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唐 · 李颀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一作“元”)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
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
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䍦。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藜羹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贻故人耻。
这是中唐诗人李颀(690-751年)答酬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高适《留别》并呈送诗人于逖的一首诗。诗中应用了不少典故:
韩康:与“无亭长识”、“柴车夺牛”、“韩伯驾牛“、“修道夺牛”同,指汉桓帝时在长安以卖药“口不二价”而闻名的隐士典故。有成语“韩康卖药”。具体见《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韩康〉
王霸:与“王霸思隐”同,用的是西汉末、东汉初不仕的名士王霸之典,指代真正的隐士。《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王霸〉: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也。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徵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霸让位于霸。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风。”遂止。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征,不至,以寿终。
灌园:与“灌园人(翁)”、“于陵子”、“仲子廉”、“三公灌蔬”、“于陵一穷通”、“逃公卿”、“于陵辞聘”同,用典战国时著名的贤士陈仲子(亦称田仲、于陵子、于陵仲子等)辞聘逃相。具体见魏晋名士、有“针灸鼻祖”之誉的皇甫谧著《高士传》卷中〈陈仲子〉:陈仲子者,齐人也。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于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澹如:恬淡、淡然处世的态度。典见:《晋书·王导传》中记载:“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南史·到溉传》中提到:“溉少有美名,遂不为仆射,人为之恨,溉澹如也。”
五株柳:用的是门前常长着五棵柳树的东晋“不为五斗米折腰”、有“隐逸诗人之宗”之称的陶渊明典故,一般指代隐士或归隐之志。具体见《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梁·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歧伯 ,迎云山而揖许由 。” 明代万历年间诗人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蓬蒿:与“长(没)蓬蒿”、“仲蔚蒿(庐)”、“蒿菜”、“依(衡门)蒿菜”、“仲蔚园”、“终岁杜门”、“蒿莱闭庐”同,用典晋朝擅长诗词而隐居在嵩阳的高士张仲蔚终身不仕。具体见 《高士传》卷中《张仲蔚》: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