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中国文化

Global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Xi Jinping offers China's Solut...

  [复制链接]

1

主题

15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1-8-4 09: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8月4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00185577例,累计死亡病例4257739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691968例,新增死亡病例10688例。

数据显示,美国、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巴西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是新增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

美国日增确诊病例超17万例 7天平均日增病例数已超2020年夏季峰值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8月4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6021038例,累计死亡病例630438例。与前一日6时30分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71625例,为半年来新高,新增死亡病例774例。

综合《纽约每日新闻》及《国会山报》2日报道,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瓦伦斯基2日表示,上周末,美国日增新冠病例的七天平均值约为7.2万例,这要高于去年夏天的峰值,当时7天平均日增病例数约为68700例,且还没有疫苗上市。瓦伦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虽然我们迫切希望结束这场疫情,但大流行显然还没有结束。我们的战斗必须再持续一段时间。”

日本日增确诊病例再超1.2万例 医院将仅收治重症患者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截至3日18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日本当日新增确诊病例12017例,最近一周有5天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万例,曾在7月31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2万例;累计确诊956986例;当日新增死亡10例,累计死亡15219例。东京都3日新增确诊3709例,而最近3天东京都平均单日检测样本量只有约9928份。

由于近日疫情加剧,东京都等地医疗资源日趋紧张。日本政府2日决定,原则上只有重症患者和重症化风险较高的患者才能住院治疗,中等症状和轻症患者都要求居家隔离,病情出现恶化才能住院。

巴西日增确诊病例超3.2万例桑托斯港两船员感染德尔塔毒株

据巴西卫生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当地时间8月3日,该国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32316例,累计确诊病例达19985817例;单日新增死亡病例1209例,累计死亡558432例。

8月2日,圣保罗州卫生厅宣布,目前停靠在该州桑托斯港的一艘新加坡船只上有两名船员感染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该船只于7月底抵达桑托斯港。在抵达桑托斯港之前,这艘船还曾在巴西东北部的巴伊亚州停靠。

印度日增确诊病例超3万例 部分学校重启引家长不满

据印度卫生部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31726507例。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30549例;新增死亡病例422例,累计死亡病例425195例。

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报道,尽管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但印度切蒂斯格尔邦(Chhattisgarh)却决定于当地时间8月2日重新开放学校,此举遭到家长们的批评和反对。从8月2日开始,该邦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十和十二年级将恢复教学,50%的学生将回归校园。然而,该邦家长协会却对恢复线下课程表示不满,并敦促政府重新考虑这一决定。

俄罗斯日增确诊病例超2.2万例 有民众订购假肢、假装怀孕和过敏逃避接种疫苗

据俄罗斯新冠病毒防疫官网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俄罗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010例,累计确诊6334195例;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788例,累计死亡160925例。

美国《每日野兽》网站8月1日报道,俄罗斯新冠疫苗接种率很低,只有16%,而美国的接种率则超过49%。在俄罗斯,一些人选择购买伪造的疫苗接种证明,而更夸张的是,一些人为了逃避接种疫苗,不惜订购假臂来欺骗医务人员。据报道,俄罗斯反疫苗者还使用了其他方法来逃避接种,包括假装怀孕,假装各种过敏,或者贿赂医生和护士,让他们把疫苗注射到海绵中,而不是接种者的手臂上。(海外网 李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1-8-4 12: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美国近420万名儿童感染新冠病毒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截至7月29日,全美有近420万名儿童感染新冠病毒。
     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一份报告指出,上周美国约有7.2万名儿童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一数据高于前一周报告的数据(3.3万)。这些数据来自美国的49个州,以及纽约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及关岛。
     在报告数据的州中,儿童感染新冠的死亡率在0%至0.26%之间,其中7个州报告的儿童死亡人数为零。(海外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4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1-8-4 16: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2亿例,亡近426万

     北京时间2021年8月4日,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累计超过2亿。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8月4日7时14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200193901例,累计死亡4257801例。
     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在今年1月27日累计超1亿例。据报道,全球累计病例数呈加速增长趋势,从疫情开始到1000万用时超半年,从9000万到1亿仅用时16天,从1亿到2亿仅过半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7月30日表示,过去几周世界大部分地区确诊的新冠感染人数激增,然而,因为统计和检测的不全,这一数字仍远远低于真实情况。全球已知的死亡人数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谭德塞说,全球疫情现在主要是由具有高度传播性的德尔塔变异体驱动的,并且由于公共卫生措施的不一致、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以及疫苗和其他治疗方法的不公平使用而恶化。(澎湃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1-8-8 15: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

本帖最后由 风流倜傥 于 2021-8-8 15:54 编辑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很多国家的新冠疫情,出现了急剧反弹,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大幅攀升。美国惊现一天新增10万确诊病例,全球过去4周内新增确诊病例接近400万,以致于世界卫生组织惊呼“疫情近乎失控”。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抗疫形势全线告急?

