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50|回复: 12

[其它] 茶圣陆羽与茶宗皎然忘年交成就茶道

  [复制链接]

6

主题

9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2022-1-8 16: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谓茶之道

  茶道,茶道,即茶之道或饮茶之道,亦是指饮茶品茶艺术与境界的总和。可以说,关于什么是茶道,国内,国外几百种主张,几百个流派。这儿引用日前茶文化发展最有代表性的茶文化专家丁以寿先生在《中华茶道概念诠释》中的观点,他认为顾谓茶道,就是通过饮茶养生、修心、求道、证道。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1、饮茶之道:即关于饮茶的方式、方法、技艺、属技术层次。
  2、饮茶修道:是借助饮茶活动以修道、悟道,此道指道德、规律、本源、真理等。
  3、饮茶即道:就是修道后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结果,人生最高境界,社会与宇宙的根本真理,它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我们在此把它改成为饮茶本道,因为前两者都是围绕“茶汤”与“人心”两者展开的,是我心即宇心而展开去……,但在这儿我们要跳出茶汤,跳出我心,把“茶汤”“我心”融入到国家民族、事业、世界、宇宙、和平、和谐、环境……等一切重大主题中,从茶汤中悟到社会与宇宙的真谛,饮茶即道亦为饮茶本道。
  从中国茶道的构成环节而言,它又是“环境+礼仪+茶艺+修行”四大元素组成,而前三步亦是依次向上类进的过程。
  ……当然还有形式说,理念说、方法说、意境说、礼仪说、修身说、途经说……,此外还可以按茶叶品种来分成绿茶茶道、红茶茶道、黄茶茶道、黑茶茶道、白茶茶道、花茶茶道;可以按茶道历史划分为煎茶茶道、点茶茶道、泡茶茶道;按活动主体分为文士茶、宗教茶道、宫廷茶道等。尽管茶道方法很多,但可以说丁以寿先生的观点是非常系统又有代表性的、全面地、正确地找到了中国茶道的元素与程序及境界。

6

主题

9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16: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皎然与陆羽相交相成

    说到茶道,必然绕不过茶圣陆羽,其实,陆羽尤其开山之作《茶经》,自然离不开其忘年交亦师亦友的皎然和尚。后者可是其人生贵人、导师与坚定资助者。
     皎然,公元(720-804)年,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 堪称一代宗师。
     陆羽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是在公元757-759年,即24-25岁拜见了皎然大师后的发生的。陆羽与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时,当时皎然大师已四十多岁,乃杼山妙喜寺主持,有这样的权力、条件让陆羽安下心来潜心研究,陆羽也结束了动荡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着落。
     皎然其对陆羽的帮助、指导、交流、切磋,他自己也是茶文化领域的开山鼻祖!
    不但是茶事、茶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更是“以茶代酒”、茶饮料的积极宣传者,在前期批评陆羽《茶经》不是的同时,与陆羽一起又是茶饮、《茶经》、茶文化的推广旗手。他不但为陆羽开展茶学、茶业研究提供环境场地、设备、经费,而且还经常有意组织“苕溪茶会”,带领诗茶爱好者去剡溪举办“沃州茶会”、“剡溪诗茶论坛”,策划、组织、包装、宣传了茶文化思想,并以论坛、会议、活动、诗歌等形式进行了确有影响力的传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16: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羽茶道与皎然茶道的区别

  一、陆羽茶道——茶艺派茶道
  从《茶经》的影响及陆羽的历史作用看,陆羽无疑是古今茶业第一人。
  陆羽《茶经》奠定了中国茶学的基础,具有百代开创之功,他不但对茶叶的来源,种植、加工、茶之水、茶之具、茶之饮等技术层面上都有开创性的研究,即艺之道技之道方面他是独创性地开创者,也是饮之道方面的集大成者。
  此外,陆羽在饮茶修道方面也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他提出“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把饮茶活动人格化、道格化、精神化,使们们在饮茶过程中能对自己的人格升华有更具体的心灵体验,……并且他自己还树立“精行俭德”的榜样,不余遗力宣传陆氏“以茶为饮法”,……即大大推动了中国茶文化也推动了中国茶业的发展。综合而言,陆羽属于茶艺派或茶技派茶道,陆羽肯定是不提茶道的中国茶道创世人。

