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黄丹

[国内中医药传承] 四川省医疗机构制剂研究技术指南

[复制链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6: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南

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南


根据《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特点,参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制定中药制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南。其目的是指导医疗机构制定临床研究计划和方案,规范临床研究行为,真实客观地获得中药制剂安全性、有效性的数据及结论;明确免报临床研究资料的条件及范围;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评价提供明确统一的研究技术指南。

一、临床研究的前提
进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临床研究前,必须取得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临床研究批件》和本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临床研究医学伦理审查批件》(未建立伦理委员会的医疗机构可委托其他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临床研究应当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临床研究用的中药制剂,应当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配制,配制的制剂应当符合申报的质量标准,并经检验合格。

二、临床研究的场所
医疗机构制剂的临床研究,一般应在提出申请的本医疗机构进行。
如本单位不具备开展临床试验的条件,可委托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开展临床试验。

三、临床研究的期限
《医疗机构制剂临床研究批件》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启动临床研究者需重新申请。自批准之日起3年内应完成临床研究及总结报告,如临床试验已开展但因特殊情况未如期完成,应提前60日向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延期申请。

四、免报临床研究资料的条件及范围
(一)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利用传统工艺配制(即制剂配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且该处方在医疗机构具有5年及以上使用历史,需提供100例以上的相关原始病历或处方等相关使用证明文件。
(二)利用传统工艺配制(即制剂配制过程中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或部分少数民族民间习用)中的品种(见附件1),适应症必须在原处方的功效主治中选择,可采用适宜的现代医学术语表达,同时符合中医理法方药特点;制剂名称应符合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命名原则,处方剂量、剂型和用法用量应根据临床实际合理选择。
(三)已有同品种取得制剂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需取得首家获得批准文号注册申请人的书面同意)。
(四)改变剂型不改变给药途径,且物质基础不发生变化的制剂。
(五)已经完成100例以上临床试验,能够提供临床试验报告或阶段报告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正式立项的科研课题协定处方或制剂。
(六)采用国家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进行组方研制的中药制剂。采用国家公布的“药食两用物品”和“可以作为保健食品的物品”进行组方研制的中药制剂(其中可以作为食品的中药药味数不得超过处方药味数的百分之三十)。
(七)临床协定方、经典名方、药食两用验方、科研协定方、少数民族验方等的组成中,不得含有毒性药材(指现行版药典和已颁布的法定药材标准中标注为“有毒”、“大毒”或“剧毒”的药材),不得有配伍禁忌,单味药日用量不得超过药典规定日用最大量。
(八)其他中医处方、少数民族医药处方,只要符合上述条件者,可以参照条件准备研究资料,供评审专家评审。

五、临床研究方案的制定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拟定的功能主治,制定合理、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案,取得《医疗机构制剂临床研究批件》后,再经伦理委员会(未建立伦理委员会的医疗机构可委托其他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经审评通过存档的临床研究方案将作为临床总结资料审评的依据,研究者应严格按存档的临床研究方案开展临床研究。

六、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规范
(一)试验目的
1、确立试验目的原则
(1)中药临床试验目的应明确、具体,具有可行性,要注重突出中医药特点。
(2)一个临床试验一般以一个主要试验目的设计,根据试验需要有时可设计次要试验目的。
2、确定试验目的的依据
(1)参照中药制剂处方组成、功能特点以及既往临床使用经验。
(2)参照临床前的药效、毒理学试验结果。临床前的药效学试验已证实的药理作用,是确定试验目的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临床试验目的应与药效学实验结果相适应,而临床前的毒理学试验的支持是确定试验目的的必要前提。

