,针灸师于官方公报中得到认可并不断发展。1985年,联邦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委员会决定为物理治疗师提供1200小时的针灸培训;1986年,联邦生物医学委员会对针灸进行规范化管理;1989年,“里约热内卢卫生局民间传统医疗机构”成立,针灸、汉药等疗法被纳入里约热内卢州内各级医院;1995年,联邦医学委员会将针灸划归为医学专业;1998年,巴西卫生部将针灸纳入SUS医疗系统。此后,针灸在巴西得到进一步推广,包括巴西医师协会、生物医学协会、体育教育协会、语言治疗师协会、牙师协会与护理师协会等众多专业学会都认可针灸作为学士后专业。随着从事针灸治疗人员的增多,2002年,巴西开始实施第一个针灸疗法的医学住院医师项目。

2006年,巴西国家卫生部颁布国家结合和补充医学实践政策,整体将针灸、草药、顺势疗法等传统疗法纳入SUS医疗系统,并积极鼓励针灸、草药等传统疗法在健康维护领域的普及应用。目前,巴西国内约19个州和32个城市的公立医院都采用了结合与补充医学疗法,这无疑促进了中医药在巴西的合法化及广泛推广。如圣保罗州,2013年一共实施了34.83万次针灸治疗,2014年则增长到38.92万次,增幅达11.8%;2016年,巴西全国一共实施了200万次替代疗法治疗,其中77万次是中医与针灸治疗。

目前,巴西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拔罐、中药、食疗及太极、气功等。中草药、中成药等中药产品主要在巴西亚裔人群中使用。2006年,结合和补充医学实践政策颁布后,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广泛得到巴西健康工作者的青睐和患者的好评。


针灸的普及促进了中医药在巴西的合法化与推广

作为接受度最高的中医疗法,针灸在临床中常与其他疗法同时用于康复治疗。随着针灸的推广,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针灸疗法的运用呈持续增多趋势,据2006年的统计,巴西注册从事针灸工作者超过3万人,其中包括华人1000余名,也有在其他地方取得中医学位者在巴西工作,至2014年,巴西有121家公立医院和2500家诊所都开设了针灸科室。

据巴西卫生部统计,2011~2016年期间,在SUS系统内接受针灸疗法的人数成倍增加,由2011年的68万人次上升至120万人次。在巴西,针灸治疗主要被用于疼痛、中风、关节炎、肌腱病、神经性疾病、哮喘、心血管病以及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疗效方面,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市的研究显示,通过在社区医疗实施针灸治疗慢性疼痛,减少了30%的止痛药品和50%的抗炎药品的使用;由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牙科学校和巴西医学协会针灸医学院联合开展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可以明显减轻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疼痛症状,并改善口腔张合度。

中医药发展面临挑战,中医药教育有待规范

中医药在巴西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挑战。巴西文化丰富多元,主要表现在传统医学种类丰富、分散并广泛运用在不同部族。同时,由于不同传统医学的认识都比较独立,尚不能很好地融合。同样,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多被独立的接受与应用,缺少整体配合,影响了最佳效果的发挥。例如,气功、导引都属于纳入SUS的中医疗法,然而两者的应用并未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使用者对中医整体理论的认识并不全面。这导致治疗偏于西化、多种中医疗法不能互相补充。同样,在健康管理方面,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养生理论也无法更好地发挥,难以在众多传统医学疗法中获得更多关注。

同时,受临床应用的影响,巴西现时的中医教育主要以针灸为主,也包含一部分推拿课程。教学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开放式授课,高中毕业即可参加;一是研究生课程,针对医学院在校生,或取得护理、理疗师等学士学位的专业人士。目前,已有巴西利亚大学、圣保罗医科大学、里约州联邦大学医学院、圣卡塔里那州联邦大学、圣卡塔琳娜州南部大学等在内的10余所医学院校开设针灸课。同时,针对希望从事针灸治疗的西医医生,还有为期2年的针灸培训班,完成培训者可获得针灸专科医生资格执照。据统计,目前巴西有超过1万名针灸医师,但是在SUS内进行免费治疗的医师却只有约500名。

巴西中医药教育上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教学标准。在教学内容方面,巴西的中医教育仍然以针灸为主,欠缺对中医理论以及中药的培训,限制了中医药在巴西的发展。同时,由于语言、教师和教材制定水平的差异,巴西各地区中医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管理方面,管理宽松也是影响中医教学的一大因素,根据2013年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在中医学院里接受针灸课程培训学生中,约73%的人一个月才能上一次课;在学历认证方面上,对于不同人群中医药教育的学历认证仍不完善,这也成为妨碍学生交流学习的因素之一。

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推动中药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巴西高发疾病以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为主,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卫生保健的加强在这些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目前巴西对针灸接受度较高,且中药、食疗、太极、气功等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赵静团队建议,通过分享国内相关疾病指南与治疗经验,并与巴西同行合作更新为针对该国多发疾病的整体治疗规范,促进中医药等多种疗法的整体运用,并发挥中医疗法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展现中医学在疾病防治与健康维护中的整体特色与优势。

从20世纪90年代起,巴西加大了在植物药研发上的投入,耗资数百万美元在国家医院及坎皮纳斯大学建立现代化植物药研发中心,科技部下属的亚马孙植物园,数所州重点大学也相继设立了植物药研究室。2006年,针对针灸及草药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和补充医学实践政策颁布,进一步促进了草药的研发与使用。2008年,巴西首部《植物疗法目录》出版,此举被认为是巴西大力发展草药的重要举措;2012年,巴西研究人员又出版了《传统常用草药注释》,这些都推动了草药在医疗卫生保健中的运用。我国也有学者针对巴西丰富的草药资源开展了相关研究,为扩大中药资源供应、开发产业市场奠定基础。赵静团队认为,在此趋势下,可通过积极促成中巴中医药贸易合作,合理利用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中药生产基地,推进完善中药及相关产品在巴西的注册,进而推广中草药的运用。

赵静表示,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国家,在很多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中医药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有非常广泛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巴西政府与医疗界对中医药的结合医学的重视,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都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双方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在临床、教学及科研间的合作。“我们相信通过推广中医药在巴西高发病常见病中的治疗作用,推动中药研究与应用、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等一系列努力,将使中医药在维护巴西人民健康、防治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