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回复: 0

新手爸妈给宝宝最好的礼物:增强免疫力,助力宝宝成长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多数家长们最朴实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增强体质、提升儿童免疫对于孩子们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快来一起习提高宝宝免疫力方面的知识吧!

      一、三个阶段需关注
      (一)新生儿期至6月龄
      母亲体内的抗体lgG可以通过胎盘传送给宝宝,所以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体内lgG抗体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宝宝到6个月,减少孩子生病的次数。6个月内母乳喂养可以通过乳汁给孩子提供免疫活性物质。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且源自母亲的抗体更少,故出生后免疫力更低,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
      (二)断奶期和断奶后
      宝宝满6个月,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有的孩子添加了辅食,有的逐渐断了奶。没有了母乳这个“后盾”,加之随着出生时来自母体的lgG抗体消失,这一时期的宝宝更容易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现象。宝宝自身需要通过接触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经刺激后才能逐渐产生相应的抗体,逐步建立起自身免疫力。
      (三)幼儿期
      虽然此时宝宝的自身免疫正在建立中,抵御疾病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因初入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接触的人群也大大增加,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病菌,身体的免疫力经受不住这般“狂轰滥炸”,就容易生病。一般孩子的免疫力在3岁~4岁后会慢慢增强,5岁~6岁趋于成熟,生病的次数就会明显减少。
1.png

      二、周岁以内很关键
      (一)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的宝宝,在分娩过程中接触到母亲产道的细菌,宝宝的肠道菌群以有益菌占优势,对以后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免疫屏障保护功能的强大,对宝宝免疫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母乳喂养
      母乳含分泌型IgA抗体及许多免疫活性成分,可与外来抗原结合,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肠道,起到被动免疫保护作用。母乳被宝宝视为同种蛋白,同时含少量外来食物抗原,致敏性低,可诱导口服免疫耐受、预防过敏。母乳含有益生菌、低聚糖,可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增强屏障功能,平衡免疫应答。母乳喂养不仅可以给宝宝全面的营养,还可以温和“训练”免疫系统的成熟。
      (三)营养均衡
      出生后,宝宝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当中,对营养的需求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不成熟,故存在矛盾的情况。所以,要尽可能地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起合理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让宝宝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提醒大家,宝宝的饮食还要注意粗细搭配。
      (四)多喝水
      要尽可能帮助孩子理解喝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多喝水的好习惯,不能等到渴了才喝水。要少量多次、足量饮水。外出、上学可以让孩子带个水壶,保证随时可以喝到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规律的作息安排,保证充足的睡眠。平常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回家后、接触污物后及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鼓励孩子亲近自然,适当接触环境中的无害微生物,逐渐适应环境。家庭氛围要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利于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免疫力提升大有益处。
      (六)适当锻炼
      宝宝出生一周后,即可进行被动锻炼,之后可根据宝宝的情况,进行游泳和抚触按摩。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可以带宝宝去空气清新、人员相对不密集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浴、空气浴。还可选择在合适的季节和环境里,给宝宝进行水浴。宝宝能走能跑了,可以开展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体育运动,如踢皮球、骑单车、跳绳等,以增强宝宝体质,促进宝宝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成熟。
      (七)衣着适当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父母唯恐孩子受凉,给宝宝穿得厚厚的,甚至不顾宝宝实际需求一味地捂着,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生病,而且不利于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建议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来决定宝宝的衣着,经常摸摸其颈背部有无出汗,据此来增减衣服。
      (八)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预防某些疾病发生的经济、有效的方式。宝宝出生后应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当人体再次接触到相应的某种病菌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原有的记忆,产生更多的保护因子来阻止病菌损害。家长应当配合预防接种单位,保证宝宝及时接种疫苗。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