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热闹

[医药卫生病例及时报] WHO:已有12国确诊近百例,猴痘病例在持续增加

  [复制链接]

2

主题

16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2-8-15 16: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例狗与人同床后感染猴痘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4日消息,巴黎一只家养宠物犬因和主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导致感染猴痘病毒。据悉,这是猴痘疫情暴发后首次发现的“人传家养宠物”案例。
QQ图片20220815164623.png

     报道称,这只感染猴痘病毒的狗是巴黎一对男同性恋伴侣的宠物,这对情侣一直保持着“开放性关系”,二人在恋爱期间各自曾分别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导致二人后续都感染了猴痘病毒。
     报道提到,二人从感染猴痘病毒到出现严重症状之间隔了一段时间,导致二人并未察觉身体有任何异常,而二人所养的意大利灰犬品种宠物狗则像平时一样时不时到主人的床上睡觉,因此初步分析认为,二人身上的病毒是在这个过程中传染给了狗。
     报道指出,这是目前发现的首例家养猫狗宠物从人身上感染猴痘病毒的案例。在医学杂志《柳叶刀》8月10日发布的论文中,有分析认为可能的传播途径是狗在舔主人时舌头触碰到了人身上的猴痘脓疱,随后又用舌头舔自己的身体,最终将病毒带到了自己身上。(环球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8-16 09: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发!疫苗巨头CEO确诊新冠!致命警告来袭:人类病原体变异加速!美国疯抢加拿大疫苗,什么情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美国猴痘疫情仍在迅速扩散,全美确诊病例数达到11177例,几乎占了全球总病例数的30%。由于美国猴痘疫苗紧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紧张,涌向加拿大接种疫苗。据央视新闻消息,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接种疫苗的人群中,13%是以美国为主的外国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已经正式颁布“禁令”,由于猴痘疫苗供应紧张,将不再向外国人提供疫苗。

美国猴痘疫情迅速扩散的同时,一则最新发现的罕见病例,也引发全球关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最新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披露了全球第一例通过人类传播而感染猴痘病毒的狗,且该病例已被证实。研究团队呼吁,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通过宠物再二次传播的可能

另一个致命警告也接踵而至。针对北半球2022年夏天的罕见高温、干旱天气,《自然-气候变化》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影响人类疾病最大的、牵涉最多的单一气候因素,全球变暖将使得58%人类病原体的繁殖、成长生命周期加速,并增加其变异速度。

美国疫苗告急

猴痘疫情正在全美迅速扩散。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美国确诊猴痘病例已经超过11000例,达到11177例,占全球总确诊病例数(约31800例)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全球报告猴痘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面对迅速扩散的猴痘疫情,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民开始紧张起来,猴痘疫苗变得“一针难求”。美国旧金山的猴痘疫苗接种点一直是人满为患,排队人群占满了四个街区,动辄上千人等待接种。

面对如此多的接种人群,美国正面临猴痘疫苗短缺的局面。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传染病专家测算,美国至少需要350万剂猴痘疫苗,才能控制住猴痘病毒的传播。而美国政府订购的110万剂疫苗中的50%,需要到今年10月才能完成交付。另外,政府额外订购的550万剂疫苗则要等到2023年才能交付。

为了应对这一紧张的难题,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紧急授权了新的猴痘疫苗注射方式,使得每次注射的疫苗剂量减少至常规剂量的五分之一。

但似乎并未能缓解美国猴痘疫苗“一针难求”的困境,疫苗仍非常紧缺。且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新的疫苗接种方式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且有效性或无法得到保证。

当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涌向邻国加拿大接种猴痘疫苗。据央视新闻消息,自今年5月中旬开始,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开始向具有感染风险的人群提供猴痘疫苗,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接种了18500剂猴痘疫苗,接种人群中13%为外国人,且以美国人居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加拿大猴痘疫苗的供应压力,导致加拿大疫苗库存告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上周正式颁布“禁令”,由于猴痘疫苗供应紧张,将不再向外国人提供猴痘疫苗。

除了美国,当前欧洲国家也正在面临猴痘疫苗紧缺的困境。其中,英国的猴痘疫苗库存可能将在2-3周内耗尽 ,而新订购的10万剂疫苗需要到9月底才能交付;在德国,10位自愿接种者中仅有1位能接种猴痘疫苗。

一则罕见病例

美国猴痘疫情迅速扩散的同时,一则最新发现的罕见病例,正在引发全球关注。

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最新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披露了全球第一例通过人类传播而感染猴痘病毒的狗,且该病例已被证实。

这份报告的作者是巴黎索邦大学传染病学系专家Sophie Seang和她的研究团队。该报告公开宣布,法国巴黎的2名男性出现猴痘症状后的第12天,他们的一只4岁雄性意大利灰狗(此前没有记录过医学疾病)出现了黏膜病变,包括腹部红色的肿块和白色脓包,以及肛门皮肤溃疡。

