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6|回复: 9

[国内中医药传承] 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复制链接]

2

主题

1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2-8-16 1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

1  截至2020年底共有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

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

以县级中医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会办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2  累计培养培训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4.2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地采取规范化培训、订单培养、定向招录、返聘、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人才,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提升现有人员能力。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培训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4.2万人,招生培养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3万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达18.39万人,较2015年15.64万人增加2.75万人。

3  至2020年底85.8%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中医药服务

此外,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赵文华介绍,通过支持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0家县级中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部原贫困县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县级中医院中医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维护健康、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至2020年底,85.8%的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4  “三区三州”28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设置率实现全覆盖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将基层中医馆建设纳入提升工程主要目标。

赵文华介绍,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3.67万个,截至2020年底,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馆。“三区三州”的28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设置率实现了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预计到2022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建设全覆盖。

5  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赵文华表示,将在巩固成果、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总体上,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能够提供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赵文华说。( 中国网  记者:赵晓雯)

2

主题

1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2-8-16 1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兴文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经验

26日下午3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地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有关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县委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多部门持续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二五”“十三五”行动计划,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兴文县县委书记陈良云介绍,兴文县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还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同胞聚集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有着深厚的中医药历史积淀。苗医药在民间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兴文县紧扣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强中医、建体系、兴苗医、促创新”的发展思路,制定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全力推动了中(苗)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县里每年安排中(苗)医专项经费2000万元,夯实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投入4.2亿元新建县中医院,投入2亿元新建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村卫生室也专门开设了中医角。

二是注重苗医发展。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是全国最早成立的3家苗医药研究所之一,该机构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专注于中(苗)医药研发,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5项,拥有省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4项、传统医药技术11项。其中“苗医膝痛散外敷疗法”适宜技术作为国家民族医药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

三是壮大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中(苗)医药实用型人才,每年举办中(苗)医药技能培训2至4期。目前,该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该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立了中医科,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的服务。2021年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7.8%,基层中医药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医疗服务是民生之需,更是民生之基。陈良云介绍,兴文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价和检验中医药健康工作成效。群众们普遍感到就医近了、服务优了、负担小了、疗效好了。

一是就医更近了。目前,兴文县百分之百的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中医服务,群众获得感更加充足。

二是服务更优了。兴文县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活动,按“一医生、一护士、一公卫”结构组建了服务团162个,为不同的人群定制健康管理服务包,实施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全县老人、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6%、88.51%,中医药已经走出医院、走进万家,让群众满意感更加强烈。

三是负担更小了。兴文县将中医药医保起付线降低了一个档次,把137项中医药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报账范围。对符合基本医疗报销的,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5%,充分发挥出中(苗)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盈。

四是疗效更好了。兴文县运用针灸、刮痧、拔罐等60种中医技术,推广“苗药足浴疗法治疗高血压”“苗药舒筋散、药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特色适宜技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疾痛,群众的安全感更加持久。

资料显示,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中(苗)医药文化绵延千年,天然交融、协同发展、相得益彰。近年来,兴文县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契机努力在中医药、苗医药融合创新发展上做文章。

一是一体化规划发展——将苗医药发展作为中医药发展规划的一号工程,制定《川南“道地中药材”苗药之乡建设规划》,实行中医药、苗医药产业规划同步、项目同建、人才同育、平台同用,推动中(苗)医药协同高质发展。

二是一体化运营管理——在县卫生健康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苗医药管理局牌子,独立设置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和县苗医药研究所,强化对辖区内中(苗)医药发展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统筹调度,促进中(苗)医药全行业协调发展。建成“县苗医医院”1家、“苗医卫生院”4家、“苗医馆”15个、“苗医角”57个,2020年兴文苗医药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四川四大民族医药(藏、彝、羌、苗)之一。

