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河

[医改药管求是] 药品国家集采第十批价格为保住市场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复制链接]

2

主题

1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1 11: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采是好事,但有人钻空子,给老百姓带来了困扰。倾听百姓呼声,不断完善集采制度,才能把好事办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1 12: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采类似招标团购,是一种议价而非定价方式,绝非中标药企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的借口和平台。参采药企根据自己的成本利润自愿参与并报价。集采制度应兼顾人们多样化需求,带量采购比例应当科学合理,留出医院自主采购原研药和优质仿制药的空间,决不应排斥原研药,更不应将其逐出医保以及禁止医院及药店采购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1 12: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采药”被质疑不断!药监局发文回应,国产仿制药到底能不能吃

最近,药品行业掀起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风波。几家重量级药企的仿制药数据被曝高度相似,连国家药监局都不得不出面发文道歉。更让人心惊的是,一些患者服用国产仿制药后病情控制不稳定,甚至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见效。这让人不禁疑问:我们一直信赖的国产仿制药,究竟是“良心药”还是“骗人药”?而药品集采政策,这个曾被视为降低医疗成本的利器,是否也面临着它的信任危机?

2025年1月24日,事情发生了一个高潮。一位热心网友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上发现,两种仿制药的评价数据一模一样。这不是小事,因为涉事的企业不只是国内药企南京正大天晴,还有国际巨头瑞士诺华旗下的山德士公司。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也被指存在问题,牵涉到湖北四环和远大医药两家公司。

消息传开后,药监局当天就火速发文道歉,称是工作人员编辑信息时搞错了2019年和2021年的数据,说白了就是“手一抖,弄错了”。但公众并不买账,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你一个国家级机构,连数据都能搞错,那还有什么可信的?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很多患者反映,自从医院换用集采中标的国产药后,病情变得难以控制。有人手术后连止痛泵都用不上,只能自己去药店买布洛芬;还有人因为医院不再提供可吸收缝合线,术后不得不忍着疼痛二次拆线,这种细节让人听了直皱眉头。

一、低价中标背后的隐患


药品集采政策的初衷是好的。通过压低价格,让更多患者用得起药,这点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价格成了唯一核心指标。谁的报价低,谁就能中标。听起来很公平,但背后的隐患不言而喻。

如果企业为了中标而一味压低成本,它们会从哪里省钱?答案显而易见——原材料、工艺,甚至是药品的成分。

有人分析,部分药企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在通过检查后“另搞一套”。比如,药效刚开始测试时没问题,但到了实际生产,就可能偷工减料。这种行为虽然不普遍,但只要发生一次,就足够毁掉公众对集采药品的信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对“低价药”的态度从“救命稻草”变成了“假药嫌疑”。

二、仿制药的“信任危机”


仿制药本该是原研药的“平替”,但这场风波让它变成了“笑话”。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机制,是国家为了保证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一致而设立的。但现在,连评价数据都能出现乌龙,公众怎么可能心服口服?

更何况,现实中的案例更让人心寒。一些患者表示,同样剂量的仿制药用下去,效果完全不如原研药。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有专家指出,实际应用过程中,仿制药的药效可能受到工艺、原料质量等多方面影响。问题不在于仿制药这个机制,而在于部分企业的执行能力和诚信度。

三、药监局的监管漏洞

药监局是药品安全的“守门人”,但这次事件让人大跌眼镜。数据错误固然是人为失误,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监管流程是否足够严密。药品集采涉及的企业众多,数据来源复杂,倘若没有更高效、透明的审核机制,类似的风波只会接二连三地发生。

有人提议,药监局应该公开仿制药的原始数据和审核流程,让公众清楚每一步是怎么走的。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公众信任。毕竟,大多数人并不拒绝国产药,他们拒绝的是不透明的机制和不负责的态度。

四、患者的无奈与现实

换药后病情控制不住,加大剂量也没用;手术后得自己买药,甚至要忍受额外的痛苦……这些真实的案例让人感觉,患者成了这场风波中最无助的群体。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药品集采也的确给普通人带来了实惠。许多原本高不可攀的药物,因为价格下降,走进了更多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愿意为质量问题买单。低价药能用,但必须是好药,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五、药企的角色与责任


药企不是慈善机构,它们需要盈利,这无可厚非。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企业也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参与集采的企业,更要对得起国家和患者的信任。

这场风波暴露出的,不仅是某些企业的短视行为,还有整个行业对质量管控的忽视。如果药企只想着低价中标,然后靠偷工减料赚钱,最终只会伤害整个行业的声誉。

药品集采政策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漏洞。监管部门需要更严格的审查机制,药企需要更高的自律标准,公众也需要更强的监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集采药真正成为“良心药”。

有人说,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还能抚平,但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样子。这句话用在这场风波上,简直再合适不过。(财经风云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1 19: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赤道 发表于 2025-2-10 19:49
是不是提出问题的人已解决?

集采药品疗效如何,医生和患者最有发言权,不是医保局所谓的调查能能推翻的。这种事儿,总得有人发声。但愿集采吹哨人没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1 2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伏 发表于 2025-2-11 19:46
集采药品疗效如何,医生和患者最有发言权,不是医保局所谓的调查能能推翻的。这种事儿,总得有人发声。但 ...

我看是这些所谓专家集采之后影响他们收回扣了所以疯狂攻击集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2025-2-11 2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医保、药监这样回应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题:“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医保、药监这样回应
 
  今年1月,有专家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有关部门派员赴上海市调研了解情况。

  网传集采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是否属实?集采药品质量是否有保障?记者采访了参与调研的医保、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

  一问:集采药品是否存在网传的质量问题?


