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好正经

[中医名词] 道地药材之鄂地道材“1+10”(荆楚药材)暨十大楚药及鄂优十六味、赣十味暨赣食十味、宁六味、新五味

 火.. [复制链接]

2

主题

13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6-23 20: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之乡之盐池县和杭锦旗

巨擘 发表于 2025-6-20 22:27
1.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 ...

甘草也是内蒙古的道地优势药材品种之一。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获“中国生态甘草之都”称号,其库布齐沙漠腹地的西北沟甘草以药用价值高、微量元素丰富成为行业标杆。‌‌‌‌跟这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的甘草有的一拼。看来盐池县是吃老本,而杭锦旗却是后来居上的势头,内蒙古积极作为,宣传得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6-23 20: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品种与分布、鉴别及被宁新蒙甘四省评为道地药材优势品种

糖然 发表于 2025-5-28 11:58
宁六味:是指原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种特色道地药材:枸杞子、甘草、黄芪、锁阳、银柴胡、黄芩。 ...

甘草也被新疆、内蒙古和甘肃列为道地药材优势品种,分别列入“新五味”、“蒙十味”和“十大陇药”。


一、甘草品种与分布

甘草原产于我国,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全球共有20多种,其中2020版《中国药典》对甘草的收录有3个品种:甘草(主产于宁夏、内蒙古一带)、光果甘草(欧洲、中东一带,我国新疆阿勒泰)、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一带)。我国甘草的3大产区依次为为:甘肃、内蒙古、新疆,其他如宁夏、山西、河北、东北也有少少量种植。

南北朝时记载以“甘肃、陕西”产区品质为佳;唐代时以“内蒙古”产区为佳,宋明两代时“陕西、山西”产区品质为佳;清代以后,东北和内蒙古甘草为市场的主流。民国之后形成了统一的以内蒙古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是甘草的道地产区。该地处我国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非常适合甘草的种植及生长,目前流通的甘草以该地区的品质最佳,内蒙古甘草又被称为"梁外草”。

二、甘草道地产区的鉴别

内蒙古和甘肃甘草区别主要看甘草皮的纵纹,内蒙古的纵纹色相对较深,而甘肃的纵纹相对较浅,看起来皮更平滑。

内蒙古和新疆甘草的区别主要是尝味道,内蒙古的味道甜,而新疆的先苦后甜。

三、硫熏甘草鉴别

硫熏甘草还是按常规的硫熏2大特点:1、味道有酸味和刺激性气味;2、硫熏甘草表面偏白,而优质的甘草表面偏黄。

四、甘草品质优劣鉴别:


1.皮红肉黄为佳:内蒙古的甘草多为皮色棕红,肉质偏黄,而皮色棕灰肉质偏白的甘草品质相对较次。
1.png

2.片大小:甘草片或甘草的直径过大过小都不好,一般选择直径在0.8-1.2的品质较佳。

3. 片型:甘草主流的片型有圆片和斜片,两者无关品质好坏,而是涉及到性价比,斜片需要人工一根根切,成本高,价格高,推荐圆片性价比更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

回帖

3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2
发表于 2025-6-25 09: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泡芙 发表于 2025-5-27 21:29
赣十味:为江西省的枳壳、车前子、江栀子、吴茱萸(中花)、信前胡、江香薷、蔓荆子、艾、泽泻、天然冰片 ...

赣十味 ‌是指江西省的十种主要中药材,包括枳壳、车前子、江栀子、吴茱萸(中花)、信前胡、江香薷、蔓荆子、艾、泽泻和天然冰片(龙脑樟)‌。这些药材的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江西省的不同地区。

    ‌枳壳‌主要产于 宜春市袁州区、樟树市和新干县等地‌。
    ‌车前子‌主要产于 上饶市 等地‌。
    ‌江栀子‌主要产于 吉安市 永丰县等地‌。
    ‌吴茱萸(中花)‌主要产于 鹰潭市 等地‌。
    ‌信前胡‌主要产于 抚州市 等地‌。
    ‌江香薷‌主要产于 九江市 等地‌。
    ‌蔓荆子‌主要产于 宜春市 等地‌。
    ‌艾‌主要产于 南昌市 等地‌。
    ‌泽泻‌主要产于 九江市 等地‌。
    ‌天然冰片(龙脑樟)‌主要产于宜春樟树市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6-29 1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宇琪 发表于 2025-5-29 21:07
其实,湖北有鄂食八宝:阳藿、花椒、木耳、香菇、天麻、莲子、绞股蓝、板蓝根 ...