三是一体化建设推广——作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重点推进县,兴文县多次参加全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西博会等,并在成都举办“中国苗医苗药之乡——兴文县医药产业推介会”,推介中(苗)医药产业项目,推广本土中(苗)医药品牌产品。规范化建设中(苗)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 人民网  记者:刘海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2-8-16 12: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2025年,8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达“二甲”水平


     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基层服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巩固成果、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
     赵文华介绍,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进一步完善现有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水平。
     赵文华指出,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要通过完善和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吸引中医药人员人才到基层工作、安心在基层服务,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赵文华表示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省、县两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完善人员和设备设施配备,建立健全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管理,大力开展推广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优势特色。到2025年,原则上所有县域均应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此外,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培养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促进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光明网  记者:张梦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2-8-16 12: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报道近十年来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过2万个、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建设中医馆3.67万个……记者7月26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截至2020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八成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馆,预计到2022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全覆盖。
     各地采取规范化培训、订单培养、定向招录等措施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为18.39万人,比2015年增加2.75万人。
     通过支持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0家县级中医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部原贫困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维护健康、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2022年国家中医药局已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下一步将在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基础上,持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省、县两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并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 新华社    记者:田晓航、李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2-8-16 13: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发展在基层关注点从“有没有”到“优不优”


  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百姓的普遍感受是,中医药服务的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基层中医药工作进展和成效如何?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建网络:就医更近了,服务更优了

  发布会一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就用一组数据勾勒出当前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新家底”: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赵文华表示,这意味着,以县级中医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会办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

  上述变化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集县兴文县,被老百姓浓缩为两句话:就医更近了,服务更优了。“我们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价和检验中医药健康工作的成效。”该县县委书记陈良云介绍,该县每年安排中(苗)医专项经费2000万元,夯实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目前该县100%的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中医服务。同时,该县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相关活动,组建了服务团162个,为不同人群定制健康管理服务包,实施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全县老人、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6%、88.51%。“中医药已经走出医院,走进家庭,群众满意感更加强烈。”陈良云说。

  同是从基层需求出发,着力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来自中医针砭发源地、山东省济宁市的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带来了“济宁经验”:一是提质县级服务阵地。“十三五”以来新改扩建县级中医院6个,所有县中医院均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以上水平;在所有县级中医院临床科室推广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康复和护理“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所有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二是建优乡镇服务枢纽。全市17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国医堂,配备中医诊断、治疗类设备不少于6种,提供中医适宜技术不少于10种。三是夯实村级服务基础。建立全市基层中医药技能人才培育平台,近两年累计培训乡村医生1万人次。遴选村卫生室中医药特色技术10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切实提升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

  两地的做法只是近年来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随着这个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我们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赵文华表示。

提质量:负担更小了,疗效更好了

  发布会上,陈良云介绍,四川省兴文县在进行基层中医药服务满意度评价调研时,还听到了其他评语:负担更小了,疗效更好了。陈良云表示,这两句令人欣慰的评语背后,是该县将中医药医保起付线降低了一个档次,把137项中医药诊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对符合基本医疗报销的,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5%;是该县运用针灸、刮痧、拔罐等60种中医技术,推广多种苗医特色适宜技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疾痛。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老百姓喜爱。”赵文华透露,“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继续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使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达到“两个100%”,即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地开展6类10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为此,该局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今年,首批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支持全国150家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其中,“一中心”就是每家医院投入200万元,建成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县域、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适宜技术的推广。同时,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和考核力度,让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地满足城乡百姓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一方面要发扬优势特色,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甚至变短板为长板。赵文华介绍,由于基层中医药工作信息化较弱,“十三五”期间,启动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研发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软件,构建了国家级、省级两级平台,支持各地建立了31个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连通了中医馆并提供服务支持……“比如,我们有个辨证论治模块,可以根据患者症状推荐中医药方剂。中医药知识库模块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丰富的数据资源研发而成,可以为中医馆的大夫提供学习素材。”赵文华分析,这些信息化技术,都可以助力基层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该项目的国家级平台已接入1.62万个中医馆,完成接诊约1576万人次,填写中医特色电子病历约107万份,辨证论治开方109万张,查询知识库126万余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各地、有关方面深入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支持各地加强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平台软件本地化的升级改造,扩大联通范围,加强应用,让更多的中医馆大夫能够使用该平台更好地提供中医药服务。”赵文华说。

