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细分山里红(红果)、山楂和野山楂三种蔷薇科山楂属植物
关于山楂,注意查了下,按《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楂》载,山楂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own、山楂C.pinnatifida Bunge及野山楂C.cuneata Sieb.etzucc 的果实。其别名山里红、红果(子)、棠棣[táng dì](子)、绿梨、酸楂。
也就是山楂有3个植株来源:
1.山里红(拉丁学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 N. E. Brown)。别名有大山楂、北山楂、山果子等,为蔷薇科山楂属落叶落叶小乔木,高约6米,分枝多,无刺或有少数短刺,无毛。单叶互生,有长柄,长2~6厘米。梨果球形,直径可达2.5厘米,深亮红色,有黄白色小斑色,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深洼,小核3~5。
2.山楂(拉丁名:Crataegus pinnatifida)。别名有酸梅子、山里红、红果、棠棣、绿梨、酸楂等。与山里红相似,只是叶片较小,长5~10厘米,宽4~7.5,3~5羽状深裂,羽裂较上种为深,裂片卵状披针形。果实较上种为小,直径1~1.5厘米,深红色。
3.野山楂(拉丁学名:Crataegus cuneata),别名小叶山楂、牧虎梨、红果子、浮萍果、山梨南山楂、猴楂、药山楂。落叶灌木,分枝较密,通常具细刺,小枝细弱。果实较小,直径1~1.2厘米,常具有宿存的反折萼片。
《中华本草:山楂》:别名 朹[qiú]、檕[jì]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实、棠梂[qiú]子、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樝[zhā]子、山里果子、茅樝、猴樝、映山红果、海红、酸梅子、山梨、酸查,野山楂又名:小叶山楂、山果子。市售商品 “北山楂”包括山楂和山里红。
【来源】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酸甘开胃,微温能通,消化行散,药力颇强。入脾、胃经,善消食化积,治油腻肉积。入肝经,善活血散淤,治血淤痛经、经闭等。
【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