(二)试验设计
1、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临床试验必须遵循对照、随机和可重复的原则。
2、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随机化
临床试验的随机化主要包括分组随机和试验顺序随机,常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化方法。
(2)盲法
临床试验根据设盲的程度分为双盲、单盲。不设盲的试验称为开放试验或非盲法试验。盲法的实施应符合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鼓励采用盲法设计。
(3)对照
对照方法包括阳性药物对照、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由于医疗机构制剂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对目标适应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样本量较小,因此,应在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前提下鼓励采取安慰剂对照。阳性对照药一般采用已上市的、功能相同或类似且疗效公认的中成药。
(4)样本量
每个适应症的试验病例数不得少于60例,对照组另设。试验样本量要符合统计学要求。
3、受试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标准:疾病西医诊断标准应采用国际、国内普遍接受的诊断标准,或权威机构颁布、全国性专业学会和一些权威性的著作标准。对疾病有不同分型(分期、分度、分级)的要列出分型(分期、分度、分级)标准。诊断标准要公认、先进、可行,并注明西医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等。必要时对标准采用的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应参照现行的全国统一标准制定,若无现行标准,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会或国际会议等提出的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应公认、权威、可行,注意说明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等。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主症和次症,主症和次症宜分别列出。要注意到中医舌、脉特征,并特别注意证候的特异性指标或特征性指标。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需要尽量使观察指标客观化。症状体征需分级量化。症状体征的分级量化应根据病症情况决定,分级量化要合理。
(2)病例纳入标准  
入选标准必须与临床试验的目的相符合,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入选前患者相关的病史、病程和治疗情况要求;其他相关的标准如年龄、性别等。应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亦应作为入选的标准之一。
(3)病例排除标准  
制定排除标准,应根据试验目的,考虑年龄、合并症、妇女特殊生理期、病因、病型、病期、病情程度、病程、既往病史、过敏史、生活史、治疗史、家族史、鉴别诊断等因素。
4、研究用药物  
包括试验药物的名称、规格、配制单位、批号及标签格式、包装规格等;对照药物的名称、规格、生产单位、批号及药品批准文号等,并阐明对照药物选择的理由及依据。
5、治疗方案  
包括基础治疗、具体分组治疗方法、疗程、合并用药等。
6、观测指标
(1)人口学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健康史、用药史、患病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
如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
(3)安全性指标
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与安全性判断相关的实验室数据和理化检查,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注意加强对毒性靶器官不良反应的观察。
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疗程3天以内、预期安全性风险小的皮肤外用制剂可不作实验室指标检测。
与预期不良反应相关的检测指标。
(4)疗效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反映制剂主要作用的特征性指标,可以是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理指标等,主要疗效指标应该明确,一般为1~2个。
次要疗效指标:反映制剂次要作用的疗效指标。
7、疗效评定标准  
应根据试验目的选择最新、公认的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标准来源等。
8、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记录  
包括预期不良事件、试验期间实际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记录方法、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因果关系判断方式、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途径等。
9、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应有数据双份录入、核查、答疑等的规定;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规定;所选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检验水准的规定,给出统计分析方法、统计量及P值等。
10、预期进度  
包括临床试验需要的总时间、病例收集时间、统计及总结时间等。
11、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包括试验相关的伦理学,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试验结束后的随访和医疗措施,参加试验各方承担的职责及其他有关规定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6: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经典名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目录

附件1:
古代经典名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目录


古代经典名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目录收载的多系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目前仍然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方剂。根据《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参照《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中医医院制剂研究和使用特点,为推动四川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体现中医医疗特色,并为中药新药研究奠定基础,凡申报的医疗机构制剂系古代经典名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目录中的方剂,配制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的(即制剂配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可免报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项目13~17。现将古代经典名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目录方剂名称、组成、功效、主治公布如下:

1、一仙丹  《古今医统》
组成:川牛膝 威灵仙
功效:温经,散寒,消肿。
主治:脚疾肿痛拘挛。

2、一加减正气散  《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 厚朴 杏仁 茯苓皮 陈皮 健曲 麦芽 茵陈 大腹皮
功效:芳香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腹胀满,大便溏垢不爽。

3、二味大蒜汤  《蓝琉璃》
组成: 大蒜  牛奶
功能:解毒祛湿。
主治:治疗隆邪痞瘤,隆疫疠,身体蜷缩等一切隆症。

4、二味无茎芥药酥  《藏药与方剂》
组成:无茎芥 诃子 酥油 竹黄 甘草 蜂蜜
功能:解热祛痰。
主治:肺脓疡,肺热症。

5、二味木香汤散  《藏汉常用藏成药实用手册》
组成:木香 诃子
功用:清热,止痛。
主治:内耳炎引起的耳内出脓血,刺痛。

6、二味石榴丸  《藏药与方剂》
组成:石榴 荜茇  红糖
功能:止呕,助消化。
主治:消化不良,呕吐。

7、二母散  《证治准绳》
组成:知母 川贝母
功效:清热化痰。
主治:肺热咳嗽,痰壅喘急。

8、二味诃子汤  《蓝琉璃》
组成:诃子  高良姜
功能:消瘤退黄。
主治:痞瘤,胆目黄疸。

9、二味酒糟擦剂  《蓝琉璃》
组成: 青稞酒糟(干) 蓝布裙  酸奶
功能:外用,排脓消肿止痛。
主治:掌骨,蹠骨创伤,肿胀化脓,流脓不愈等症。
10、十味沉香丸  《秘诀续》
组成:沉香 红花 白豆蔻 三黄水药 石榴 白刀豆 紫草茸 白糖
功能:干黄水。
主治:隆血注入膝盖的狼头风。

11、 十味檀香散  《蓝琉璃》
组成:白檀香 竹黄 红花 丁香 岩白菜 高山辣根菜 葡萄 甘草沙棘果 川木香等 白糖
功能:排脓止咳祛痰。
主治:痰咳困难,引出积脓。

12、丁香七味方  《藏医秘方精选》
组成:杜鹃花 丁香 竹黄 红花 桂皮 石榴 荜菝
功能:活血通瘀,疏肝退黄。
主治:慢性肝炎,肝郁血瘀型,身目发黄而晦暗,右胁刺痛。

13、丁香柿蒂汤  《症因脉治》
组成: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
功效:温胃祛寒,益气降逆。
主治:胃寒呃逆胸痞,脉迟者

14、七味白术散  《小儿药证直诀》
处方: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藿香 木香 葛根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15、七味乌发膏  《医学秘诀补遗》
组成: 铁屑 核桃外皮 阿如 毛诃子 久如 贝齿灰 芒嘎种子 甘蔗汁
功能:外用,乌发,护发。
主治:白发症。