将疫情反弹的责任推给病毒变异是“甩锅”

笔者认为主要是英、美等国为显示统治力和影响力,不顾人民健康安危,盲目解除或放松了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单纯依靠疫苗接种的抗疫模式,追求所谓的“与病毒共存”,导致疫情的再次泛滥。这是英、美等国政治制度缺陷导致的防疫决策失误,也是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在英、美等国“与病毒共存”的诱导下,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放松了疫情管控,致使全球多个地区出现了第二波、第三波疫情。

面对全球疫情的严重反弹,英、美等国的专家学者没有从政府的防控政策上找原因,却众口一词地将责任推到了病毒变异上,声称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特别强,传播速度特别快,发病时间特别短,恢复时间特别长,是全球疫情严重反弹的罪魁祸首。美国的媒体声称“德尔塔”变异毒株改变了世界抗疫战争。对于国际舆论界的这种异口同声,笔者表示高度质疑。尽管病毒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决定疫情变化趋势的永远是人。人类应对病毒策略正确,再强大的病毒也能战胜;人类应对病毒策略失误,再弱小的病毒也会蔓延。以错误的抗疫策略应对强大的德尔塔病毒,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将疫情反弹的责任推给病毒变异的观点,实际上掩盖了政府抗疫失策的责任,是一种新型的“甩锅”和“卸责”。

必须坚持严格防控,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

令人诧异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也大讲德尔塔毒株的惊人威力,建议国家考虑“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策略,“学会与病毒共存”。专家们的观点,既宣扬德尔塔病毒的严重威胁,又主张“与病毒长期共存”,岂不是矛盾吗?

人类与病毒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与病毒拼死相争的历史,不是人类消灭病毒,就是人类被病毒吞噬,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旧的病毒消灭了,新的病毒还可能出现,但人类的目标始终是消灭病毒,而不是“与病毒共存”。卧榻之侧,岂容病魔鼾睡?

我们知道,人类最终战胜病毒需要依靠能够杀死病毒的药物。但在此之前,人类也不是束手无策地“与病毒共存”,而是通过严格的隔离控制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把病毒封锁在最小的范围内“自消自灭”。这是人类消灭病毒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人类抗疫制胜的一个法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用这个办法迅速控制了疫情,并多次实现本土疫情的“零感染”。尽管境外病毒输入也曾经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散发病例,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流行蔓延。只要我们在“外防输入”方面“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决“御病毒于国门之外”,就一定能够将病毒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有些专家认为,英、美等国“与病毒共存”的抗疫方式是开放性的,我国以隔离控制为主的抗疫方式是封闭性的。在欧美国家通过广泛接种疫苗实现了“群体免疫”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可能会陷入被动,主张“学会与病毒共存”,实现与世界的正常互通。

笔者认为中国与世界的互通,必须是健康的互通、安全的互通、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互通,而不是盲目的互通,更不是不计后果的互通。当前,我国能否与世界实现正常互通,并不在于国内疫情控制,而在于国际疫情形势。在国际疫情严重反弹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坚持对入境人员实施严格的监测、隔离等防控措施,这不是切断与世界的联系,而是对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高度负责的表现。

不仅不能放松,还要进一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有些专家认为,最近南京爆发的疫情迅速传播到多个省份,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管控存在的重大漏洞和失误,应当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排查、落实整改。笔者表示完全赞同。我国的抗疫策略,是精准疫情管控与广泛接种疫苗并行不悖的“双保险”策略,而不是用疫苗群体免疫替代疫情严格管控,更不是“与病毒共存”。南京疫情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广泛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中央提出的常态化疫情管控仍然是我国抗疫斗争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不仅不能放松疫情管控,还要进一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不懈地做好疫情监测预警。这不是“与病毒长期共存”,而是为消灭病毒而长期斗争。

“与病毒共存”可行不可行?笔者认为绝不可行。英、美等国的“与病毒共存”,已经给全球的抗疫形势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只要疫情仍在国际上广泛流行,我国严防境外病毒输入的方针就不能变,坚决切断病毒传染链的策略就不能变,早发现、早控制的目标就不能变。至于我国何时开放国门、如何开放国门,应当根据国际疫情控制的实际情况,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适时作出安排。在严防境外输入的同时,各地既要尽快控制疫情的传播,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换抗疫工作节奏,适时调整抗疫工作措施,适时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人民日报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21-8-18 11: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日报郭言:中国严格防疫无可非议


