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7|回复: 8

[中医入门] 中医经络与血管,神经系统有啥区别和联系

  [复制链接]

9

主题

11

回帖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0
发表于 2023-2-2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23-4-21 11:01 编辑



经络

经络


中医经常说气血经络,经脉,请问经络,血脉,血管,神经传递系统有啥区别和联系?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9

主题

8

回帖

219

积分

版主

积分
219
发表于 2023-2-2 1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3-2-2 10:47 编辑

经络和血脉的区别是中医和西医的两种不同说法,血脉指血管,是血液的通道。经络是气的通道,但经络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几个穴位的连线,而是分为经脉、经别、络脉、经筋、皮部,实际上的物理构成是连着肌肉、结缔组织、脂肪层及表皮的复合身体部分,而气则是运行于全身每一个细胞,促进血液及各种体液的循环与交换。

血管和经络不是一回事,血管是西医学名词,经络是中医学概念,血管和经络都是承载通道,血管是承载运行血液的,血液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经络是承载运行气血的,气血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是沟通内在脏腑与外在体表,联系全身各部的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

回帖

379

积分

版主

积分
379
发表于 2023-2-2 10: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3-2-2 10:46 编辑

经络和血管在医学上是有不一样的区别。而血管和经络的共同点则都是来承载通道的作用,血管在体内是承载运行的是我们的血液,而经络却是帮助了我们运行气血。血液是有形的,而气血是无形的。

经络并非是血管,这些一现象都会使我们对于经络的认识都偏向于复杂化,单纯的了解其中的血液流动或者是神经传递都是没有办法去解释说经络所持有的特点。这两者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区别的,我们经常所按摩到的部位其实就是在疏通我们的经络。经络不仅能运通我们身体上的气血,还可以帮助联系到脏腑和全身其它通道,这些都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那么经络在医学上会有什么样的用处呢?

1.经络与疾病的发成和传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的经络发生了异常的话,就非常容易收到了影响后传到了我们的脏腑,经络不仅是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也是内脏和体表组织之间病变所相互影响的途径

2.经络在我们身体上也是有一定的遵循了各个部位和脏腑的各类经络的,这样就可以非常明确的反映出所处脏腑的病症了。因为身体上所出现的大多疾病症状,都是结合了经络的各个部位和所联系到的脏腑。现在大多人都会去根据经络的通路或者经气聚集的穴位上所出现的疼痛、结节等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形态、电阻的改变、温度等来判断出问题的原因。

3.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多的按摩、针灸和中药的处方都是运用于经络学的,如果有胃病的话,可以试试用按压一下太冲穴来缓解一下。用中药治疗的话也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的,药理直到了病疾所处就可以发挥到药的作用。


12经络

12经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

回帖

22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2241
发表于 2023-2-2 10: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脉属西医名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承载血、行血之道。经属中医学名词,以通之为主,无眼见,无眼闻之。通常中医所说的经络与血管不是同一概念,中医所说之血与西医所说之气也不同,中医是比较复杂的,难以从西医的角度加以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

回帖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7
发表于 2023-2-2 1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经络系统=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筋+脉=筋脉经络是经络系统的简称,包含筋和脉,故有时和筋脉混用,含义大致相同。

筋包括经筋、大筋、小筋,脉包括经脉、络脉。在通常的教材中认为经筋是经脉附属结构,故而表述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系统包含经脉、络脉、经筋、皮部。考虑针灸创立早期,当时的解剖生理研究以血脉为核心,但后世针法渐渐以毫针为主,调气为主,故现在针灸起效机制当以筋(神经机制)为主,针法几乎避开脉管,以少出血或不出血为特点。(有部分内经行文中可以狭义解释为经脉+络脉,而忽略筋,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经络,或称经络系统,其实是古人在解剖中对人体所有管线系统的概括称呼。

在现代口语中,动植物体内管线状结构仍然被为筋或脉,可以佐证古人的命名思路沿续至今并没有太大改变。经络是从功能或分布特点角度概括,筋脉是从结构的角度概括,其实是同一系统不同角度命名,故而时而混用。在现代解剖中,经络系统其实指的包含神经、血管、淋巴管等一切管线系统。肾与膀胱相络属,其间有输尿管相连,大概输尿管也应该归于经络类。