  二、皎然茶道——修道派或精神派茶道
  皎然上人在技之道、饮之道方面也是顶尖高手,可以说与陆羽不相上下(只何惜《茶决》失传,仅存茶诗,又由于身为佛门其对后人的影响力皎然不及陆羽。)但从现存的能反映皎然茶道的茶诗看,由于两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知识结构与努力方向,皎然上人在“饮茶修道,饮茶即道”方面表现得更加杰出,是他首次把“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本道”完整地、系统地通过茶诗阐述出来,而且向全世界第一次公开打出了“茶道”的概念与定义,在世界茶道史更具创世之功。由此我们认为中国茶道皇冠上的第一颗明珠应属皎然上人(如果说是中华茶学、中国茶业自然而然应该是非陆羽莫属),是皎然真正开启了中华茶道之先河,是皎然把佛家的禅定般若的顿悟、道家的羽化修炼、儒家的礼法,谈泊等有机结合融入了“茶道”,特别是其佛道方面的造诣使其饮茶修道饮茶本道方面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要知道日本从最澄和尚公元805年从中国引入茶种及茶文化,后来用了近800年时间去感悟顿悟才形成了日本相对成熟的茶道。因此,凭此一点他是“茶道之祖”、“茶道之父”当之无愧。

  三、皎陆不分,双子星座
  陆羽皎然他们都是“俭德高洁”高风亮节的伟人,陆羽、皎然四十多年的友情可以说是千古绝有。在孟郊的《东野文集》中有陆羽晚年对皎然友情的追忆诗:
  万木萧疏春节深,野服浸寒瑟瑟身。
  杼山已作冬令意,风雨谁登三癸亭。
  禅隐初从皎然僧,斋堂时谥助茶馨。
  十载别离成永决,归来黄叶蔽师坟。
  陆羽这首悼念他导师,战友、笃友的诗写得情深意切,可以说字字情深,字字千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9-23 17: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9-24 13: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皎然,大约生于公元720年前后,却也不知具体是何时去世。他是个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家姓谢,字清昼。是南朝文人谢灵运的十世孙。皎然僧早年也学儒学道,安史之乱后在杭州灵隐山剃度出家。后来长期居于吴兴杼山妙喜寺。陆羽在《陆文学自传》中,提到的师友不多,却就有皎然和尚。茶圣称与皎然是“缁素忘年之交”,可见二人关系莫逆。皎然也在《赠韦卓陆羽》中写道:
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
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
作者把韦卓与陆羽,比作是南朝高士陶渊明与谢灵运。表明自己不愿过度社交,唯独与韦、陆二人交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4-9-25 2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僧皎然《饮茶歌送郑容》

饮茶歌送郑容
[唐]僧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常说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皎然则深刻地揭示了茶的精神属性,并将茶的养心作用做了最完美的描述。禅、道思想对他茶道思想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强调饮茶功效不仅可以除病袪疾,涤荡胸中忧虑,而且会踏云而去,羽化飞升。诗的大意是说饮茶不仅去病健身,荡涤忧烦,而且可以羽化升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10-8 20: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渚行寄裴方舟
唐·皎然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伯劳飞日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
鶗鴂[tí jué]鸣时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末生,小寒山下叶初卷。
吴婉携笼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抽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风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注]顾渚行是一首歌行体的茶诗,作者言其顾渚山的见闻。裴方舟经历末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4-10-9 09: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文茶兴,茶经茶诀的故事



      说到“茶”都会想到陆羽,因为陆羽写就《茶经》。说到“茶道”都会想到皎然,因为诗僧皎然在《茶诀》中首创“茶道”。《茶经》与《茶诀》是古“茶树”上最耀眼的花,由此一点点形成“茶之道”。


治世之道防风神茶
  茶的最早形态是怎样的?其实你可以从我们吴兴人老底子待客的一种特殊茶中找到答案,这种茶被称作“防风神茶”,俗称“熏豆茶”。熏豆茶中不单单有茶叶,还有熏豆、陈皮、芝麻、紫苏,其实这就是“原始茶”。