16、七味竹黄方  《医学四续》
组成:竹黄 红花 白豆蔻 毛瓣绿绒蒿 石榴 荜茇 肉桂 白糖
功能:主药调理寒热,促进食欲。
主治:食欲不振。

17、七味杜鹃散  《秘诀部》
组成: 小叶杜鹃花 肉桂 白豆蔻 草果 孜然芹 荜茇 黑胡椒
功能:温胃散寒。
主治:培根病。        

18、七福饮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 熟地 当归 白术 炙甘草 枣仁 远志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

19、人参黄芪汤  《证治准绳》
组成;人参 黄芪 当归 白术 白芍 艾叶 阿胶
功效;益气固脱止血。
主治;出血过多,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甚则晕厥不省人事,手足厥冷,唇舌淡白,脉芤或细微无力等气随血脱症。

20、人参汤  《圣济总录》
组成:人参 吴茱萸
功效:温心益气。
主治:心痛。

21、三才汤  《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 天冬 地黄
功效:益气养阴。
主治:暑热耗伤气阴,心烦不安,食不甘味,神识不清。

22、三子养亲汤  《韩氏医通》卷下
组成: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
主治:老年咳嗽,气逆痰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23、三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
组成:炙甘草 生地黄 白芍 麦冬 阿胶 火麻仁 牡蛎 鳖甲 龟板
功效:滋阴潜镇。
主治:热病后期,阴虚阳亢,心悸,脉细促。

24、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人参 蜂蜜功效:补中降逆。
主治:胃反证,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25、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 山药 杜仲 熟地黄 当归 枸杞子 山茱萸 炙甘草
功效:救本培元,大补气血。
主治:气血大败,精神失守。

26、小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 胀满,里急后重者。

27、小薊饮子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地黄 小薊 滑石 通草 蒲黄 淡竹叶 藕节 当归 栀子 炙甘草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下焦结热,血淋。

28、小陷胸汤  《温病条辨》
组成:黄连 法半夏 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细数。

29、小营煎  《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熟地黄 白药 山药 枸杞 炙甘草
功效:养血滋阴。
主治:治阴虚血少,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脉象细弱,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小腹虚。

30、干枣丸  《千金要方》
组成:大枣 乌梅
功效:补胃,清热,摄涎。
主治:伤寒热病后,胃虚有热,口干,咽痛,喜唾。

31、广酸枣药酥油  《蓝琉璃》
组成:黑沉香 白檀香 穆库尔没药 光酸枣 葡萄 白糖 配制成药酥油
功能:清心热。
主治:心热症。

32、开郁种玉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 白芍 香附 当归 白术 丹皮 茯苓 天花粉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种子。
主治:治妇人肝气郁结所致的不孕症。

33、天丝饮  《辨证录》
组成:巴戟天 菟丝子
功效:补肾填精。
主治:健忘。

34、五仁丸  《世医得效方》
组成:桃仁 杏仁 柏子仁 郁李仁 松子仁 陈皮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津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35、五加皮散  《普济方》
组成:五加皮 杜仲
功效:壮腰健肾。
主治:腰软酸痛。

36、五皮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生姜皮 桑白皮 陈皮 大腹皮 茯苓皮
功效:健脾理气,利水消肿。
主治:脾失健运,水湿外溢肌肤,头面四肢悉肿,气喘胸闷,小便不利。

37、五味丹参散  《甘露本草明镜》
组成:丹参 沙棘 咱主 红景天根 草红花
功能:调血。
主治:瘀血症。

38、五味红景天丸  《甘露本草明镜》
组成:红景天根 沙棘膏 鸡蛋参 麦门冬 烈香杜鹃
功能:活血消肿,清肺止咳,益气安神。
主治:高山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嘴唇和手心等发紫,全身无力,难于透气,体虚无力,失眠多梦。

39、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疖。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各种疔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舌红,苔黄,脉数。

40、五神汤  《辨证录》
组成:茯苓 车前子 金银花 川牛膝 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附骨疽等湿热凝结而成者。

41、五磨饮子  《医方考》卷六
组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
功效:行气导滞。
主治:气郁,食积,痰阻等症。

42、玉女煎  《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 知母 玄参 地黄 麦冬
功效:辛凉清热,甘寒生津。
主治:治太阴温病气血两燔,口渴,脉数,舌降之症。

43、玉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山药 黄芪 知母 鸡内金 葛根 五味子 天花粉
功效: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主治:消渴病。气不布津,肾虚胃燥,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44、止泪补肝散  《银海精微》
组成:白蒺藜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芍 木贼 防风 夏枯草
功效:补养肝血,祛风散邪。
主治:流泪症之肝血不足,复感风邪。

45、贝母瓜蒌散  《医学心悟》
组成:川贝母 瓜蒌 天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肺燥有痰,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等。

46、牛蒡解肌汤  《疡科心得集》
组成: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栀子 丹皮 石斛 玄参 夏枯草
功能:祛风清热解毒。
主治:治头面风热,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兼有表证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6: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47、牛膝丸  《圣济总录》
组成:怀牛膝 熟地黄
功效:壮筋骨,驻颜黑发。
主治:消渴不止,下元虚损。

