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国正行

[药械研态通用(含食、械、消)] 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你必要知道现全球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复制链接]

2

主题

10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1-6-28 1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辉瑞莫德纳疫苗影响生育?

辉瑞莫德纳疫苗影响生育?mRNA疫苗技术发明者为报复揭隐秘安全问题


01  CDC宣称辉瑞莫德纳疫苗可致年轻人患罕见心肌炎,影响人类生育,mRNA疫苗技术发明者为何后悔打了莫德纳?

     美国政府已确认,无法完成拜登今年(2021年)5月初宣布的目标,即在7月4日独立日前让70%的成年人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而且疫苗接种率极不平衡,《纽约时报》说,有些地方高达90%以上,但在10个州,只有不到35%的成年人接种了疫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特别是美国广泛使用的辉瑞和莫德纳的mRNA新冠疫苗。6月24日,CDC报告美国总共出现323例接种mRNA疫苗之后出现心肌炎或心包炎症状的病例,这些患者年龄均低于30岁。
     美国CDC的顾问明确表示,年轻人在接种辉瑞疫苗、莫德纳疫苗后会诱发心肌炎症状。这一消息对本来接种疫苗低迷的年轻群体是一个打击。而伴随着这一罕见副作用的出现,则是前几日另一个爆炸性的新闻:mRNA治疗技术的早期发现者之一罗伯特·马龙(Robert Malone)公开为疫苗的安全控制问题抨击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疾病控制中心严重腐败,美国疫苗能不能打又成为热门话题。
1.jpg

     马龙博士 6 月 14 日在推特发出了一条贴文说:“万一未来某天证明了伊维菌素可以安全地控制疫情,也证明 mRNA 疫苗有重大安全问题时,社会大众是否还能对公共卫生与美国政府保持信心?”随后他又在 Youtube 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谈话说,自己后悔打了疫苗,他和妻子都曾非常信任并注射了莫德纳的 mRNA 疫苗,但是现在后悔了。 6 月 15 日,马龙参加了线上的 Dark Horse Podcast 播客节目,这个节目主要讨论与疫情有关的问题,主持人之一布雷特·韦恩斯坦和他妻子都是生物学博士和医学教授。
     在这次访谈中,马龙披露了一个信息:生产疫苗的大制药公司和美国政府监管部门都没想到, mRNA疫苗进入人体内后修改了的细胞刺突蛋白会从注射部位的手臂肌肉中移动,并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造成伤害。 他提到一个日本政府的数据,该数据测量了注射完 mRNA 疫苗后 48 小时内刺突蛋白在身体里面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它没有被限制在注射区域,而是跑到了身体各处。其中卵巢含量最高,骨髓和淋巴系统的含量也很高。马龙认为,因此,这类疫苗可能对生育能力有影响,具体情况需要长期追踪,有可能要到下一代才能有准确数据,而对骨髓和淋巴系统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引起体内之前潜伏病毒的再次活跃、免疫系统疾病或白血病。 马龙的表态,人们对于采用 mRNA 技术制做的辉瑞疫苗与莫德纳疫苗的副作用的怀疑达到了一个高潮。

02 mRNA疫苗产生的刺突蛋白对身体有害或有毒?是谣言还是科学数据?它在美国的争论已超越了科学,而变成了政治事件

     其实,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马龙的表达还是比较严谨的,他提出的这种新技术疫苗存在安全隐患,但并没有确定它有问题。不过,由于在美国,新冠和疫苗问题都已经被高度政治化,很快这事就变了味儿。先是谷歌公司在其拥有的YouTube平台上删除了马龙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所有播客视频,而后另一全球著名双标媒体路透社也在《事实调查》栏目发文,称马龙等人在Dark Horse Podcast里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2.jpg

