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0

[其它] 甘草为啥被称为中药中的“国老”

[复制链接]

31

主题

5

回帖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96
发表于 昨天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襄阳老刘 于 2025-9-9 10:42 编辑

甘草被称为“国老”,这是中药里最著名、最贴切的别名之一。这个称号不仅体现了甘草的药性,更蕴含了深厚的中医哲学智慧。

甘草图中药材

甘草图中药材


这个尊称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其无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二是其“调和诸药”的独特地位。

1. 称号的由来:“国老”一词的出处

“国老”这个称呼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他对此有非常精辟的论述:
“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 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这段话是理解“国老”的关键:
“最为众药之主”:点明了甘草在中药中的核心地位。
“国老即帝师之称”:将甘草比作帝王的老师。
“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意思是,甘草虽然不像“君药”(一副药里针对主病的核心药物)那样是君主,但它的地位却被君主(其他药物)所尊崇、倚仗。简单来说,就是把甘草比作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帝师)。他本身不一定直接出面制定大政方针(治病),但能调和鼎鼐、统筹全局、化解矛盾,让文武百官(其他药物)更能发挥所长,同时还能劝谏君主、保护整体(身体) 免受毒害。

甘草的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记载,被列为上品,称其能"坚筋骨,长肌肉,倍力"。
除"国老"外,甘草还有蜜草、甜根子等别称,但"国老"为其最知名且最能体现其特性的别名。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强调了甘草"调和众药有功"的特性。

2. 为什么能享有“国老”的尊称?

甘草的药性完美契合了“国老”的角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调和诸药: 矛盾的“调解员”

这是甘草最重要的功能。一副中药通常由多味药材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性味(寒、热、温、凉)和功效,有时甚至会相互冲突。

甘草就像一位高明的调解员,能:
缓和药性:降低某些药物的猛烈或毒性,使其药性温和而持久。例如,在调胃承气汤中,甘草缓和大黄、芒硝的峻烈泻下作用。
协调分工:使各种药物形成一个更和谐、更高效的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治病)努力,减少内耗。
矫正味道:甘草味甘甜,可以矫正其他药物的苦涩怪味,让药汁更容易被服用。

b. 解百药毒: 忠诚的“护卫”

甘草具有显著的解毒功效,可解1200余种草木毒及72种矿物毒。

历代医家称其"解诸毒如汤沃雪",形容其解毒效果如热水浇雪般迅速有效。
在古代,医生开方时,如果用到一些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常常会加入甘草来制约其毒性,保障用药安全。
这就像国老在君主(其他药物)行为过激时,能及时劝谏和补救,防止国家(身体)受到伤害。

c. 补中益气: 坚实的“根基”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心经。甘味能补能缓,因此甘草善于滋补脾胃之气。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几乎所有疾病的恢复都离不开强健的脾胃。
甘草通过巩固脾胃这个“根基”,为其他药物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身体康复提供了能量支持。

d. 缓急止痛: 体贴的“长者”

“甘能缓急”,甘草能舒缓身体的紧急、痉挛状态。
对于腹部、四肢的急性挛急疼痛(如肠胃痉挛、小腿抽筋),甘草能有效缓解。
它还能滋润肺部,缓解咳嗽和气急。

所以,甘草被称为“国老”,绝非虚名。它不像大黄那样能猛攻泻下,也不像人参那样能大补元气,但它以其甘平的特性,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和调和者的角色。它调和矛盾、化解毒性、巩固根基、缓急止痛,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在幕后统筹协调,确保整个“朝廷”(药方)的和谐与高效运转,从而守护“国家”(人体)的安康。这正是中医“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使药”最高境界的体现。

文章仅做学习交流。不足之处多多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