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子萱

刚生的宝宝出黄疸了,为啥茵陈五苓糖浆不中而黄儿美就中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6: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未央 发表于 2025-1-20 13:00
楼主听说话,好像是河南的,河南哪片的?你那儿茵陈五苓糖浆医院常见吗?我们江西鹰潭的,个别医院有这,但 ...

   并回“撒娇”及各位:感谢各位专家和大佬的不吝赐教!感谢各位的祝福!我又来了,没想到这帖子还是挺受大家关注和抬爱的,深鞠一躬,再表深谢!回这位层主,我是河南洛阳市的。有些“土味”话,见笑了!
     回“撒娇”大咖:我乖是足月出生,8.6斤的男宝,生时看上去略婴儿肥,不好说肤色是偏红是偏黄黑。哭声有力,吃奶有劲,也能吃,基本是吃完就睡。生完不到2天开始皮肤发黄,测黄疸指数234,医生让买点葡萄糖多加温开水服用,第三天一早再看肤色发黄更重,再测黄疸指数273。医生说得用药物干预下,给开了医院的茵陈五苓糖浆和金双歧,让茵陈五苓糖浆每次5ml、金双歧1片,温开水送服,一日3次。喂了两天,指数跑到321了。医生说,看来不中,要不就送去照蓝光吧。我说,不想去照蓝光,不想让宝宝脱离我们视线,还听说照蓝光也有不少副作用。看能不能开点其它药来。医生说,其实医院两三年前有个退黄的黄儿美效果很不错,但是近年没有了,他们一线医生也没办法。看自己想想办法弄不弄得到,要是弄不到,看样子,最迟两天得送去照蓝光了。然后本市几个熟点医院和亲戚问了下都没有。刚好是许昌那边有个亲戚听说我们生小乖乖了,来电询贺,就说起了这事儿。她立马帮着找,在一医药公司熟人那里弄到了就立马乘火车送来了。送来后的第二天下午再测回落到319了。我们和医生都松了口气。后面的情况就是我当初发帖的内容了。
      再次感谢各位的关爱和指教!学到了很多。感谢,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0 19: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五苓糖浆生产质量标准

学业 发表于 2025-1-18 16:58
是图片这个茵陈五苓糖浆吧?

这个实际是由出自《金匮要略》的名方茵陈五苓散的组方演化而来的,即把原方中 ...

茵陈五苓糖浆

药品名:茵陈五苓糖浆
拼音名:YinchenWulingTangjiang
英文名:
书页号:Z13-123
标准编号:WS3-B-2556-97

【处方】 茵陈150g  茯苓30g  猪苓30g         桂枝30g    泽泻30g   苍术30g

【制法】 以上六味,茵陈、桂枝、苍术及泽泻提取挥发油,残渣与猪苓、茯苓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5的清膏;另取蔗糖200g制成糖浆,加入清膏及防腐剂,继续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上述挥发油,搅匀,滤过,调制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涩。

【鉴别】 取本品30ml,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上述乙醚液数滴,点于滤纸上,晾干,滴加0.05%荧光黄的水溶液1~2滴,晾干,熏以碘蒸气,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暗红色荧光。
  (2)取上述乙醚液5ml,挥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加二硝基苯肼试液2滴,即显橙黄色。
  (3)取上述剩余乙醚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置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氯仿层显深绿色荧火。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为1.24(附录ⅦA)。
  其他 应符合糖浆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H)。

【功能与主治】 通阳健脾,利湿除黄。用于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脘闷腹胀,纳呆呕恶,小便不利,舌苔黄腻。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注意】 湿热发黄、苔黄口渴者忌服。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1-21 11: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苓散方歌、方义、应用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方义】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

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
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
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
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
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
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
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
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
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相须,佐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运用】: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
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1-21 17: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冷 发表于 2025-1-21 11:44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从这五苓散的方义可以看出,它加上 倍量的茵陈形成的茵陈五苓散,是治疗因小便不利所致的尿潴留,然后引起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症。虽然无尿的蓄水证是本,黄疸是标,但是黄疸却是急症,事急从权,则以去标为重,所以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的茵陈是为主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五苓散做辅攻。所以这方子就只对水湿为重的湿热黄疸效果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1-21 1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五苓糖浆更适合成人去黄疸

