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光电

[政府协会通告倡议等] 全国第三批中成药集采暨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申报7日止

  [复制链接]

3

主题

6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1-6 12: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连遭两把集采大刀

今年的中药行业注定不平静。

11月29日,山东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全国中药饮片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紧接着12月1日,湖北省医保局《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首批扩围接续)》两份同时发布。至此,全国范围的中药饮片、中成药集采正式启动。

根据采购公告,全国中药饮片联采共涉及黄芪、党参片、金银花、当归等45个品种,采购周期为1年,分为综合审评、二轮报价两轮,通过综合审评的品种,只要企业第二轮报价降幅只要≥20%,就能获得拟中选资格。

而湖北牵头的全国中成药集采已经进入到第三轮,一方面首批联盟集采的品种扩大到全国范围,一方面新集采品种扩大至95种中成药,此次纳入了较多中药注射剂,如双黄连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17种中药注射剂。

中药曾一度被视为集采的安全区,近年来却接连遭遇大范围集采。除了中成药、中药饮片,去年8月,山东省还推进了中药配方颗粒的集采。今年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全国集采的品种数量都较之前有了翻倍的提升。安徽省的中成药集采甚至蔓延到了OTC药品。

集采,没有所谓“安全区”。

(一)中药集采方案日益成熟

湖北和山东同时对中药集采,表明面向中药产品的集采思路越来越成熟。

中药此前的集采难点在于品类分散,以及原料成本不确定,企业降价意愿低。但湖北组织的全国中成药集采已经相当成熟,品类分散问题基本解决;山东组织的全国范围中药饮片联采,虽不是全国所有省份都参与,但起到了平衡稳定中药饮片价格的关键作用。

湖北牵头的第一次中成药省际集采在2021年9月启动,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湖北省的联盟集采方案以不区分独家品种为特点,独家品种与常规品种共同竞价。这一方案更具普适性,于是在全国推行了下来。从这次品种目录来看,同采购组的药物按照治疗效果来分组,如血脂康、脂必泰、脂必妥这类血脂类药物划为一组。

根据湖北的文件,同采购组竞争的企业分为A、B两组,划分标准根据同采购组2023年的采购额确定,申报企业累计金额占同组的80%,或同组前三划入A组。

湖北省明确,A组入围企业降幅排名前70%即可直接拟中选。另外,入围企业报价的代表品,如果其基本价格计算的日均费用不高于同采购组日均费用均值,报价降幅大于30%获得拟中选资格;高于均值的,降幅大于40%才可拟中选。这样将药品实际使用情况纳入考虑因素,以此规避了一刀切砍价给中选企业带去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还明确:同采购组未中选产品不得超过中选产品实际采购量的10%。这将进一步压缩非中选产品的市场空间。

2022年年尾,山东省牵头的首次中药饮片联采启动,15个省/市参加,对21个中药饮片品种进行集采。但中药集采的难度不低,集采推进的同时,中药材涨价的消息就没停过。最终,首次中药饮片联采的砍价力度也非常温和,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仅56.5%。

今年,山东牵头的中药饮片联采从起初15省/市扩大到全国,品种数也翻倍增加至45个品种,对行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申报企业第二轮报价较最高申报价≥20%的,或者第二轮报价低于同评审组最低申报价1.2倍的,均可获得拟中选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联采也考虑到了中药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因素。此次中药饮片联采,最高有效申报价参照入围竞价报价药品首轮报价的算术平均值来确定。此前的最高限价,是根据医疗机构填报的历史采购价格以及市场调研数据等综合确定。

(二)中药行业承压

今年中药的控费趋势已明显提速。未来,中药行业还会面临更大的动荡。

零售市场是中药企业的主战场。之前几年,不少品牌中药企业选择退出医保,仅靠零售渠道,就是为了避免集采砍价。今年来,医保部门推进集采药“三进”,原先不惧怕集采大刀的中药产品,已经无法在院外渠道独善其身。

今年针对药店的一轮整顿,也令中药行业整体过得并不顺利。

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3848亿元,同比下降2.2%。再加上年初以来,上游中药材涨价的影响,大多数中药企业今年业绩都不太好。有机构统计,剔除ST和业绩异常波动的公司后,63家中药企业前三季度总营收2608亿元、扣非净利润276亿元,各同比下降3.25%和8.59%,经营性现金流则同比下降了17.59%。

片仔癀、同仁堂、白云山、步长制药、葵花药业等众多中药头部企业都业绩面临大幅下滑。各家企业的应收账款也不容乐观。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药板块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占总收入达到32.8%,比重较以往有所提升。其中,葵花药业2024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已来到3.7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20%,产品销售受到明显阻滞。

医保对于药店的高压态势已定,对中药行业的影响也会继续。今年破获了不少超量开药、虚开药品套取医保基金的案例,其中不少就涉及中药产品,如11月央视报道的湖北武汉市骗保案例,犯罪团伙盗刷医保卡,倒买倒卖片仔癀等。国家医保局强调,明年“双通道”定点药店均需通过电子处方开具处方,药品追溯码在医保领域的监管应用也在加速推进中。未来,虚假开方的现象将被有效遏制,中药行业销售也必须走向更加合规的道路。(来源:健识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1 17: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系统全局观念看药品集采

  价格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但理性看待药价不应拘泥于市场,限于一时一事,而应有系统全局观念,准确认识药品集采的深刻含义。有理由相信,省级药品集采进一步挤出水分、惠及民生,利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一段时间,国家医保局牵头的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各省份发起的联盟采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据初步统计,药品联盟采购覆盖28个省份。“拼团”次数最多的省份为山西、海南、宁夏、新疆、青海,有的省份参与的采购联盟数量最多达10个。从目前采购情况看,部分药品耗材历经省际联盟“砍价”后,价格进一步低于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价格。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省级集采把中成药纳入集采范围,实现药品采购主体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为药品招标采购做出新的探索。例如在12月21日,19省区联盟中成药集采开标,根据湖北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服务网公示的数据,中选品种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有部分药品单价已不到1角钱。这让人不禁想起前不久国家医保局代表一分一分压价谈判、努力为群众降低药价的画面,也意味着一些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分被再度挤压。可以说,医保改革持续惠及民生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也有观点对药品集采和医药创新的关系持谨慎态度。理由是,新药研发成本巨大且失败率极高,只有高回报才能支撑起高风险,因此需要良好的价格机制和专利保护来稳定市场预期,否则受影响最大的是无药可用的患者。平心而论,这一观点同样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事求是的。

  不过,看待问题不应局限于一时一事,而应有系统全局观念,准确认识药品集采的深刻含义。

  第一,价格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但理性看待药价不应仅仅拘泥于市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药品价格形成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企业对生产成本占有信息优势,从而出现“天价药”“药价虚高”等乱象,甚至成为顽疾。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中采购实际上是对药品真实生产成本的发现机制。具体而言,此举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用巨大的市场份额激励企业主动披露价格信息,从而在企业利益与社会民生之间寻求更好平衡。

  第二,不应用一般的市场销售规律看待医保市场。药品集采强调战略性和结构性,这就要求我们算长账而不是算短账,遵循大道理而不是拘泥小道理。比方说,药品单价降低提高患者可及性并延长其预期寿命,一方面为社会增加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患者用药周期也随之拉长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关于类似问题,有关方面需要一起努力,把药品集采的大账算清楚,把创新的长期影响说清楚。

  有理由相信,省级药品集采进一步挤出水分、惠及民生,长期看利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胡颖廉  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生态部教授、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药品治理专委会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12 09: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成药也是杀价很厉害,没见有人如第十批国家集采西药那么有人发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