据了解,这只宠物狗都是与主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初步分析认为,可能的传播途径是,狗在舔主人时,舌头触碰到了猴痘脓疱,随后又用舌头舔自己的身体,最终将病毒带到了宠物狗身上。

研究团队将这只狗和其中一名男子的猴痘病毒DNA进行了测序比较,发现样本中均含有hMPXV-1系B.1病毒(即猴痘病毒)。该病毒自2022年4月以来一直在非流行国家传播,截至2022年8月4日,已在法国感染了1700多人。

这篇报告得出结论称,这是全球第一例家养动物被人传染的猴痘病例,2名患者以及随后在他们的狗身上出现的症状表明,猴痘病毒是可以在人与狗之间传播的,或许有必要让宠物远离感染猴痘的患者。

目前,在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只发现野生动物(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身上携带有猴痘病毒;美国记录过猴痘病毒在草原犬鼠中的传播。

因此,研究团队指出,应该引发一场关于是否需要将宠物与猴痘感染者隔离开的辩论。并呼吁,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通过宠物再二次传播的可能。

更致命的警告

北半球的2022年夏天,正在面临一场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欧洲甚至遭遇了500年最严重的旱灾,美国西部55%的地区都处于严重干旱级别以上的状态。

关于地球极端气候的另一个致命警告也接踵而至。近日,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等机构学者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指出,气候变暖是影响人类疾病最大的、牵涉最多的单一气候因素,全球变暖使得部分病原体的繁殖、成长生命周期加速,加速病原体快速适应环境,并增加其变异速度。

这篇研究报告详尽揭示了气候灾害致病的1006条“独特途径”,其中,全球变暖致160种疾病,强降水致122种疾病,洪水导致121种疾病,干旱造成81种疾病等。

报告指出,在375种影响人类的病原体疾病中,有218种(58%)因气候影响而恶化,包括炭疽、霍乱、疟疾、莱姆病、西尼罗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等都将获得强化;有277种疾病由于至少一种气候灾害而加重,54种疾病有时因气候灾害而加重,仅有16%的传染病因气候变化而减少。

研究者预测,在气候变化的持续恶化下,预计到2070年,至少会发生1.5万次新的跨物种病毒传播。未来50年内,从动物跨物种至人类的新传染病风险将升高,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

研究提示,未来要加强气候变化与疫情风险的监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导致传染病流行增加的传播规律研究,全球各国都应该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加速变暖,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对于大众来讲,要增强自身免疫力,营养均衡,坚持锻炼,关注天气变化信息,减少环境风险因素的暴露,提前做好健康防护措施。(券商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1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发表于 2022-9-17 1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市9月16日发现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

     据央视新闻援引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9月16日,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该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目前,该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
     经专家研判,该病例入境重庆即被隔离管控,无社会面活动轨迹,疫情传播风险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1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发表于 2022-9-19 15: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猴痘病例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系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中国疾控中心周报今天发布了《现场纪要: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中国重庆市,2020年9月16日》(以下简称“现场纪要”)。

现场纪要指出,一名29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于9月2日至8日访问德国,9月2日在柏林出现男男性行为。他随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庆。该男子曾出现喉咙干燥发痒,9月9日发烧,右脚踝出现红色皮疹和脓疱。9月11日,他前往一家私人诊所,服用消炎药。9月14日,他被隔离在重庆新冠肺炎隔离点。他自述出现猴痘样临床表现,随后被重庆市疾控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

经过检测,上述病例中的猴痘病毒 (China-CQ202209)属于西非系B.1支,与6月21日采集的德国病毒高度同源。这些结果确认了该病例是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现场纪要中还写道,目前,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多个非流行国家发现了许多猴痘病例,并且频繁发生人传人。特别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出现了类似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新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已于7月23日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指出,新冠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这次重庆报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防控入境“7+3”隔离过程中发现的。

吴尊友进一步解释道,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数为6-13天。新冠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但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会。

吴尊友通过分析既往传染病的传染规律认为,考虑到西太平洋区域目前仅有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3个国家的猴痘病例达到5例以上,在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自5月上旬以来,一些非历史流行国家和地区均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大多数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曾到访的是欧洲和北美,而非猴痘流行的西非、中非。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是猴痘病毒被发现以来,首次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非历史流行国家地区和历史流行国家同时报告许多猴痘病例。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9月5日,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52996例,死亡18例。

猴痘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致病的4种病毒之一(其余3种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有西非和刚果盆地两个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5月以来,非地方性流行地区发现的猴痘病例样本,测序分析结果为西非分支。

为了防控猴痘疫情,6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0-20 16: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南今天(2022年10月20日)出现第二例猴痘确诊病例