板蓝根在90年代“红眼病”泛滥时期,可是个“红药”,成药板蓝根注射液、板蓝根冲剂简直是供不应求,山上的板蓝根被掐取茎叶、刨根泡茶,很是兴盛。连2003年爆发“非典”时都是“神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6-29 13: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糖然 发表于 2025-5-28 11:58
宁六味:是指原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种特色道地药材:枸杞子、甘草、黄芪、锁阳、银柴胡、黄芩。 ...

宁夏 “重点培育药材”:枸杞子、甘草、银柴胡、菟丝子、膜荚黄芪、小茴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7-3 20: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莲花种类和分布

广骏 发表于 2025-5-28 21:27
新五味:为新疆原产的天山雪莲、伊犁红花、管花肉苁蓉、新疆阿魏、光果甘草这五种核心道地药材
      1.天 ...

     雪莲花别名有雪莲、雪荷花、大拇花、大木花等,为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大苞雪莲花(又名:新疆雪莲花)、鼠曲雪莲花、水母雪莲花、三指雪莲花(又名:藏雪莲)、槲叶雪莲花的带根全草入药。其主要产区包括新疆 、青海 、四川 、西藏 等地。具体来说,雪莲在青藏高原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6000米的高山流石坡和雪线附近的碎石间。在这些地区,雪莲通常生长在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环境中,年平均气温较低,氧气含量也较低。
1.png
     1.新疆:雪莲在新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天山地区,尤其是在海拔4800-5800米的高山流石坡和接近雪线的碎石间。
1.png

     2.西藏:雪莲在西藏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生长在那曲地区以及周边的高海拔山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极端寒冷,氧气含量低,但雪莲依然能够茁壮成长。
1.png

     3.青海:雪莲在青海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祁连山 、门源 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极为恶劣,但雪莲依然能够适应并生长。
1.png

     4.四川:雪莲在四川的分布包括乡城 、汶川 、甘孜 、松潘 、德格等地,这些地区的高山草地、山坡多石处、溪边石隙处是雪莲的主要生长地。
1.png

     虽然这些雪莲均可入药,但品质却各有差异。通常,大型雪莲如绵头雪莲花和大苞雪莲花(新疆雪莲),因其产量丰富、质量上乘而备受推崇;而小型雪莲花如水母雪莲花,其质量则相对一般。



相关阅读雪域高原的“神草”雪莲花的神奇功效和辨别选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当七味

任波 发表于 2025-6-14 20:41
十大楚药: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

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丨“武当七味”系列报道①苦虎杖带来“甜日子”


  编者按: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毓秀钟灵的生态禀赋,赋予了十堰发展中医药的沃土。我市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原产地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孕育了虎杖、连翘、黄精、黄连、苍术、白芨、天麻等“武当七味”。近年来,我市将中药材产业列入“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并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进行培育,着力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即日起,本报推出“武当七味”系列报道,全景呈现我市大力发展以“武当七味”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敬请关注。



  6月的房县,暑气氤氲,蝉鸣阵阵。在青峰镇杨家院村的药材种植基地,连片的虎杖宛若拔地而起的绿色屏障,3米多高的茎秆顶着椭圆叶片,在风中翻涌成浪。数十名头戴遮阳帽的农户手持小锄灵巧地穿梭其间,弯腰拔除杂草。

  “现在精心管护,虎杖才能长出最饱满的根茎。”种植大户段汉波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这片生机盎然的“绿海”,正承载着乡亲们致富的新期望。