  最后一公里:要打通更要做强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205所社区中医馆。当得知这里的中医馆面积近300平方米,且馆内设有中医诊室、中医按摩推拿诊室、针灸诊室、中药房时,总书记高兴地说,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从此,作为基层中医药的一个闪亮单元,中医馆进入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发布会上,赵文华提起上述细节并介绍,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将基层中医馆建设纳入提升工程主要目标。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3.67万个;截至2020年年底,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馆。“三区三州”的28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设置率先实现了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建设全覆盖。
  作为中医药工作的“优等生”,江苏省的中医馆建设已经进入“升级版”。该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介绍,“十三五”以来,该省建成了1591个基层中医馆,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的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把中医馆建设列为全省的民生实事项目,准备打造“星级中医馆”。朱岷解释,所谓“星级中医馆”,就是对中医馆建设实行评价分级管理,根据建筑面积、中医设备配置、中医技术项目开展、特色服务、人员配备等20个关键指标,将中医馆建设分为3星、4星、5星3个级别,以评促建,对标找差,促进中医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微型中医院”。

  为配合该项工作,江苏省还搭建了江苏中医在线培训平台,为中医馆培育小而精、独而专的特色服务项目,通过医共体等形式让上级医院和基层中医馆建立协作关系,让中医适宜技术、治未病、康复等在基层大显身手。同时,该省强化政策保障,在财政投入方面,“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将投入1亿多元的资金用于“星级”中医馆建设,达到“五星级”的中医馆每个都给予30万元的奖补。该省还通过优惠措施推进实施县管乡用等27条基层招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医保价格政策等支持方面,努力建立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特点的中医诊疗机制,落实医保总额预算的倾斜。“另外,我们还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同价试点工作,也就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针刺、推拿、灸法、骨伤等中医特色项目,其价格与县一级公立中医院同价。”朱岷透露。

  “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赵文华说,随着上述政策措施、新经验新模式的落地推广,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关注点正在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中医特色优势明显、能力突出的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健康报 作者:崔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2-8-17 09: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日报报道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

  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趋于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达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以县级中医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会办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地采取规范化培训、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人才,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提升现有人员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培训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4.2万人,招生培养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3万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为18.39万人,比2015年的15.64万人增加了2.75万人。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支持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0家县级中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部原贫困县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县级中医院中医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维护健康、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至2020年底,85.8%的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赵文华表示,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将在巩固成果、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

  首先,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进一步完善现有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水平。

  第二,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和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吸引中医药人员人才到基层工作、安心在基层服务,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6至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第三,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省、县两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完善人员和设备设施配备,建立健全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管理,大力开展推广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优势特色。到2025年,原则上所有县域均应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第四,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培养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促进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赵文华说,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能够提供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经济日报   记者: 祝君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2-8-17 10: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馆发展在江苏从“有没有”向“优不优”

      近年来,基层中医馆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国家重视基层中医馆建设,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3.67万个,截至2020年底,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馆。“三区三州”的28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设置率先实现了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7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表示,预计到2022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建设全覆盖。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面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馆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的配备,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中医药服务技术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进一步改善中医馆中医药的服务条件。
  在中医馆建设中有哪些创新性的探索和经验做法?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在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朱岷介绍,“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建成了1591个基层中医馆,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的全覆盖。在促进中医馆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创新分级评价机制。实行中医馆建设的评价分级管理,明确“3、4、5”三级中医馆建设标准,设立20个关键指标的评价,以评促建,对标找差,促进中医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加强质量内涵提升。注重通过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培育小而精、独而专的特色服务项目,通过医共体等形式让上级医院和基层中医馆建立协作关系。同时强化政策保障。在财政投入方面,“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将投入1亿多的资金用于“星级”中医馆建设,达到“五星级”的中医馆的每个都给予30万的奖补。在基层医疗机构我们实行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大力推进实施县管乡用等27条基层招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医保价格政策等支持方面,建立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特点的中医诊疗的机制,落实医保总额预算的倾斜。此外还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同价试点工作,即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针刺、推拿、灸法、骨伤等中医特色的项目,价格与县一级公立中医院同价。
  “我们希望把中医馆打造成乡镇卫生院的‘明星科室’,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微型中医院’”。朱岷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把中医馆建设列为全省的民生实事项目,打造星级中医馆,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的需求。(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青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2-8-18 0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趋于完善


