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刚

[中医名词] 道地药材之浙八味、湘九味、桂十味、十大皖药、四大怀药

  [复制链接]

3

主题

9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2025-4-8 21: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皖药”产地及功效

安徽省的“十大皖药”是该省最具代表性的道地药材,包括:
1.霍山石斛:被誉为“药界大熊猫”,具有养阴清热、益肺生津的功效
2.灵芝:产自安徽霍山和旌德等地,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3.亳白芍:产自安徽亳州,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4.黄精:产自安徽九华山周边区域,具有滋阴养胃、益气生津的功效
5.茯苓:产自安徽安庆和六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6.宣木瓜:产自安徽省宣州区,具有行气消积、软坚散结的功效
7.菊花:特别是滁菊,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的作用
8.丹皮:产自安徽铜陵和亳州,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9.断血流:产自安徽霍山县,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10.桔梗:产自安徽太和县,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8 2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温 发表于 2025-4-8 21:54
十大皖药: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黄精、茯苓、宣木瓜、菊花、丹皮、断血流、桔梗

你这个纯粹是为了安徽中草药产业化搞出来的,实际来说,安徽传统的道地药材,只有“四大皖药”之说,即牡丹皮、木瓜(宣木瓜)、菊花(亳菊、贡菊、滁菊)、白芍(亳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2025-4-9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皖药别名、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简介


1.霍山石斛:别名米斛、龙头凤尾草等看。为兰科植物石斛的茎。原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主要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江浙等地。 喜荫蔽,怕直射阳光,在温暖多雨、云雾弥漫的山谷中密集群聚生长,多生于避风、背阴的山沟峭壁上。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3.png

2.灵芝:别名林中灵、琼珍。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原产于安徽宣城旌德县。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

3.亳白芍:别名亳[bó]州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经水煮去皮加工而成。原产于安徽省亳州市。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4.黄精:别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原产地安徽九华山。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3.png

5.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块、茯苓片等。原产于大别山区的岳西县。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6.断血流:别名荫风轮、九层塔。为唇形科植物灯笼草或风轮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地安徽霍山县。
     【性味归经】微苦、涩,凉。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收敛止血。用于崩漏,尿血,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出血。
3.png

7.宣木瓜:别名贴梗海棠、铁脚梨、皱皮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原产地安徽宣城。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8.菊花:别名滁菊、贡菊、徽菊、亳菊、白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分别原产于安徽滁州南谯区大柳镇、徽州(现名黄山)歙县金竹村、亳州东南涡河两岸的蕉城区及涡阳县。长江以北的滁菊、亳菊首选入药,而长江以南的徽菊自古是贡品(故也称贡菊)为饮品首选。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9.丹皮:别名牡丹皮、木芍药、条丹皮等。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安徽亳州及周边地区产量最大。丹皮以条粗长、皮厚、粉性足、香气浓、结晶状物质多者为佳。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10.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安徽太和县被授予“中国桔梗之乡”。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温彦衡整理,转载注明出自启疾光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9 1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
     它主要指古怀庆府(今相当于河南省焦作辖区博爱、温县、沁阳、武陟、孟州)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四大中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山药(薯蓣)、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9 17: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怀药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夜间 发表于 2025-4-9 11:28
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
     它是今焦作地方特产,主要指古怀庆府(它的地理范围相 ...

1.怀山药:别名薯蓣、名山芋、怀参。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根茎。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肾,抑消渴。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及妇女白带,肺虚久咳,肾虚梦遗、精滑、小便频、消渴。

3.png
2.怀地黄:别名苄、芑、地髓、牛奶子、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甜酒棵、蜜罐棵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1)鲜地黄:别名生地黄、鲜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性味归经】甘、苦,寒。入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止血。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2)干地黄:别名干生地、原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3)熟地黄:别名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蒸制后的块状根
     【性味归经】甘,微温。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养肝宁神,生精益肾。主血虚而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肾阴不足而腰膝痿弱、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3.怀菊花:别名药菊、甘菊、真菊、节华、金精、金蕊等。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心胸烦热,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热。

3.png
4.怀牛膝:别名百倍、牛茎、、怀夕、真夕、怀膝、铁牛膝、杜牛膝、土牛膝、淮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脚斯蹬、鸡胶骨等。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
     【性味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主腰膝酸痛,筋骨无力,下肢痿软,肝阳眩晕,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9 19: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间 发表于 2025-4-9 11:28
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
     它主要指古怀庆府(今相当于河南省焦作辖区博爱、温县、 ...

