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已超6000例,“好蚊子”、“灭蚊鱼”纷纷上岗!
目前,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正处在集中攻坚的关键期。截至7月29日,佛山基孔肯雅热病例累计超过6000例。
7月2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7月30日,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中大蚊子工厂技术总监张东京带领的师生团队奔赴佛山市三水区,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释放一批华丽巨蚊幼虫。
张东京介绍道,白纹伊蚊(花蚊子)是此次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而华丽巨蚊体型比较大,身体呈紫红色,是白纹伊蚊的天敌。其幼虫偏好在小型容器中孳生,常见的有人工容器(花盆托盘、水桶、轮胎、塑料瓶)、自然容器(如树洞、竹筒、叶腋)、其他类型(屋顶积水、排水管道),与白纹伊蚊幼虫高度重合。
这意味着,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将会成为华丽巨蚊幼虫的美食。他们研究发现,华丽巨蚊幼虫在3周内至少可以吃掉80—100条白纹伊蚊幼虫,但华丽巨蚊成虫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对人畜不构成侵扰,是名副其实的“好蚊子”。
大约一周以后,他们将实地评估效果。“野外环境比实验室复杂,但通过前期研究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食性和食量,希望借此从中长期提高防治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效率。”张东京介绍。
张东京表示,他们还大力培育白纹伊蚊绝育雄蚊,接下来争取在条件成熟时释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产下的后代无法发育,从而有效降低白纹伊蚊的密度。
除了释放不咬人蚊子,此前,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于27日至28日分批次向广州兰圃水体、溪流等区域投放了6000尾“灭蚊鱼”,利用其捕食蚊虫幼虫的习性,从源头控制水体蚊虫滋生。据了解,公园后续将定期监测幼虫密度及鱼类存活状态,形成“以鱼控蚊”的生态防蚊长效机制。
据悉,在本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当中,人民公园并非首个采取“以鱼控蚊”的公园。据媒体报道,7月23日、24日,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辖内投放“灭蚊鱼”,其中亚洲艺术公园人工湖部分水域累计投放4200尾鱼苗,包括鲢鱼4000尾、拉利毛足鲈200尾。另外,24日当天还在佛山中山公园的人工湖投放了1000尾土鲮鱼的鱼苗。
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工湖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不强,鱼苗以蚊卵和蚊子幼虫为食,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这些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控蚊效果,当地相关部门后续会持续监测、做好评估。
兰圃工作人员正往湖中放流一批“灭蚊鱼”。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和登革热有何不同?如何防?
一问: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网络资料显示,“基孔肯雅”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意为“令人弯腰屈背”,描述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的姿态。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所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是由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是1至12天,通常是3至7天。被叮咬人群中约20%至30%会发病,多数人症状轻且可自愈。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而最典型的“腕关节受压剧痛”常让患者痛到无法自主穿衣。
二问:基孔肯雅热是否“人传人”,为何要隔离感染者?
国家疾控专家在发布会上强调,“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人传人。”不过确诊患者仍需住院防蚊隔离,建议定点医院专门加装防蚊纱窗、配备蚊帐。这是切断蚊媒传播链的关键。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所专家解释:“患者发病后1周内血液中病毒载量最高,此时若被蚊子叮咬,病毒会在蚊体内繁殖2-10天,再叮咬健康人即可传播。隔离不是防人传人,而是防‘蚊传人’。”数据显示,伊蚊在30℃以上适宜条件下,最快7天可完成从卵到成虫的发育,一只携带病毒的蚊子可叮咬多人,这也是本次疫情短期内扩散的重要原因。
三问:如何区分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症状?
“像被人用锤子砸过关节!”佛山市民陆先生回忆发病经历时仍心有余悸。高烧39℃、关节剧痛与皮疹的“基孔肯雅三联征”症状,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特点。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所专家进一步表示,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症状相似,常被混淆。两者都是通过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基孔肯雅热“痛得更久”,登革热“危险更大”。登革热的危险在于其重症可能导致严重出血或休克甚至死亡;而基孔肯雅热虽然较少危及生命,但其标志性的关节剧痛往往更持久。
四问:哪些人群需要重点防范?
尽管目前病例为轻症,但专家特别警示新生儿、老人、慢病患者等三类人群仍需高度警惕重症风险。原因在于对于新生儿,若母亲分娩时处于病毒血症期,病毒可通过产道传播,感染后易出现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易引发病毒性关节炎、肺炎;对于慢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现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延迟,加重关节病变风险。
如何清除花盆积水里藏着的“造蚊工厂”?
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出倡议:“每日三分钟清除积水”,尤其关注家中花盆托盘、饮水机积水、水生植物等蚊虫孳生地,积水容器需倒置或加盖,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
怀疑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应及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疫区旅居史”。“花蚊子”不可怕,这个夏天,让我们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转自《澎湃新闻》 来源:综合广州日报、新华网、南方+、佛山发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