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看黄帝内经 于 2025-9-29 17:22 编辑
一、 简介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分布的五个特定穴位,按照气血在经脉中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流注顺序,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
古人用自然界的水流来比喻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
井:意为水源,是气血的源头,脉气初出,浅小。
荥:意为小水,脉气稍大,开始流动。
输:意为转运,脉气渐盛,由浅注深。
经:意为水流,脉气盛大,畅通无阻。
合:意为汇合,脉气深大,汇合于脏腑。
这五个穴位是每条经脉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配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
井荥输经合插图
二、 定义与位置
五腧穴特指十二正经(六条阴经、六条阳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它们的位置有明确的规律:
1.井穴:
定义:位于手指或脚趾的末端,是经气所出的根源。
位置:多在指/趾甲角旁约0.1寸处。例如,肺经的井穴是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肝经的井穴是大敦(大趾外侧指甲角旁)。
2.荥穴:
定义: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是经气开始流动的地方。
位置:在指/趾掌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例如,心经的荥穴是少府(握拳时,小指尖所指的掌心处)。
3.输穴:
定义: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是经气由浅入深、灌注传输的部位。
位置:在手、足部的腕、踝关节附近。例如,脾经的输穴是太白(足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凹陷中)。
4.经穴:
定义: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及以上,是经气正盛通行经过的路径。
位置:多在前臂或小腿部。例如,膀胱经的经穴是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5.合穴:
定义: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深入,进而与脏腑汇合的所在。
位置:在肘、膝关节附近。例如,胃经的合穴是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
特殊提示:阴经的“以输为原”。在阴经上,除了五腧穴,原穴就是其“输穴”。例如,太渊既是肺经的“输穴”,也是肺经的“原穴”。
三、 功能作用
五腧穴的功能遵循其气血流注的特性,并与五行配属密切相关。
穴
类 | 五行配属(阴经) | 五行配属(阳经) | 主要功能作用 | 形象比喻 | 井 | 木 | 金 | 开窍醒神,交通阴阳。主治心下满闷、神志病、急救。 | 水的源头,开闸放水 | 荥 | 火 | 水 | 清泄脏腑,泻热消肿。主治身热、热病、内火。 | 刚涌出的泉水,水温或高或低 | 输 | 土 | 木 | 健脾祛湿,通经止痛。主治肢体沉重、关节疼痛。 | 水流汇聚转运,可调节流量 | 经 | 金 | 火 | 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主治咳嗽、气喘、寒热病症。 | 通畅的江河,主运输和通行 | 合 | 水 | 土 | 调理脏腑,补益气血。主治六腑病证(如腹胀、泄泻)。 | 江河入海,与脏腑直接相连 |
五行生克与治疗:
虚则补其母:当某条经脉气虚时,可以针刺其“母穴”。例如,肺经(属金)虚证(久咳、气短),应补其母穴——输穴太渊(属土,土生金)。
实则泻其子:当某条经脉气实时,可以针刺其“子穴”。例如,肺经实证(咳嗽痰多、胸胀),应泻其子穴——合穴尺泽(属水,金生水)。
四、 应用
五腧穴的应用极其广泛,是针灸临床选穴配方的核心依据。
1.循经远端取穴:
根据“上病下取,下病高取”的原则,五腧穴常用于治疗头面、躯干、脏腑的疾病。例如,用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治疗胃痛、腹胀;用胆经的荥穴侠溪治疗偏头痛、目赤肿痛。
2.子母补泻法:
如上文所述,利用五行的生克关系,通过补母穴或泻子穴来调整脏腑的虚实状态,是中医治病的精髓。
3.时间医学应用(子午流注):
五腧穴是“子午流注”针法(一种按时取穴的方法)的基础。根据气血在十二经脉中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盛衰规律,选择相应经脉的五腧穴进行针刺,疗效更佳。
4.诊断作用:
通过按压或探查五腧穴(尤其是原穴、输穴)区域的压痛、结节、温度变化等,可以辅助诊断其对应脏腑的疾病。
5.急救与重症:
井穴是急救要穴。例如,中风昏迷、中暑、高热惊厥时,常点刺十二井穴(十指末端的井穴)放血,以醒神开窍、泻热启闭。
6.日常保健:
按摩五腧穴是很好的养生方法。例如,经常按摩脾经的输穴太白可以健脾;按摩肾经的井穴涌泉可以引火归元、改善睡眠。
五、 注意事项
1.专业诊断:五腧穴理论精深,应用前应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不可自行盲目针刺,以免误治。
2.井穴慎灸:井穴位于肢体末端,皮薄肉少,感觉灵敏,一般不宜直接艾灸,尤其是瘢痕灸。点刺放血也需严格消毒。
3.针刺深浅:井、荥穴宜浅刺、快刺或点刺放血;输、经穴可常规针刺;合穴肌肉较丰厚,可适当深刺。
4.孕妇慎用:部分五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孕妇禁用或慎用。
5.体质考量:体质虚弱、大汗、大出血者,刺激宜轻,尤其是放血疗法需格外谨慎。
现代结合:虽然五腧穴理论古老,但其疗效已被大量现代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将其与现代医学解剖知识结合,可以更安全有效地应用。
总结:
井、荥、输、经、合五腧穴,是连接人体四肢与躯干脏腑的五个关键能量节点。它们不仅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治疗系统,更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见微知著”的整体观思想。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五腧穴,是掌握针灸精髓的关键一步。
扩展阅读: 1.《难经》论穴道·六十四难原文及译文论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 https://www.zyqj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11 2.《经络腧穴学》在线阅读目录 https://www.zyqjg.com/portal.php?mod=view&aid=23838
文章仅做学习交流,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