48、乌发涂剂 《秘诀续》
组成:藏青果 木香 诃子 蔷薇茎皮 铁屑
功能:外用,乌发。
主治:少年白发。

49、长发滋荣散  《御药院方》
组成:生姜 人参
功效:益气养发。
主治:髭发脱落。

50、六合汤  《简易方》
组成:当归 白芍 熟地黄 川芎 莪术 肉桂
功效: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室女经事不行,腹中结块疼痛,腰疼腿痛。

51、六郁汤  《医学正传》卷二
组成:陈皮 半夏 苍术 川芎  茯苓 栀子 香附 甘草 砂仁
功效:宽胸顺气,利湿化痰。
主治:治诸郁。

52、六磨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枳壳 槟榔 乌药 人参 木香 沉香
功效:行气导滞
主治:气郁,食积,痰阻等症。

53、双仁丸  《圣济总录》
组成:桃仁 杏仁
功效:肃肺平喘。
主治:上气喘急。

54、双白丸  《魏氏家藏方》
组成:茯苓 鹿角霜
功效:填精利便。
主治:肾虚白浊,小便频多。

55、双和汤  《和剂局方》
组成:白芍 当归 黄芪 川芎 熟地黄 炙甘草 肉桂
功效:健脾补血。
主治:虚劳,心肾俱虚,精血气少,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咳嗽咽干,行动喘乏,面色萎黄。

56、丹参饮  《时方歌括》
组成:丹参 檀香 砂仁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

57、化疸汤  《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茵陈 苍术 川木通 栀子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黄疸。

58、水火既济丸  《普济方》
组成:黄连 茯苓
功效:交通心肾。
主治:上盛下虚,心火炎燥,肾水枯竭,不能交济而成渴症者。

59、水晶桃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核桃仁 柿霜饼
功效:润肺止咳。
主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治小儿尤佳。

60、龙香散  《圣济总录》
组成:地龙 乳香
功效:息风止痛。
主治:偏头痛不可忍。

61、四妙勇安汤  《验方新编》
组成:金银花 玄参 当归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养血活血。
主治:脱疽。热毒炽盛,症见下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62、四黄散  《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 黄柏 大黄 黄芩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

63、四物消风散  《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生地黄 当归 赤芍 荆芥 薄荷 蝉蜕 柴胡 川芎 黄芩 甘草
功效:养血祛风。
主治:素体血虚,风热外客,皮肤游风,瘾疹瘙痒;及劳伤冒风,身热口燥。

64、四物五子丸  《审视瑶函》
组成: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地肤子 菟丝子 覆盆子 枸杞子 车前子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明目。
主治:视瞻有色之肝肾不足证,或弱视之禀赋不足证

65、四苓散  《丹溪心法》卷二
组成: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功效:健脾利水渗湿。
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泄泻,水肿,尿血。

66、四海舒郁丸  《疡医大全》卷十八
组成:木香 陈皮 海蛤粉 海带 海藻 昆布 海螵蛸
功效:行气化痰,散结消瘿。
主治:肝脾气郁,致患气瘿,结喉之间,气结如胞,随喜怒消长,甚则妨碍饮食。

67、四生丸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侧柏叶 荷叶 艾叶 生地黄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

68、归葛饮  《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葛根
功效:养血滋阴。
主治:阳明暑温时证,大热大渴,津液枯涸,阴虚不能作汗。

69、圣僧散  《普济方》
组成:白芷 甘草
功效:解毒避秽。
主治:时行瘟疫,一切伤寒,不问阴阳,不拘轻重。

70、生血补髓汤  《伤科补要》
组成:生地黄 白芍 川芎 黄芪 杜仲 五加皮 川牛膝 红花 当归 川续断
功效:生血补髓,舒筋活络。
主治:扭挫伤及骨折复位后,愈合缓慢,或伴疼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1: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71、生脉地黄汤  《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 山茱萸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效:益气养阴。
主治:气阴两虚证。

72、瓜蒌贝母汤  《增订胎产心法》
组成:瓜蒌仁 浙贝母 甘草
功效:化痰软坚。
主治:乳房结节。

73、瓜蒌牛蒡汤         《医宗金鉴》
组成:瓜蒌仁 牛蒡子 花粉 黄芩 陈皮 生栀子       
功效:疏肝解郁、清解邪热。
主治:乳痈初起。

74、瓜蒌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仁 薤白 半夏
功效: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痰盛瘀阻胸痹证。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短气,或痰多粘而白,舌质紫暗或有暗点,苔白或腻,脉迟。

75、瓜蒌青黛丸  《丹溪心法》
组成:瓜蒌仁  青黛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酒嗽。

76、半夏秫米汤《黄帝内经》
组成:半夏 秫术
功效:祛痰,除湿,安神。
主治: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

77、半夏汤  《普济方》
组成:半夏 瓜篓仁
功效:化痰宣痹。
主治:胸痹,心下坚痞,急痛彻背,短心烦闷,自汗出。

78、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79、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紫苏叶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梗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等。

