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回复: 4

[情志、乐娱、运动养生] 《菜根谭》养生智慧:治身养性 克己博爱

[复制链接]

2

主题

10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2-28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菜根谭》,明代洪应明著,全书共六篇,篇目依次是《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补遗》,融儒、释、道于一炉,其中涉及到治身养性、抗衰老等养生方面的内容亦复不少。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籍贯、生卒年代,事迹等都无法考证。从他的作品推测,应是一位勤于耕耘稼穑的布衣之士。

《菜根谭》以菜根命名,蕴含着作者的多层含义。

一、蔬菜营养丰富,美味甘甜,清醇爽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佐餐佳品。但菜是由根而发的,因而,人生在世之修身处世,就须厚培其根,而寻根就是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和理解;

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多重视菜叶、菜茎,每每轻视菜根并遗弃,而对待修身处世之道,则应重视其根本,不可等闲视之;

三、菜根的口味远不如菜茎、菜叶,但一些贫困的人,常常把菜根当作蔬菜食用,吃起来也很有滋味。作者希望世人阅读《菜根谭》,也同咀嚼菜根一样,能够从中体会出一些人生意味来。

《菜根谭》谈论的人生哲学有三点 首先是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乐于接受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不存非分之想,不做非分之事;其次是克己博爱,厚以待人,抑欲制怒;再次是提倡心地坦白,光明磊落,慎于独处,做一个正人君子。所有这些,虽是为人之道,却无不尽含养生思想在内。

在心理养生方面,《菜根谭》说才能美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就是才思敏捷的人,宜虚心多学多问以平抑其急躁傲慢的心理;易激昂亢奋的人,应当用合乎道德的品性,以融其发自内心的偏颇性情和态度,这样,才是长寿之道。又说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胸怀宽广的人,常会把自己所居的小屋,视之如天之广阔宽大。还提出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认为宇宙间不可一天没有和霭安详的景象,生活中也不可一天没有喜乐欢庆的气氛。

《菜根谭》在不少篇章中都强调克己博爱,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节制欲望,要能制怒,要清心寡欲,使各种怒火抑而不发。《修省》篇中十分形象地说人欲从初起处剪除,便以新刍剧斩,必以尘镜复明,其光彩更新。并在《应酬》篇中提出了节制欲怒的方法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个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调之,其道只在一个恕字。制怒的关键在善于控制,把欲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才能使精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益寿延年。

在饮食养生方面,《菜根谭》说浓肥甘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爽口之味,皆腐胃烂肠之药,五分便无殃。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提倡食宜清淡,认为过于浓稠、肥腻、太甜、太辛辣的食物,不能作为营养的真效食品,真正品味高的食品是清淡的;爽口好吃的食物,以少量为宜,多食则易损伤胃肠。

此外,《菜根谭》对中老年人疾病成因的认识,也很有见地,说老来疾病,均为壮时所作。认为中、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大多数是少壮时逞欲、逞性所潜伏下来的。这种说法对于抗老防衰应从青壮年做起的养生医学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1

主题

16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28 12: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菜根谭》,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具有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热衷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潜心研书立文,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体会、读书心得和生活参悟挥洒笔尖,著成三百多则错落有致的语录世集。《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是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8 1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晚清近代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分为221个条目,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全书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意境深远。
     《围炉夜话》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成书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人生的情境,使该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的见解在汉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立身三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8 12: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创作、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年)的小品文集《小窗幽记》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一千五百余册,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对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的追求。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的《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三大奇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28 12: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应明《菜根谭·修身》简解

00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个人要想练就纯金美玉般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如同烈火炼钢般经历艰苦磨练;一个人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功绩,必须如履薄冰般经历险峻的考验。

002.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一念之差铸成错事,便觉事事不如意,处处难作为。因此,防止出错应当如同防止借以渡海的浮水皮囊出现缝隙漏洞一样,哪怕针眼大小的漏洞也不行。万种善良品德齐聚一身,才能让一生不再感到有什么惭愧。因此,修练善良品德应当如同培植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需要凭借众多树木的支撑扶持一样,需要多多积累善良品德。

003.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但在闲暇时一定要及时检点反省自己,以减少过分举动之类的错误。行动时的各种设想,如能预先心平气和地周密规划部署,行动时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和各种妄念。

004.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做了好事总想着趁机抬高自己超过别人,给人一点恩惠总想着借此结交好友,做了点功德总想着让世人惊骇,树立节操总想着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好的思想中的不良倾向,也是追求义理道路上的障碍,最容易混杂夹带,最难拔除。这些私心杂念必须全部清除干净,断绝它的萌芽之根,如此才能显现人心向善的真实本体。

005.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能够轻视富贵,心中却摆脱不了渴望富贵的心思;能够重视名义,心中却念念不忘名义之外的名声。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并没有摆脱世俗的影响,而内心世界存有各种私心杂念。这些私心杂念不消灭干净,则如石头之下的小草,一旦石头移去,小草就会重新生长。

006.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社会的纷乱骚扰固然会沉溺心志,而归隐山林的枯燥寂寞也让人心气渐消。所以读书做学问的人应当从自己的内心寻求安静闲适,以保持本我志向不受干扰;也应当适当地从事一些恬淡愉快的活动,以培养圆通机变的心机。


007.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过去的错误不可以保留,否则它会寻得机会再次萌发,其中的世俗之情终要伤害你的义理情趣;现在正确的也不可以过于执着,过于执着就会激起心中残存的私心杂念,如此则义理情趣又为情欲所控制。