  大约在4800年前,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大洪荒”时期,在太湖以南长江以北,生活着一个族群——防风氏。他的族长叫做“汪芒”,全天下“汪姓”的始祖。他作为吴兴人的祖先,带领着族人治理太湖水患。

  由于闷热高温,人们的身体常常脱水、虚弱,但是与天竞争的压力又压迫着所有人加快治水进度,热、渴、闷、困、饥、乏,各种困扰袭来。防风氏汪芒就在想,能不能有一种饮食,能够最高效率的把这些负面效果一扫而光。

  男人们在前方劳作和治水,女人们在家采集食物。一次回到家中,汪芒跟夫人提及困扰,夫人拿出了一个陶罐,满满一罐子的豆子,但这种豆子并不是用来做种子的,而是采集后加入盐,再用炭火焙干,她说这种熏豆可以让男人们随身带着,劳作时候不时的放入口中几颗,一边干活一边吃,进食时间和劳作时间不就叠加在一起了么。

  防风氏汪芒一推广,果然可行,时间效率快多了。

  但是随着气温越来越高,中暑的劳工越来越多。有一次在一座小山中顶烈日挖掘挡土,突然一阵风起,所有人为之一振,风卷席着树叶飘落,汪芒随意的把这种树叶放入口中咀嚼,结果苦涩中带着清香,精神大爽,于是就让人专门采集这种叶子,每每有中暑感就放入口中。

  进入夏季,洪水又快来了,效率还要提高。汪芒想,能不能把喝水的时间、进食的时间、劳作的时间都合并在一起呢?他就把之前所有的食材都放在一起煮食,陆续的又把更加有清香提神效果的陈皮、更加有氨酚安神效果的紫苏和芝麻都放入水中煮食。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放,人体必需的三种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植物脂肪),都被融于一壶,能量补充百分百,在这种“神茶”的激励下,最终平原的水被成功导入太湖,水患平定。

  从此治水大军所留下来的这种“茶”就被流传了下来——“防风神茶”。

  其实,在唐朝陆羽之前,几乎所有的茶都是这样的,各种食物都放进去煮食,这被称作“粲食”状态,正是陆羽所说的“茗同食粲”。《茶经》中记载的“粲食”更多:“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此时的茶叶还并不是“我为独尊”的状态。


待客之道 以茶代酒

  茶真正作为主角,是在吴兴登场的。相信你经常听到在酒桌上不喝酒的人会说一个成语“以茶代酒”,这个成语就发生在吴兴,跟一位君主有关——东吴大帝孙皓。

  宝鼎元年,三国东吴的皇帝孙皓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分丹阳郡和吴郡,专门设立了一个新郡,以吴国兴起为义,取名“吴兴郡”。对,孙皓就是吴兴的开创者。之所以如此喜爱吴兴,因为此地是孙皓的封地,孙皓在做皇帝之前就是“乌程侯”。其实从东吴开国的孙坚到孙策,再到孙匡,最后到孙皓,都被封为“乌程侯”,可以说吴兴的前身乌程就是东吴的皇室领地。

  孙皓在登基后,将已经去世的父亲孙和改葬在自己的封地乌程,称为明陵。同时,他一直想请一个人给自己的父亲孙和写传记《孙和传》,最佳人选就是“韦曜”。

  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对父亲的一生都极为重要,也格外清楚。但此时的韦曜年事已高,而且孙皓很清楚韦曜对自己颇有不满。不满是因为孙皓好酒。孙皓有个习惯,“喝大酒”。一喝就是七升,大宴宾客时,大臣们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七升酒必须见底。豪饮是三国时代的特点,淳于琼豪饮丢了乌巢,输了官渡;张飞豪饮,丢了徐州,败给了吕布。所以韦曜一直对豪饮之风极其不满。这一次,孙皓有求于韦曜,专门设宴,这次孙皓一改以往,放下身段,让韦曜“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而难堪。

  那么以什么茶来代酒呢?也很讲究——叫荈茶。这款荈茶就是来自于他自己封地所产的温山荈。为什么叫荈?古人喝的精细!不同种类的茶叶开采时间不一样,味道不一样,命名也不一样。

