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回复: 0

[其它] 煮透的肉菜也会中毒?产气荚膜梭菌这种细菌专挑“放凉”时下手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回帖

4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3
发表于 前天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碗香菇肉酱放倒一片?罪魁祸首竟是藏在“煮透”肉菜里的产气荚膜梭菌!这种细菌专挑煮好后慢慢放凉的食物“下手”,在食物中悄悄繁殖并释放毒素,进而导致食物中毒。

  01 “隐形杀手”为何方神圣?

  产气荚膜梭菌是元凶,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食物及动物(包括人类)的正常肠道微生物群中,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条件性致病菌,堪称细菌界的“变形金刚”,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既有“荚膜”护体,又可产生“芽孢”休眠。

  产气荚膜梭菌特别害怕氧气,会在密封的罐头、深层的伤口或者没煮透的肉里偷偷生存。哪怕你把食物煮得咕嘟冒泡了,但如果时间不够,有些休眠的“细菌种子”依然能幸存下来。等到温度降回舒适区,它们就会像被施了魔法般苏醒,疯狂繁殖!

  产气荚膜梭菌青睐: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畜肉、鱼、禽肉类、肉酱汁等食物。

  02 中毒三部曲:煮—放—吃

  ①大锅烹煮,加热不均

  由于大块肉或大锅炖菜的体积较大,加热过程中热量难以均匀传递至中心部位,导致中心温度无法达到杀灭细菌芽孢的标准,使得部分芽孢得以存活。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可能萌发并繁殖。

  ②缓慢放凉,细菌狂欢

  此菌最佳生长温度为15~50℃,食物在该温度下缓慢放凉(如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时,芽孢会迅速繁殖,每8min可增加一代。

  ③直接食用,毒素释放

  放凉食物未再次充分加热,进食后细菌繁殖体在肠道中容易再形成芽孢,并产生肠毒素,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03 中招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36h,48h后症状缓解,除老幼体弱者外,一般预后良好。

  A型菌→腹部痉挛性疼痛、胀气、腹泻(水样便),少有恶心和呕吐,一般不发热。

  C型菌→引起的疾病较为少见,但症状比较严重,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腹泻、肠黏膜出血性坏死等症状,进而引发坏死性肠炎,病死率高达40%。

  04 4招预防“舌尖上的危险”

  ①生熟分开,保持卫生

  烹饪和食物处理过程中,生熟器具要分开,注意保持双手和厨具的清洁。

  ②煮熟煮透

  大块肉切开加热,中心温度≥70℃,并持续1分钟以上。汤汁煮沸后保持翻滚至少3分钟。

  ③快速降温

  烹饪好的食品尽量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大量的汤或炖菜应分成小份,快速冷却,2小时内放入冰箱低温冷藏,避免细菌繁殖。

  ④剩菜彻底加热

  食物再次食用时,必须加热至70℃以上,确保热气穿透食物内部,以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愿这份对温度的把握,让每一餐烟火更安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