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回复: 4

[四季、环境、睡眠起居养生] 立秋过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管理、应对之法和养生方法

[复制链接]

1

主题

1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12-3 18: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秋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对心血管系统是个不小的挑战,那么中老年人应该如何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管理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认为,在立秋之后,对于中老年人心脏系统确实有很大挑战,立秋之后,在秋天乃至冬天这个过程,血压波动会更大。所以立秋开始,到秋冬交际,对于我们所有的中老年人:

首先,有心血管病的,要更加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心血管病,不管是高血压、冠心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让吃的药要吃,同时要吃够剂量,把血压、血脂、血糖都控制到一个理想的水平,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所有的病人都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也包括不吸烟,限制喝酒,然后不要久坐等等。这些严格控制之后,我们的心脏就会更安全。秋冬季节温差开始变化,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只要有耐心,把医生的要求严格执行,同时又特别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日常的饮食、运动等,心血管病就是秋天来了也不怕。冬天更冷,心血管病的危险更大,但是经过秋天的准备,把危险控制到最低,到了冬天也会安然无恙。

最后总结就是两句话,第一,要特别认真地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规律用药,及时看门诊复查,甚至个别情况下需要做手术。第二,秋天了,要为冬天做准备。有心脏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持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把我们的心血管病可以控制到尽量理想的水平。

1

主题

1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4-12-3 18: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心血管病出现的危及生命的症状及其应对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秋季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慌、四肢麻木等症状,请问哪些情况可能会危及生命,该如何应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认为,这个问题临床非常重要。到了秋冬季了,哪些是危险的心血管病?我们在中国最常见的就是脑卒中,俗话说的中风。中风就是血管破裂、血管出血,或者心脏血栓经过血液到脑子里。表现是什么?第一,最常见的是肢体不能运动,一侧的肢体,上肢、下肢不能运动,或者口角歪斜、流口水,说话说不利索,更严重的,直接严重到头痛、头晕甚至昏迷。这种脑卒中,尤其是急性的发作,极其危险,重的这一次就要命,轻的也会有后遗症。特别轻的只有1/3,肢体运动能够完全恢复,但是这只有1/3。除了这些,两年之内1/3会导致死亡,1/3会遗留肢体运动障碍,或者说话语言障碍的后遗症。所以一旦你怀疑发生脑卒中,病人还有家属都应该知道,要争分夺秒地把他送到大医院的急诊科。为什么?到了急诊科,用最快的方式做手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放一个导管到脑子里面把血栓取出来,病人可能很快就恢复好了,胳膊、腿就能动了,这是救命的,还可以减少后遗症。还有一些可以做溶栓治疗,把血液打上溶栓药,让血栓化掉。所以最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前两个,一个是中风,中风是大家要有概念,争分夺秒地打120到大医院,小医院做不了这个手术。

第二个危险是心肌梗死或者不稳定的冠心病,我们叫急性冠脉综合征。什么叫急性心梗呢?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血管的病变、斑块不稳定导致心肌坏死了。心肌梗死一次有30%的死亡率。当我们到了医院,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降到了5%,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某某病人或者我们听到一些亲友、朋友突然去世了,50、60、70多岁,这些猝死,绝大多数都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有什么表现?胸口剧烈地疼痛,或者说胸闷,就像压了一个大石头一样,这种情况下,10分钟、20分钟还不好,患者就要知道可能发生心梗了,这时候和脑卒中一样,打电话,家里人争分夺秒到医院,到了医院就安全了。同时,到了医院可以紧急放支架,就像脑中风一样,紧急放支架不但能救命,还可以减少将来心力衰竭后遗症。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的冠心病也可能是有危险的,平时运动,包括你有冠心病,放了支架或者吃药,每天可以慢跑步或者快步走几公里。但是现在你突然发现,走路600米、800米,胸口憋闷或者疼痛,我们叫心绞痛,心绞痛不一定是疼,憋、闷都算,这种情况休息两分钟就好了,明天同样速度慢跑步、快步走,一模一样,到了800米、600米又来了,这就说明你出现了心绞痛,过去的药物不够用了,你需要到医院加强药物治疗,或者放支架。出现了不能解释的胸口憋、闷、疼,十分钟还不好,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你今天或者最近就要心梗了,当天立刻到急诊,你多去十趟急诊避免一次心梗都值得做。同时我们刚才说,本来慢步、跑步、快步走没有出现症状,而现在出现症状了,意味着最近几天要到医院看病了,因为心绞痛在加重。

第三方面是心力衰竭。我得过心梗,年龄大了,或者原来有高血压,心脏扩大了。什么表现呢?就是夜里睡觉躺不平,后半夜要坐起来,过去我夜里起来去洗手间,老年人说“起夜”,但是我年龄大了,我可能要去洗手间一次,实际上我们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就是夜间心衰加重了,躺了一定时间必须坐起来,呼吸增加减少我们叫肺瘀血,这种情况过去没有,而现在后半夜总是憋醒了,要坐起来,这就是左心衰加重了。