     路透社的文章说,mRNA 疫苗产生的刺突蛋白对身体有害或有毒,这是流传已久的谣言,并援引米丹健康数据实验室(Meedan Digital Health Lab)专家的话说,“目前为止,没有科学证据表明 COVID-19 疫苗在我们体内产生的刺突蛋白有毒或损害我们的器官”,“研究表明,刺突蛋白仍然附着在注射部位周围的细胞表面,不会通过血流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一支疫苗中只有1%的物质确实进入血液,但会被肝酶破坏”。然后又援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健康教授安娜·德宾的回复邮件说,刺突蛋白本身没有细胞毒性,“当你接种疫苗时,你的细胞会使用 mRNA(或来自腺病毒载体的DNA在你的细胞中制造刺突蛋白。你的细胞向你的免疫系统展示这些刺突蛋白和刺突蛋白的碎片。刺突蛋白不会杀死这些细胞,它没有细胞毒性”。
      与此同时,以各种阴谋论著称的美国右翼保守派媒体也活跃起来。6月23日,马龙被请到了福克斯电视台王牌节目的“卡尔森秀”,主持人卡尔森先拍了马龙一通马屁,称他是 mRNA疫苗领域“唯一最有资格的”专家,而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却声称他们在这个话题上比马龙更有见识。卡尔森接着列举了一些事例说,“一项挪威研究分析了 100 名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的疗养院老人的死因,结果发现其中至少10人死亡可能是由疫苗引起的,比例为10%”。
     与此同时,《纽约邮报》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罕见的青少年心肌炎病例与注射mRNA疫苗之间存在联系。卡尔森最后把矛头对准早已被他在节目中定性为“大骗子福奇”,称“就是因为他,正值壮年的年轻人被迫接种疫苗”。
      美国《保守主义妇女》网站也跟进报道说:“ mRNA疫苗产生的变异蛋白质不仅仅作用于注射部位,接受放射性追踪的相关动物研究表明,它通过血液到达身体的许多其他部位,包括肾上腺、心脏、肝脏、肾脏、肺、卵巢、胰腺、脑垂体、前列腺、唾液腺、肠、脊髓、脾、胃、睾丸、胸腺和子宫。 一旦进入血液,现在已知这种蛋白质会与血管内的细胞结合,导致血凝块形成和异常出血。此类病例现在似乎很少见,那是因为美国政府驱动的疯狂气氛让人们对病毒十分恐慌,导致许多医生不愿报告不良影响。”
     报道还引用了马龙在 TrialSite News 上发表的文章,这是一个号称致力于增加临床研究透明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独立新闻和信息网站中,一位加拿大初级保健医生向马龙披露了 6 起辉瑞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病例,在他看来这些病例都非常不寻常,“最让我震惊的是,这些病例中的每一个都依据加拿大卫生部门规定的渠道做了汇报,但每一个病例都被当局立即确定与疫苗无关,没有进行重大调查。此外,他向我报告说,任何在加拿大公开担心疫苗安全性的执业医师都会受到学术医师的嘲笑,并可能被解雇”。
     说实话,面对媒体中针锋相对的争论局面,估计所有人都不知道听谁的了,因为双方“信用度都极差”。 福克斯的卡尔森早已证明自己是一台谣言制造机,而路透所谓辟谣文章也是典型的西方媒体说谎套路,所谓米丹健康数据实验室,看上去像是个正规机构,其实也是一个健康卫生方面的信息聚合平台,说白了就是一家网络媒体,用它否定马龙的说法恐怕没什么说服力。
     而关于细胞毒性的争议,关键在于科学证据,马龙在推文中明确写道:“ 刺突蛋白具有细胞毒性(它毒害身体细胞)。这是事实 。 谁这么说的?多个同行评审的参考文献。索尔克研究所和疫苗开发者有责任证明他们的产品没有毒性,把证据拿出来给我们看一看。”(未完待续下142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1-6-28 19: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03 为什么美国主推mRNA疫苗而拒绝灭活疫苗? mRNA技术发明者为了报复揭发辉瑞莫德纳疫苗隐秘危害
     跟这些媒体比起来,马龙的研究背景显然更靠谱一些,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就存在的一大批以他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可以证明其研究成就,他自己公司的网站上介绍说,他是 mRNA 疫苗和 DNA 疫苗的发明者,他还发现了脂质介导和 RNA 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对此,那些驳斥他“疫苗有害说”的媒体倒也没什么反对意见,可是众所周知,这几项技术的专利持有者并不是马龙,了解此中奥妙便能进一步判断美国疫苗能不能打。
