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子萱

刚生的宝宝出黄疸了,为啥茵陈五苓糖浆不中而黄儿美就中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9 15: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本 发表于 2025-1-19 14:18
茵陈五苓散原本是《伤寒论》里的五苓散加2倍的茵陈量而来的。五苓散里君药是渗湿利水、泄热三焦的泽 ...

这白术是健脾利水要药,性温,味辛、苦、甘,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主要用于气虚易汗、脾虚水潴、胎气不稳等症。它主里水,治湿本——脾虚水困,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善治脾虚所致脾胃积液、脏腑蕴湿。
     而苍术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解表,散寒止痛,解郁,辟秽,明目。用于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它主表水,治湿标(症)——风湿外袭伤脾。
     两者均苦干温,入脾胃经,能散寒燥湿健脾。但白术还能补气、止汗、安胎,主脾胃气虚导致的水湿内停甚至外溢皮肤,病在内——本虚;而苍术还入肝经,能祛风解表、止痛,解郁,辟秽,明目,主风寒湿外袭导致脾胃受累的各种风寒湿症状,病在外——邪袭。
     所以茵陈五苓糖浆把茵陈五苓散里的白术改成苍术,对成人湿热黄疸湿重于热是合适的,因为成人多、易受外邪侵袭患病,而新生儿发病黄疸,多是先天所致即胎带,那么内因是主,显然白术用于处方更合适。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各位大佬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9 15: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业 发表于 2025-1-18 16:58
是图片这个茵陈五苓糖浆吧?

这个实际是由出自《金匮要略》的名方茵陈五苓散的组方演化而来的,即把原方中 ...

茵陈五苓糖浆通阳健脾、利湿除黄。用于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脘闷腹胀、纳呆呕恶、小便不利、舌苔黄腻。方中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猪苓利水消肿、渗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健脾、利湿除黄的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19 16: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业 发表于 2025-1-18 16:58
是图片这个茵陈五苓糖浆吧?

这个实际是由出自《金匮要略》的名方茵陈五苓散的组方演化而来的,即把原方中 ...

首先祝贺楼主!茵陈五苓糖浆治湿热蕴结肝胆,湿重于热之阳黄症。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热利湿退黄;合以五苓散利水渗湿,则祛水湿之力增强,使湿热从小便而去,邪有出路,黄疸自退。可能是不对症,所以没啥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发表于 2025-1-20 09: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五苓糖浆治湿重于热的湿热型黄疸,黄儿美对湿热黄疸都对症,尤热重于湿型的

      一般来说,体重在8斤左右的足月新生儿,身体底子要好些。那些早产儿因各种原因导致在母体没养够时间的,受母体保护和营养吸收不足,身体综合评分一般是要差些的。早产儿也比足月儿患发黄疸比率高出不少,就是佐证。一般来说,胖娃尤其偏色黑青暗者,则体内寒湿相对偏重,这个时候如遇需用中药,则要佐加祛湿的;瘦娃尤其偏体小色赤者,则体内火热相对偏重,这个时候如遇需用中药,则要佐加清热的。
      题主并没有说明其宝宝相关情况,所以无法判断是湿热黄疸,还是寒湿黄疸(近段时间不用考虑疫毒黄疸,因整体来讲全国没有出现那里时疫病毒泛滥),只是说了个结果。不过这俩药证治是明确的,茵陈五苓糖浆是治湿热熏蒸型黄疸中的亚型即湿重于热的湿热型黄疸,而黄儿美是对湿热熏蒸型黄疸中两个亚型都对症,尤其对热重于湿型的特别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1-20 11: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茵陈汤方解


     《医学摘粹》中的“甘草茵陈汤”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阳黄属谷疸,腹满尿涩者。
      方中茵陈、栀子、大黄皆为苦寒之药,寒能清热,苦能燥湿。其中茵陈并有疏利肝胆的作用,为清热除湿退黄主药。栀子能除烦热,清泄三焦而通调水道。大黄除郁热,推陈致新,使湿热壅遏之邪,尽从大小便而出。甘草生用,一则取其清热之功,一则缓和寒药之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20 1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 发表于 2025-1-20 11:12
《医学摘粹》中的“甘草茵陈汤”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阳黄属谷疸,腹满尿涩者。
      方中茵陈、栀子 ...

《医学摘粹》方论:“甘草茵陈汤,茵陈三钱,栀子三钱,大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大半杯,热服。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由王灵台主审,施维群、池晓玲、扈晓宇主编的《黄疸专辑》方论:“甘草茵陈汤,茵陈三钱,栀子三钱,大黄三钱,生甘草三钱,煎大半杯热服。治谷疸腹满尿涩者,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黄元御医书全集》俩方论:“甘草茵陈汤:茵陈三钱,栀子三钱,大黄三钱,甘草(生)三钱。煎大半杯,热服。治谷疸腹满尿涩者。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0 11: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 发表于 2025-1-20 11:26
《医学摘粹》方论:“甘草茵陈汤,茵陈三钱,栀子三钱,大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大半杯,热服。服后小便 ...

个“甘草茵陈汤”看来退湿热黄疸是非常厉害的。黄儿美的方子应该是根据现代人的情况,综合了这个方子和那唐代大明医孟诜治疑难杂症的《必效方》中的“治一切黄”的“茵陈汤”筛选出来的方剂。不过,我看到“甘草茵陈汤”原是治疗“谷疸”的,请问这“谷疸”是个什么情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0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氧气 发表于 2025-1-20 11:39
这个“甘草茵陈汤”看来退湿热黄疸是非常厉害的。黄儿美的方子应该是根据现代人的情况,综合了这个方子和 ...

“谷疸”:祖国医学病名。五疸之一。因饥饱失宜,湿热熏蒸所致黄疸症。《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伴见食难用饱,小便不利,脉沉等。《圣济总录》卷六十:“失饥饱甚,则胃中满塞,谷气未化,虚热熏蒸,遂为谷疸。其证心下懊闷,头眩心忪,拂郁发烦,小便不利,身黄如橘是也。”治宜清热化湿,用茵陈蒿汤、谷疸丸、加味枳术汤等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0 13: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听说话,好像是河南的,河南哪片的?你那儿茵陈五苓糖浆医院常见吗?我们江西鹰潭的,个别医院有这,但好像没见到黄儿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19

回帖

74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9
发表于 2025-1-20 14: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喜得贵子,祝愿孩子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