  陆羽在《茶经》中总结为“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荈:茶叶老者。——《玉篇》。晋·郭璞:“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温山荈”就是现在湖州城外的卞山中所产的茶叶。古时的卞山有好几眼温泉,常年水汽蒸腾,绕山不绝,所以被称为“温山”。而“温山荈”极晚采集,也特别苦涩,但是因为从孙坚开始历代东吴君主、历代乌程侯以此为封邑,感祖先父兄创业之艰,所以对于孙皓来说这是一款忆苦思甜茶。

  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来源。很多历史学家将这个典故作为茶叶泡茶的起源。


观法之道 茶经茶诀

  伟大的事物在创造阶段往往都是双子星加持。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白居易与元稹的新乐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等等。

  陆羽和皎然也是如此,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百废待兴。斗酒诗百篇的时代已经过去,什么样的文化会再次扛起唐帝国的文化呢?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军阀林立,什么样的文化能够以文止戈,镇以和靖呢?

  “茶”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陆羽穷尽一生,总结之前所有的喝茶之法,也开创了种茶、制茶、煮茶、品茶新法,所以他的《茶经》给出了未来茶人们可以去遵循与创新的“方法论”。而皎然的《茶诀》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茶的“世界观”。

  虽然《茶诀》原本已经佚失了,但是陆龟蒙、元稹、卢仝等人都看到了,并且做了更深度的解读。

  元稹说茶是什么?“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诗人与僧人为什么爱?因为“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怎么品茶呢?“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喝茶的状态是怎样的?“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所以喝茶在此时,已经从原来的饮料,上升为精神层面的观点。

  用皎然自己的话说“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

  对,饮茶可得道。

  皎然本是释迦人,何以满口皆道?因为至此,释与道通过茶最终融合为“禅”。所以皎然是第一个提出“茶道”概念的人。

  在后世,日本的冈仓天心所写《茶之书》中就解释了什么是茶道的道——“大道通路”。

  而在我看来,陆羽和皎然在我们吴兴创造的“茶之道”更偏向于“道”,陆羽的“方法论”是“齐物”,皎然的世界观是“逍遥”。茶汤翻腾,云卷云舒。



内容来源:吴兴区人民政府网   《吴兴十二丨致文茶兴,茶经茶诀的故事来源》: 来源:爱上吴兴客户端  编辑:启疾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11-7 19: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茶道之父皎然对中国茶道的创世之功

1、 他是茶文学的开创者,在茶诗方面也首开千古佳作之先河。

2、 他是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

3、 他是最早进行实验茶场、实验室茶叶科学研究的倡导者、执行者、管理者。

4、 他是“以茶代酒”,以茶为饮之风的积极推广者。

5、 他是茶叶精神功能及价值开发的探路者。

6、 他是茶圣陆羽的指导老师、兄长、笃友、物质保证者,是陆羽事业上合作交流的学术伙伴,也是陆羽科学探索的赞助者、策划者、组织者、批评者、宣传者,他是陆羽《茶经》系统工程的主要组织者、策划者、管理者。

7、 他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组织者、策划者,“顾渚茶赛”“剡溪诗茶会”就是经典案例。

8、 他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倡导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

一句话,他是中国茶道的创世者,开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

皎然多才多艺,他不但对佛学、道学、茶事、茶理、茶道都有深刻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几百首的名篇佳作,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大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佛门高僧,他不为名不为利,他既不是那些不关心世事只管修炼的佛门僧侣,也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改革家,又不是那些自我标榜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他视名利为粪土,亦文亦僧、亦佛亦儒亦道、亦诗亦茶、亦隐亦游……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像恩格斯支持马克思,并一起与马克思探讨共产主义一样,他无私地帮助了茶圣陆羽完成了世界茶叶史上的第一经典巨作——《茶经》,同时也潇洒地书写了自己美丽独特的人生:这是“一个影子后面”的伟人!!!