     按照马龙的说法,他 1987 年和 1988 年在索尔克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就开创性地展开了体外和体外 RNA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研究,用青蛙胚胎和小鼠做了试验,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整个技术的开创性论文。 1988 年 1 月 11 日他在索尔克研究所提交的专利申请和公开内容包括体内 RNA 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和 mRNA 稳定方法,即现在的 mRNA 治疗方法。 1989 年,马龙辞去 Vical 生物制药公司工作,这家公司也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距离索尔克研究所很近,但马龙不知道的是两家机构在上述研究中有合作关系,提交的专利申请实际上也是两家机构共同署名。
     而后,索尔克研究所莫名其妙地与 Vical 达成协议,放弃了自己的专利权,这样马龙在该研究所申请的专利就无效了,可是作为 Vical 的员工,他又在入职时和公司签了协议,不会持有入职前在该公司研究中的专利权,于是,最终这些技术的发明人马龙就被洗出了局。但当时没有人料到今天这一技术成为了美国对付新冠的核心疗法。
     1996 年时,马龙又通过马里拉州大学申请了相关技术专利, 2000 年获批,专利号为 US-6110898 ,这项专利 2017 年 5 月 23 日过期。 对于这种结局和产业现状,不论谁是当事人恐怕都会很愤怒, 就如马龙自己所说,他被索尔克研究所“知识强奸”了,如果他出于报复来揭露技术背后的安全隐患,动机上就有了合理解释,继续推导下去,结论恐怕更让人不寒而栗,不仅是因为他实在太了解技术本身了,而且让人们看到资本面对金钱和研究伦理之间的偏好
3.jpg
    实际上,马龙此访质疑的重点在于后者,他的问题是:“美国官方公共卫生部门害怕什么?为什么要压制关于疫苗安全风险信息的讨论和充分披露?让我们严格分析疫苗相关的不良事件数据,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信息或模型,例如最近发现的心肌损伤信号,或潜伏的病毒再激活信号。我们应该招募最好的生物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专家来检查这些数据,结果应该,不,必须,及时向公众公布。”
    他在播客讨论中说:“我担心的是,政府对这些风险没有向我们透明。因此,我认为人们有权决定是否接受疫苗,特别是因为这些是实验性疫苗。这是一项与临床研究伦理有关的基本权利,因此,我担心的是,我知道存在风险,但我们无法访问这些数据,而且这些数据的采集也不够严格,因此我们无法准确评估这些风险,因我们真的没有做出合理决定所需的信息。”
4.jpg
     这一问题将指向一系列更多的问题:为什么美国主推mRNA疫苗?而且只有美国公司研制出来的两种mRNA疫苗得到了美国批准?为什么安全性更好的传统灭活疫苗根本不在美国研发考虑范围内?为什么唯有安全性更好的强生腺病毒疫苗的工厂出了生产质量问题?为什么安全性更好的重组蛋白疫苗Novavax疫苗直到这个月才最后一个挤上了FDA的紧急授权使用名单?当辉瑞和莫德纳的新冠疫苗取得商业上的巨大胜利时,当《华盛顿邮报》表示,美国押注“快速但有风险”的 mRNA 技术获得了回报,并带来了治疗模式革命性的突破时,当福奇宣称这场赌博“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时,人们有理由问,这究竟是谁的成功?
     美国6月号的《大西洋月刊》报道,根据一项统计,截至2020年5月,全世界有9 组正在动物研究中测试 mRNA新冠疫苗,当时预计有6组将在几个月后进行临床试验,可是到年底,只有辉瑞、莫德纳和德国CureVac的疫苗达到了第 3 阶段临床实验标准,最后,CureVac也被淘汰出局,只有辉瑞和莫德纳的产品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基于更传统技术的疫苗有不少于9种达到了同样的治疗标准。业界的解释是,一些mRNA疫苗的配方显然比其他配方更好,但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只有它们俩才能给资本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实际上,就安全性而言,基于mRNA疫苗类似技术,只是在体外完成刺突蛋白修改的Novavax疫苗肯定更好但利润肯定也不高,因为这种技术早在上个世纪末就首先用于乙型肝炎疫苗并一直在美国使用,美国公立学校几乎所有儿童都需要接种的百日咳疫苗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制成的。
5.png
    这又回到了马龙在其推文中提到的伊维菌素,关于这种药物对新冠的治疗作用,如同mRNA疫苗的安全性一样,目前也是存在激烈争议。按照美国反新冠疫苗群体的说法,这个药是专利过期了,特别便宜,药厂赚不到任何钱,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存在现有的治疗方案和药物,FDA就不能给mRNA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当然,这些美国人的话可信度也没有多高,他们背后有什么动机或被什么人操控更不得而知。(上接141楼。凤凰肿瘤情报局 黄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6-29 12: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和辉瑞疫苗混合接种可生强大免疫应答