008.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无所事事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闲杂念头,有事忙碌时则想想自己有没有粗率浮躁意气用事,人生得意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骄傲自负的言语和表情,人生失意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怨天尤人。经常这样反省检点自己,最终会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越来越少,以至于无,这才是做学问到了高境界。

009.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读书人要有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才能学到随机应变、用之不尽的奇妙智慧。


010.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要想建功立业,就要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如果心存哪怕一丁点羡慕虚名的念头,就难成正果。要想修心养德,就要专心于心性道德的修养。如果总想着计较功利得失,则落入世俗之中。


011.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不要让自己忙忙碌碌,但在闲暇之时找些事做,可以让自己避免陷入懈怠懒惰之中;不要让自己心志放松,但在高度紧张之后适当放松,可以让自己心气高涨,精神振奋。

012.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钟和鼓形体空虚,为了声音的传布而招致敲打撞击;麋和鹿本性喜欢野外奔跑,因贪恋豢养的舒适而被羁绊,失去自由。可见,追求声名会招致灾祸,贪图利欲会涣散心志,读书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努力清除这些东西。

013.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每一念头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可以避开冷枪暗箭的攻击;洁身自好不染纤尘,这样就可以冲破天罗地网般的各种威逼利诱。


014.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哪怕存有一点点不忍心的想法,就可以让百姓或万物获得生长的机会;哪怕树起一点点不作为肯舍弃的气度节操,也是形成支撑天地的基础。所以,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对一虫一蚁也不忍心伤害,对丝线小利也不去贪占,这样就可为世间万物安立生机,为天地人间树立心魂了。


015.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拨去人世间的尘俗气氛,胸中便没有各种欲望或是人情冷漠的煎熬折磨;消除抛却内心里的鄙俗吝情,眼前便时常会有明月清风,心胸何等酣畅。

016.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读书做学问的人,如果于一动一静、一闹一静中操行殊异,这还是缺少锻炼、心神混杂未成熟的原故。必须修炼操行涵养,于风平浪静中看到鸢飞鱼跃,于狂风暴雨中看到恬静风光,这才显出以不变应万变、视万物如一之高妙修养。

017.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心似一颗明亮的珍珠。用物质欲望遮蔽它,犹如明珠混杂于泥土沙石,清洗起来还算容易;用才情见识包装它,犹如明珠被装饰上白银黄金,要清洗辨认最为困难。所以读书做学问的人不担心染有毛病,而担心这些毛病难以根除;不害怕做事有何障碍,而害怕追求义理之路上障碍重重。

018.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我的身躯如壳,看破了,则万物皆空,就可以虚心学习义理;我的性命实存,须是认真对待,如此则学会各种道理而让心灵充实,心灵充实就不会受物欲的侵扰。

019.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脸面上洗去十层盔甲般灰尘,容貌才净洁而不令人生厌;心胸中涤荡数斗尘土,谈吐才会让人感到有滋有味。要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洗澡。


020.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将自己心之本来彻底完善,才可以说了然自己的心性;阅尽世间的常识道理,才有资格谈论超脱人世的道理。


021.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我果真是炼钢的洪大火炉,何必担心坚硬金属笨重铁石难以熔炼?我果真是巨大的海洋长长的江河,何必担心四处横流的污浊沟渠的不能容纳?

022.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白天做了欺负人的事,夜深人静时难免自感愧疚;年轻时丧失意志,年老时只能留下悔恨和悲伤。

023.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用积聚货物财产的心思积聚学问,用求取功名的意志追求道德,用爱护妻子儿女的心意敬爱父母,用保持爵号官位的策略保卫国家,或这样或那样,其心思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不是从普通人的角度看,而是从圣人的角度看,从追求至高人品的角度看,其差异判若天壤之别了。你难道还不猛醒吗?

024.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
一个念头的慈爱祥和就可建立百般幸福的根基,而要开启万般善良的大门,最好的办法是抑制自己的任何一点点私心杂念。

025.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只有堵塞个人物欲之路,才能开辟道德义理之门;只有摈弃凡尘世俗之累,才可担当圣人贤达之责。

026.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忍得别人性情上的偏狭,就是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消除自家人的怨恨纷争,才可称得上有如火海内栽种莲花的功夫。

027.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事理因为别人的劝导而领悟的,难免有些领悟有些依然迷惑,总是比不上自己搞清楚了来得透彻;意境兴致从外界情境得到的,似有所得还有所失,总是比不上自己内心感悟到的来得安逸快乐。

028.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情感志趣相同之处即为人的秉性,舍弃了情感志趣,人的秉性也就找不到了;众人公认的欲望欲念就是义理,没有了欲望欲念,义理就说不清了。所以,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不是消灭情感志趣,只是不宜遇事冲动而已;也不是禁绝欲望欲念,只是希望适当克制而已。

029.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想要在遭遇变故时不仓促慌忙,平时就应当深思熟虑,意志坚定;想要在临死时不再贪惜留恋什么,活着时就应当凡事看得轻淡些。

030.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一念之差,一生所行善事足可丧失殆尽;一生谨慎检点,也难掩盖曾经犯过的一次过错。

031.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
清晨起床时即审视反省自己,此时心气较平静,性情未萌动,更能把握自己的内在本性;一日三餐中可以学习体验人世百味,如果饭菜味浓而不欣喜,清淡而不厌弃,这就有了扎扎实实的处世功夫。(行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