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62|回复: 12

[中医入门] 经方与时方

  [复制链接]

38

主题

51

回帖

286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286
发表于 2020-10-25 15: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分为经方派、时方派,这,不但中国人晓得,日本人也晓得。经方派在日本叫作“古方派”,而时方派在日本叫作“后世方派”,意思一样。而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也都晓得,经方派和时方派的“分水岭”是什么——那就是所谓的“金元四大家”  

经方与时方区别:经方时方之别似乎可以追溯到伊尹以为汤液之时,伊尹为汤液应属经方出现的一种标志,汉书艺文志立经方条,表明此前已成学术派别。仲景感慨“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表明其时已出现学术衰颓之势,仲景正是在此基础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了可为万世法的六经辩证体系。

经方派与时方派的分别本质上是辩证方法的区别。所谓经方派,似乎是指主要用经方施治者,若深究其意当为运用六经辨证体系本经方之意施治者;所谓时方派,应指主要用脏腑气血八纲辨证施方者。时方派往往将各种辩证方法并列参合运用,故其用方药多而杂;经方派以六经辨证统领八纲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故其方药简而专。究其实,在乎理法,理愈明则法愈简,理愈晦则法愈繁。   

12

主题

16

回帖

6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5
发表于 2020-10-25 15: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一是指在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之方”。
   在明清之前,经方一词主要是指“经验之方”,在汉朝时曾经存在的经方派,所指的也是前者。在清朝初叶,出现另一支,尊古的经方派,他们称张仲景著作使用过的方剂是“经方”,而后世医家及温病学派设计的方剂则是“时方”,他们反对时方而主张用经方。
   因为他们的影响,近代中医界所说的经方,其意义则转而成为后者,张仲景医经之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2

回帖

6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8
发表于 2020-10-25 15: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幸弃疾 于 2020-10-25 16:07 编辑

    经方的另一种说法,也是现今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
    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
    使用经方的医家,通常也被称为伤寒学派,在中国北方具有主导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14

回帖

347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475
发表于 2020-10-25 16: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历史上,在先秦两汉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所记载了四个主要的医学流派,亦即“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家。
     其中,经方十一家的著作,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原书今俱已失传。梁代·陶弘景曾经亲眼见过《汤液经法》,从中摘抄部分方剂,写成《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一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3

回帖

676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76
发表于 2020-10-25 16: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的另一种说法,也是现今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

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

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

使用经方的医家,通常也被称为伤寒学派,在中国北方具有主导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151

回帖

175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755
发表于 2020-10-25 16: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经方于当今也是有很高的价值和必要的,值得下大力气挖掘的:
    一是临床实用价值。经方本来是治病的有效验方,这本来是毋庸赘言的:1)人类的疾病古今变迁不是很大,有许多疾病古代有,现代也有,比如感冒,比如结核病,比如糖尿病;2)古今人类的疾病反应方式没有变,比如寒则无汗、尿清长,热则汗出、口渴、尿短黄;古人服大黄腹泻,今人服大黄也腹泻。经方对“人”而治,疾病虽有不同,而“人”则一。所以,近代以来有关经方治疗现代疾病的报道连篇累牍,例子不胜枚举
    二是教学示范价值。经方是历来中医入门的捷径。经方组成简单,但非常严谨,一般不可乱加乱减,否则效果就出不来;甚至其中药量的比例,也不能乱。有个比喻,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人们都说,中医活,其实,经方很死,“有是证用是方”,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但中医幸亏这个规矩,才能灵活,才能成方圆。经方就具有这个教学示范价值,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三是商业经济价值。经方是中华民族的临床经验结晶,可就是没有专利,是世界人人可共享的。不过,在如何应用好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方面,我国还可以形成自己的专利和技术壁垒。就是针对国内市场,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

回帖

3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
发表于 2020-11-9 12: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经方特点:以东汉医圣、方剂之祖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主,采用六经辨证。优点是疗效猛、药味16味以内、价格低廉,缺点是排邪反应剧烈——头晕、犯困、嗜睡、腹泻、汗出、心悸、流涕、流泪、轻微腹痛等等邪气外出的相关反应,但服药中或停药后可自行消失。这样,很多患者接受不了。


2.时方特点:以宋、元、明、清诸医家的验方为主,处方用八纲、三焦,脏腑辨证等施治。优点是治疗全面、四平八稳、稳妥安全,适合调理。缺点是疗效略缓、疗程长、用药庞杂、价格较高。


3.经方时用的特点:以经方为主,时方为辅,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即保证疗效显著,又能稳妥安全,主症兼症均治,宏观微观全局把握,最主要是常见病治疗药味往往能控制在16个以内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即最好以六经辨证“经方”为主导,结合脏腑辨证“时方”为辅,充分发挥汉朝经方的药少、效猛、价廉优点,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单独用经方时所出现的剧烈的排邪反应,诸如玄冥、大汗、腹泻等,最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收到满意的诊疗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1

回帖

7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1
发表于 2020-11-9 18: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方派和经方派的区别是什么?产生这两个派别的本质原因又是什么?