80、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炙甘草 黄连 大枣
功效:和胃降逆,开结消痞。
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81、甘草小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浮小麦 大枣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苔少。

82、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白术 干姜 茯苓
功效:暖土胜湿。
主治:寒湿下侵之肾着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

83、石决明散  《普济方》
组成:石决明 草决明 赤芍 青葙子 麦冬 羌活 栀子 木贼 大黄 荆芥
功效:清热平肝,退翳明目,祛风散邪。
主治:目翳之肝经风热证。

84、石榴君王方  《医学四续》
组成:石榴 肉桂 胡椒
功能:温胃除湿。
主治:消化不良,喑哑,呼吸不畅,特别是对肝部疼痛效果显著。

85、平肝清火汤  《审视瑶函》
组成:生地黄 连翘 白芍 柴胡 夏枯草 枸杞 当归 车前子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降火。
主治:阴虚阳亢证。

86、平胃散  《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腻而厚,脉缓。

87、白及枇杷丸  《准绳•类方》卷三引戴氏方
组成:白及 枇杷叶 藕节
功效:清肺止血。
主治:咯血。

88、加减驻景丸  《银海精微》
组成:楮实子 菟丝子 枸杞子 车前子 五味子 当归 熟地黄
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青风内障之肝肾亏虚证。

89、加味百花膏  《医学入门》卷七
组成:紫苑 款冬花 百部 生姜 乌梅
功效:敛肺止咳。
主治:久嗽不愈。

90、加味温胆汤  《医宗金鉴》
组成: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黄芩 黄连 麦冬 芦根
功效:清胃生津,降逆止呕
主治:治妊娠恶阻,胃中有热,呕吐,心中烦热,喜饮凉浆者。

91、加味五淋散  《医宗金鉴》
组成:栀子 茯苓 当归 白芍 黄芩 甘草 生地 泽泻 车前子 滑石 川木通
功效:清热利水。
主治:主子淋。孕妇小便频数窘涩,点滴疼痛。

92、圣愈汤  《兰室秘藏》卷下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川芎 人参 当归 黄芪
功效:补气养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93、卯戌丸  《普济方》
组成:菟丝子 枸杞子
功效:补肾明目。
主治:眼疾。

94、芎芷石膏汤  《医宗金鉴》
组成:川芎 白芷 石膏 菊花 藁本 羌活
功效: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

95、连朴饮  《霍乱论》       
组成:厚朴 黄连 石菖蒲 法半夏 淡豆豉 栀子 芦根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小便短赤。

96、防风黄芪汤  《古今名医方论》
组成:防风 黄芪
功效:益气祛风。
主治:中风不能言,脉沉而弱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97、防己汤  《杨氏家藏方》
组成:汉防己 白芷
功效:祛风利水。
主治:伏暑吐泻,阴阳不分。

98、如金解毒散  《痈疽神秘验方》
组成:桔梗 甘草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功效:降火解毒。
主治:肺痈,发热烦渴,脉洪大。

99、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卷下
组成: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 黄芩 黄连 黄芪
功效: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主治:盗汗,发热面赤,口干唇燥,心烦尿赤,大便干结,舌红脉数;亦治自汗。

100、当归地黄饮   《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熟地黄 山药 杜仲 川牛膝 山茱萸 炙甘草
功效:滋补肾阴,活血止痛。
主治:主肾虚腰膝疼痛。

101、当归散  《鸡峰普济方》
组成:龙胆草 当归
功效:清肝养血。
主治 :风毒攻注,眼目疼痛,或赤眼疼不可忍者。

102、当归地黄膏  《摄生众妙方》
组成:当归 熟地黄
功效:补阴养血。
主治:血少生疮疡,皮肤燥痒,自汗遗精。

103、壮筋养血汤  《伤科补要》
组成:白芍 当归 川芎 川续断 红花 生地黄 川牛膝 丹皮 杜仲
功效:活血壮筋。
主治:用于软组织损伤。

104、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淡竹叶 石膏 半夏 麦冬 人参 炙甘草 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热,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脉虚数,舌红苔少。

105、百合知母汤  《伤寒论》
组成:百合 知母
功效:清热益肺。
主治:百合病误汗后,津液受伤,虚热加重,心烦口渴者。

106、芍药甘草汤  《金匮要略》
组成:白芍 炙甘草
功效:缓急止痛。
主治:治腿脚挛急,或腹中胀痛。

107、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芍药 当归 黄连 槟榔 木香 甘草 大黄 黄芩 肉桂
功效:和血调气,清热化湿。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108、约营煎  《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 白芍 甘草 续断 地榆 黄芩 槐花 荆芥 乌梅
功能:养阴清热止血。
主治:治血热便血。

109、安老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 黄芪  熟地黄 白术 当归 山茱萸 阿胶 荆芥 甘草 香附
功效:益脾补肝,育阴止漏。
主治:老年妇女肝脾两虚,肾水亏耗,月经已绝,忽而复行,或下紫血块,或下血淋漓如红血淋。

110、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甘草
功效:健脾理气。
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

111、远志汤  《圣济总录》
组成:远志 石菖蒲
功效:化痰止痛。
主治:久心痛。

112、连理汤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黄连 茯苓
功效:清暑理中。
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者。

