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05|回复: 5

[中医研发传播(含民族医药发展)] 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21年最新情况汇报

[复制链接]

33

主题

50

回帖

27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279
发表于 2021-11-1 18: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会: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申报2021年11月8日止

QQ图片20211101183628.png
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促进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培养一批中青年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聚焦中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问题,以中医药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以促进融合创新、团队实践为导向,以多学科交叉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遴选组建若干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项目在2020年基础上,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支持领域。2021年计划遴选10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2022年至2025年每年度计划遴选建设1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

      二、重点申报领域
(一)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防治研究。围绕重大疑难疾病(包括慢性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等优势疾病领域进行中西医联合攻关,科学设计、规范实施,开展新治法、新方药、新技术的创新性研究。
     (二)中医药基础研究。整合系统生物学和现代药理学等前沿技术(包括集成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转录组及微生物组等多组学手段和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系统开展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复方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机制、诊疗规律等关键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
     (三)中药现代创新研究。围绕中药材质量控制、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中药新药创制、作用原理解析,开展中药材、饮片、中药制剂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中药质量提升、研发中药新药,夯实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
     (四)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融合大数据、信息理论与技术、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多学科方法,研究具有集成化和网络化特点的中医设备关键技术,研发一批中医药治疗、康复、保健及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装备。开展集成化、自动化及智能化中药制药装备研发,引领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升级。
     每个创新团队围绕重点申报领域,在方法学创新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明确重大研究方向。
     少数民族医药领域创新团队参照上述重点领域及其重大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三、申报范围
     (一)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重点面向具有国际国内较大影响力,持续开展中医药相关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高水平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

    四、遴选条件
     (一)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针对所申报中医药重点领域,立足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技前沿,聚焦中医药重大急需或重大关键问题,确定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提出清晰、可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发或实践应用路径及预期成果。
     2.团队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研究实践基础,具备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近5年牵头承担或完成相关领域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或课题,或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或在拟联合攻关的技术方向上拥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成果,具有开展多学科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3.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为60周岁以下(国医大师、院士70周岁以下),正高级职称,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成果,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团队带头人为院士及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的,予以优先考虑。
     4.申报单位针对所申报重点领域和重大研究问题,能够立足本单位资源,充分调动相关领域研究资源,单独组建或牵头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由多学科人才构成、年龄结构及梯队衔接相对合理的团队。多单位联合组建团队,其牵头单位与联合组建单位应有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所申报重点领域具有相对稳定的合作基础,有较坚实深入的联合攻关、学术合作等经历。
     5.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条件、相对完善的创新团队运行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

33

主题

50

回帖

27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27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等次中医药重点学科,或国家中医药重大科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能够针对所申报中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问题,确定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提出清晰、可行的研究、开发或实践应用路径及预期成果。
     2.团队近5年牵头承担或完成相关领域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或课题,或获得过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科技奖励,或在拟联合攻关的技术方向上拥有国内领先技术成果,具有开展传承创新团队建设和联合攻关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3.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为60周岁以下(国医大师、院士70周岁以下),正高级职称,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团队带头人主要面向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杰青和国家中医药重大科研平台、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学科带头人等。
     4.具有相对稳定的、由多学科人才共同组建、年龄结构及梯队衔接相对合理的团队,且团队成员是团队所在单位在职人员,或与本团队有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单位的人员。
     5.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条件、相对完善的创新团队运行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

     五、申报遴选方法
     (一)确定拟申报重大研究方向。各申报团队根据中医药发展实际需求及其重大、急需程度,围绕重点申报领域,提出拟申报重大研究方向。
     (二)组织申报。采取自愿申报和举荐申报的方式进行。自愿申报由申报团队填写申报书,经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荐申报拟请相关部门举荐候选团队,所举荐候选团队按照自愿申报、归口管理的方式进行申报。
     (三)专家评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专家委员会,分组对申报团队进行评审,通过会议评审、现场答辩等程序,确定拟入选名单。
     (四)审定公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拟入选名单,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

     六、项目内容
     (一)联合攻关。项目周期内,创新团队应根据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并取得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获得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的重大突破。其中,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应取得推动解决中医药重大急需或重大关键问题的,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应取得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二)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应明确8—10名45周岁以下、具有较大培养潜力、以中医药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团队骨干作为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支持培养对象牵头承担联合攻关项目,注重团队协作实践训练和多学科知识、方法学培训,开展进修学习、交流访学、专题培训等。项目周期内,培养对象应主持并完成相关联合攻关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与本领域相关、体现本人学术思想和研究能力或成果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或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其他学术成果。同时,创新团队应建立开放育人机制,开展多学科背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研究,承接相关领域人员的访学、进修等。
     (三)学科建设。围绕创新团队确立的中医药重点研究领域、重大研究方向,探索建立新的学科(群)或形成新的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丰富、拓展学科内涵外延,提升学科前瞻性、开创性研究能力,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创新和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该学科学术发展。
     (四)团队建设。围绕中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创新团队,制定创新团队建设规划,构建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持续保障激励及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与相关领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协作机制,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开发或应用工作。
     (五)条件建设。按照“按需购置、填平补齐”的原则,购置相关设备,完善培养、研究、开发条件。

     七、项目周期
     3年。

     八、考核评价
     (一)入选团队应制定建设周期内任务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任务书应明确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团队建设、成果产出等内容,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年度目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主要依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应立足持续稳定的开展团队建设、学科建设、联合攻关、人才培养等内容,提出5-10年的发展愿景。
     (二)根据实施进度和建设目标,加强对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团队建设进展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开展中期评估,并将其作为是否持续支持的主要依据。中期评估不合格的团队,剩余经费不予支持。
     (三)终期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开展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等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其标志性成果的国内同行评价情况及应用前景、团队建设及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等。