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用现代话我们可以归结为:皎然为茶道茶文化始祖、之父,陆羽为茶业、茶学之祖、之神;仅从茶道上看,我们也可以说皎然是茶道之父、始祖,陆羽则是茶道之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11-16 11: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羡歌
唐·陆羽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注释】
(1)羡: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2)罍:读音[léi],古代一种盛酒和水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3)白玉杯:白玉材质的酒杯。
(4)朝:读音[cháo],朝廷,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
(5)省:读音[shěng],即省中,汉代尚书台在宫禁之中,其时称禁中为省中。诗中指从政做官之意。
(6)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诗中指人到晚年。
(8)台:古代中央官署名,汉代尚书台在宫禁之中。
(9)西江水:水名。陆羽故乡的河流名称,是指天门县河姜家河到截河口的汊水河段,长约3里,古称“西江”(清乾隆《天门县志》)。
(10)竟陵:古代地名,湖北天门人。


【翻译】


这是一首茶圣陆羽的经典茶诗作品,诗句的大致意思是:不羡慕黄金做的酒器,不羡慕白玉做的酒杯,不羡慕入朝为官,不羡慕爱富贵名利,只羡慕故乡的西江水,流向竟陵城边。


【赏析】


这首陆羽的六羡歌全文只有34个字,简明扼要,六羡歌原文写了六个“羡”字,其中四个“不羡”,一个“千羡”和一个“万羡”。由此不难看出陆羽爱憎分明,喜爱什么,不爱什么,反映出他对人生处世的态度,可以说是陆羽人生处世品质的总结。

第一句“黄金罍、白玉杯”是盛酒的器具,都代表酒,陆羽不羡酒,实际是羡茶。第二句是不羡“入朝为官、富贵名利”,实际是羡慕隐居或云游山林之中。第三句是对故乡“西江水、竟陵城”的赞美之情,也包含着羡茶。茶圣陆羽谈茶如此含蓄,表现出他的修养功夫。

从《六羡歌》至少可以肯定3点: 第一、陆羽不爱钱财。“黄金垒”、“白玉杯”是人世间的宝物,是高贵财富的象征,然而,陆羽不羡慕这些,而愿意过着清淡朴素的生活。

第二、陆羽不愿从政当官。“朝入省”,“暮入台”,“省”、“台”即从政当官之意,陆羽不羡从政当官,事实上朝廷曾经授于他“太子文学”,后来又任命他“太常寺太祝”等头衔,但是陆羽都没有接受,唐贞元末年,他与世长辞,享年72岁。

第三、陆羽向往自己故乡。“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西江水”和“竟陵城”指的是陆羽的家乡。陆羽常年在全国各地进行茶业研究,本身在家乡生活的时间就少,再加之到了晚年的陆羽更是会思念家乡,因此“千羡万羡”便十分自然了。

陆羽为什么对“西江水”千羡万羡?茶诗网的小编认为至少含有三层意思:1、思念故乡。

2、陆羽曾与李季兰(唐代女中诗豪)在此度过了青梅竹马的美好少年时代,因此,在陆羽和李季兰两人的多首诗文作品中,都能体现出互相的相思之苦和爱慕之情。

3、西江水指竟陵西湖与西江交汇处,此处的水质很好,非常适合饮茶用水,在《茶经·五之煮》中对煮茶水质有专门的论述,因此就有了“恋人、恋水、恋故乡”的复杂情怀。


创作背景

茶圣陆羽为弃婴,由西塔寺(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智积禅师俗家姓陆,故羽取陆姓,鸿渐是恩师赐予陆羽的字号。

唐代宗睿文十三年(778年),陆羽在江西上饶依山结庐定居,后人称之为“鸿渐宅”。他在这里开垦茶圃,环居种茶,自号“茶山御史”。他还开凿了一眼井,以便续水烹茶,后人称“上饶陆羽泉”。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陆羽在上饶居所惊悉恩师智积禅师圆寂竟陵,十分悲痛,因无法及时赶回见恩师最后一面,故作《六羡歌》以明志寄怀,此时的陆羽已经58岁。六羡歌出处《全唐诗》卷三〇八,原题为《歌》。因歌中写到6个“羡”字,人们便据此定名为《六羡歌》。

现在回头来看陆羽的《六羡歌》,确是一首因得悉恩人智积禅师去世,引起陆羽对故土故人,深情厚谊追忆的有感而发的怀念之作。我们重新翻译下这首陆羽六羡歌:

不羡黄金壶、白玉杯的富贵荣华,也不羡早年进尚书省晚年登御史台的荣耀显赫;最最珍贵的是人间的真情厚谊,故乡人给过我的恩泽啊,象滔滔江水,无比深厚,不可估量, 难以忘怀!(美篇  茉匠茶业聚满堂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