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名词解释
1.首年机构需求量:医药机构根据实际意愿报送的首年需求量。
2.约定采购量:医药机构与中选企业约定的采购量。
3.申报价:申报企业以申报品种规格和“计价单位”为单位的价格。
4.单位申报价:申报价参照药品差比价规则折算至最小计量单位(指单片/单粒/单袋/单支等)后的价格。
5.最高有效申报价:采购文件附表 1 对应规格给出的价格,用于判断申报价是否有效。“单位申报价”应小于或等于采购品种对应规格“最高有效申报价”,符合该要求的为有效申报,否则为无效申报。
6.单位可比价:以同品种主流规格(即首年机构需求量(按含量折算)最大的规格)作为代表规格,参照药品差比价规则折算至最小计量单位后的价格。
7.锚点价格:同品种有效申报入围企业“单位可比价”平均值的 50%、最低“单位可比价”二者取高值。
8.残缺规格:同品种中不可被替代使用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