     昨天(2021年6月28日),记者从牛津大学处获知,由该大学领导的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与辉瑞- BioNTech疫苗在一个两剂疗程中“混合接种”的一项试验对新冠病毒产生了强大的免疫应答。
     据牛津大学介绍,免疫应答因疫苗接种顺序不同而不同,先使用牛津-阿斯利康,再使用辉瑞- BioNTech疫苗,在两种“混合接种”方案(“先辉瑞-BioNTech,后牛津-阿斯利康”和“牛津-阿斯利康,后辉瑞-BioNTech”)中产生了更好的免疫应答。
     在《柳叶刀》预印本网站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团队报告称,两种“混合接种”方案都诱导了高浓度的针对 SARS-CoV2 的抗体,而当剂量间隔4周给药时,出现的免疫应答最强。
     此前,这项叫做“Com-COV”的研究计划以两种不同的给药时间表对疫苗“混合接种”方案进行评估:以4周的间隔进行早期的临时数据读取,以及以12周的间隔与当前英国的接种政策进行比较。
     牛津大学儿科和疫苗学副教授、该试验的首席研究员马修·斯内普教授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每隔4周注射两种混合疫苗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都超过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标准接种方案所设定的阈值。”
     “这些结果对于使用混合剂量方案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指导,但是这里研究的4周间隔比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最常用的8-12周间隔要短。在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标准接种方案中,这个较长的间隔时间会产生更好的免疫反应,对于混合接种方案,间隔12周的间隔试验很快就会得到结果。”马修·斯内普向牛津大学说道。
     据此前报道,这项研究将持续13个月,原计划关于免疫反应的初步数据将在2021年6月左右出炉。英国副首席医疗官范塔姆(Jonathan Van-Tam)表示,目前英国疫苗供应稳定,暂未考虑改变现今疫苗接种计划,在今后“混合接种”方案12周间隔结果出炉后,或在未来决定英国疫苗接种计划时发挥重要作用。
     牛津大学指出,如果研究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管局 (MHRA)与英国疫苗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 (JCVI) 将正式评估任何新疫苗接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混合接种”试验由英国国家免疫计划评估联盟(NISEC)牵头,并得到了来自英国疫苗工作组(Vaccines Taskforce)的7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164万元)政府资金的支持。
     该试验于当地时间2月4日在英国启动,并从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R)支持的8个地点招募超过800名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志愿者。
     据美国广播公司和《卫报》等媒体今年2月4日报道,虽然辉瑞和阿斯利康的疫苗采用的疫苗技术路线并不相同:辉瑞使用的是mRNA技术,而阿斯利康则采用DNA技术,不过两款疫苗都采用了刺突蛋白,刺突蛋白本身没有感染性,因而都可以“教会”免疫细胞识别并对抗真正的新冠病毒。
     今年4月,研究人员扩大了该项目,将美国莫德纳公司和美国诺瓦瓦克斯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也纳入一项新研究中。(澎湃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7-1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出现首个接种莫德纳新冠疫苗后血栓致死病例