“黄芽杆”点绿成金富农家

  虎杖,又名花斑竹、酸筒杆,味微苦、性微寒,其嫩芽可作时蔬,根茎深加工价值可提取白藜芦醇等高附加值成分。经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及调节血脂等功效,是高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在房县,虎杖被当地百姓称作“黄芽杆”。十载光阴流转,当地农民未曾料想,昔日寂寂无名的“黄芽杆”,如今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段汉波,正是这场从“草”到“宝”嬗变的亲历者与推动者。2016年,年仅24岁的他捕捉到外地客商高价收购虎杖的信息,抱着尝试的心态承包了100亩闲置土地开始育苗。第二年,他便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彼时虎杖面临发芽率低、根系弱、产量受限等难题。辛苦劳作一年,收益甚微。

  转机,始于科技力量的加持。湖北医药学院、市农科院科研团队的到来,为种植户带来曙光。随着“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房县挂牌成立,张勇洪博士带领团队成员深入村落,细致调研虎杖的野生生长环境与习性特征。为帮助当地种植户突破技术瓶颈,团队成员手把手传授选地、育苗、管护技术:根据虎杖喜阴湿、忌积水的特性,精准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通畅的地块;采用科学的集约化育苗方法,成功将发芽率从不足50%大幅提升至85%。

  “以前靠经验摸索,现在靠科学技术!”段汉波感慨地说。科技赋能的效果立竿见影,如今他的虎杖亩产量从5吨跃升至7吨,种植规模也扩展至1000亩。依靠虎杖,他不仅成就了自己,更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共同种植。在引入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后,他经营的虎杖产业年营收突破1000万元大关。

科技赋能破解“成长烦恼”

  科技赋能虎杖产业突破性发展,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的精耕细作,更贯穿于深加工环节。

  “‘房县虎杖’在2016年荣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后,像段汉波这样的种植大户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房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钱尔林介绍,当前该县虎杖种植面积约1万亩,曾经靠零散采挖的山间野植,如今已发展成一条生机勃勃的完整产业链。

  位于房县城关镇东城工业园的湖北省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驱动虎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关键引擎。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已具备年产200吨白藜芦醇的能力。

  走进三鑫生物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发酵罐运转不息,提取罐弥漫着特有的草药清香,工人们正有序地将上一年采收储存的虎杖根茎投入生产线。

  “这些洁白的晶体就是白藜芦醇,被誉为‘植物黄金’,它们是高端保健品、化妆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仁平展示着产品介绍,公司经过多轮生产工艺优化,先进的发酵工艺使白藜芦醇提取率提升20%,膜分离技术则保障产品纯度达99%。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我们也通过技术手段‘变废为宝’,制成高效的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净’、物尽其用。”张仁平说。

  目前,该公司年加工虎杖原料逾1万吨,产品不仅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更成功进军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尤为可喜的是,该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发的虎杖提取物系列化妆品,已进入市场试销阶段,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这条持续完善壮大的产业链,直接带动了产业链上1000余户、3000多名村民的就业增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彰显。

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虎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有力支撑。

  张勇洪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不仅走遍全国收集虎杖种质资源,更在房县建成了国内首个专业虎杖种质资源库,已成功保育珍贵品种37个。团队还运用基因组测序等先进手段,成功解开虎杖高产抗逆的“秘密”,精准定位了与白藜芦醇等活性成分高效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序列。这些立足源头创新的重要突破,直接指导了市场主体编制标准化的虎杖种植技术规程,成功将虎杖有效成分含量整体提升30%。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虎杖总面积已达5.55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1.78万亩,综合产值约7700万元。房县虎杖成功入选“湖北省五大特色药材”,湖北医药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植物抗逆和根系构型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药用植物虎杖生产的应用》,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我们不仅要把论文写在实验室里,更要写在房县广袤的土地上,写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张勇洪说,目前,团队正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虎杖膳食纤维饼干、保健饮料等系列功能性食品,推动虎杖产业不断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从山野间无人问津的寻常野草,到声名远播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单一的原料采挖,到集科学种植、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我市虎杖主产区房县,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在壮丽的秦巴山野间,奋力谱写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振兴新篇章。(转自 长江网  来源: 十堰日报  记者:纪枫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观 发表于 2025-7-14 11:06
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丨“武当七味”系列报道①苦虎杖带来“甜日子”

  编者按: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

“茅苍术保卫战”:一株道地药材的逆袭之路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魏霭琼 通讯员袁福国、王静、张莹莹)2024年9月,一则来自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公示通知,让茅苍术研究团队的同志们红了眼眶。这份《苍术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意味着湖北道地药材茅苍术终于获得了与其品质相匹配的国家标准认可。

