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御奉贡 于 2020-11-12 16:41 编辑
大雁气功功法特点
大雁功各套动功主要是靠动作导引体内经气运行,疏通十二条脏腑经络,而不是简单的肌体运动。它内练脏腑,外练筋骨。上、中、下丹田全面贯气,但以下丹田为主,气息归元。以充盈的丹田气或肾间动气,滋养全身。在“动导”中特别注重以下诸功:
1、丹田功:“丹”即精华之意。丹田是经气运行集中活跃的部位。“下丹田”亦称“气海”,是任、督、冲脉所经之处,诸经会集之所,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前六十四式”约有二十一个动作直接向下丹田贯气或气归下丹田。 “中丹田”是“气库”,它是上、下丹田的中继站。大雁气功许多动作贯气中丹田,以营养心、肺气管组织。 上丹田(印堂,百会)是人体经络的中枢,它处于大脑额叶、顶叶、脑垂体区域,是智能的源泉。练“上丹田”是大雁气功的主要特点之一。上丹田进气可以向大脑供给营养增强大脑功能,加强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改善人体各部生理机制。“前六十四式”约有20%的动作是向上丹田贯气。
2、腰背功:腰部是藏肾之处,它承上起下,腰动可带动全身。腰动能使“肾间动气”活跃,上通百会,下通会阴、涌泉。背部是脊髓所在区域,脊髓是联系高级神经中枢和脏腑四肢神经的通路,背部运动对加强大脑神经总中枢的功能和提高智能起着重要作用。 腰、背、颈、头是联系在一起的。督脉贯穿于其正中,大雁气功的腰部动作与背部动作往往协调进行,对疏通督脉有明显效果。
3、周天功:“周”意为环绕一周。“天”是喻人体为宇宙的一部分。小周天即是任、督二脉循环一周。从现代生理学角度来看,任、督二脉区域分布着所有的高、中、初级神经中枢,一切生理生化活动都受着神经中枢的控制。所以,通周天是加强人体功能整体调节的关键。 复杂的手式以缠、抖、推、旋较多。足式以内扣、外旋螺旋摆转较多,身形以上下左右前后拧转较多,很多动作属于八卦气功的动作结构。可以说,它比“前64式”功力大、气感强,内外循环结合,增强治病效果。上丹田进气多,约有三分之一以上丹田进气为主,有明显健脑、益智的功能。对全身的关节、肌肉及脊髓锻炼全面,有较好的舒筋利节,及防止老化的作用。 因此,有些难治之症,在练“前64式”功法如果尚未治愈时,继续练“后64式”功法,可能达到治患或收到显著疗效。 正由于“后64式”功法,进一步激发经络气场强度,因此必须先练“前64式”功法,至少坚持三、四个月,待经络基本疏通之后,再进入练“后64式”功法,这是必须遵守的一项练功要求。
“缠手八卦”是昆仑派“八卦功法”中的基础功,全套功共24节,由形体动作和八卦走圈两个部分组成。形体动作主要以缠手和点穴贯气。八卦走圈则利用“卦掌”调节脏腑五行生尅运化,同时脚踩乾—兑—离—震—坤—艮—坎—巽八个卦位,进行正向和反向走圈,使人体可得到“太极阴阳”方位性调节。这套功是以通经为本,平秘阴阳,内练五行,外练筋骨,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整套功法动作是以形练气,气通经络、气贯丹田和脏腑。同时,手每点一处穴位基本都以三条经络为一组,所以叫做“治三经”(乾坎昆仑治三脏)。缠手八卦主要以阴阳为法,以子午阴阳相生相尅,阴升阳降,水火既济(肾水、心火相互平衡)为基本理论,主练人体元精、元气,因而久练可病除、体健、精强力壮,尤其对肝胆脾肾胃脏腑气质疾病具有很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这套功是一套高深的功法,虽然是基础功,但如同“五行静功”一样,已进入练“内丹”过程。以上所讲效应不是一下子都能产生和体会到,只要长期坚持,效应便可加强,逐步产生。久练可达到“自然成丹”益寿延年。 (摘自1986年3月杨梅君 “大雁气功--在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