  对于“降压药血压不降”的说法,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提供了该院参与的苯磺酸氨氯地平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对比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显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原研及仿制氨氯地平治疗均能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安全性相当”。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公开发表。

  对于“麻醉药不睡”的说法,瑞金医院在当面交流后,对第九批集采麻醉药“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使用记录进行回顾性比较,纳入了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在肝胆外科病区接受全身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从麻醉全过程看,原研药与集采仿制药平均麻醉药用量无统计学差异。单独看其中的麻醉诱导期(麻醉全过程的起始阶段),集采仿制药平均用量157mg,原研药平均用量146mg(集采药品和原研药品每支含量均为200mg)。

  相关部门表示,在未发现“麻醉药不睡”、人均丙泊酚总用量无差异的情况下,麻醉诱导期仿制药人均用量略有增加,需收集更多数据分析研判。

  对于“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疗效不佳”的说法,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了解,用于肠道准备的泻药主要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此药是第十批集采新纳入的品种,2024年12月30日刚刚公布中选结果,目前尚处于落地执行前的准备阶段,也就是说相关医院和医护人员尚未使用“集采后的泻药”。

  二问:一致性评价能否保障药品质量?

  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我国的一致性评价方法采用了国际公认的严格标准,技术要求已与国际接轨。

  该负责人表示,一致性评价是一整套质量评价和监管体系,药监部门不仅在上市审评审批时坚持严格标准,在药品过评上市后仍然坚持严格监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申请一致性评价时的工艺生产,重大变更须重新审批。

  据了解,药监部门每年对国家集采药品实行中选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全覆盖”,目前覆盖了已使用的国家集采所有品种和涉及的6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过去几年,共有9个药品因质量风险被取消中选资格,其中6个是进口药(含3个原研药)、3个是国产药,相关企业均受到严肃处理。

  对于仿制药“首仿以原研药为参照、后续仿制药再以首仿为参照导致仿制标准下降”的担心,该负责人介绍,一致性评价会严格遴选参比制剂,一般选择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对照药品是唯一的,所有仿制药都以参比制剂作为对照,因此不存在这一问题。

  三问:为何部分患者和专家会感到集采仿制药疗效不佳?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药物疗效进行科学公正准确地评价需要系统严谨的方法和过程。

  以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为例,根据已经公开发布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糖化血红蛋白(<7%)的达标率,原研组78.9%、集采仿制组83.4%;空腹血糖(<8mmol/L)的达标率,原研组87.6%、集采仿制组83.8%。这两个达标率指标值互有高下,根据规范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两个达标率仿制药组与原研药组无差异。

  该负责人表示,不论使用原研药还是仿制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均有20%左右的患者疗效不佳,患者需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或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从20%的疗效不佳患者中选取个案来“证明”仿制药疗效不佳或原研药疗效不佳,都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四问:集采是否会导致原研药品全面退出中国?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原研药市场之一。2018年以来的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中,进口药品有212个谈判成功,占谈判西药的近50%。即使在竞争激烈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经过与仿制药同台竞争,也有30多种原研药中标。

  该负责人表示,集采药品的协议采购量为医疗机构报告需求量的60%至80%,医院实际采购量达到相应规模即为完成采购协议,协议之外的部分,由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品牌,可以选择采购非中选原研药。

  瑞金医院向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院在引入24种集采降压药的同时,保留相对应的18个原研品种降压药;抗细菌药方面,引入48个集采品种,保留相应的21个品种原研药;麻醉药和肌松药中,在引入6个集采品种的同时,保留4个相应品种的原研药。

  此外,据了解,部分药品的原研药实际上从未进入国内市场。

  五问:下一步如何让百姓用药更安心?

  有关专家表示,2018年以来的持续实践,既让集采政策和集采药品得到了临床检验,也让我国患者的主流用药实现了从“未过评仿制药”到“过评仿制药”的跨越。

  据了解,仿制药是医药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制药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使用比例均比较高,其中美国仿制药处方占比达90%、日本约80%。

  有关部门表示,将持续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发现问题的药品和企业及时处置,并依法公开监管信息;持续鼓励临床一线医生用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平台,积极反馈药品质量风险线索;持续鼓励支持临床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发挥专业特长、发扬专业精神,科学规范开展临床研究。

  在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方面,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广泛了解药品接受日常监管情况,把存在较高质量风险的产品排除在集采之外;对于预计投标企业数量超过一定规模、竞争比较激烈的品种,提前进行强竞争预警,提示企业慎重决策,科学投标,理性报价;对偏离度高的最低报价予以重点关注,并请企业及时公开回应有关关切。

  此外,集采申报期间,投标企业要签署质量承诺书,主动公开药品一致性评价研究报告及生物等效性试验数据、此前接受质量监督检查情况等信息。中标后,持续公开接受国内外药监部门质量检查情况,以及生产工艺、原辅料等变更及审批情况。

  据悉,自2025年起,所有参与集采的药品必须具备药品追溯码,为药品质量监管提供支持。(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2 09: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集采是不能一刀切的,还是应该多听听一线医生的意见,把质量、疗效放在第一位才是首要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2 0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降药价为国为民,其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说明制度还有漏洞,希望国家能尽快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2 0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俊华 发表于 2025-2-12 09:20
药品集采是不能一刀切的,还是应该多听听一线医生的意见,把质量、疗效放在第一位才是首要考虑的。
...

药品质量是底线,谁敢偷工减料就该让谁倾家荡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2 1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奶茶 发表于 2025-2-10 09:04
问:集采药品中选价能否覆盖成本?此前是否发现过集采药品存在质量风险?是如何处理的?

答:中选企业反馈 ...

质量承诺书这种东西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