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龙庭

[医改药管求是] 别让“崩溃论”绑架医药反腐

  [复制链接]

2

主题

8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3-10-11 1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反腐风暴中,医生和药企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经历了新冠疫情冲击后短短数月,中国医疗界又迎来了反腐风暴。仅在近期,我们就看到150多位医院院长被通报落马,各地纷纷公布举报热线。

  而医务人员与医药公司等产业界的关系也成了医疗反腐风暴里的焦点:云南一家医院的院长收受了100套房的贿赂;购买一台放疗器械直线加速器院长收到回扣1600万;某三甲医院点名要求某药企清退几位医药代表。

  疾风骤雨下,诸多医学学术交流会议纷纷延期,医药代表自称不敢进医院,销售费用占比居高不下的国内药企面临资本市场质疑。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医务人员与产业界的关系。

5.png


  医生和药企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医学是成材速度最慢的职业之一。很多医生要经历8-9年的高等教育,完成医学博士学习,之后还有一般3年起步的住院医师培训,部分专科还有更长的培训要求。这意味着成为一名能独立行医的主治医生,经历的职业教育动辄十年起步。

  但医学职业的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从多顶级的医学院毕业,在多大牌的医院行医,医学的不断发展意味着医生必须通过终身学习来维持自己的专业水平。

  无论是正规的继续医学教育(CME)培训,还是医生自己个人的学习,我们都得承认产业界:药企、医疗器械公司等,需要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当下医学界的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体现在新药、新仪器等创新不断上,医疗工作者的知识、技术更新离不开从这些创新的供应方——产业界那里获取信息。

  例如近年来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里取得了显著疗效,可是这些免疫治疗也有不同于过往放化疗等传统肿瘤治疗手段的副作用。只有让医疗工作者能和从事此类药物研发的人特别是后期研发投入最多的相关药企有效交流,才有希望让患者及时用上当下最好的医疗方案,让患者的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在这次的医疗反腐中,医疗器械受到的关注丝毫不低于药品采购中的贪腐问题,例如某位院长采购一台直线加速器(放疗相关仪器)收受回扣1600万,几乎占了合同金额的一半。如此严重贪腐当然需要查处,可我们也不能忽视医院更新仪器的必要性。以放疗为例,一些新的放疗技术如质子放疗可以减少对肿瘤周边健康组织的损伤,对一些肿瘤患者来说意味着更小的长期副作用。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用这种放疗,更不是所有医院都需要去配备此类新仪器。但医院、医务工作者需要有去探索、尝试这些新工具的机会。这其中就少不了与医疗器械公司的交流。而且不仅购买更新仪器中少不了与公司打交道,购买后的使用培训、长期保养维护也需要与相关企业维持对话。

  医生和药企的良性互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不是每个人都在医疗行业工作,但我们每个人都会是索取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扪心自问,我们希望自己去求医的医院,一走进去所有器械都是有二三十年历史的老古董,主治医生的医学认知还停留在30年前读医学院的时候吗?

  当然不,我们肯定希望自己的医生能对最新的医疗创新有足够的认知,能让我们的医疗方案与时俱进。而且产业界与医疗工作者的良性互动不仅能让患者得到最新最好的治疗方法,这种良性互动也是催生诸多医疗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更长远的角度造福公众。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科研界的难题。例如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某地高效投入1.31亿科研经费转化成果为0的新闻,虽然里面对科研转化的理解有偏颇,但科研转化能力不足确实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与整体科研转化能力不足对应,转化医学薄弱也是限制中国医药行业原创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升中国的转化医学?显然不能靠产业界与医疗工作者们各自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他(她)们之间能有更多对话、交流。

  5年前让全中国都聚焦药价问题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其中的药品原型格列卫能面世恰是依靠在全球医药创新能力最强的美国,产业界与医疗工作者有着良好的沟通。最早合成了格列卫的药企发现该药物分子在一些动物实验里安全性表现不一致。面对这样矛盾的动物实验结果,加上格列卫是针对特定突变,也就是只可能用于众多癌症患者中的很小部分,药企对是否继续开发犹豫不决。在美国肿瘤医生Brian Druker的强烈恳求下,这家药企才合成了足够的格列卫,由他完成了第一个临床试验,随之彻底改变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其实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往往侧重在两头:药物分子早期的合成、筛选,以及在研发晚期的总体临床试验布局、市场推动扩展。而医疗工作者特别是杰出的医学专家,对医疗实践中缺什么样的药,患者的需求是什么,会有更深的理解。双方合作,才能最大程度覆盖医疗创新需要经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产业界与医疗工作者的交流是推进医疗行业发展中必要的互补合作。