而对于囗语中的筋,
①可以指血管,如青筋、血筋;
②肌腱,如脚筋(说文解字认为,腱为筋之大者);
③神经,脑筋、麻筋。肌腱和神经都是白色实心结构,但从医学研究来说,内经中提到筋的功能,主要还是与神经功能吻合。

现代人理解肌腱及肌肉收缩用力的关系,个人觉得十分勉强;反而符合神经损伤后,肌肉不能收缩的无力状态。而且在描写手太阳筋时提到叩击可向小指放射,也与尺神经相吻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4

回帖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3-2-2 1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上下的通道。
经脉=十二经脉+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
络脉=十五络脉+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
筋脉即筋=西医里的肌腱,韧带,筋膜
《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辛,筋脉沮弛。”
附:
1.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附属于十二经的筋膜系统。         
《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2.筋络:中医指气血的通路,俗称静脉管。
若有误,欢迎纠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

回帖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72
发表于 2023-2-2 1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脉血管相同点是都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不同点经络是无形的,血管是有形的。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有一定的巡行路线,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血管又分为静脉和动脉。
动脉是由心室发出导血离心的血管,在行程中不断分支为小动脉血管,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静脉是由导血回心房的血管,静脉起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逐级汇合成粗静脉回心房。


既然经络是看不见的又如何能行气血?
因为中医本身就有哲学的概念融入其中,阴阳学说,精、气、神都是很抽象的事物,但是经络行的气血是脾胃运化而产生的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转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血,而气能生血,又能行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所以有些中医知识只可意会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

回帖

4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5
发表于 2023-2-2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1 经脉、络脉、血脉的区别

1.1 经脉与络脉

《内经》中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①深浅。《灵枢·经脉》中记载:“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指出络脉与经脉的区别在于“可见”与“不可见”,即深浅。用肉眼来观察经脉和络脉,并从深浅作出判断,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


②循行方向。《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从形态分布结构指出了二者的差异。


③颜色变化差异。《素问·经络论》记载:“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又从颜色上指出了络脉与经脉的差异,即经脉的颜色是固定不变的,而络脉的颜色则常变化不定。并进一步将络脉分为阴络与阳络,阴络与经脉一样,颜色也是固定不变的,而阳络的颜色就变化无常了。


④脉动。经脉路线上有动脉的搏动,《灵枢·经脉》中云:“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气口指腕躁关节附近,指出经脉的虚实可以通过气口之脉动来探知。


周楣声生在《灸绳》中提出经脉的含义,认为:
①“经”是指经典和法度,经脉是人身经常存在的合乎典范的沟通联系的基本体系。


②“经”是经常和恒定,经脉乃是正常和恒定的脉象。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提到“何谓经脉?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也提到“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


③“经”是指度量和里数,经脉既是经脉经过的地方,也是划分和度量人体表面的分界线。《灵枢·脉度》就是各经长度的度量。


④“经”是指直行与通常的路径,凡是经常存在并直行的主干都可叫作经脉,经脉联络体系的分布状况。


⑤“经”是治理和经略,经脉也指经营治理受病之脉。络是网络的意思,络是缠绕之意,络脉是缠绕裹缚之脉;络是络膜与张罗之貌;络是正经的旁支,络脉是指正经以外的支派之脉。其对经脉和络脉的关系指出,人身必须有各种经常存在的直行的经脉以及分治派别横行的络脉,这样各种组织器官才能相互依维与制约,而不是各自为政,并能起到支持附丽、网络被盖与划分界限的作用,这是广义的经络关系。在针灸激发作用下所出现的感传现象,并由此对古人所说的经络体系获得旁证,是狭义的经络关系(或者这些应该称为经脉)。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1.2经脉与血脉

对具体什么是经脉历来多有争论。有人主张经脉血脉论,其中毛良指出古医书《脉书》中主要内容是论述人体的功能和脉的分布,病脉所致的疾病及其治疗。病脉的诊断,循脉与相脉,认为本“脉”指的是血脉。古医书中有关血脉学的内容,均成为后来《内经》和《难经》的医学理论基础及其核心。


