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3|回复: 39

刚生的宝宝出黄疸了,为啥茵陈五苓糖浆不中而黄儿美就中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2025-1-18 14: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生的宝宝出黄疸了,医生给开的茵陈五苓糖浆给喂了两天了,效果不中。后来医生说以前黄儿美治疗小儿黄疸效果中,但现在医院好几年没这个药了,看自己弄不弄得到,结果我们立即托人本市问了一圈,都没得,然后打异地亲戚的电话,找的医药公司的,结果弄到了,立马给送来了,小乖乖很喜欢吃,一天以后黄疸指数就开始下降了。也就5天完全正常了,医生让继续吃了2天以作巩固。我们出院快个把月了,能吃噢,吃完后还能陪我们逗乐个一二十分钟左右。现在长得白白胖胖的,太爱了。现在有精力了,就来问问,为啥这茵陈五苓糖浆不中,而黄儿美一吃上就中,其中的原因在哪儿呢?

2

主题

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8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儿美这药是由 “食疗鼻祖”即唐代四大名医之一的孟诜《必效方》中“茵陈汤”演化而来的。方子中的茵陈是清热除湿、利胆退黄之要药,作主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协助主药茵陈清热毒,去湿邪,是辅药;大黄清热解毒、逐水泄湿、荡涤积滞、活血化瘀,佐助主辅药把风、寒、湿、热、痰、淤诸邪通过大、小二便快速排除体外,是佐使药;甘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缓急止痛、健脾益气、调和诸药,是和药。一方分工明确,直达病所,直击病因,直解病机。符合“医圣”张仲景用药潜方的药简力专之精神。理论上看该药应该效果快、适应症广。
     另外,我粗略看了下,关于茵陈、黄芩、大黄、甘草的国际研究论文很多、很广,其药理、药效、适症越来越明确。但它们有这样的共性,就是皆能抗炎、解毒、护肝、利胆、降低转氨酶、调节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与有益菌群等。
     所以黄儿美这个药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的。至于茵陈五苓糖浆,也是脱胎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治疗湿热黄疸里湿重于热分型的茵陈五苓散的,对症治疗的话,效果也决不用怀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8 15: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祝贺你们喜得贵子,孩子安康!你说的这俩药都是中成药吧?中医治病讲的是对症啊。可能是茵陈五苓糖浆不太对症,而黄儿美刚好符合,所以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发表于 2025-1-18 16: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五苓糖浆是由茵陈五苓散演化而来

是图片这个茵陈五苓糖浆吧?
3.png

这个实际是由出自《金匮要略》的名方茵陈五苓散的组方演化而来的,即把原方中的白术换成了苍术。茵陈五苓散由茵陈蒿、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等药材制作而成,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前列腺炎或肥大属肝气郁滞小便不利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8 17: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楼主宝宝安乐成长!这个有没效,主要还是看对不对症的。中药尤其讲这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1-18 17: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五苓糖浆不对症,而黄儿美对症,故前者没效而后者有

     药品对患者的效果如何,影响因素很多。起居作息饮食,天气气候的风寒湿燥火等,再就是药物本身及使用方法。在外在条件均差不多时,你还得考虑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怎么导致的呢?实际是从受精卵开始孕育到出生,就决定了你的基本体质,也即是中医讲的先天之体。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心脏在胸腔左侧,可是也还是出现过跟一般人的内脏位置完全相反的存在,如此,同样胸部左侧受到重击和(或)捅刺之类的损伤,绝大部分人就“去西天”了,但是这个极端个例确是能活下来的。所以这就导致,不论什么药,没有100%有效率,也即每个人服用该药都有效。我们说药物的好坏,就是指统计学上的概率意义。有的药对100人使用后可能有效率才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例如100人用了,统计下来也就2、30人有效果,这就是我们通常上说的差药、坏药;有的可达百分之六、七十有效率,这就是常说的一般偏差的药,如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就是好药了;如能达到95%左右以上的算是神药了。
     回头再说本题,刚产出的新生儿其体质此时完全是先天之体决定。相对后天影响较小了。吃茵陈五苓糖浆没啥效,可以说是不对症了。一般来说,婴幼儿脏腑娇嫩,对啥都很敏感的。黄儿美一吃就见效,说明是很对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8 22: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黄儿美是不是这个?
3.png

     
这个药确实比其它退黄药效果要快且安全。我家娃用过,什么尼可刹米、妈咪爱、清肝利胆口服液都配合使用过,使用两三天后没啥明显作用,就用的这黄儿美。吃了1天黄疸指数就停增,2天往下掉,大致7、8天恢复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1-18 2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儿美就是黄疸茵陈颗粒这个药的品牌名,黄疸茵陈颗粒是出自唐代医家王焘公元752年著成的大型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又名《外台秘要方》)卷四引《必效方》中的“茵陈汤”,原方组成:茵陈四两,大黄三两,黄芩三两,栀子三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空腹服之。主治一切黄,小便黄色。
     这《必效方》是“食疗鼻祖”即唐代四大名医之一的孟诜[shēn](公元621~713年)著的除《补养方》(僧医张鼎于开元年间将其补订改名为《食疗本草》)外的另一部治疗疑难杂症的特效医药专著。
      此书提出了用麻布配药水对黄疸性肝炎诊治进行测检的方法:用白帛各书记日期,浸在黄疸病人每夜小便中,然后晾干并进行对比,若帛染黄色越来越淡,则说明黄疸渐轻,否则为加重,使观察黄疸病治疗效果的方法有了客观指标。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检验方法,有人说这是最早的pH试纸(黄疸试纸)。
     《必效方》主要内容包括天行,诸黄,疟,咳嗽,上气,霍乱,呕哕,胃反,噎,鱼骨哽,骨蒸,水肿,诸痢,下血,癖,诸风,腰痛,脚气,腋臭,五痔,等。
       黄儿美是把《必效方》中的“茵陈汤”里的大寒之药栀子与时俱进地改成了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止咳化痰、调和诸药之功的甘草而已,大致是更符合当下情况与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9 13: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儿美这个方子也跟清代庆云阁著、由彭静山点校《医学摘粹》里的治谷疸名方“甘草茵陈汤”接近,原方组成:茵陈三钱,栀子三钱,大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大半杯,热服。清热利湿退黄。主阳黄属谷疸,腹满尿涩者。
     其有歌诀:病成谷疸要先知,腹满旋惊尿涩时;栀子茵陈清利妙,大黄甘草补攻宜。
     黄儿美配方只不过把“甘草茵陈汤”里的大寒药栀子改成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的黄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9 14: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业 发表于 2025-1-18 16:58
是图片这个茵陈五苓糖浆吧?

这个实际是由出自《金匮要略》的名方茵陈五苓散的组方演化而来的,即把原方中 ...

     茵陈五苓散原本是《伤寒论》里的五苓散加2倍的茵陈量而来的。五苓散里君药是渗湿利水、泄热三焦的泽泻,与其它等量的白术、茯苓、猪苓三药和桂枝的比率是5:3:2。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太阳经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蓄水证。

      《金匮要略》关于茵陈五苓散的原文是“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歌:疸病传来两解方,茵陈末入五苓尝,五苓五分专行水,十分茵陈却退黄。
       相对来说,茵陈五苓糖浆改了一味药,即把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白术改成了散寒解表、祛风止痛、燥湿健脾、明目的苍术了,同时组方用药比也变化不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