近段时间,在美国饱受新一轮疫情肆虐,日增确诊病例数大幅攀升的时候,美国媒体突然对中国严控疫情做法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和“忧虑”。有关报道称,中国严控疫情的做法代价过高,“恐将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这些报道的潜台词就是,中国应该和欧美国家一样,尽快放松疫情防控措施。

中国严控疫情的代价过高吗?在得出结论之前,不妨先给我国自去年以来坚持的科学疫情防控政策算算账。

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为挽救人民生命健康,在疫情防控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各级财政疫情防控资金支出超过4000亿元。此外,抗疫期间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因疫情防控带来的经济损失,算起来也都不是小数目。

不过,如果从全球抗疫的整体形势看,那么这些成本与中国的收益相比,更像是“小账”和“大账”的区别。

先算生命账。健康和生命是最宝贵的。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中国政府秉持的信念。中国政府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疫情防控的出发点,严格各类防控举措,所产生的效果世所共见: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尽管局部地区仍有病例,但通过严格防控举措最大限度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

对比美国3000多万的确诊病例数量和60多万的死亡人数,中国的生命账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反倒是有些自诩“发达”的国家政府和政客,通过这次疫情让世人看清了他们对生命和健康其实并不在乎。如果要说成本,对生命的无视就是他们的“低人权优势”。只不过中国学不会,也不屑学。

再算经济账。中国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蔓延,并且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快速恢复,就业形势迅速稳定,为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并没有出现像欧美国家那样大量人口失业、大批低收入群体生活陷入困顿的局面,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

中国会出现美国媒体声称的“恐将令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的结果吗?显然,这是杞人忧天,是不折不扣的选择性报道的片面之词。

中国不仅自身经济恢复增长,更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助力。在全球供应链遭遇巨大困境的时候,中国工厂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进行生产,贡献了世界所需要的各类产品,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但没有中断,而且事实上更加密切了。正是中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举措,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

有观点认为,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群体免疫将能够实现,中国就可以放松防控举措。但是,从欧美的现状看,尽管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但严格疫情防控措施绝对不能放松。欧美地区此轮疫情抬头,正是单纯把疫苗接种当作“万能药”,忽视疫情管控的错误决策带来的恶劣后果。以至于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研发小组负责人、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波拉德近日不得不承认,目前面对德尔塔新冠毒株,实现群体免疫已经不可能。

从疫情防控的成本和收益以及欧美国家的惨痛教训看,不难发现中国目前坚持的广泛接种疫苗和严格疫情防控并行不悖的做法,才是真正科学合理合情的。在全球疫情没有出现实质性转变的时候,绝不能放松疫情防控,那不仅对控制疫情没有好处,更有可能损害已有的防疫成果。

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在全球新一轮疫情迅速抬头的局面下,是否应该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本来不难判断。美国媒体在本国疫情恶化的时候却对中国严格防疫举措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其中用心昭然若揭。(经济日报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1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
发表于 2021-8-20 12: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博社声称中国坚持“病毒清零”会被世界孤立


      当地时间10日,彭博社发文称中国“病毒清零”的防疫策略将使其未来几年面临被孤立的危险。彭博社表示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始尝试与新冠病毒共存,而中国却试图长期彻底消灭新冠病毒,这将会付出很大代价。
007517FA8F6B826A98D6E52A727CBA6785DFFD08_size113_w1492_h336.jpeg