  中国医疗工作者也有这种互补互助的经典案例。如今肺癌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突破是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有多代EGFR靶向药可选。这方面广东的著名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起了关键作用。

  2000年,吴一龙教授在前往国际学术会议途中与一位药物研发专家偶遇,交流中了解到第一代EGFR靶向药易瑞沙,之后为自己的病人引入该药。可在2003年获得FDA加速批准后,易瑞沙却在后续的多个验证试验里失败,导致药企不得不于2011年将之从美国下架。

  但吴一龙教授通过对国内大量患者的肿瘤突变分析发现中国等东亚人群的肺癌患者有更高比例的EGFR激活突变,对易瑞沙的应答比例也更高,欧美多个临床试验失败很可能是由于白人患者中EGFR激活突变比例低的缘故。在此基础之上,吴一龙教授联合多位亚洲医学专家展开了名为IPASS(易瑞沙泛亚洲研究计划)的临床试验,确认易瑞沙对EGFR激活突变患者中有效。这项研究也让易瑞沙于2015年最终获得FDA批准,成为特定EGFR突变型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易瑞沙之后,产业界已发展了三代EGFR靶向药,大幅改善了对应患者的治疗水平。这些后续药物的研究里不仅有国际药企,也有很多中国医学工作者的身影。纵观中国医疗行业的现状,应该说此类医疗专家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不是太多,而是太匮乏。从民众健康的长远利益出发,这些良性互动应该被鼓励,不应被医疗反腐吓到。

  怎样才能重塑医生和产业界的关系?

  如果我们走进一家医院,医生确实了解各种新药,但他开药是依据哪家药企和他关系硬,而非药物的疗效;医院有新仪器,但仪器品牌型号是凭回扣多少确定;医生也接受过新仪器器械的使用培训,但培训的时间主要是在风景区、高档餐厅度过。如果是这种情况,患者获得的医疗服务并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好。

  因此,尽管医疗工作者与产业界互动可以提升医疗水平,也必须承认二者有着天然的利益冲突。这种特殊性以及天然的利益冲突,意味着只有通过完善的监管,才能让医疗工作者与产业界的关系保持健康,不异化成以牺牲第三方——患者、医保、国家财政利益为代价的“互惠互利”。

  在当下的医疗反腐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医疗工作者与产业界关系异化的例子,那些情况也无疑损害了患者、医保乃至国家利益。在反腐的高压下,医药代表不敢进医院,医学会议纷纷延期。这或许暂时避免了那些异化的不良关系继续带来破坏,可即便不论一些积极的学术交流可能被误伤,这种冷处理毕竟不会提升医疗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也无法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长远的医疗反腐需要的是通过长效的监督机制,让医疗工作者与产业界的关系规范化,不仅要及时制止那些有损患者利益甚至是违法的“勾结”,更要让医疗工作者与产业界交流时能有章可循,能更顺利地形成良性互动。

  以学术会议为例,国际上一流的学术会议如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组织的各种会议都有大量的药企赞助,也有产业界展示产品,但这些并没有让这些会议变味,仍然是相关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可见业界赞助或与药企有瓜葛不是必然的恶。我们需要去参考国际上管理医疗工作者与产业界往来的经验。而从这方面来看,多方位的监管与提升透明度是主流。

  例如很多美国的医院、医师协会都有各自的利益冲突管理方案,对医务工作者与产业界的往来起到规范作用。继续医学教育(CME)也一直在不断改进,防止产业界越轨。甚至产业界自己也有“行规”,美国最大的药企商会(也是游说组织)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2009年时就主动禁止医药代表请医务工作者到餐馆就餐,只能偶尔在医生办公场所介绍信息时提供简餐。而美国从2014年开始执行的《医生薪酬阳光法案》又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将医生与产业界的经济往来做到了彻底的透明化。

  当然,国外的医生也受到各种反回扣、反贿赂法律的管辖。但无论是对医疗工作者个人还是对公众来说,能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利益冲突的透明公示,将医疗腐败遏制萌芽期,都会好得多。根据一项对2013-2019年中国裁判文书网中与医疗贪腐相关案件的分析,医疗行贿(商业行贿为主)案件平均案发时间约5年。这5年的数字,背后既是产业界与医疗工作者关系异化,伤害患者利益的5年,也是产业界与医疗工作者失去建立良性关系,提升医疗水平的5年。

