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光好

芍药与十大名花相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6-19 21: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首唐代施肩吾的《杜鹃花词》: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4-6-20 12: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个宋代高观国杜鹃花词《浪淘沙·杜鹃花》


浪淘沙·杜鹃花
宋·高观国
     啼魄一天涯。怨入芳华。可怜零血染烟霞。记得西风秋露冷,曾浼司花。
     明月满窗纱。倦客思家。故宫春事与愁赊。冉冉断魂招不得,翠冷红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7-27 18: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菊畹秋香
[宋末元初]陈杰

金茎余孤标,青女满杀气。
随地堪百畦,流芳亦千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7-29 15: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⑶。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⑷掷与人。


[词句注释]
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⑵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白话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文学赏析]
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联想的基调。
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 。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4-7-30 2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群芳谱·水仙
[清]刘灏

六出玉盘金屈卮,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广群芳谱》描写水仙晶莹澄澈之美,表达了对水仙的喜爱之情,表现了水仙晶莹澄澈(冰清玉洁)幽香弥漫的特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水仙花如“玉盘”“玉肌”,表现了水仙花花瓣的晶莹澄澈之美。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用“自信高群品”,敢于“与江梅相并时”表现花的清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8-13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纵使无人亦自芳——浅谈咏兰诗

中国人栽培兰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春兰、惠兰,还是建兰、墨兰,其叶修长,其花芬芳,以质朴文静的气质为世人所喜爱,并被赋予高洁典雅的品格。古人对兰花颇有偏好,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所以咏兰诗层出不穷,让人品味不尽。

香为兰花之魂。孔子曾赞誉兰花为“王者之香”,并作《猗兰操》,以为寄托,《孔子家语》中亦有记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清代程樊咏怀道:“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兰花的香淡而悠远,令人闻之神清气爽,但兰花却非媚人而香,而是香为魂魄,魂魄自香。杜牧写兰溪之美:“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兰花沾了水露,愈加清香。杨万里写诗素来有趣,咏兰也不例外:“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意思是说兰花之香岂能藏得住,清风也会自觉将清香托送啊。明代李日华描绘兰香极其传神:“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妙处就在于这似有似无之间。明代文徵明还有两句妙句:“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与兰花处如与善人居,久而不闻,其身已同化,打开窗来,自是香远益清矣。

清为兰花之形。兰花有着飘逸的叶姿,端庄隽秀,对月临风,得到“君子”“雅士”“幽人”等诸多称颂。陶渊明作诗道:“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此诗从幽兰与清风的关系说起,清风眷顾幽兰,而幽兰本身也有别于萧艾等恶草。明代张羽写兰花之姿格外生动:“泛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兰叶碧,清姿舒,其线条婉转流畅,以淡雅之品味,成审美之极致。朱熹也很喜欢兰花的清新气质,有诗道:“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诗人特地制造简疏栏杆去呵护四五兰花的清香及清姿,那可不是普通草木,而是与诗人朝夕相伴的灵魂知己了。南宋赵孟坚喜画兰花,他题墨兰图道:“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画与诗都寓意深远,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幽为兰花之韵。兰花不同于众芳,从来不是热烈的,其开与落都不求人知,透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与自爱。清代康熙皇帝有一首《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不趋俗,不喧哗,为自己而开,绽放真实的色彩,这同时彰显了“君子慎独”的美德。元代揭傒斯也曾说:“深谷煖云飞,重岩花发时。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与兰花的一场邂逅,是人生的偶遇,而非能够刻意求来的。王安石写过一首佛教意味很浓的诗来分析兰花之幽:“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兰花千年以来隐居深山,不出森林旷野等阿兰若之地,又岂会遇到乾闼婆这样的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灵呢?入世的王安石在困扰与挣扎中,有时也不免向往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出世精神。明代董其昌作诗道:“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此诗表达了在种兰画兰赏兰怜兰的过程里,追求一种与兰融为一体的人格理想。

贞为兰花之性。说到古人对兰花的痴爱,屈原应是最重要的源头。屈原在对“香草美人”的吟咏中,反复抒发着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愫,他在《离骚》《九歌》等诗篇中写道:“余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兮。”“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在屈原的笔下,兰花是具有生命的,是人生的伴侣。他希望天下处处皆是有德君子推行“美政”,他痛恨祸国殃民的宵小之徒,最终他以赴渊来殉国报国,为后世树立起了为国担当的丰碑。南宋郑思肖便是随从者,他擅画墨兰,但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其意是故国土地已被掠夺,有权贵逼迫他画兰,他怒斥:“头可断,兰不可得也!”他自己在一幅兰花图上题诗道:“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空山之中,以天为春。”以兰明志,其志如磐,展示了浩气长存的坚贞操守。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中国传统的兰花诗是积淀丰厚的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咏而思之,不仅带来沁人心脾的美好感受,而且让读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以此提升我们的品德修养。(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蔡相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8-14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包 发表于 2024-7-29 15:34
天竺寺⑴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⑵
    [唐]皮日休

今称法镜寺的天竺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是“天竺三寺”之一的三天竺法镜讲寺,又名下天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66号,始建于东晋咸和五年(330年),是天竺三寺中历史最久、兴盛最早的寺院,也是杭州市区唯一的一座尼众道场 。