综合美国雅虎新闻网、“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前天(2021年6月28日)消息,美国一名65岁男子注射第二剂莫德纳新冠疫苗后死亡,患者曾出现罕见血栓症状。这是美国首例已知的接种莫德纳疫苗后血栓致死病例。

据报道,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一名65岁男子接种第二剂莫德纳新冠疫苗10天后,出现头痛、双腿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紧急就医后出现罕见的“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病症。2天后,该患者不治身亡。

该案例最早发表于美国《内科医学年鉴》一篇研究报告。据介绍,该男子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两种慢性病。胸腔扫描显示,其肺动脉有较大的血块,双腿有深静脉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严重。医生认定,该患者死亡症状符合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VITT)。

美国医学机构称,接种新冠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是罕见事件。不过,血栓并不是唯一一个与新冠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5日更新了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即辉瑞和莫德纳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增加了心肌炎或心包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示,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的几天内尤其可能出现类似疾病。(海外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发表于 2021-7-1 18: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媒:新加坡当地人和中国公民正自费"热"打科兴新冠疫苗

本帖最后由 如愿以偿 于 2021-7-1 19:06 编辑

     
     世卫组织(WHO)于日内瓦当地时间今年(2021年)6月1日,将中国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正式通过紧急使用认证,即批准将其纳入“紧急使用清单”。新加坡卫生部表示,该国将允许私人医疗业者引进科兴疫苗。据新加坡媒体17日报道,当地时间6月16日,新加坡卫生部公布24家可接种科兴疫苗的医疗机构名单后,大量民众开始咨询和预约接种事宜。
     尽管上周五(2021年6月18日)早上下起倾盆大雨,但在新加坡东部勿洛居民区一家不起眼的诊所外面,仍有数十人排起长队。其中大多为年纪较大的新加坡人和中国公民,他们正迫切地登记以期接种中国科兴新冠疫苗。
     50岁的哈尔滨人孙妍慧(音)专门为此请了一天假,因为估计需求很大。“我爱我的国家,当然将接种科兴疫苗”,她用普通话说。一名正排队的湖南女士说信任中国疫苗,因为它们在中国的接种量已超10亿剂次,“我们全家和全村都接种了,没出现任何副作用”。
     新加坡有关部门上周发布一份24家私人医疗机构名单,它们将为当地人接种20万剂科兴疫苗。尽管中国疫苗尚未获批在这个国家使用,但新加坡政府允许人们选择已获批疫苗的替代疫苗——科兴疫苗获世卫组织批准后,新加坡允许一些私人诊所引进(编者注)。选择中国疫苗的居民要支付少量接种费用,从10至25新元(约合48至120元人民币),且若出现严重副作用,将被排除在该国赔偿计划外。
     即便如此,看起来科兴疫苗仍在这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大受欢迎。记者多次拨打显示,所有获批诊所的电话一直处于忙线中。其中一家诊所的传染病专家梁浩楠(音)说,上周三晚宣布有关消息后一小时内,电话就汹涌而至。
     他的诊所获得200剂疫苗,但等候的人超过1000,“反响极其强烈”。他表示,中国生产的疫苗能满足反对(辉瑞和莫德纳)mRNA疫苗的人士的需求,因为与科兴灭活疫苗等更传统疫苗相比,他们不放心西方使用的新技术。
     新加坡信医专科中心首席执行官路易斯·陈说, 100多人已在该中心接种科兴疫苗。迄今登记报名的人数已超3000,接种时间将持续到今年9月。
     在梁浩楠位于新加坡闹市区的诊所,80岁的新加坡家庭医生黄信恩(音)是上周五首批接种者之一。他将科兴疫苗比作他每半年接种一次的普通流感疫苗,“我宁愿选择并更加信任传统灭活疫苗。mRNA(疫苗的技术)非常新,我并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觉得有太多无法估量的东西”。他相信“现实世界的结果”,而非声称科兴有效性低于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的试验及同行评估,“仔细观察来自中国的结果,它们比其他国家的任何(疫苗)都更好”。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说,(对中国疫苗的)这种积极反应也带来一个问题:新加坡是否能确保充足的科兴疫苗供应以满足当地需求。即便如此,他认为因中国疫苗排起长队是一件好事,“科兴是通过世卫紧急使用认证的疫苗之一,这意味着在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中,这种疫苗提供的保护被认为足够有益,适合广泛接种”。(环球网 作者Dewey Sim,丁玎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7-1 19: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京今年3月接种的新冠疫苗公开了:俄罗斯自研“卫星V”

