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自然界中的这些物质能够干预人类的疾病过程?其背后的原理是多层次且深刻的。
大自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原理来理解:
第一原理:化学生态学与“分子对话”
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原理。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相互关联的化学网络。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一直都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化学战争”或“化学信号对话”。
1.植物的化学防御武器:
植物不能逃跑,为了抵抗昆虫、真菌、细菌和食草动物的侵害,它们进化出了成千上万种复杂的化学物质,即 “次生代谢产物”。
例子:
生物碱(如吗啡、奎宁、尼古丁):通常是苦味或有毒的,用于驱赶昆虫和动物。
萜类(如青蒿素、薄荷醇):很多具有挥发性,可以吸引授粉者或驱赶害虫。
酚类(如水杨苷、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抗菌特性。
关键点: 这些化学物质之所以能对人体起作用,常常是因为 “偶然的相似性” 。攻击植物真菌的化学武器,可能恰好也能杀死感染人类的真菌;植物用于调节自身生长的激素,可能与我们人体的某些信号分子结构相似。
2.矿物与人体的元素构成:
人体本身就是由自然界的元素构成的(碳、氢、氧、氮、钙、磷、钾、硫、钠、氯、镁等)。
许多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 “辅因子” ,它们参与或激活体内成千上万的生化反应
例子:
铁 是血红蛋白的核心,用于携带氧气。
锌 是数百种酶的辅因子,参与DNA合成、细胞分裂。
石膏(硫酸钙) 在中医中用于清热泻火。现代角度看,钙离子在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中起关键作用,其失衡可能与某些“热象”相关。
3.动物的特殊合成能力:
动物能合成或富集一些独特的物质。
例子:
蛇毒/蜂毒:虽然是毒素,但低剂量使用时,可以抗凝血、镇痛或刺激免疫系统。
熊胆中的熊去氧胆酸:能促进胆汁分泌、溶解胆结石。
小结: 我们治病的药物,很大程度上是 “借用”或“劫持”了自然界生物亿万年来进化出的化学武器和信号分子。
第二原理: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当这些自然界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它们通过以下几种主要方式发挥作用:
1.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钥匙与锁模型):
这是现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分子(钥匙)与人体内的蛋白质、酶、受体或DNA(锁)结合,从而激活或抑制其功能。
例子:
吗啡(来自罂粟)模仿体内的内啡肽,结合大脑中的阿片受体,从而强力镇痛。
阿司匹林(源自柳树皮)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COX),从而阻断导致疼痛和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2.提供必需物质或纠正失衡:
当人体缺乏某种元素或物质时,从自然界补充可以直接治疗疾病。
例子:
吃海带补碘,治疗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用铁矿石(如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
3.通过非特异性作用改变内环境:
有些物质不作用于单一靶点,而是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地影响内环境。
例子:
石膏(硫酸钙)煎汤,其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可能通过调节电解质、轻微镇静神经等方式起到“清热”作用。
活性炭 通过巨大的表面积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气体。
许多草药含有的多酚、黄酮类物质,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第三原理:传统医学的系统性视角
除了上述直接的“化学成分-靶点”作用,传统医学理论(如中医)还提供了另一个层面的解释,这个层面正逐渐被现代系统生物学所理解和验证:
系统性调节: 很多天然药物不是“单靶点”攻击疾病,而是进行 “多靶点、整体调节”。
以黄连黄芩汤(一个清热方剂)为例: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可能同时作用于:
抗菌/抗病毒: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体。
抗炎: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 IL-6)的产生。
调节免疫:增强或抑制特定的免疫细胞功能。
保护脏器:减轻毒素对肝脏、肠道等器官的损伤。
这种 “团队作战” 的模式,正是中医“复方”和“整体观”的精髓,它通过调节整个机体的网络平衡(即“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来治愈疾病。
总结
自然界的物质能治病,其原理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连续谱:
化学基础: 它们是亿万年来生物进化的化学宝库,充满了各种高活性的“信号分子”和“防御武器”。
作用机制: 这些分子通过“分子钥匙与锁”的机制,精准地调节我们体内的酶、受体和信号通路;或通过补充元素、改变内环境等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
系统效应: 在更高层面上,它们往往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协同调节人体这个复杂网络的平衡。
因此,当我们服用一剂草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利用整个生态系统的智慧和一场持续了数亿年的化学战争的结果,来修复我们自身这个同样源于自然的身体。现代科学所做的,就是一步步解读这份用化学密码写就的“天书”。
文章素材来源互联网,仅做学习探讨交流,不做其他诊疗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