113、决明子散  《太平圣惠方》
组成:决明子 蔓荆子
功效:补肝明目。
主治:治风热或虚火上攻之赤眼,或目晴昏暗多泪等证。

114、地芝丸  《审视瑶函》
组成:天门冬 生地黄 枳壳 菊花
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远视之肝肾不足证。

115、麦冬麻仁汤  《温病条辨》
组成:麦冬 火麻仁 白芍 何首乌 乌梅 知母
功效:酸甘益阴。
主治:胃阴受伤,不饥不饱,口渴,小便少,潮热,进食后烦热加剧。

116、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组成: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功效: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主治:肺阴不足,咳逆上气,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或胃阴不足,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117、两地丹  《石室秘录》
组成:地黄 地榆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便血与溺血。

118、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
组成:赤小豆 当归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排脓。
主治:湿热蕴毒,积于肠中,形成痈脓,症见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四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119、何人饮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何首乌 当归 人参 陈皮 生姜
功效:补气血,截虚疟。
主治:疟疾久发不止,气血两虚,寒热时作,稍劳即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自汗,形体消瘦,舌淡,脉缓大而虚者。

120、何首乌丸  《圣济总录》
组成:制何首乌 怀牛膝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脚软,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痒。

121、苏叶黄连汤  《温热经纬》
组成:黄连 紫苏叶
功效:清热和胃。
主治:湿热证,肺胃不和,呕吐不止。

122、补肾固冲丸  《古今名方》
组成:菟丝子 川续断 白术 鹿角霜 巴戟天 枸杞子 熟地黄 砂仁 党参 阿胶 杜仲 当归 大枣
功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主治: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

123、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黄芪 当归 赤芍 地龙 川芎 桃仁 红花
功效: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

124、补肾壮筋汤  《伤科补要》
组成:熟地 当归 怀牛膝 山茱萸 茯苓 川续断 杜仲 白芍 青皮 五加皮
功效:强筋壮骨。
主治:肾虚体弱,筋骨萎软无力者。

125、补肝散  《千金要方》
组成:地肤子 地黄
功效:清凉明目。
主治:虚劳眼目昏暗,风热目赤肿痛。

126、杏仁汤  《普济方》
组成:黄连 杏仁
功效:清热泻肺。
主治:风热上攻,目赤涩痛。

127、杏仁滑石汤  《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 滑石 黄芩 橘红 黄连 郁金 通草 厚朴 半夏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治暑温伏暑。症见胸膈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多尿少,舌苔灰白。

128、牡蛎散  《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 麻黄根 牡蛎
功效:固表敛汗。
主治: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129、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车前子 苍术 甘草 陈皮 荆芥 柴胡
功效:补中健脾,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130、羌活胜湿汤  《内外伤辨》卷中
组成: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甘草 川芎 蔓荆子
功效:祛风胜湿。
主治:风湿在表,头痛项强,腰背重痛,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发热,脉浮。

131 、快气丸  《普济方》
组成:陈皮 大蒜
功效:利气开胃。
主治:膈气,饮食噎隔,肌体羸瘦。

132、启膈散  《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沙参 丹参 茯苓 浙贝母 郁金 砂仁 荷叶
功效:润燥解郁,化痰降逆。
主治:噎膈,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胀痛,舌绛少津,大便干结者。

133、启阳娱心丹  《辩证录》
组成:人参 远志 茯神 菖蒲 甘草 橘红 砂仁 柴胡 菟丝子 白术 酸枣仁 当归 白芍 山药 神曲
功效:养心,解郁。
主治:抑郁忧闷,阳痿不振。

134、豆连散  《圣济总录》
组成:赤小豆 黄连
功效:解毒利湿。
主治:下注疮。

135、苇茎汤  《外台秘要》卷十
组成:苇茎 薏苡仁 桃仁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肌肤甲错,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136、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秦艽 川芎 桃仁 红花 甘草 羌活 没药 当归 五灵脂 香附 川牛膝 地龙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137、寿胎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菟丝子 桑寄生 川续断 阿胶
功效:补肾,安胎。
主治: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

138、青蒿散  《普济方》
组成:青蒿 石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时气疫疠。

139、青丸子  《普济方》
组成:石膏 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身热不除。

140、青金丸  《丹溪心法附余》
组成:黄芩 天冬
功效:清肺消痰。
主治:肺火咳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41、和营止痛汤  《伤科补要》
组成:赤芍 当归 川芎 苏木 陈皮 桃仁 川续断 乌药 乳香 没药 川木通 甘草
功效:活血止痛,祛瘀生新。
主治:损伤积瘀肿痛。

142、保阴煎  《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 熟地 芍药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 生甘草
功效: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主治:妇女阴虚内热动血症。

143、明目槐子丸  《太平圣惠方》
组成:槐角 黄连
功效:清热明目。
主治:眼热目暗。

144、治消渴丸  《普济方》
组成:麦冬 黄连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消渴。

145、固阴煎 《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远志 炙甘草 五味子 菟丝子
功效: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