     今年(2021年)3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接种了新冠疫苗,不过当时并没有公布疫苗的具体型号。在当地时间6月30日12时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普京连线直播”活动采访中,普京确认了疫苗是该国自研的“卫星V”。
     当时报道称,3月23日晚,普京接种了第一剂俄罗斯自产的新冠疫苗,4月14日完成第二剂接种,感觉良好。此前不公开疫苗型号是为了避免争议,官方只表示接种的疫苗是俄罗斯研发的三款疫苗中的一种。
     俄罗斯有三种疫苗经过注册,这三种疫苗分别为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发的“卫星V”疫苗,“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研发的“EpiVacCorona”疫苗以及丘马科夫联邦免疫和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科研中心研发的“Kovivac”疫苗。
     此前报道称,俄罗斯研发的卫星V(Sputnik V)新冠疫苗的有效率达到了97.6%,而且是真实世界试验中得出来的结果。
     该疫苗的开发者、俄罗斯科学家Denis Logunov表示,97.6%的有效率是从380万人接种后的数据中得来的。
     按照这个有效率来看,俄罗斯的新冠疫苗在保护率上全球最强的。
     早在今年1月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俄罗斯卫星V疫苗的论文,临床试验显示疫苗有效率为91.6%,在腺病毒疫苗中遥遥领先,英国阿斯利康的腺病毒疫苗有效率不过76%,美国强生最好的结果也不过85.1%有效率。
     此前的去年即2020年8月16日,加拿大网站“今日多伦多”(Toronto Today),曾有人造谣普京小女儿蒂诃诺娃(Katerina Tikhonova)接种这个“卫星V”俄罗斯自研的新冠疫苗第二剂疫苗后去世的假新闻。(快科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0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2021-7-2 14: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大学:近半80岁以上老人辉瑞新冠mRNA疫苗两剂后才有效

    眼下,疫苗仍是消除新冠全球大流行的主要希望。老年人群体、尤其是80岁以上人群该如何接种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公开披露的证据甚少,推动疫苗开发的临床试验也很少招募80岁以上的志愿者。
剑桥大学等研究称mRNA疫苗80岁以上需打两针才会起免疫.jpeg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间,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约半数80岁以上人群在打了第二针辉瑞-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后,才能实现最优的病毒中和作用。该项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格拉斯哥大学等团队联合完成,研究结果对于全球疫苗接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剑桥大学病毒学及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剑桥治疗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研究所核心研究人员Ravindra Gupta及其同事以辉瑞-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为例指出,尽管两剂mRNA疫苗针对新冠病毒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但80以上群体中的数据仍然很少,我们也不清楚在这一群体中疫苗对新冠变异毒株的效力如何。
     就在近日,苏黎世大学流行病学家、世卫组织顾问罗伯特·史蒂芬(Robert Steffen)表示,接种过一剂mRNA新冠疫苗的人可在长时间内得到保护,大概保护期为几年。但这一论断对老年人是否适用?需要打个问号。
     Gupta等人此次比较了80名老年人和60名年轻医护人员在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在接种第一剂辉瑞-BioNTech疫苗3-12周期间,研究人员检测发现,80岁以上的群体中大约有一半没有中和的证据。此外,相比年轻组,80岁以上老年组产生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定(GMT)的比例更低。
     研究强调,在这项针对140名志愿者的研究中,他们不仅表明血清中和和结合IgG/Ig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并且明确显示出在80岁以上群体中是显著下降的。
     根据这项研究的观察,8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在第一针接种后中和反应较低,研究人员假设这可能导致接种者对分别来自英国、南非和巴西的B.1.1.7、B.1.351和P.1变异毒株(VOC)的中和反应更弱。
     因此,他们检测了不同年龄组的血清对野生型假病毒(PV)和上述三种突变毒株S蛋白的中和作用。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80岁以上的受试者血清对B.1.1.7、B.1.351和P.1的中和能力显著降低。尤其是指接种一剂的情况下,对变异毒株几乎没有中和能力。
     研究认为,在病毒突变的不确定下,老年人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不过,研究同时提到,在第二剂接种后,尽管各年龄组间仍存在差异,但几乎所有年龄组的参与者在针对变异毒株时都能检测到中和反应。
几乎所有年龄组的参与者尤其80岁以上的针对变异毒株时都能检测到中和反应图表.jpeg.jpeg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80岁以上群体是优先接种新冠疫苗群体。研究提醒,老年人是一个高风险人群,有必要采取具体措施来加强疫苗应答,尤其是在值得警惕的变异毒株大肆传播的地区。
     实际上,老年人群体在各国的新冠疫情防控中都是重中之重,许多国家也将老年人作为疫苗优先接种对象。而中国将60岁及以上人群定为特定人群,主要源于国内疫情总体防控形势与国外不同。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曾介绍,由于海外多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公众感染风险大,而老年人不仅是易感人群,而且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因此,许多国家将高龄人群确定为首批接种群体。相比之下,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平稳,普通民众感染风险较低,因此先将感染风险较高的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确定为重点接种人群。
     另一个原因则是,我国疫情控制得较好,国产新冠疫苗临床Ⅲ期只能到病例多的国家开展。境外试验中,入组老年人的数据量较少,国家药监局出于谨慎因素考虑,把第一阶段的接种人群限制在18至59岁。
     在6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也曾就“60岁以上老人能否打疫苗”问题表示,做好老年人群的健康防护,一直是我们在整个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点内容。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我们对各类人群的接种都作出了相应的详细的安排,这里其中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前期,我们对于有接种需求,同时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年人开展了接种工作。这个接种我们是参照对于重点人群的接种进行实施的。
     同时,我们根据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比如安全性、有效性的数据结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接种策略。为指导各地做好各类人群,包括60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接种工作协调组专门制定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对于60岁以上老人的接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统一的接种建议和具体要求。
     崔钢表示,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指导各地有序地做好老年人的接种工作,切实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澎湃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7-6 0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无潜在疾病的13岁男孩接种辉瑞疫苗后在梦中去世

