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在2022年中国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倡议书》,旨在为当下的中医药科普文化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倡议书针对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提出四项基本倡议:“一、坚持正确导向”“二、坚持中医特色”“三、坚守文化底色”“四、坚持服务大众”,为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药年度科普人物、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相关分会主委及媒体代表录制倡议视频。(新华社新闻客户端)
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倡议书
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服务民众的主旨是:健康生活,科学养生,坚定文化自觉自信,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近年来,围绕这一主旨组织了丰富的活动,为促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促进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更多更规范、更权威的中医药健康理念指导及知识供给。
“做好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是我们中医药人的使命和责任,在此我们向全国中医药专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坚持正确导向
健康科普文化传播,是中医药人继承优良民族传统、弘扬高亢民族精神、振奋向前民族意识、增强坚实民族体质的神圣使命和无可推卸的责任担当。每一位中医药人都应投身其中,积极推动和传播中医药知识,传播正能量、增强凝聚力。中医药科普、文化作品,不能从单纯追求吸引眼球的短浅目光出发,以猎奇的手法传播那些低俗、庸俗、媚俗,甚至是背离科学精神的内容。
二、坚持中医特色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和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形成的医学科学。它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认知观、防治并重观、病证协调观、通常达变观、三因制宜观、医药一体观等全面体现了它的本质。把中医学中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艰涩的内容通俗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是对中医健康科普文化传播的基本要求。宣传中医,要客观全面,不能盲目片面,更不能歪曲、丑化中医的形象。
三、坚守文化底色
东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保持中华优秀文化绵延不绝,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即守正固本、拓展前行、与时俱进。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的传播,必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紧紧围绕作为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符号的中医学的本质,在保持中医文化与科学双重属性的基础和敬畏生命、以人为本、道法天地、以顺为养、中和思维、因势利导、个性设计、辨证防治的原则下,引导民众建立适合于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坚持服务大众
传播效果的判断标准,是受众的认可度和获得感。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传播,一定要贴近群众,深接地气,不能原封不动地把学术内容搬到普通的传播中去。要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和丰富新颖的表现手法,把中医药知识通俗化。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把中医药知识大众化,真正使得人民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入脑入心,化成自己的知识,满足民众的基本健康需求。
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的传播,要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调整人才供需思路;按照新时代的主题,完善健康保障体系;遵循新格局的规律,强化特色服务建设;迎合新需求的呼唤,描绘产业发展蓝图;针对新发展的特点,打造健康民生强势。通过全体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谱写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新篇章。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