心衰还有一种表现,知道我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我有高血压、心脏扩大,但是过去一口气能爬三楼,快步走一口气能走2000米,现在我走上300米、500米就气喘吁吁,过去能上三楼现在上二楼就要休息,你就是心衰加重了。这种情况下就要到医院找专家、找医生调药,加强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否则的话心衰急性加重达到肺水肿,憋得躺不平,这种急性发作会有生命危险。通常心脏病危险的最常见的三种情况,就是中风、心梗或冠心病加重和心衰加重,这些大家要有个基本的知识,你就可以预防大部分,争分夺秒,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你的危险就可以大幅度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4-12-3 1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


立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天气也将呈现出中午热、早晚凉爽的特点。请问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可以推荐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认为,这是特别常见的问题。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秋冬要交际了,我们所谓的养生就是生活习惯健康的、良好的方式,就是健康生活方式,心血管强调健康八要素,其中五条都可以得满分,饮食、运动、体重、睡眠、不吸烟,还有三个要素,血压、血脂、血糖,还有些遗传因素。如果按照医生要求把血压控制好,把血糖、血脂控制好,危险也可以大幅度减少。

八要素我们经常打分,如果是50分以下或者更低,你寿命如果是50岁的话,平均会减少好几年,比如7年、8年。反过来呢,如果80分以上,你的预期寿命就可能延长。整个养生,就是按照心血管健康八要素,养成最良好的习惯。饮食丰富的营养,同时不能胖,它两个一点都不矛盾。同时,老年人避免久坐,更不要说老躺着。即使是心脏病,也可以在医生同意、指导的情况下,充分的运动,这些都是我们良好的习惯。

秋天了,月饼很好吃,我们要吃火锅,油和肉也很多,这些都要尽量避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8 17: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9月22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在气温下降之后,我们会面临寒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加上天气逐步干燥、饮水不足等都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气温下降之后,我们运动、生活规律也会受一些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吃的食物相对来说热量较高,甚至在室内抽烟,或者饮酒过度,这些都可以引起胆固醇、血脂的升高,加上运动过少,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同时,秋分之后,由于白天的时间相对来说变短,日照的时间减少,会影响人的心情,这时候我们情绪波动就比较大,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心绞痛等疾病。
      所以说在秋分时节,大家要注意保暖,尤其在我们外出的时候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在天气骤变的时候或者在寒冷天气里久待。
      同时要均衡饮食,提倡少盐、少油、少糖,在秋分的时候要更加注意饮食的多样化。最容易记的方法就是每天吃的肉类不要超过一个拳头大小;一天的主食不要超过两个拳头大小;要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应该相当于三个拳头大小的水果、四个拳头大小左右的蔬菜,目的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对于我们改善身体状况是有益的。
     同时我们要进行适当的、规律的运动,比如说散步、打太极拳,有时候外面的天气太冷,可以在室内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包括适度的哑铃运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到冬天之后过分的情绪波动,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以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甚至有心梗和脑梗病史的人,这时候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是不是能够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是不是出现大的波动,出现大波动的时候应该主动调药,甚至有些人没有依从医生的医嘱自动停药,应该及时把药服上。通过一到两天药物的调整,还不能达标的,应该到医院诊治。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出现头晕、胸闷、不舒服的症状,尤其要关注,尽管以前你的血压、血糖、血脂是正常的,这时候你也要监测,如果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请及时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8 19: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后期康复特别重要,该如何制订康复计划?康复治疗是不是越早越好?康复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什么?如果康复结果达不到预期应该怎么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表示,大家知道,脑卒中之后的康复治疗是除了溶栓之外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脑卒中在急性期后,应该尽早在病情平稳之后开始康复治疗。几个观点需要跟大家澄清。
     第一点,卒中之后的康复治疗应该由神经治疗专业团队来进行,普通的理疗团队难以达到卒中的有效康复治疗。
     第二,康复治疗要越早越好,所谓越早越好,就是病情稳定24小时之后就进行康复治疗。
     第三,康复治疗是个体化的、长期的,随着康复治疗应该有些轻中度的患者能够恢复到正常生活自理水平,住院时候一般是有限的,出院后回到社区,除了要自我康复之外应该定期找康复师调整康复姿势,不正确的康复姿势,会增加残疾可能。
     第四,康复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在住院期间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同时在后期还要注意慢性病的预防。有些人认为在康复期间就可以把以往的慢性病防控药物停掉,导致一边康复、一边发生新的中风。这四点是康复治疗的关键。
     应该说家人要关注患者的康复效果,要是患者达不到预期康复的效果,应该请医生尽早对原康复计划进行重新评估。同时家属应该给患者更多的关心关爱,应该加入到患者康复计划中来,心理上的关心和支持也是避免他们焦躁,能够得到良好康复效果的重要保障。(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9月22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编辑:启疾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