追根溯源,怀是指北依太行山,被黄河、沁河怀抱的武陟特称。武陟县境夏谓“覃怀”,周置“怀邑”,秦设“怀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怀县入武陟,后于武陟置怀州,明以后属怀庆府。所以明朝以前的四大怀药有专指武陟药材之说。隋唐以前,四大怀药种植以今武陟县西部的小董、西陶、大封及温县的武德镇为源点,逐步往水土条件相同的周边地区辐射发展。明清怀府八县渐有出产,统称怀药是以后的事。

首次称“怀菊花”,将“怀”字与“菊花”联系的最早文献,是唐朝政府颁行的《唐本草.图经》,书中说:“河内皆称地薇蒿。武陟菊花称怀菊花”。唐佚名的《天宝单方图》也说:“原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河内名地薇蒿”。这里所说的“南阳”,指的是太行山之南、黄河之北焦作市所辖的武陟等县,后文又特别指出河内,可见对当地所产菊花的重视。北宋苏颂撰辑的《图经本草》也说:“菊花处处有之,以南阳覃地者为佳。”这里所说的“覃地”,即覃怀地。

在牛膝前冠以“怀”字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1061年),苏颂在书中指出“牛膝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真。怀牛膝之名由宋朝唐慎微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1083)中首先提出的,特称“怀州牛膝”。到了清朝,张秉成的《本草便读》便简称“怀牛膝”。

将山药称怀山药的最早文献,是明朝医学家龚延贤所著的《寿世保元》,此书第一次提出“怀山药”之名。《神农本草经》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

第一次把地黄和“怀”字联系起来的是明朝名医刘文泰,他说生地黄“今怀庆者为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地说:“今人唯以怀庆地黄为上”,称怀地黄可以填骨髓,生精血,补五脏,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那么,将四种药材概括为“四大怀药”的又是什么时候呢?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新《辞海》,对武陟县的释文中说:盛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号称“四大怀药”。不仅讲了“四大怀药”一词,而且又讲了简称“怀药”。 “七五”期间出版的《四大怀药栽培》系列丛书中说:“国内著名中药材专家、教授根据生物学特性判定:《本草纲目》中所描绘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图样均为怀府所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10 09: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郡 发表于 2025-4-7 12:40
“浙八味”包括新旧两个版本各八味,合计一十六味。

“(旧)浙八味”:1963年,浙江省卫生厅制定《中药 ...

怎么湖南和浙江的枳壳都是道地药材了?一般道地药材只有一个地方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10 1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金梦 发表于 2025-4-10 09:53
怎么湖南和浙江的枳壳都是道地药材了?一般道地药材只有一个地方的吗

只是种植面积大,形成产业规模了。湖南产的枳壳产量占全国40%左右。主要在沅江,可分为三个区域,其中新湾镇的产量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杨阁老村、茶关村、葵花村等几个村庄,枳壳的产量集中且丰富。沅江的团山镇、三眼塘镇、马公铺等乡镇以及相邻的常德市汉寿县,共同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而衢枳壳是衢州市常山县常山胡柚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为新“浙八味”之一。根据有关报道,衢枳壳与枳壳区别:二者口感上,皆苦,但衢枳壳麻舌感较强;饮片质地上,枳壳质坚实,手掐不动,断面较整齐。衢枳壳比较松泡,断面不整齐,能用指甲掐动。外皮衢枳壳较枳壳相对平整。

浙江大致是想培育这个枳壳产业化发展,才搞出的所谓新“浙八味”。如果真是传统道地,那就入老“浙八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10 12: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米色 发表于 2025-4-10 12:34
只是种植面积大,形成产业规模了。湖南产的枳壳产量占全国40%左右。主要在沅江,可分为三个区域,其中新 ...

是的,对于药物本身的效果那就另说,就是为经济利益宣传的。除了这湖南沅江、浙江衢州外,重庆的多个区域如江津、綦江、万县等也是枳壳的重要产地。枳壳佼佼者,非江西莫属,特别是清江县黄岗和新干县三湖洲产地的堪称王者,其枳壳享誉全国,被视为传统地道药材的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

回帖

24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10 14: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温 发表于 2025-4-8 21:54
十大皖药: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黄精、茯苓、宣木瓜、菊花、丹皮、断血流、桔梗

这安徽名药也和浙江的老浙八味有两样重叠:菊花和白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