据央视新闻,据越南卫生部10月20日消息,一名38岁女性在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入境后被检测到感染猴痘病毒。该女子于9月29日至10月18日前往阿联酋迪拜,10月11日起出现发烧等症状,返回胡志明新山一国际机场后被隔离并取样检测确定感染猴痘。该名女性与越南首位猴痘患者此前在迪拜同住。
越南首例猴痘病例为一名35岁女性,她于9月18日在迪拜旅行时出现发烧、红斑等症状,后于9月22日返回越南胡志明市并确诊感染猴痘。(界面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0-20 1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出猴痘病毒毒株

     今天(10月20日),“中国生物”公众号发布消息称,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近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从感染患者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猴痘病毒毒株,助力猴痘疫情防控的各项科研攻关工作。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猴痘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截至2022年10月19日,全球共累计报告了75141例感染病例,100多个国家发现猴痘病例。
     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从所获临床样本中成功分离出猴痘病毒,并开始疫苗药物相关工作研究。(观察者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4-8-31 2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一地92名猴痘患者,均为男性


      8月2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洪洲/刘映霞/杨扬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IF:14.7)在线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trajec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pox virus in 2023 based on a large-scale genomic surveillance in Shenzhen, China”的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猴痘病毒CladeIIb的进化轨迹和特征,首次鉴定了新的C.1.1谱系,阐明了深圳地区流行的猴痘病毒可能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报告猴痘病例数超过1.56万例,已超过去年病例总数,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

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被分离自发热的猕猴体内,1970年在刚果首次报道感染人感染病例。2021年之前,猴痘病毒主要流行区域一直局限于中非和西非国家,这些地区偶发的猴痘疫情通常与感染动物的直接接触有关。
     据记者了解,2022年5月份以来,猴痘病毒波及全球的121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截至2024年7月31日,已累计确诊超过10万例。自1980年WHO宣布天花病毒被人类彻底灭绝之后,猴痘病毒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威胁最大的正痘病毒。
     猴痘病毒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Clade I 的猴痘病毒引起的病情较重,病死率可达10.6%;而Clade II 猴痘的症状较轻,全球病死率约为0.22%。近期非洲疾控中心报道了自2024年以来,非洲地区新增了14,250例猴痘患者,较去年同期激增160%。
     WHO提示Clade I分支已经演化出Clade Ib分支,并在非洲大规模传播。8月14日,WHO再次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猴痘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
     自2023年6月以来,深圳地区开始出现猴痘病毒的持续本土流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团队迅速建立了临床研究队列,纳入了92例猴痘感染患者,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获得了92个高质量的MPXV全基因组序列,进一步结合系统进化分析阐明了深圳地区流行的猴痘病毒可能来源,阐明了猴痘病毒CladeIIb的进化路径和特征。
     据悉,本次研究纳入了92例病例,分别占广东省和深圳市同期报告病例数的30%和66%。人口学特征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30岁,56.5%的患者同时确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95.7%存在男男性行为(MSM)。患者全身多个部位均有皮肤病变,62.2%的患者有生殖器病变,提示猴痘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

深圳地区的猴痘病毒可能有3个不同来源地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92株深圳MPXV都位于谱系C.1内,除2022年重庆首次报道的毒株外,2023年中国测序的其他4株猴痘病毒也均属于C.1谱系。基因组进化关系提示深圳地区的猴痘病毒可能有3个不同来源地(韩国、日本和葡萄牙)。尽管仅有2对患者报告了流行病学关联,但是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深圳地区猴痘病毒基因组聚集成簇,提示猴痘病毒在深圳地区MSM人群中已经建立了至少2个稳定的传播链。
     通过对MPXV进化树中的C.1谱系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C.1谱系从流行地域和流行时间可以进一步分为2个不同的亚谱系:C.1和C.1.1。其中,C.1谱系的流行区域主要在亚洲,包括日本、韩国、印尼以及中国。此次深圳猴痘病毒中有4例属于C.1分支,前期文献报道的中国北京和杭州的2例猴痘病毒也属于此谱系。同时,C.1谱系的主要流行时间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而C.1.1谱系主要流行于欧洲的葡萄牙和爱尔兰以及中国深圳、北京、云南地区,此次研究团队报道的深圳猴痘病毒大部分属于C.1.1谱系。
     研究显示,从时间上看,C.1.1谱系病毒的流行时间集中在2024年的6-10月,CladeIIb猴痘病毒核苷酸突变图谱的聚类结果与系统发育树中的谱系分类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系统发育关系的稳定性以及新谱系C.1.1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在C.1.1谱系中出现的C21062T突变导致N2L基因的转录起始中断。N2L基因的突变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痘苗病毒的毒力,因而其也可能影响猴痘病毒C.1.1谱系的毒力与适应性。
     这些结果表明,MPXV在其持续进化过程中积累了与毒力和表面抗原蛋白相关的突变,需要对其致病性和传播性的潜在变化保持警惕。(大众日报)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