    在五苓散中,泽泻是君药,要比等量的白术、猪苓、茯苓多,而这仨又比桂枝多,比率为5:3:2,即一般开方中过去常是泽泻15g、白术、猪苓、茯苓各9g、桂枝6g。现在中药材品质普遍下降,一般调整成泽泻20g、白术、猪苓、茯苓各12g、桂枝8g。
     从茵陈五苓糖浆生产质量标准看,跟茵陈五苓散相比,除了茵陈依然“独大”,其它的组分比是变化不小的。茵陈是其它等分的5药的倍,从立意看,应该是把清热除湿、利胆退黄作为绝对的目的,其它的就是为了加强利水除湿,将黄疸通过小便排除。而且把白术改成苍术,应该是更注重外感不解入里伤阳所致蓄水证,以致胆黄素潴留而黄疸。也就是说更适合成人,而非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黄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发表于 2025-1-21 2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五苓糖浆以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黄疸的“茵陈五苓散”蓝本进行药味和剂量调整后生成的一个药,主治湿热黄疸里湿重于热分型。原方是去里湿的白术,此药改成了去表湿的苍术。原方意在脾肾阳虚主因导致蓄水而小便不利,湿热内停而泛黄;此药却在外感风寒湿主因入里导致水湿内停而泛黄。所以此药一定程度改变了仲景茵陈五苓散立意。实际这个要对寒湿困脾型黄疸即阴黄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对急黄效果不甚明确,整个处方中没有解毒之物。此药更适合成人阳黄湿重于热的使用。
      黄儿美呢,由唐代大医孟诜《必效方》中的“茵陈汤”演化而来,把原方中的茵陈、黄芩、大黄、栀子四味中的大寒的栀子调为性平的甘草,适合更广泛人群体质,尤其是当今人的。而且(生)大黄“摧枯拉朽”的泻下力太强大,容易腹泻太多伤身,已改成性缓的制大黄了,但多了活血化瘀、止血之力,对于淤堵有开山辟路之功。所以对各型黄疸均有效,尤其是湿热熏蒸的阳黄,特别对热重于湿的效果明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2 1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萱 发表于 2025-1-20 16:04
并回“撒娇”及各位:感谢各位专家和大佬的不吝赐教!感谢各位的祝福!我又来了,没想到这帖子还是挺受 ...

我是个小白,不是说黄疸指数都是10几的吗,你这怎么这么吓人,跑到2、300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2 2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 发表于 2025-1-22 19:45
我是个小白,不是说黄疸指数都是10几的吗,你这怎么这么吓人,跑到2、300百了? ...

真的是个小白,哈哈。是计数单位不同导致的。那个数字两三百的,是以umol/L为计数单位的, 血清总胆红索足月儿>220 .6umol/L 、早产儿>255umol/L即为超过标准了。而你说的十几的,是以mg/dl为计数单位的,此时血清总胆红索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mg/dl即为超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2 2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飞车 发表于 2025-1-22 20:07
真的是个小白,哈哈。是计数单位不同导致的。那个数字两三百的,是以umol/L为计数单位的, 血清总胆红索足 ...

病理性黄疸是多种原因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等,需要及时干预,预防胆红素过高导致脑损伤。当新生儿黄疽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疽:
●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疽;
●血清胆红素每日递升>85μmol/L ;
●血清总胆红素>220.6umol/L (足月儿) , >255umol/L (早产儿) ;
●血清结合(直接)胆红素> 34μmol/L ;
●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4周;
●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黄疽发生同时伴有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在新生儿科专业领域,于评估早期新生儿黄疽的标准已经不是单一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而是时间胆红素曲线图,而且在判断危害性和危险性时会特别结合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1-23 1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萱 发表于 2025-1-20 16:04
并回“撒娇”及各位:感谢各位专家和大佬的不吝赐教!感谢各位的祝福!我又来了,没想到这帖子还是挺受 ...

祝贺题主喜得贵子、健康成长!其实,足月儿发生黄疸的比率要低很多的,不过你家宝宝还是出了。幸得黄儿美的“加持”,没有被送去光疗等一系列高费用、高风险操作。很多时候,使用中成药讲究对症,如果不是的,则没啥效,甚至起反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