  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基层服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山东省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四川省兴文县委书记陈良云出席记者会并答记者问。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思成主持。

  赵文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

  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趋于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达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以县级中医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会办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地采取规范化培训、订单培养、定向招录、返聘、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人才,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提升现有人员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培训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4.2万人,招生培养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3万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为18.39万人,比2015年的15.64万人增加了2.75万人。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支持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0家县级中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部原贫困县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县级中医院中医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维护健康、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至2020年底,85.8%的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赵文华介绍,“十四五”期间,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

  针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和示范县的创建工作,赵文华表示, “十四五”期间,开展示范市(县)创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打造一批在推动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上成效显著、亮点突出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总结、挖掘地方中医药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以推广,促进全国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赵文华表示,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制定并发布了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将有序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评审工作,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为载体,把中医药发展政策举措落实好,创造更多的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经验。

  据悉,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168个县级地区创建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共有78个地级地区创建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青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2-8-18 12: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中医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巩固成果、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让更多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近年来,中医院绩效考核、中药注册审批、中药材质量监管等改革取得新突破,中医药管理标准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疫情防控、保障群众健康发挥了特殊优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基层全面推广,为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群众欢迎。同时也要看到,中医药优质服务供给与群众健康需求仍有差距,基层中医药服务仍然存在服务网络和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医药人才缺失、服务能力薄弱以及各地各领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需不断“强筋健骨”,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要持续加强基层中医馆、中医阁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让中医药服务离群众更近;要建设一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让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经验和技术更好造福于基层;要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推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人员培训,推动更多地方基层中医药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未来,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新华社 作者:李恒、田晓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2-8-18 12: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再“升级”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
  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2万个、八成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提升。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健全优质高效服务体系
  支持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0家县级中医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部原贫困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山东省济宁市完善“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四川省兴文县实施“中医药+健康”活动,为不同人群定制健康管理服务包……近年来,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攀升,各地在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方面“实招”频出。
  此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对于支撑保障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国家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已接入1.62万家中医馆,完成接诊病人约1576万人次。
  赵文华说,下一步,国家中医药局将继续会同各地、各有关方面深入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支持各地加强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平台软件本地化升级改造,扩大联通范围,更好地提供中医药服务。
  多渠道拓展专业人员“供给量” 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
  加大本科“订单定向”委托培养力度;支持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专长医师到基层执业;组织基层人员与中医医院专家建立“师承式”关系……近年来,湖南省加快“中医药人才进基层”推进行动,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可持续。
  多渠道拓展专业人员“供给量”,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十三五”期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为18.39万人,比2015年增加2.75万人。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从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等3个方面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
  赵文华表示,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
  “家门口看好中医” 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馆备受老百姓欢迎,如何保障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看好中医”?赵文华介绍,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3.67万个。
  在江苏省,“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建成1591个基层中医馆,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全覆盖。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介绍,“十四五”期间,还将投入1亿多元专项资金用于“星级”中医馆建设。在部分地区,开展同价试点工作,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骨伤、针刺、灸法、推拿疗法等项目价格与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同价。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面设置符合标准中医馆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医馆中医药服务条件。”赵文华说。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老百姓喜爱。赵文华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使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让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城乡百姓多元化健康需求。(新华社 作者:李恒、田晓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