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明每顿都控制食量,体重秤上的数字却还是偷偷往上跳?坚持运动打卡好几周,身体没见轻松,反而越练越累?
别再焦虑啦!健康的关键从来不是“饿肚子”或“猛运动”,而是吃动平衡和营养达标的双向配合。
先搞懂“吃”:3个原则,比节食有用10倍 主食换“粗”:用糙米、燕麦等替代1/3白米白面,每天全谷物+杂豆50~150g,稳血糖还抗饿。
蛋白足量:每天1个蛋+300ml奶+1份瘦肉/鱼虾(约手掌大),帮你维持肌肉,守护免疫力!
控糖油盐:每日盐≤5g、油25~30g,少喝含糖饮料,添加糖最好≤25g(约6块方糖)。
再学会“动”:2类运动,比猛练1小时更高效
日常多动:上下班提前1站步行,饭后散步20分钟,每天累计6000步;
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跳绳任选,每次30分钟;再加1~2次力量训练(深蹲、平板支撑),提高代谢更燃脂。
计算1个指数:BMI,科学评估自己的体重 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²)(比如身高1.6米、体重60公斤的人,BMI=60÷(1.6×1.6)≈23.4,处于正常范围)
标准范围:
成年人:<18.5kg/m2体重过低,18.5~23.9kg/m2正常,24~27.9 kg/m2超重,≥28kg/m2肥胖;
老年人(65岁+):适宜范围20~26.9kg/m2;
高龄老人(80岁+):适宜范围22~26.9kg/m2。
最后避开5个误区
只吃蔬菜能瘦:缺蛋白会脱发、姨妈乱,反而易反弹;
运动后随便吃:高油高糖会抵消运动成果;
体重降了就健康:体脂率、腰围更重要,老人太瘦风险高;
补充剂代替天然食物:缺膳食纤维,长期易营养不均;
BMI 正常就不管:腰围超90cm(男)/85cm(女),仍是“腹型肥胖”,需减肚子。
其实“吃动平衡”一点都不“苛刻”,不是要你彻底告别喜欢的食物,也不是要你每天泡在健身房 ——它更像一种舒服的生活习惯:比如早餐加一把燕麦,下班多走一站路,周末和朋友打打球。
今天就从一顿 “有菜有肉有主食” 的均衡餐、一次30分钟的散步开始,评论区晒出你的健康小计划,咱们一起打卡,慢慢把身体调回好状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