     九、组织实施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项目办公室,依托项目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遴选、组织实施,建立相应的评审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开展项目的专家指导、过程管理和全程监督。
     (二)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创新团队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创新团队牵头建设单位负责团队建设日常管理,并给予团队一定的配套经费支持,为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等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团队持续建设与发展。
     (四)创新团队应成立学术委员会,为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等提供专家学术指导。

     十、经费标准
  中央财政计划按照每个500万元的标准对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给予资助;计划按照每个200万元的标准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给予资助。

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申报书.doc (173.5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

回帖

8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3
发表于 2021-11-15 16: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创新团队项目2021年度“揭榜挂帅”申报11月18日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21年度 “揭榜挂帅”榜单的通知
国中医药人教函〔2021〕230号

各有关单位:
  为在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进一步聚焦中医药关键领域重大需求,经研究,就“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临床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实行“揭榜挂帅”。现将揭榜申报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榜单任务及申报说
  详见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21年度“揭榜挂帅”榜单(附件1)。
  二、有关要求
  (一)具备研究基础的创新团队自主申报,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2),并在创新团队建设及人才支持方案联合攻关内容中围绕榜单任务详细阐述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任务分工等。
  (二)在本次中医药创新团队项目申报中已经申报榜单任务相关领域研究任务的团队,按照自愿原则,可根据榜单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申报书,提出揭榜申请。
  (三)请申报团队于11月18日前将填报好的申报书(一式五份)邮寄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电子版(PDF格式)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
  三、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陈令轩 010-5995764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邱 岳 010-59957709
  邮箱:xtc407@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邮编:100027)。
  附件:1.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21年度“揭榜挂帅”榜单
        2. 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申报书.docx (49.44 KB, 下载次数: 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

回帖

8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3
发表于 2021-11-15 16: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眸善睐 于 2021-11-15 16:55 编辑

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21年度“揭榜挂帅”榜单

     为服务国家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总体需求,聚焦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应用导向鲜明的重大攻关需求,凝练形成2021年度“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揭榜挂帅”榜单--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现将榜单任务及有关要求予以发布。
    一、申报说明
    本榜单围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和作用机理研究等关键实际问题,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500万元。
     本榜单任务拟支持团队数1个,团队合作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团队设1名总负责人,可设不超过5项分任务,每个分任务设1名负责人。团队牵头申报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团队牵头申报单位为省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团队和分任务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二、攻关和考核要求
    揭榜立项后,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对“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关。团队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去工作职位。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通过实地勘察、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项目验收将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以成败论英雄。由于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攻关失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并依规纳入诚信记录。本榜单最终用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三、榜单任务
     开展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高质量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获取国内外高度认可的循证医学证据,阐述有效方药作用机理。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1.分析在不同季节、不同毒株感染病例的中医临床救治规律,治疗病例所在区域不少于9个,完成5000例以上的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结构化临床数据分析。
     2. 收集Delta变异株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病历2000例以上,凝练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中医证候动态和临床救治规律,并进行中医方案的疗效评价。
     3.收集不少于300例中医药救治前后的生物样本资源,基于临床生物样本,利用多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明确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或治疗等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利用使用中医药前后的生物样本,研究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作用模式及生物学基础。
     4.建立中医药应急数据采集平台,防火墙符合国家数据保密要求。存储不少于2000例局部暴发新冠肺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和2万例密切接触人群的数据。
     5.与2-3个参加过一线抗疫的重症医学团队建立临床研究合作机制,形成中西医结合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临床方案。
     6.发表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的循证证据的高水平论文,且获得国内外认可。
     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3年,立项1年后开展“里程碑”考核。
     榜单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12-13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公布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遴选专家名单的公告

  根据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遴选工作安排,按照遴选工作办法规定,现将项目遴选专家名单进行公布(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阶、仝小林、吕玉波、刘良、余曙光、张运、张伯礼、阿吉艾克拜尔•艾萨、陈子江、陈凯先、陈宝贵、陈香美、段大跃、葛均波、毅和
                                                                                                         项目遴选工作办公室
                                                                                                           2021年12月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2-1-6 12: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入选团队名单公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入选团队名单的公示
  根据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经相关单位推荐和专家遴选,现将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入选团队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1月4日至2022年1月10日。
  公示期间,如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向我局人事教育司反映情况(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要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署本人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联系方式:
  电话:010-59957642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邮编:10002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12月31日




附件1
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名单
(按团队带头人姓氏笔画排序)
序号
团队
带头人
团队名称
牵头单位
联合单位
1
刘清泉
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创新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
2
李宏义
组织液循环创新团队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3
张忠德
中医疫病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广东省中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
张俊华
中医药疗效证据智能生产与转化创新团队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明品医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5
陈学东
中医药智能设备开发创新团队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郑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6
贾振华
肺络病防治研究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
7
高  月
中药研制与中药安全性创新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8
曹  彬
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沈阳药科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
9
彭  成
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多维评价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华神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0
程  京
心力衰竭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



附件2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名单
(按团队带头人姓氏笔画排序)
序号
团队
带头人
团队名称
牵头单位
联合单位
1
王  伟
心衰的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传承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2
王拥军
中医“肾主骨”传承创新团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
毛静远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传承创新团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
卢传坚
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传承创新团队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上海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广州悦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5
花宝金
基于调气解毒学说的中医肿瘤传承创新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6
李建生
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7
杨思进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重大疑难疾病传承创新团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
程海波
癌毒病机理论防治胃肠恶性肿瘤传承创新团队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
9
谢春光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传承创新团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医科大学
10
魏  玮
中医药防治消化道癌前疾病传承与创新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清华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