支持此观点的还有“经脉动脉”说,卓廉士提出古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动脉”为据点并将其加以连缀来认识经脉的,这样就使得他们在观念上将经穴作为“脉气所发”之处。同时,参考中国古代哲学关于运动往复方面的观念,经脉循环体系极可能建立在对“回环往复”的观念上。
另外,林其盛认为根据马王堆汉墓中的医书可以看到祖国医学的最初经脉观是:①与经脉效应有关;②为肉眼可见的表浅动、静脉血管;③为可触及的浅层与深层的动脉管(寸口、人迎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原自公元前5世纪(扁鹊医疗活动时期)的不系统经脉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融会下,采用取类比象的说理法,完备和补充了经络新内容,至此形成十二经脉,并描述其循行为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有人主张经脉感传论,刘澄中认为“脉”是指循行性感觉,古代经脉医学通过循行性感觉来诊断与治疗疾病,很遗憾在两汉时期已失传,只能通过相关正史的记载看到:已出土的《脉书》与“脉人”就是循经感传路线及其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的最古老的记载。在循行性感觉的再发现、循脉诊断、循脉治疗方面均有成功的事实。


徐云生亦认为经络与血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经络是气的运行通道,血脉是血的运行通道,经络之大者为经脉,经络之小者为络脉;血脉之大者就称血脉,血脉之小者为血络。经络总归于肺,血脉总归于心。


许龙泉根据《内经》理论体系以及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认为血脉与经络有明显不同,血脉是心脏系统的形体组织,而经络则是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系统,因此不能用经络循行来代替血液循环。


李晓君提出经络与血脉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着密切的渊源与联系,从功能上看经络具有类似血脉通行气血的作用,并且在《黄帝内经》等古医籍中也有部分经脉与血脉互义或混用的现象。但仔细研读古代医家的论述,亦不难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经脉与血脉是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功能体系,血脉归属于血液循环系统,以运行血液为主,而经络则是人体联系系统,以联络沟通为主。
纵观以上各家论述,认为在经脉最初的发现过程中,古人还是首先发现了经脉现象。使用灸法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在病人的身上很容易出现灸疗感传,在此方面我曾经用灸法进行过几例观察。而在远古时期,火的使用也远远早于针具的使用,在火的使用过程中观察到经脉现象是很容易的。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录更多的是经脉现象,而《足臂十一脉灸经》早于《阴阳十一脉灸经》。


但是,后来在几百年的人类演化过程中,对医学经验总结的继续深入,阴阳、五行理论纳入医学体系,刺法工具的进步,解剖医学的初步发展,以及气功家的练功发现,为了解释现象,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观察到的动脉、经脉,甚至神经等都作为说明经络的物质基础。而十二经脉如环无端、周流不息应该是气的概念的应用,更是血脉概念在经络中的体现。所以说这个时期(也就是《阴阳十一脉灸经》和《内经》时期)经脉理论与血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经脉理论在医学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脏腑理论所替代,而十二经脉理论在说明人体是一个上下、内外相联系的整体上也达到了完美,至此之后,几乎再也没有大的修改。


2经脉与脉诊

高大伦提出脉诊的目的,最初为诊察经脉病变。《脉书》中提到“相脉之道……它脉盈,此独虚,则主病……”,“脉盈而恤(虚之义)之,虚而实之”,这里的盈(实)、虚均是指脉象而言。“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指出论治疾病的原则仍是以脉象的虚实为依据。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经脉与脉诊的形成是有共同的认识基础的,经络理论中的许多内容,如不少重要概念、原则、诊治方法等都与脉诊有一定联系,古老诊脉法与经脉密不可分。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经脉理论退出其主导地位,渐居其次,脏腑理论居于主导,从而比较脉法亦随之而衰。至《难经》时已无专门阐述,《伤寒论》中偶见运用痕迹,至晋代王叔和《脉经》时已完全失其面貌。经脉与脉诊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在中医理论形成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有明显体现,随着经络学说与脉学理论的各自发展完善而逐渐淡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脉诊的早期发展与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对脉诊有动脉说、血脉说,也有认为诊脉诊的是经气。本人认为,目前脉诊的解剖部位是血脉、血管、挠动脉。但是在血管中洒陈的不仅有血,而且有气;不仅有气,而且有五脏六腑之气味,正如《内经》所说“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6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4
发表于 2023-7-26 14: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脉与络脉包含面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