在唐代大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所吟咏的灵隐寺跟这法镜寺关联甚大。在这灵隐寺和天竺山之间,有三座天竺寺。自灵隐寺山门向南直上,在天竺山白云峰北者,称上天竺寺,又名上天竺、法喜寺,全称为上天竺法喜讲寺,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338号。在天竺山稽留峰北者,昔名“中天竺寺”,现称法净禅寺,是“三天竺”中最小者。天竺山飞来峰之麓,就是前讲的下天竺寺。三天竺寺皆以供奉观世音菩萨为本。

宋之问《灵隐寺》诗首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就写的飞来峰胜景。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也是写桂子的。但皮袭美这篇就仅写桂子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8-14 16: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还看到“诗圣”杜甫写的一篇《法镜寺》
法镜寺
[唐] 杜甫
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
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
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
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
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8-14 17: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白 发表于 2024-8-14 16:23
刚还看到“诗圣”杜甫写的一篇《法镜寺》
法镜寺
[唐] 杜甫

    不是一个地方啊。这里写的是甘肃西和县的法镜寺。
     杜甫自秦州到同谷十二首纪行诗的第六首《法镜寺》,是过了寒峡,到了上禄县石堡镇,今西和县城北12公里处的石堡镇时所作。杜甫在石堡留宿一晚,早晨起来没有急着赶路,而是去西南部山崖下的法镜寺转了一上午。石堡镇南边有一座山。 漾水河从此流过。山脚下河边有一处古老的石窟佛寺,人们认为这是杜甫所经过的法镜寺。据说,法镜寺在明清之际被大水冲毁,人们在不远处的五台山上又重建了法镜寺。
     《西和县志》(1947 年编):“法镜寺, 在县北三十里石堡城西山上。”黄英《法镜寺考》(载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第4充分论证和肯定了县志的记载。法镜寺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窟寺,约创建于北朝初期,遗址在今甘肃西和县北三十里西山上。


【解读】
     诗人路经法镜寺,被寺院附近优美的风景所吸引,不禁留恋忘途,行旅的困忧也为之一扫。这首诗写景细腻传神,虽隔一千多年,仍使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开头两句,先叙述自己往“他州”的原因以及旅途的劳苦,从心情和肉体两方面为下文对法镜寺美景的描写作反衬。三、四句以"神伤”“愁破” 对照,在没有正面描写寺院之前,先总提这里的景象给诗人的印象和感觉。诗人离开秦州之后,经赤谷说出了他的担心,过铁堂峡写出了路上的辛劳,到盐井抒发了他的愤慨,度寒峡说出了儿女的啼饥号寒。总之,国事家事个人的遭遇,使他无法排解身心的困忧。可是, 一到法镜寺,却愁怀顿破。这里,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法镜寺引人入胜的姿态。
     接下来正面写法镜寺的引人之处。亭亭玉立的翠竹,在万木萧瑟的冬季显得格外精神。蜿蜒的漾水河,在石窟的崖脚下缓缓流去。夜里的雨水还停留在松枝上,拂晓的云雾虽使天色显得暗淡,但被遮住的旭日,终于送来了万道霞光。古寺悬在壁腰,高耸入云,那红色的屋脊,闪着光亮;鲜艳的门窗,历历可数。这一段由于观察细致,写得生动传神。竹子的鲜洁和草木的枯零,是冬季的景象;山绕回流,松舍宿雨,是寺前的美景;云雾合散,旭日复照,是早晨的风光;“朱甍半光炯 ,户牖粲可数”, 则是仰望所见。这些,不仅使人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之中,也使读者一饱眼福。
     最后四句,写诗人留恋不合的感情。诗人以马鞭作手杖,搜奇览胜,以致忘了赶路,直到中午才从长满蒿草的小路走出来。这时,在冥想之中好像听到了子规的悲啼,因而没有登上那细小的山道,而依依不合地跟着家人继续南行了。从全诗描写来看, 杜甫并没有进入法镜寺。诗中的亭午,是离开法镜寺的时间。最后一句说“微径不复取”,“微径”是通向法镜寺的小路。不敢循此路上山, 也是未进入法镜寺的证明。


【注释】
适:往。
勉强:勉力去做。“勉""强”二字同义。
愁破;愁怀顿破,等于说解除了愁闷。
婵娟:美好的样子,在句中形容“碧藓”。
碧藓:竹子。
萧摵:树枝光秃。
箨:俗称“笋壳”,竹类主杆所生的叶。
回回:蜿蜒迂回,指崖下曲折的漾河。冉冉:柔弱的样子,这里指雨中的松树。
泄云:出云。
翳:遮蔽。
吐:露出。
甍:屋脊。
炯:明亮。
户牖:门窗。
粲:鲜明。
策:马鞭。
前期:在前面的原来计划要赶的路程。
萝:莪蒿,这里指茎杆较高的草丛。
亭午:正午。
冥冥:高远。
子规:即杜鹃,候鸟。即使在唐代,仲冬的陇南也无法见到子规。旧注认为:“子规春鸟,仲冬声闻,地气之暖使然也。”实际不是这样——诗中用“冥冥”一词,意即诗人在玄想之中,仿佛听到子规“不如归去”的叫声。
不复取:不再取道,即不再循"微径”上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11-15 22: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兰·咏月季花
〔清〕陈祖绶

     者花开好。一月一面春不老。深浅红妆。染出燕支透骨香。
     柘枝颠舞。斜倚画屏如解语。天上相思。无限柔情说与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