题为:中国“病毒清零”战略使其面临被孤立数年的危险,彭博社报道截图。
     彭博社的报道暗示中国“病毒清零”的策略不可持续。其援引了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Chen Zhengming)的话说:“中国迟早要改变其封锁策略——你可以暂时保持‘病毒清零’,但你不能永远保持‘病毒清零’,因为病毒会在不知不觉中突然袭来。”这位陈教授还表示自己很担心,当“病毒清零”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态后,中国就不会寻求积极的战术上的改变。
     报道还表示,虽然目前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推行“病毒清零”策略,但是随着未来世界其他地区逐步开放,这些国家都会开始改变自身的防疫策略。
     彭博社认为严格的防疫政策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影响,下半年的经济风险增大,增长将放缓,而通胀压力会回升。报道援引了上海保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的报告表示,中国“病毒清零”的策略会让经济增长付出很大代价。
    对于彭博社的相关观点,此前8月7日,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撰文就已经表示,英美等国政府明明是自身放松管控导致疫情泛滥,却“甩锅”给病毒变异,并指出我国必须坚持严格防控,必须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
     “中国与世界的互通,必须是健康的互通、安全的互通、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互通,而不是盲目的互通,更不是不计后果的互通。当前,我国能否与世界实现正常互通,并不在于国内疫情控制,而在于国际疫情形势。在国际疫情严重反弹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坚持对入境人员实施严格的监测、隔离等防控措施,这不是切断与世界的联系,而是对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高度负责的表现。”
     在南京疫情爆发后,张文宏于7月29日发文分析现状,提出对未来防疫的思考。其中,他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于是,选择“病毒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一时引起社会热议。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对“与病毒共存”的两种理解。一种是指英、美等国盲目解除或放松疫情防控,单纯依靠疫苗接种的抗疫模式。高强正是在此种意义上强调我国必须严格防控,必须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
     另一种理解是指就医学事实而言,就像张文宏医生所说新冠病毒未来很可能会与人类共存很多年。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20日报道,今年1月,科学杂志《自然》曾询问了全球100多名免疫学家、病毒学家和卫生专家,他们表示,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以后可能会成为地方性病毒,继续在世界各地传播。
     今年3月2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分论坛上,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
     5月19日,钟南山院士说,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定期打疫苗。
     不过,眼下“新冠病毒”与流感显然是两回事。《参考消息》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报》网站《为什么我们不能与新冠病毒共存,就像与流感共存一样?》一文。其中指出,与流感相比,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能力,传播速度更快,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它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并造成长期后果。
    而据《联合早报》8月6日报道,新加坡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当下控制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清零。只要病毒继续传播,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变种。这个在许多西方国家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有望通过清零得到控制。
    梁浩楠看好中国能在与德尔塔毒株的对抗中取胜,因为中国“有意愿,也有办法”。“我希望中国能做到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发表于 2021-8-24 16: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种疫苗80%的以色列群体免疫失败再暴新疫情 中国该如何

本帖最后由 龙腾四海 于 2021-8-24 16:50 编辑

     到3月25日,以色列号称已为一半以上的国民接种了疫苗,此后感染病例减少,各类公共场所重新向接种疫苗的群体开放,以总理告诉人们,打完疫苗后,尽情地出去玩吧;到了6月,包括室内必须戴口罩等所有限制措施都被取消,《纽约时报》说以色列成为了“第一个打针,第一个派对”的国家。
     又过了两个月,进入8月下旬,以色列是世界上疫苗接种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78%的12岁及以上人口接种了疫苗,但也同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每日感染率之一,每百万人每天有近650例新病例,平均每天新增大约近7500例确诊病例,是两周前的两倍,现在,以色列每150人中就有近一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新增感染比例几乎成为目前最高的国家之一。
     不仅如此,更糟糕的消息是,超过一半的新传染病例是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同时住院重病患者中有一半至少在五个月前接种了疫苗。重症患者中大多数都超过60岁且有并发症,而未接种疫苗的重病患者大多是病情迅速恶化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基础性疾病。医学专家得到的初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群已接种新冠疫苗者的重症保护率已从4月中旬的97%下降至81%。
     这种过山车般的经历,给几乎所有试图通过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以色列为何会在接种疫苗达80%左右后,仍然出现接种疫苗后的“高破防”、高感染的问题,是疫苗失效了吗?
     以色列卫生部发布的消息称,当前辉瑞疫苗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降至仅有39%。这是自美国梅奥诊所报告辉瑞疫苗有效率降至42%后,又一个不好的消息。
     导致以色列突破性感染暴发的仍然是德尔塔病毒变异株。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威廉·哈兹尔廷7月底在世界报业辛迪加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要结束新冠疫情,需要四个环节共同努力,包括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研发、公共卫生措施和国际合作。当前,即便打疫苗加强针和推出专门针对新变异毒株的下一代疫苗,仅靠接种疫苗也不大可能终结疫情,还需要抗病毒药物、预防药物再加上遏制病毒传播的公共卫生措施来建立综合防护屏障。中国、新西兰等国采用的广泛检测、全面接触追踪、强制隔离、严格边境管控和对新入境者隔离等措施都非常有效,近代史上人类应对几乎所有传染病时,这种战略一直是重要的保护方法。而与特效药物结合起来,人们就可以改变现有“检测、追踪和隔离”的模式,变成“检测、追踪和吃药”,这样才会确保不必长期隔离,实现社会生活的完全正常。

     8月21日,钟南山院士表示,这与疫苗的有效率相关,还要看病毒的传播系数。“中国疫苗的有效率大概是70%左右,那么中国需要全部人口的80%以上接种疫苗,才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群体免疫。现在,中国的疫苗接种率大概到今年年底可以达到80%以上。”(肿瘤情报局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撰稿员汪晓青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1-8-30 09: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溯源没用!拜登若真想为抗疫做贡献,应熟读这篇文章