  因此,我们还是希望国内医疗行业的各相关方能建立规范的产业界与医疗工作者交流往来准则,促进真正有意义的医学、学术交流,而不是让刑法成为规范的一线“治疗”。(来源: 知识分子   作者:周叶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3-10-12 09: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植竹:医疗反腐不能再搞了吗


  昨天,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我要为医生们请命“不要抗疫时给他们贴金,反腐时给他们抹黑”》的文章(以下我把此文题目简化为《请命》),不能说该文讲的毫无道理,然而,给我一个总的感觉是:在作者看来,这次医疗反腐搞得太猛了,简直就是“洪水猛兽”,“糟透了”。对医生来说,无异于“卸磨杀驴”、“过河撤桥”,是“极不公平”的。所以,他要当“义士”、“勇士”,“打抱不平”,“仗义执言”,为他们“呐喊一番”,“鸣冤叫屈”,“讲公道话”。

  对此,笔者却不敢苟同。我认为,医疗腐败成了当今社会一大“毒瘤”,已经严重到了令广大人民群众无法忍受、怨声载道、非下决心动大手术切除不可的程度。

  你看看吧,那些蛀虫,有的利用手中职权攫取数千万、上亿、几亿,甚至高达十多亿,多么可恶的行径呀!这不是吸人鲜血的“白骨精”吗?而且吸的还是本来就遭受不幸的病人的血,如此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不反、不追究,行吗?这次医疗反腐,得到了人民大众的拍手叫好,是一件“好得很”而不是“糟得狠”的事。为何《请命》的作者如此反感呢?我明确告诉你:医疗反腐不是“洪水猛兽”、“糟得很”,而恰恰相反,是为民除害,功德无量的好事,好得很,好极了!

  《请命》中说:“谁也不能否认,在三年抗疫期间,广大医务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民诠释了‘责任担当’的为民情怀和‘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三年抗疫期间广大医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以勇往直前的逆行者勇气,劈风斩浪,以奉献精神和求实态度与疫魔抗争。”这些话说的是事实,谁都无法否认。事实上,谁都没有否认医务人员在抗疫中的贡献。但是,我们对这事应该做些具体分析。

  首先,我猜想呀,不说百分之百,至少那些大腐败分子,大概率不会奋勇当先投入到抗疫第一线去与疫魔作斗争的。不该把医疗系统里的腐败分子与在抗疫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混为一谈,更不该把抗疫的医务人员拉过来当成腐败分子的“挡箭牌”、“遮雨伞”。要知道,医务人员中包括腐败分子,但医务人员不等同腐败分子。

  再一点是,功是功、过是过,理应赏罚分明。对在抗疫期间(还不该仅仅限于抗疫期间)做出了贡献的医务人员,应该加以肯定、表彰、赞赏,乃至提拔重用。然而,对医务人员中有贪腐行为的,也理应受到批评、指责、惩罚,问题严重的,还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就算是在抗疫中作出过贡献的,如果他(她)违背职业道德,捞取不义之财,也还是应该追究,根据情节轻重作出适当处理。不能有了功劳就可以免罪。想想吧,当年刘青山、张子善,是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吧,但因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毛主席不是“挥泪斩马騪”,还是把那两个腐败子杀了吗?杀得好呀,杀了两个,挽救了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干部,拯救了刚建立不久的新中国呀!

  我是主张有功就歌颂、赞赏,有罪就批判、惩罚的。抗疫期间,我发现许多医务人员在抗疫战场上那动人的一幕幕:“一张张布满口罩勒痕,却露出坚毅笑容的脸;在防护衣笼罩下,浑身湿透汗水、迈着蹒跚步履在方舱医院来回穿梭的身影;一把把剪下的为避免交叉感染的发辫;一双双被消毒液浸湿得惨白、发皱的手;一个个蜷缩着疲倦身躯,在无垫无盖的地上休息的身影……”我就心生敬意,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但却用我的秃笔,深情撰写过赞颂他们这些“白衣天使”的文章。这次医疗反腐,把医疗系统中的蛀虫抓了出来,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呀,所以,我也撰写了《好!医疗反腐风暴终于来了》的文章,批判了某些人的不良行为。