146、固下益气汤  《临证指南医案》
组成:人参 白术 熟地黄 阿胶 白芍 炙甘草 砂仁 艾叶
功效:益气养血,固冲止血
主治:妊娠期间,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147、泻肺汤  《审视瑶函》
组成:桑白皮 黄芩 地骨皮 知母 麦门冬 桔梗
功效:清肺泻热。
主治:肺经燥热证。

148、泻心导赤散  《医宗金鉴》
组成:川木通 生地黄 黄连 甘草梢
功效:泻心脾积热。
主治:心脾积热上发,口舌疮赤糜烂。

149、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广藿香 栀子 石膏 甘草 防风
功效: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弄舌等。

150、枇杷清肺饮  《医宗金鉴》
组成:枇杷叶 桑白皮 人参 甘草 黄连
功效:清宣肺热。
主治:肺热之粉刺。

151、退赤散  《审视瑶函》
组成:桑白皮 甘草 丹皮 黄芩 天花粉 桔梗 赤芍 当归 瓜蒌仁
功效:清肺凉血散血。
主治:白睛溢血之热客肺经证。

15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
组成:厚朴 生姜 半夏 炙甘草 人参
功效:温运脾阳,宽中除满。
主治:治脾胃气弱,运化迟滞,或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

153、养心汤  《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黄芪 茯苓 茯神 法半夏 当归 川芎 远志 肉桂 柏子仁 酸枣仁 五味子 人参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154、养金汤  《沈氏尊生书》
组成:生地 阿胶 杏仁 知母 沙参 麦冬 桑皮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开声
主治:肺阴亏虚证。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出声,口干咽燥,或呛咳气逆,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滑而数。

155、养脏散         《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 木香 丁香 川芎 沉香 肉桂       
功效:温中祛寒。       
主治:小儿腹痛,腹部中寒。

156、养荣壮肾汤  《叶天士女科证治》
组成:当归 川芎 独活 肉桂 防风 杜仲 续断 桑寄生 生姜
功效:补肾填精,强腰壮骨。
主治:肾虚精伤者,症见腰背疼痛,胫膝酸软,足跟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157 、养精种玉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功效:补肾养血。
主治:治肾亏血虚,身体瘦弱,久不受孕。

158、茯苓导水汤  《医宗金鉴》
组成:木香 木瓜 槟榔 大腹皮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桑皮 砂仁 苏叶 陈皮
功效:理气行滞,利水除湿。
主治:治妊娠水肿胀满,喘而难卧。

159、茯苓皮汤  《温病条辨》
组成:茯苓  薏苡仁 猪苓 大腹皮 通草 淡竹叶
功效:淡渗利湿。
主治:湿热弥漫三焦,头胀身痛,呕逆,舌白,渴不多饮,小便不利者。

160、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功效: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1: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161、茯苓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 杏仁 甘草
功效:宣肺化饮。
主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162、除瘟化毒汤  《白喉治法抉微》
组成:葛根 银花 枇杷叶 薄荷 生地黄 桑叶 川木通 淡竹叶 浙贝母 甘草
功效: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初起,症状轻而白膜未见者。

163、除湿汤  《眼科纂要》
组成:连翘 滑石 车前子 枳壳 黄芩 黄连 川木通 甘草 陈皮 荆芥 茯苓 防风
功效:清热除湿。
主治:脾胃湿热,外受风邪,风、湿、热邪相搏,上攻睑弦所引起的睑弦赤烂,眵泪胶黏,痛痒并作。

164、除湿蠲痛汤  《证治准绳》
组成:羌活 茯苓 泽泻 白术 陈皮 甘草 苍术
功效: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主治:风湿外客,周身骨节沉重酸痛,天阴即发。

165、举元煎  《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 黄芪 炙甘草 升麻 白术
功效:升举元气。
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症。

166、咳血散  《丹溪心法》
组成:青黛 瓜蒌仁 诃子 海浮石 栀子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止血。
主治:肝火灼肺,咳嗽痰中带血。

167、济川煎  《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实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气弱,大便不通,小便清长,腰酸背冷。

168、胃苓汤  《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甘草 茯苓 苍术 陈皮 白术 肉桂 泽泻 猪苓 厚朴
功效:健脾除湿。
主治:治脾虚湿胜,致成黄疸,或大便泄泻,小便清涩,不烦不渴。

1691、草果茵陈汤  《温病条辨》
组成:草果 茵陈 茯苓 厚朴 陈皮 猪苓 大腹皮 泽泻
功效:温化寒湿。
主治:足太阴寒湿证。腹胀,上腹不适,纳食不香,口粘不渴,舌苔灰滑。

170、胡黄连散  《普济方》
组成:地黄 胡黄连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

171、活络效灵丹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当归 丹参 乳香 没药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

172、神术散  《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藿香 砂仁
功效:除湿,理气,辟秽。
主治:治时行不正之气,发热头痛,伤食停饮,胸满腹痛,呕吐泻利。

173、栀子清肝汤  《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牛蒡子 柴胡 川芎 白芍 石膏 当归 栀子 丹皮 黄芩 黄连 甘草
功效:清肝泻火。
主治: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胁满闷,口苦舌干者。