   编者按:8月27日,美国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新冠溯源报告的摘要。报告仍然无法确定病毒来源,但认为病毒并非生物武器,基因编辑产生的可能性很低,中国官员在疫情爆发前对病毒并无了解。拜登的政治溯源被证明徒劳无功。事实上,拜登想要想认真抗疫,早有包括“病毒猎手”在内的科学家数月前就提出一整套可操作的应对方案。成为全球抗疫的贡献者还是逃避者?现在球到了拜登脚下。
   原文来自2021年6月8日Foreign Affairs文章The Forever Virus: A Strategy for the Long Fight Against COVID-19, 作者Larry Brilliant, Lisa Danzig, Karen Oppenheimer, Agastya Mondal, Rick Bright, and W. Ian Lipkin。


核心提要
     1.新冠病毒不会消失,因为它已经寄生在十几种动物身上了。同时,病毒变种不可避免。每一个新变种都可能需要额外的加强针或新的疫苗才能对付,其他变种甚至可能躲过目前的检测手段。
     2.全球群体免疫无法实现,大部分国家疫苗不够,即使疫苗充足,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接种。在疫苗分配上,一些国家垄断了疫苗市场,一些国家实施限制性出口法规,阻止疫苗在更大范围内生产销售。
     3.新冠疫情暴发时,正逢地缘政治恶化时刻,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兴盛。一些政府确实严肃地对待了这场危机,但国际对新冠肺炎的应对却十分消极。
     4. 战胜疫情不仅取决于资金和资源,还与计划和策略有关。例如,预判新的感染链并给潜在病例接种疫苗,开发耐高温、起效更快、可以通过鼻腔喷雾、口服滴剂或透皮贴剂进行注射的疫苗,监测粪污中的病毒以发现未被报告的疫情,利用通知曝光系统警醒群众感染的可能性,建立“全球健康威胁委员会”、将大流行病的防备和应对提高到联合国的最高级别。