经方与时方之争这是一场千年前的约架,一场保守与革新的战争。

一、经方时方的起源

1.经方派(狭义)


经方派起源于东汉末年,开山老祖为医圣张仲景,经方派的学术思想根本在于六经辨证与伤寒六祖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瘟疫横行,盗匪肆意,张仲景眼见着自己的亲人因为沾染伤寒病,-个个相继的死去,而当时的大夫还在追名逐利,铭钓誉。他发誓学医,师从当时同族的张伯祖,从张伯祖那里继承了伊尹的古方。结合自己的行医经验,在六祖剂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进行加减,为了后人不受伤寒病肆虐,又将其整理成册,即后来的《伤寒杂病论》,也是经方派的学术思想根本,后来的人,通过自己的不同的见解,被分为六大流派。


理法派(又分为崇古理法派和重修理法派) :这一流派张用《黄帝内经》解释六经辨证。代表人物:成无己(崇古)喻昌(重修)


经络派:这一流派认为六经为人体十二正经,以经络解释六经辩证。代表人物:朱肱


气论派:这一流派主张以六气解释六经辨证。代表人物:张志聪、黄元御。


方证派:这一流派认为宋代抄本传抄有误,仲圣之仿本无顺序,故重方。代表人物:柯琴。


法证派:这一流派认为方从法出,仲圣之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更要看仲圣的组方依据,遵从大法而治。代表人物:尤在泾


经证派:这一流派认为,六经当对证而治,仲圣之且与六经一对之。代表人物:沈目南。他们的主张各有所长,却也各有所短,故皆只能作为一家之言。


2.时方派


时方派起源于两宋或金元时期,开山老祖为儿科医圣钱Z或易水派祖师张元素,时方派的学术思想根本在于藏腑辩证与药物的性味归经。

为什么说钱Z和张元素谁是祖师爷而有争论呢?

因为,在钱乙之前,鲜有敢于裁减经方的医生存在,钱乙敢为天下先,率先裁减了崔氏八味丸(金匮肾气丸),其钱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更是传承了千年,不但如此且更是创造了诸多新方重视藏腑辩证,就连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启蒙也来源于钱乙,然而钱乙并没有把藏腑辩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也并未对药物归经进行总结。


而总结藏腑辩证和药物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正是易水派的开山祖师爷一张元素。籍籍无名的张元素,培养了元四大家之-的李东垣,甚至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等人都被其学术思想影响。李时珍评价张元素为:大扬医理,《灵》《素》 之下,一人而已。也正是张元素之后,藏腑辩证广为流传至今并且依然是中医学主流辩证方法,而中药学也才被单独作为-门学科来进行研究。

而之后的中医更是百花齐放,结束了伤寒六经辨证作为主流辩证长达940年的统治。


二、时方派和经方派最根本的区别


实二者最大的区别重点就在于,经方派以六经辨证为主以伤寒经方为主,而时方派以藏腑辩证为主拟灵活用药祖方为主。


一在于六经, - -在于藏腑,-在于用方,-在于用药。


所谓六经辩证便是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的传变进行诊断,并按病证便有逐一的方剂一-对应。六经,動。


而藏腑辩证则是根据,疾病侵犯部位对应某藏某腑某经某络进行归类最终进行诊断,并按照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上下薄厚而自己遣方用药。重藏腑,重药。


经方派和时方派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中医学术思想也体现了汉及两宋金元时期思考方式的差异,是时代所必然的选择结果,汉代以伤寒病为主,而两宋以杂病及战后的疫病等,天气,社会,人文,思想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最后事实上中医她-直在变,顺时顺地顺人而变,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变,医便完善、美好。(个人图书馆 “成就明天5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6

回帖

8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5
发表于 2020-11-27 0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派:高度尊崇仲景医学,开方以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为基础,稍加增减,方子比较固定,讲究辨症论治,强调症状,根据患者表现的症状开方,不太讲究医学理论。经方派更注重实践,从实际经验出发。理论上搞不懂的东西,不去强解,有是证用是方,能治病就行。经方派理论不多,根据症状用方,疗效比较可靠,但是病的症状是很复杂的,辨证是关键也是难点。
  时方派:从医学理论出发,主要是五行理论、黄帝内经理论,将药物、症状、气候等等均与理论相联系,根据理论来组方治病,方子变化多端。时方派更注重理论,开方总是要在理论上能说通才开,有时说不通,就存在强行解释的情况。
  知与行,理论与实践是人类一开始就存在的两个矛盾,有人更重视理论,有人更重视实践,经方派和时方派其实是这两种哲学思想在医学方面的延伸而已。
  关键是人体医学是非常深奥的学问,现代科技都搞不清楚的东西,古代医学理论也只能是也属于假说或者臆测。
  时方派有看起来高大上的理论,而经方派就是土鳖郎中的经验之谈,所以时方派在唐朝朝之后更受人尊重,被人青睐,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经方派在唐朝之后就慢慢沉寂下去了。
  时方派在理论方面的探索是人类在掌握经验后的必然选择,但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这种探索很难有太大的收获,时方派的五行理论可以参考,但是时方派过于强调理论脱离实际症状的研究,而这种理论还是未经证实的假说或臆测,造成时方派疗效的大幅下降,中医在宋,明开始,时方派占据了主流,理论越来越玄,疗效越来越差。目前的中医大夫绝大部分属于时方派,疗效堪忧。(知乎 李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

回帖

3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4
发表于 2020-12-30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的主流观点简单来说——经方以六经辨证为主,时方以脏腑辨证为主,温病以三焦辨证为主……………
产生原因,这个是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
一是古代书很难得,孙思邈都说了,江南诸师密仲景而不传。
二是经方的方药效力大,用对则覆杯而愈,当然有些夸张,但1-3天明显改善是很常见的;但是辨证错了,出现不良反应也很大。所以,有人就退而求其次,找些平稳温和组方,“太平方”就是最为典型的,这类方子现在有不少人用,出发点是安全
三是是补充经方的不足,比较著名的就是温病方面的,比如叶桂、吴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