“我们终于把这个国家优势道地药材的标准完善了,能让老百姓用上好药。”茅苍术研究团队的同志们摩挲着公示文件,十分激动。这份看似普通的文件背后,是一场历时三年、跨越千里的“茅苍术保卫战”。

中药材市场怪象 优质药材“墙内开花墙外香”

苍术,这味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功效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举足轻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苍术分为北苍术和茅苍术两个主要品种,二者成分特点迥异:北苍术苍术素含量高,挥发油含量低;茅苍术则恰恰相反。

2021年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中药检验研究中心在承担国家中药饮片抽检专项时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市面上90%以上的苍术样品都是北苍术,茅苍术难得一见。这一发现与湖北十堰地区茅苍术的种植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在十堰郧西县,3万亩苍术种植基地郁郁葱葱,年产药材千余吨。但令人唏嘘的是,这些优质茅苍术大多漂洋过海,成为日本、韩国药企的“座上宾”。“日本和韩国一家药材公司一年就要200吨茅苍术。”十堰市中药材协会理事雷永说,“但在国内,因为药典标准不完善,我们的茅苍术常常达不到标准,药厂不敢收。”

标准偏差让产业受阻 道地药材遭遇“水土不服”

带着疑问,省药检院研究团队踏上了调研之路。从河北承德到内蒙古赤峰,从江苏句容到湖北英山、罗田,他们走遍了全国主要苍术产区。调研结果令人深思:不是茅苍术品质不好,而是现行药典标准与茅苍术的特性“水土不服”。

原来,2020版《中国药典》对苍术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要依据苍术素含量,而这恰恰是北苍术的优势指标。茅苍术虽然挥发油含量高、药效显著,却在“考试”中屡屡“挂科”。

这一标准偏差导致了如今的局面:优质茅苍术在国内市场举步维艰,不得不远走他乡;而国内市场则被北苍术占据。道地药材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农民收益受限,产业链发展受阻。

多方携手突围困境 三年磨一剑重塑标准

突破困局的唯一途径,便是申请修订苍术标准,湖北省药监局携手湖北省药检院、十堰分局一起开启破局之战。

于是,2022年湖北省药检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向国家药典委提交了苍术标准修订建议。与此同时,湖北省药监局也开展了全省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的调研工作。“我们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给省药检院进行了综合反馈。” 省药监局注册管理处副处长马明说,湖北省药监局的调研工作也为标准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年,国家药典委正式对苍术标准制定立项,湖北省药检院专家团队扛起了这一重任。团队再次奔赴各地,采集了40批样品,对化学成分分布进行系统研究。“我们要更客观地反映药材的化学成分特点,让标准更完善、更合理。”省药检院中药检验研究中心副主任肖凌解释道。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修订草案终于出炉:茅苍术执行挥发油高标准,北苍术侧重苍术素指标。这一差异化标准的制定,既尊重了不同品种的天然特性,又确保了药材质量,实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中药标准化时代到来 道地药材迎来“春天”

标准修订的涟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十堰的茅苍术种植户们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国内药企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道地药材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一案例为其他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药材生长是根据自然环境来的,我们的标准应该尊重这种自然规律。”这句话道出了中药标准化工作的真谛。在这场“茅苍术保卫战”中,科学精神与务实态度的结合,让一株道地药材实现了完美逆袭,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写下了生动注脚。这不仅是标准的胜利,更是对中医药文化根源的守护。

3月25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颁布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经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当七味”系列报道④ 茅苍术迎发展“春天”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将正式实施。这一国家药品标准的重大更新,对我市道地药材茅苍术而言,不仅是一次标准迭代,更是重塑国内药材市场地位的历史性机遇。全市6.66万亩苍术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药典革新,茅苍术有了“名分”


苍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祛风散寒、燥湿健脾等功效。长期以来,苍术市场素有南(茅苍术)北(北苍术)之分,二者各具特色。然而,现版药典以苍术素含量作为质量评价核心指标,这使得苍术素含量仅为北苍术20%至30%的秦巴道地药材茅苍术陷入困境,难以在国内市场流通。