    是时候告诉大家了:新冠病毒不会消失
     2019新冠病毒(SARS-CoV-2)无法斩草除根,因为它已经寄生在十几种动物身上了。人们曾将全球群体免疫当作唯一解决方案推广,但这无法实现,因为大部分国家疫苗都不够,即使是少数疫苗充足的幸运国家,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接种。如此一来,一旦病毒传染性变强、令疫苗失效、甚至逃过目前的诊断检测手段,免疫人数不够多,我们就无法赶在危险变种出现前阻断病毒传播。这些超级变种会导致世界退回原点。2020年的悲剧可能重演。
     未来数年,病毒不会灭绝,却很可能在全球此消彼长。昔日成就在疫情剧烈暴发时都岌岌可危,其中多地都通过严格边境管制和出色的检测、流调和隔离,阻止了疫情,但无法获得好疫苗。2021年5月以前,台湾地区和越南死亡率极低,然而因为疫苗接种不足,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极大转折。然而,即使是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国家,面对某种毒株引起的暴发,同样不堪一击。智利、外蒙古、塞舌尔和英国一些重灾区就是例证。病毒长期存在,可问题是我们要做什么才能保证我们也打好这场持久战?
     战胜疫情不仅取决于资金和资源,还与计划和策略有关。 1854年,当时细菌理论还没有定论,约翰·斯诺医生追溯到霍乱来自一口感染的水井,遏制了伦敦霍乱暴发;在他劝说社区领导人拆除井泵手柄后,大暴发就结束了。80年代天花肆虐非洲和印度。流行病学家威廉·佛吉当时在尼日利亚医院工作,他发现分配给他的少量疫苗无法让所有人都接种。于是他探索出一种使用疫苗的新方法,不针对志愿者或者豪门大户,而是最可能感染的人。这一策略起初称为“监测和控制”,后更名为“环带免疫”。多亏此策,80年代末天花被彻底消灭。如将这一策略用于21世纪,加之大规模接种速度更快,新冠肺炎也能成为历史。
     对于本次疫情来说,流行病学同样有办法让世界回到相对正常的状态,我们可以与新冠病毒共存,就像我们能处理流感和麻疹等疾病一样。其中关键在于使疫苗成为流通资源,迅速到达最需要的地方——即感染率高、疫苗供应少的热点地区。美国疫苗充足,可以对天花控制策略进行现代化革新并利用,领导这项事业得天独厚。
     同时,政府应当利用新技术,更好地开展检测并遏制疫情暴发,也就是说,要利用通知曝光系统警醒群众感染可能性。还意味着加强病毒基因组测序能力,一边研究人员迅速确定何处、何种疫苗对变异毒株最有效。这些工作均须尽快开展。接种速度越慢,传播风险越大。
     应对大流行病的国际体系也必须完善 。当前危机暴露出该系统岌岌可危,资金不足、反应迟钝,还容易受政治干涉的问题。在民族主义抬头的时候,国家需要找到并肩合作的方式,对全球公共安全机构实施改革,再通过它们开展抗击疫情持久战。这些机构必须得到保护和授权,才能较之过去更快发挥作用。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场疫情就是一个讲魔幻思路的故事。2020年初,许多领导 人认为这场地区性暴发流行病不会大范围传播。数月过后,政府们幻 想着通过控制出入境遏制病毒传播,还幻想病毒传播速度会因气温升高而放缓。他们以为,体温检测可以找出所有病毒携带者,现有药物可以减轻病症,自然感染可以产生持续免疫——结果所有设想都被证伪。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许多领导人仍然一再否认。科技工作者们提倡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虽有理有据,却遭到无视。现在,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另一个棘手现状:很多人都希望疫情只是短暂的危机,实际上却成了长期缓慢对抗顽固病毒的持久战。(本文未完待续189、190、191这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1-8-30 09: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01 我们何以至此
     新冠疫情暴发时,正逢地缘政治恶化时刻。要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兴盛的时代,共同应对全球疫情,难度令人沮丧。 巴西总统雅伊尔·波索纳罗(Jair Bolsonaro),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这些领导人都表现出狭隘主义和政治不安全,导致他们轻视危机,无视科学,并且拒绝全球合作。
     中美两国都在争夺全球领导地位,新型疾病演变成重大疫情,两国责无旁贷。
     美国无视数十名流行病学预警,否认当前危机严重性。特朗普政府仅把新冠肺炎视作抽象威胁,认为它并不是当前显而易见的危险,也未能举国上下共同应对。美国政府限制了一部分中国游客,却没有禁止全部来旅游的中国人,到控制欧洲游客入境为时已晚;它不仅拒绝了国外研发的诊断检测试剂盒,还搞砸了本国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它未能给一线工作人员和民众采购分发所需个人防护设备,只让各州相互竞争关键物资。政客们将戴口罩上升到政治身份问题。所有的混乱、耽搁和愚昧都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疫情传播失控和死亡人数增加。美国是一个富裕且教育良好的国家,拥有世界领先的科学机构,人口仅稍多于全球4%。然而,在这场全球疫情的第一年,它的新冠确诊人数占全球的25%,死亡人数占20%,令人震惊。