  《请命》作者说:“我们应该清醒看到:我国目前出现的医疗腐败,只不过是‘关键少数’的腐败,绝不是所有医务人员的腐败!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我国公立医院11804个,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400万人,全国医生400多万人。我们知道,现在被查处的医院院长、书记180名,退一万步说,就是再查处10倍,也就是1000多人。可见,医院的腐败分子在有1400万人的医疗队伍中,是占极少数的。”这段话是说得不错的。然而,我想问的是:既然如此,作者为何对当前医疗反腐如此忧心忡忡呢?难道你发现冤假错案了?我是没有发现一例。如果《请命》作者发现了,就该指出来,为蒙冤者“呜冤叫屈”,这就是真正的义士、勇士。你的正义行动,我一定支持。如果没有冤假错案,抓的全是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你也为他们“请命”、“呜冤叫屈”,那就说明你不是蠢就是坏了。

  至于《请命》作者说的:“网上出现了一些对医务人员无差别攻击、污名化广大医务人员的现象,这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趋势。一些人在医疗反腐的大旗下‘挟私报复’,他们愤世嫉俗,将自己对社会不满全部转嫁到医务人员身上,似乎得出这样的结论:医务人员全都是腐败分子。”这种情况,至少我是没有发现。是不是作者猜想或捏造出来的,我不知道。但我以为,如果真的有人“挟私报复”的话,就应该揭露他(她),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假如你是故意捏造,还给别人戴莫须有的大帽子,那你就不是好人,也得负诬陷别人的法律责任。

  《请命》作者谈到“抹黑”的问题,这事值得一谈。

  据我所知,我国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原本是光亮夺目的。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大众把他们当成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甚至看成是“救命恩人”,患者对医生是极为敬重、爱戴的。在毛泽东时代,我从没听说过有什么“医患矛盾”、“医患纠纷”。只可惜呀,后来医院把看病当成生意来做、两眼紧盯着金钱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绞尽脑汁为人民币服务”了。从此,便滋生了一批腐败分子,他们“要钱不要脸”,乃至“要钱不要命”,导致人民大众“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压在人们头上的“大山”。人民群众吃够了苦呀,所以,他们对医院和医生的美好印象也就变了,把“白衣天使”看成“白骨精”了。请问,医务人员的光辉脸上被抹黑,到底是医疗腐败分子抹黑的呢,还是医疗反腐抹黑的?我想,这是连小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请问《请命》的作者,你把“抹黑”这顶帽子扣到医疗反腐的头上,不是“猪八戒倒打一耙”吗?这不是明显的颠倒黑白、张冠李戴吗?要说“冤”,这才是真正的奇冤哩!

  现在坊间已有传说,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反腐不再搞了。这让人民群众感到很寒心!如此,党和政府还有公信力吗?医疗卫生系统还可能扶正祛邪吗?难道这不是向人民群众暗示:医务工作者都是腐败分子,所以不能再反腐败,再反就没人干活了?那是不是往后对党政干部也不能再反腐败了,还有其他领域也都一样,因为都是这个“理”?那么我们这个党,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

  医疗反腐,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为广大医务人员洗白脸上被腐败分子抹黑了的最好的“洗涤剂”。腐败分子的确是一小撮,反腐就是要反“关键的少数”,并不是针对广大医务工作者,也不是要把医疗系统搞瘫痪。恰恰相反,是要把医疗系统的这一“毒瘤”清除掉,让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得到健康成长。难道这还不清楚吗?把医疗系统里的蛀虫揪出来,把他们霸占着的位置腾出来,就可以让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替代他们,这不仅是患者的幸事,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福音呀!医疗卫生领域,可以“吐故纳新”嘛,腐败分子被清除了,留下来的位置就可以让好的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来接替了。再经过这些好医务人员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赢得大众的敬重和爱戴,脸上被腐败分子抹上的污点,也就自然洗掉,恢复原先的光辉形象了。多好的事呀!

  所以,广大的医务人员,一定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同大众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响应党的号召,一道把医疗反腐的这件大事搞好,取得完全胜利!

  (作者:欧植竹,又名欧阳植竹,湖南省作协会员,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省文艺理论研究理事会理事,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文联原主席;来源:昆仑策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3-10-21 1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种大v和董事长是些什么玩意?连反医疗腐败都碍他们事了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会反对反腐败?我想只要稍微动动脑子思考一下,就知道一定是那些自己本就是一个腐败的货色、或者是能够通过腐败中行贿的肮脏的行为让自己获利的人,除此之外,那就是脑子里装满了”三寸黄泥“的玩意才会去反对反腐败!

