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丨“武当七味”系列报道①苦虎杖带来“甜日子”
编者按: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毓秀钟灵的生态禀赋,赋予了十堰发展中医药的沃土。我市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原产地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孕育了虎杖、连翘、黄精、黄连、苍术、白芨、天麻等“武当七味”。近年来,我市将中药材产业列入“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并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进行培育,着力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即日起,本报推出“武当七味”系列报道,全景呈现我市大力发展以“武当七味”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敬请关注。
6月的房县,暑气氤氲,蝉鸣阵阵。在青峰镇杨家院村的药材种植基地,连片的虎杖宛若拔地而起的绿色屏障,3米多高的茎秆顶着椭圆叶片,在风中翻涌成浪。数十名头戴遮阳帽的农户手持小锄灵巧地穿梭其间,弯腰拔除杂草。
“现在精心管护,虎杖才能长出最饱满的根茎。”种植大户段汉波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这片生机盎然的“绿海”,正承载着乡亲们致富的新期望。
“黄芽杆”点绿成金富农家
虎杖,又名花斑竹、酸筒杆,味微苦、性微寒,其嫩芽可作时蔬,根茎深加工价值可提取白藜芦醇等高附加值成分。经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及调节血脂等功效,是高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在房县,虎杖被当地百姓称作“黄芽杆”。十载光阴流转,当地农民未曾料想,昔日寂寂无名的“黄芽杆”,如今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段汉波,正是这场从“草”到“宝”嬗变的亲历者与推动者。2016年,年仅24岁的他捕捉到外地客商高价收购虎杖的信息,抱着尝试的心态承包了100亩闲置土地开始育苗。第二年,他便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彼时虎杖面临发芽率低、根系弱、产量受限等难题。辛苦劳作一年,收益甚微。
转机,始于科技力量的加持。湖北医药学院、市农科院科研团队的到来,为种植户带来曙光。随着“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房县挂牌成立,张勇洪博士带领团队成员深入村落,细致调研虎杖的野生生长环境与习性特征。为帮助当地种植户突破技术瓶颈,团队成员手把手传授选地、育苗、管护技术:根据虎杖喜阴湿、忌积水的特性,精准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通畅的地块;采用科学的集约化育苗方法,成功将发芽率从不足50%大幅提升至85%。
“以前靠经验摸索,现在靠科学技术!”段汉波感慨地说。科技赋能的效果立竿见影,如今他的虎杖亩产量从5吨跃升至7吨,种植规模也扩展至1000亩。依靠虎杖,他不仅成就了自己,更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共同种植。在引入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后,他经营的虎杖产业年营收突破1000万元大关。
科技赋能破解“成长烦恼”
科技赋能虎杖产业突破性发展,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的精耕细作,更贯穿于深加工环节。
“‘房县虎杖’在2016年荣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后,像段汉波这样的种植大户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房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钱尔林介绍,当前该县虎杖种植面积约1万亩,曾经靠零散采挖的山间野植,如今已发展成一条生机勃勃的完整产业链。
位于房县城关镇东城工业园的湖北省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驱动虎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关键引擎。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已具备年产200吨白藜芦醇的能力。
走进三鑫生物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发酵罐运转不息,提取罐弥漫着特有的草药清香,工人们正有序地将上一年采收储存的虎杖根茎投入生产线。
“这些洁白的晶体就是白藜芦醇,被誉为‘植物黄金’,它们是高端保健品、化妆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仁平展示着产品介绍,公司经过多轮生产工艺优化,先进的发酵工艺使白藜芦醇提取率提升20%,膜分离技术则保障产品纯度达99%。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我们也通过技术手段‘变废为宝’,制成高效的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净’、物尽其用。”张仁平说。
目前,该公司年加工虎杖原料逾1万吨,产品不仅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更成功进军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尤为可喜的是,该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发的虎杖提取物系列化妆品,已进入市场试销阶段,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这条持续完善壮大的产业链,直接带动了产业链上1000余户、3000多名村民的就业增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彰显。
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虎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有力支撑。
张勇洪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不仅走遍全国收集虎杖种质资源,更在房县建成了国内首个专业虎杖种质资源库,已成功保育珍贵品种37个。团队还运用基因组测序等先进手段,成功解开虎杖高产抗逆的“秘密”,精准定位了与白藜芦醇等活性成分高效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序列。这些立足源头创新的重要突破,直接指导了市场主体编制标准化的虎杖种植技术规程,成功将虎杖有效成分含量整体提升30%。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虎杖总面积已达5.55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1.78万亩,综合产值约7700万元。房县虎杖成功入选“湖北省五大特色药材”,湖北医药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植物抗逆和根系构型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药用植物虎杖生产的应用》,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我们不仅要把论文写在实验室里,更要写在房县广袤的土地上,写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张勇洪说,目前,团队正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虎杖膳食纤维饼干、保健饮料等系列功能性食品,推动虎杖产业不断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从山野间无人问津的寻常野草,到声名远播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单一的原料采挖,到集科学种植、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我市虎杖主产区房县,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在壮丽的秦巴山野间,奋力谱写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振兴新篇章。(转自 长江网 来源: 十堰日报 记者:纪枫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