    许多人希望这只是一场短暂的危机,却成了对抗顽固病毒的持久战
     一些政府确实严肃地对待了这场危机。 相比之下,国际对新冠肺炎的应对却十分消极,特别是与以往遏制流行病或消灭疾病的运动相比,令人咋舌。 比如天花和小儿麻痹症,政府和国际组织曾经同心协力,研制出严谨的策略并为之投入资金,又在世界各地成立了应对小组。然而,对待新冠疫情却有不同。在全球危机中,政策对公共卫生的破坏远超意料。美国疾控中心(CDC)是一家倍受尊敬的疾病预防机构,全世界都期望它能在此时力挽狂澜,美国总统却要求该机构可靠的公共卫生领袖三缄其口,并将美国退出世卫组织(WHO)。全球合作才是我们迫切的需要。在特朗普(Trump)的鼓动下,其他领导人也变得自私自利,在政策上否认疾病事实,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痛苦,扩大了死亡人数。
    疫苗研发是这次疫情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与政府携手合作,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发出强大的新型疫苗。 莫德纳和辉瑞疫苗均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它们的研发速度快如闪电。2019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两个月后,莫德纳疫苗就开始了第一期临床试验,不久后开始了第二期。 与此同时,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世卫组织以及许多政府、公司和慈善机构都在积极行动,大规模投资疫苗生产。因此,这两个疫苗生产企业得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4-6月就进行了第三期试验。试验表明,莫德纳和辉瑞疫苗不仅安全,而且比许多人想象的要有效得多,到2020年底,它们就获得了世界各监管机构的紧急使用授权。重组腺病毒疫苗也一样进展迅速。2020年12月,英国批准使用牛津-阿斯利康疫苗;2021年2月,美国批准使用单剂量强生疫苗。
     各国在疫苗生产上相互合作,但在疫苗分配上却不是这样。为了对冲风险,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从好几家制造商那购买疫苗,购买数量要超过他们需求的好几倍,他们把疫苗当成一种商品,基本上垄断了疫苗市场。更糟的是,一些国家实施限制性出口法规,阻止疫苗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5月,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阿达诺姆·盖布雷耶苏斯指出,到目前为止,75%的疫苗只流向了10个国家,他义正言辞地表示,“正是这种不公让疫情持续蔓延”。
     由于全球在疫苗购买和分配上缺乏统一调度,部分政府之间签订了双边交易协定,剩下那些运气不好的国家就只能使用效果较差或未经测试的疫苗。例 如,中国出口了四种国产疫苗,数量超过2亿剂,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但关于中国疫苗安全性的透明数据较少。巴西、智利和塞舌尔甚至流传着质疑其疫苗效果的报告。同时,印度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其国产疫苗出口随即减少,如此一 来,不丹、肯尼亚、尼泊尔和卢旺达等依赖印度疫苗的国家便面临供应不足的状况。美国在这方面做出过很多承诺,但截至5月底,它只向其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了400万剂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并且还未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授权。
     为了缓解相对贫穷国家的疫苗短缺问题,帮助世卫组织进行全球疫苗分配,各大组织联盟创建了“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这一特色项目。该计划主张建立 “预先市场承诺”机制,各国政府须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大量疫苗。COVAX的目标是筹集足够资金,向92个无力自行购买疫苗的国家提供近10亿剂疫苗,使每个国家能够满足其20%的疫苗需求。然而,截至5月看来,要在2021年实现这一目标似乎有点困难。
     获得疫苗的途径实在过于艰难,其实在未来两年内,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甚至仅给高危人群接种疫苗都不够用。这种差距导致了一种天堂地狱般的强烈对比。美国人正摘下口罩准备避暑度假,印度人却面对着葬礼上熊熊燃烧的火堆,该国14亿居民中只有3%接种完了疫苗。