  这些年来,要问中国什么增长最多?恐怕有的人说就是GDP了,呵呵,要是你这样想,说明你根本没动脑子,中国这些年增长最多的,那就是腐败,不相信吗?假如说中国这些年比1976年的GDP增长了1500倍的话?那么你觉得这些贪官污吏的贪腐金额会增长多少倍呢?恐怕只要有点脑子有点良知还懂点历史的人都心知肚明!贪腐人数增加了几十万倍,而贪腐金额增长上百万倍,这都是往少里说的。

  这些年不就是这样吗?各种腐败,形形色色的腐败,各种掩人耳目的腐败,各行各业变着花样的腐败,之前的十多年,腐败无处不在,后面严厉打击腐败后,各种官阶的官员们依旧仿佛争着腐败一般,大官数以万记。而小官则数以十万记。这都是白纸黑字公开统计的!

  而这十来年的反腐,在最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鲜有人落马,是医疗领域的腐败不严重吗?恐怕就连医生都不敢这样说吧?这才刚刚开始呢,就抓出了160多名各地医院的官员,要我说,还早的了,这些都是苍蝇级别的,充其量能算个”公知了猴“吧,真正的大头还在后面呢,就怕不敢细查,一细查有几个能够堂堂正正站住的?!都知道这些人这些年就搁那装呢,我说的就是把公家的钱往自己想方设法的往自己兜里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不屑于装出一副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善良样了!

  看看上面这份看上去很长,实则却很短的名单吧,这些人有一点点医者仁心的存在吗?那么他们的医者仁心哪去了呢?是被狗吃了,还是被猫染黑了?

  然而无论怎么说,即便是羊都快被亡完了,羊圈里一片空旷的漆黑,但是补牢一下,也是让人民高兴的事情吧。可是,我就真没想到,不知道某些类人形状的生物,怎么连促进社会廉洁的事情都要反对,难道是上述那些贪官的傻儿子不成?!

  就在开展医疗反腐以来,我已经在微博上看到了好几个反对反医疗腐败的玩意了,就上面这个截图,发微博的人是所谓的大v,而下面那个叫姓牛的,微博认证可牛了,人家是上海某资产公司的董事长,我真是搞不明白,现在的社会怎么连点基本的逻辑思维都不具备的人都能成为董事长了呢?

  先说发布微博的那段话,按照这个虎货的意思反推下来的逻辑是,”医院越腐败老百姓看病越容易呗?随便让黑心地产商卷钱跑路老百姓就更好的住上房了呗?教师们都上正规课程的时候不认真教,专门等到办班敛财就不卷了呗?"。这种脑水也成了大v,他的那些粉丝又是何种脑水啊?

  至于那个董事长,装个大明白样说什么“需要制度和监督”,我就想问一下,这些年中国的法律越来越多,规章越来越细,不都是不断的在增加所谓的制度监督吗?轻飘飘上下牙一碰装出睿智的样子,真可笑了!

  其实他们之所以要跳出来反对反医疗腐败,因为他们就压根没有和老百姓是一个立场而已,我尤其恶心的是某些公知,天天装得为民呼吁,而他们心里却从来没有真正瞧起过普通的劳动人民,你说这些装货,他们装着累,老百姓看着烦,何苦来的?!

  其实反对反腐的声音由来已久,某个曾经在微博上“叱诧风云”的大v,就公开的质疑过反腐,但最后是这货本就是个腐败玩意,被判处十八年有期徒刑,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老公知,早在多少年就叫嚣“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好嘛,这一“润滑”,“滑”得中国贪官遍地,而把老百姓却“哗”得步履维艰,曾经是免费福利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大头花销,曾经花小钱的就能治的病,如今动辄要半个月一个月的工资,曾经从来不会忧虑的子女教育,如今如像重担压在父母的肩头,这就是公知们的“润滑”成果!

  其实这些反对反腐的玩意,他们本就是腐败社会的得利者而已,所以他们才会宁愿千夫所指,也要反对反腐,说起千夫所指,这是有道德还知道自己长着一张人脸的人才会害怕千夫所指,那些没道德根本就没张脸的玩意,又怎么会怕千夫所指呢?!(来源: 公众号“为什么会这样啊”   作者:锁定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