“虽然十堰等地的茅苍术在国内市场遭受冷遇,但在日本、韩国等地却广受市场欢迎,仅十堰每年出口至东亚、东南亚的茅苍术就达千余吨。”湖北省药监局十堰分局干部张莹莹说。

“苍术素含量不算高,但茅苍术的挥发油含量是北苍术的3倍多,在祛风散寒、燥湿健脾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功效。”曾全程参与为茅苍术“正名”的十堰中药材协会原副理事长雷永说,“由于现版药典标准未能充分体现其特性,我市出产的茅苍术常被判定为‘不达标’,导致国内药厂不敢采购。”

转机始于202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药炮制技术工程中心专家联合在权威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联合发表了题为《基于中药道地性优势对苍术现行质量标准的思考》的论文,引发行业对茅苍术价值的重新审视。

此后,湖北省药监局联合省药检院、省药监局十堰分局组建茅苍术研究团队。“团队历时三年,足迹遍布全国苍术主产区,仅在十堰产区就采集了30余批样品,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张莹莹回忆道。

2024年9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的《苍术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公示,让研究团队成员激动不已。草案明确指出:“茅苍术侧重挥发油指标,北苍术侧重苍术素指标。”这意味着,湖北道地药材茅苍术终于获得了与其独特品质相匹配的国家药品标准认可。

长期关注苍术产业发展的省药监局十堰分局干部宋瑞对此充满期待:“新版药典的实施,为茅苍术在中药材市场确立了‘名分’。这将有效打通堰产茅苍术在国内市场的流通渠道,为我市苍术产业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乘势前行,产业结出“富民果”


我市苍术产业发展的活力,不仅源于新版药典标准的赋能,更得益于政策引导与市场拓展。2022年7月,我省公布“十大楚药”道地药材评选结果,苍术等11种药材入选名录。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苍术更被列为“武当七味”之一,予以重点扶持。

盛夏时节,走进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三天门村,只见成片的苍术植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过去种粮,亩均收益难超1000元;改种茅苍术后,亩产可达湿品1200公斤(干品约400公斤),扣除成本,收益增至8000元左右。”郧西县湖北口玉露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观永介绍,如今全村近200户村民参与种植,面积达700亩。

在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村,一垄垄茅苍术植株肆意生长,叶片如翠玉般青葱,根系粗壮饱满,为这个山村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意。

“目前合作社共计流转1100多亩土地种植连翘、茅苍术等中药材,其中茅苍术种植大约700多亩。”位于安家乡的郧西县贵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宽贵介绍说。

近年来,该合作社与市农科院合作建立“粮药套种”示范基地,推广“玉米+茅苍术”间作套种模式,既保障粮食稳产,又为茅苍术提供遮荫利于品质提升,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效益倍增”。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目前,我市苍术种植主要集中在郧西县、郧阳区、房县等地。截至去年底,全市苍术总面积6.66万亩(其中3.85万亩为人工种植),综合产值达6.5亿元。

政策护航,协同发展启新程


产业能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与精准引导。

郧西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兴业富民的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先后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及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实施奖补政策、争取专项财政资金、开发“药材贷”金融产品、培训专业人才等多措并举,推动以连翘、苍术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下一步,我们将在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种苗繁育、品牌打造等短板领域加速发力。”郧西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发展以苍术等道地药材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

“一面是茅苍术多年来远销海外、深受国际市场认可;一面是新版药典即将实施,国内药厂必将重新审视茅苍术的道地品质,这将倒逼我市茅苍术产量和产值持续提升。”十堰市中药材协会原副理事长雷永对苍术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为促进我市苍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所长陈银华建议,应尽快搭建统一的产业管理平台,聚焦种苗繁育与标准化种植环节,建立健全全过程品质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推进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助力堰产茅苍术凭借标准化生产、高品质保障和规模化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乘新版药典确立品质新标准的东风,依托持续壮大的产业基础与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凭借道地药材的核心优势和多重政策红利,我市苍术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乡村振兴和中医药产业振兴贡献力量。(来源: 十堰市人民政府官网    十堰日报  记者:纪枫波 见习记者:贺银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lass="xs0">©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