174、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 炙甘草 黄柏
功效:清热除湿。
主治:皮肤发黄,发热,小便黄色,不欲饮食,舌苔腻。

175、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 茵陈 栀子 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176、顺经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丹皮 茯苓 沙参 荆芥
功效:补肾清肝。
主治:肾阴不足,肝气上逆之痛经。

177、荆防达表汤  《时氏组成》
组成:荆芥 防风 苏叶 白芷 橘红 杏仁 茯苓 生姜 建曲
功效:辛温疏表。
主治:风寒感冒。

178、宣毒发表汤  《痘疹活幼至宝》
组成: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壳 荆芥 防风 薄荷 甘草 川木通 连翘 牛蒡子 杏仁 淡竹叶
功效:透疹解毒,宣肺止咳。
主治:麻疹透发不出,发热咳嗽,烦躁口渴,小便赤者。

179、胎元饮  《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 当归 杜仲 白芍 熟地黄 白术 炙甘草 陈皮
功效:补肾固胎。
主治:治妇人冲任不足,胎元不安不固。

180、茜根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茜草根 黄芩 阿胶 侧柏叶 生地黄 甘草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不止,心神烦闷。

181、宣痹汤   《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汉防己 杏仁 滑石 连翘 栀子 薏苡仁 半夏 蚕沙 赤小豆
功效:清化湿热,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

182、通血散  《异授眼科》
组成:草决明 防风 荆芥 赤芍 当归 大黄 栀子 羌活 木贼 白蒺藜
功效:活血化瘀,疏通脉络
主治:脉络瘀滞之突眼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183、荆防四物汤  《医宗金鉴》
组成: 荆芥 防风 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功效: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主治: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184、莲肉丸  《普济方》
组成:莲子 茯苓
功效:健脾利湿。
主治:梦泄白浊。

185、消翳汤  《眼科纂要》
组成:密蒙花 柴胡 川芎 当归 甘草 生地黄 荆芥 防风 木贼 蔓荆子 枳壳
功效:养阴祛邪,退翳明目。
主治:天行赤眼之余邪未清证。

186、消风散  《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仁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甘草 川木通
功效: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止痒。
主治: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187、消瘰丸  《医学心悟》
组成:玄参 牡蛎 川贝母
功效: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主治:肝肾阴耗所致的瘰疠。

188、益胃升阳汤  《兰室秘藏》
组成:柴胡 升麻 炙甘草 当归 陈皮 人参 神曲 黄芪 白术 黄芩
功效:益胃,升阳,补气。
主治:经水不调,或血脱后脉弱食少,水泻日二、三行者。

189、桃花汤  《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 干姜 粳米
功效:温中涩肠。
主治:久痢不愈,便脓血,色暗不鲜,小便不利,腹痛喜按喜温等。

190、桔梗汤  《伤寒论》
组成:桔梗 甘草
功效:清热利咽。
主治: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口干。

191、凉血四物汤  《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黄芩 茯苓 陈皮       
功效:凉血活血。
主治:酒渣鼻。

192、桂枝柴胡汤  《症因脉治》
组成:桂枝 柴胡
功效:太少两解。
主治:寒伤少阳,寒多热少之证。

193、桂枝加黄芪汤  《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黄芪
功效:祛风散黄。
主治:黄汗症。黄汗,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

194、海桐皮汤  《医宗金鉴》
组成:海桐皮 透骨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椒 川芎 红花 威灵仙 甘草 防风 白芷
功效:活络止痛。
主治:治跌打损伤疼痛。

195、海藏紫菀散  《医学心悟》
组成:紫菀 知母 浙贝母 桔梗 阿胶 五味子 茯苓 甘草 人参
功效:补肺止咳。
主治:咳中有血,虚劳肺痿。

196、香附地榆汤  《普济方》
组成:香附 地榆
功效:凉血理气。
主治:小便不畅,尿血。

197、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 葛根 甘草 黄芩 白芍 羌活 白芷 桔梗 石膏
功效: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热,头痛肢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烦不眠,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198、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组成:陈皮 柴胡 川芎 枳壳 芍药 甘草 香附
功效: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199、桑白皮汤  《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组成:桑白皮 半夏 紫苏子 杏仁 浙贝母 栀子 黄芩 黄连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200、桑螵蛸散  《本草衍义》
组成:桑螵蛸 远志 石菖蒲 龙骨 人参 茯苓 当归 龟板
功能:调补心肾,固精止遗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燥口干,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01、栝蒌桂枝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仁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解肌祛邪,舒缓筋脉。
主治:太阳柔痉体强证。症见项背强直,肢体拘急,发热,恶风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而迟或兼弦。

202、调元散         《活幼心书》
组成:山药 人参 茯苓 茯神 白术        
功效:调补元气。
主治:元气不足,颅囟开解,肌肉消瘦。

203、调肝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山药 阿胶 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巴戟天 甘草
功效:补益肾水,养血止痛。
主治:主妇人肾水不足,肝气不舒,行经后少腹疼痛。

204、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卷三
组成:柴胡 瓜蒌仁 当归 红花 甘草 穿山甲 大黄 桃仁
功效:疏肝通络,活血祛瘀。
主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