02 新冠病毒的转折点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半时间,我们很清楚,与病毒的抗争既是短跑也是马拉松。的确,我们需要尽快为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减缓病毒传播速度。但是,即使明天世界上所有人都接种了疫苗,病毒仍然会在猴子、猫和鹿等各种动物体内生存。丹麦就有200多人从水貂身上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从人传到动物身上,再传回给人,但已经在这么多物种身上发现了新冠病毒,就意味着这个理论不仅可信,而且极有可能是真的
    群体免疫的梦想也已破灭。 就在一年前,一些新晋专家还认为,应该让病毒自由流通,让各国尽快达到群体免疫。众所周知,瑞典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不出所料,该国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周围的丹麦、芬兰和挪威等国(这些国家遭受的经济损失都差不多)。在全球发生了几十万起不必要死亡之后,群体免疫这个错误战略才被摒弃。
     最近,流行病学家们在争论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以及何时能建立起这一屏障。但现在我们很清楚,抗击新冠疫情不能干等着群体免疫一方面,疫苗接种进行得太慢。生产和供应足够的疫苗需要太长时间,而且全球掀起一场相当大的反疫苗运动,抑制了人们打疫苗的意愿。另一方面,病毒新变种不断涌现,我们在疫苗和医学诊断上已经取得的进展受到威胁。
     病毒变种是疫情快速蔓延不可避免的产物。 目前每天新增报告病例超过50万个。每个感染者都携带着数千亿病毒颗粒,且还在不断繁殖。每个病毒颗粒繁殖一轮平均产生30个变异毒株。绝大多数变异并不会增强新冠病毒的传播力或致命性。但是,由于全球每天都有大量病毒变异发生,出现更危险病毒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是流行病学家所说的 "令人担忧的变种"。像2020年3月纽约、2021年3月巴西和2021年5月印度这种大规模疫情暴发只会加大这个风险。
     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更容易传播、能引发更严重疾病或能降低药物及疫苗效果的变种,如B.1.1.7变种(首次在英国发现)、B.1.351(南非)、B.1.429(加利福尼亚)、P.1(巴西)和B.1.617.2(印度)。尽管病毒变种通常以它们首次被发现的地方命名,但它们应该被视为全球威胁。(事实上,考虑到每个变种出现地点、而不是首次报告地点的不确定性,最好完全放弃这种地理命名法。)
     迄今为止,美国授权的莫德纳、辉瑞和强生三种疫苗对现有的变种都很有效。但有迹象表明,B.1.351和B.1.617.2这两个变种能够降低其他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的功效。每一个新的、抗药性或传播力更强的变种都可能要额外的加强针,或者新的疫苗才能对付,为近200个国家的数十亿人接种疫苗的挑战变得难上加难。其他变种甚至可能躲过目前的检测手段,更难追踪和控制。简而言之,疫情还没有进入最后的阵痛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1-8-30 09: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03 美国的角色
    作为一个富裕、强大、科技发达的国家,美国最适合领跑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马拉松要做到这一点,美国必须恢复其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前国内外民族主义重新抬头,美国需要压制住分裂势头,团结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全球卫生合作。
     首先,美国必须继续争取在国内实现零病例。 一个国家要是自己都不行,肯定无法再帮助别人。强有效的疫苗,加上美国各州浩浩荡荡的疫苗接种运动,已经大大降低了感染人数。现在,流行病学家再也看不到疫情遍布全美国,只能看到零星的暴发。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摸清疫情传播链,这在疫情防控战略上是关键一招。
     美国疫苗接种计划中缺失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快速、有针对性的分配部署应该把疫苗重新分配到感染率高的地区,保护最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人群,遏制疫情传播。多角度来看,这一战略其实还是回到了疾病控制的基本原则上。20世纪70年代,为消灭天花,流行病学家鼓励公共卫生部门报告潜在病例,在大型集会上寻找有症状的人,进行“谣言登记”以预知新的暴发,并向发现潜在病例的人提供现金奖励。他们调查了所有病例,追溯感染源,找到可能被传染的接触者。天花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都被迅速隔离并接种。通过这种“恰如其分”的接种,流行病学家遏制了新的传播链,迅速控制疾病,与进行大规模接种相比,可节省多达四分之三的疫苗剂量。
     当然,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疫苗,不同的时代。新冠病毒之所以如此难以防治,部分原因在于它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疾病,有很多无症状感染。但今天,流行病学家有了别的利器——检测疾病暴发和研发疫苗的新工具。在抗击疫情攻坚战中,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新工具来建立21世纪版本的防控机制。不论是使用老式还是现代的方法,美国和其他感染率中等的国家应采取“恰如其分”的精准接种策略,优先为已知的感染者(接种疫苗仍然可以预防或减轻他们的症状)及其接触者和社区居民进行免疫接种
     如果美国能解决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难题,那它将能为全世界提供一份计划蓝图。美国确实应该如此——领导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疾病控制运动。为此,美国应该支持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新冠疫苗制造能力,并着手向世界各国分配充足的疫苗,解决“最后一英里”难题——同时还必须赶在超级变种毒株出现前完成
     美国国内还有一些其他任务亟待完成。国会在3月份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援计划,拨款480亿美元用于控制疫情,包括诊断检测和增加公共卫生人员的开支。随着疫苗接种需求放缓,此类措施变得更加重要。截至5月,全国尚有半数人口未完成接种。除去那些因先前感染而获得免疫的人外,仍有大约1.25亿人面临着感染新冠的风险。因此,我们更应提高保护能力,让这些人免遭不可避免的病毒输入带来的影响,并加倍努力监测、管控和遏制所有可能暴发的疫情。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美国需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疾病监测系统。医院、检测实验室和地方公共卫生机构目前已经在定期向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报告有关新冠疫情的数据,但疾控中心必须继续研发更多的创新方法,以尽早监测到疫情的暴发。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家已经在尝试数字疾病监测:整理药品采购数据、溯源社交媒体和在线新闻报道,以寻找新的疫情暴发线索。通过利用电子医疗记录,流行病学家们正在实时跟踪急诊室病人的症状。他们还创建了参与式监测系统,比如美国的Outbreaks Near Me和泰国的DoctorMe等手机程序,人们可以在这些程序上自行披露自己的症状。
     全球大流行病应对框架已被打破
     这些报告系统共同作用,能够检测到绝大多数的有症状病例。为了发现遗漏的病例,流行病学家们可以监测粪污中的病毒,以发现未被报告的疫情。监测无症状感染病例是切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极重要任务,而暴露通知系统将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有了这些系统,如果手机用户与病毒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他们就会得到手机提醒,并且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被泄露——因此可用于提醒那些无症状的人:他们实际上可能已经感染病毒。在收到可能被感染的通知同时,用户还可以得到关于检测和接种疫苗的建议,或了解政府对隔离的政策支持。尽管此类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据最早采用此系统的国家爱尔兰和英国的早前报告,结果令人鼓舞。
    通过在传统的报告系统中加入较新形式的疾病监测系统,公共卫生官员将能像战场指挥官和公司首席执行官一样敏锐地掌握局势 。进而,这将使他们能够更迅速地采取行动,遏制疫情的暴发。速度更快、价格更低廉的病毒测序可以让科学家快速识别感染和病毒变种,从而同样达到遏制疫情的作用。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更新诊断检测,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改良疫苗以保持其功效。如果发现某种变种毒株易受到某一特定疫苗的影响,那么就可以立即将具有特效的疫苗投入该变种泛滥的地区。随着针对新变种的新疫苗不断研发,这种对症下药的方式将变得更加重要,而这些疫苗也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短缺。
    所有人都应该对研发出的第一批优秀疫苗怀有感激之情。 尽管如此,美国等其他富裕国家仍必须投资于下一代新冠疫苗,即制造成本更低、无需冷藏、未经培训人员也能使用的单剂疫苗。这并非不切实际:研究人员已经在着手开发耐高温、起效更快、可以通过鼻腔喷雾、口服滴剂或透皮贴剂进行注射的疫苗。由于这些创新技术,一些实用的疫苗将会很快问世,届时即使是在印度或津巴布韦的农村地区,打疫苗也能如同在伦敦或东京一样便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