本帖最后由 将进酒 于 2021-7-6 09:24 编辑

     近期,美国一名13岁男孩在接种第二剂辉瑞新冠疫苗的3天后去世,他此前并无其他潜在疾病。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对此展开调查。
     据《纽约每日新闻》4日报道,该男孩名叫雅各布·克林克,他在当地时间6月13日注射了第二剂辉瑞疫苗,3天后在睡梦中去世。从接种完疫苗到死亡的2天时间里,克林克曾表示自己出现了常见的疫苗接种后症状,包括感到疲劳和发烧。6月15日晚,他感到有点胃痛,但没有到引起严重关注的程度。他在当天晚上睡着后再也没有醒来。
     克林克的姑妈表示,这名少年很健康,没有已知的潜在疾病,并且很期待在秋季的开学。尸检报告显示,克林克的心脏肿大,周围有液体。对此,卫生专家称可能需要3到5个月才能确定确切的死因。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正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美媒指出,6月23日,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个咨询委员会曾表示,辉瑞以及莫德纳新冠疫苗与年轻人患上心脏炎症“可能存在关联”。(海外网 张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7-13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药和科兴新冠疫苗进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本帖最后由 窈窕淑女 于 2021-7-13 11:44 编辑

     当地时间7月12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宣布,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签署供应疫苗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家企业将于7月起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疫苗,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将有助于缓解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疫苗供应短缺现状,推动疫苗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思·伯克利表示,欢迎两家公司签署协议,这可以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参与方立即提供疫苗。此前,中国国药和科兴新冠疫苗已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在声明中指出,目前德尔塔变异毒株对全球卫生系统构成的威胁日益严重,两家中国公司将立即提供1.1亿剂新冠疫苗,后续还可提供更多疫苗。
     根据协议,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可在今年7月至明年上半年提供1.7亿剂疫苗,供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采购。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可提供的疫苗总量,预计将达到3.8亿剂。
     根据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提供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采购目标,至明年上半年,最多将购买5.5亿剂中国的新冠疫苗。(央视网 总台记者/朱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7-13 1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CDC和FDA为何联手拒绝辉瑞新冠疫苗申请接种第三针?

     先是阿斯利康,然后是莫德纳,现在是辉瑞。
     疫苗厂商自今年(2021年)4月开始便不断吹风,告诉人们在接种完两剂新冠疫苗之后,还需要接种第三剂所谓的“加强针”,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个体防护效果,特别是对当前出现的一系列危险的变种病毒。
     但是,美国疫病和预防控制中心(CDC)和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显然对这种说法并不感冒,它们现在的意见是,至少在当下不是必须这么做。于是,似乎形成了一种有点黑色幽默的状态:疫苗生产商说“我家的打两针还不够”,而监管部门说,“不,你家打了两针了,可以”。
     那么,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接种第三针呢?
     7月8日,辉瑞发了一份声明,说接种了第二剂新冠疫苗6个月后接种第三剂,似乎可以给接种疫苗的人保持“最高水平的保护”,计划在8月份向FDA申请加强针紧急使用授权。开始于2月25日的辉瑞疫苗加强针的试验显示,与前两剂相比,第三剂可将新冠病毒变体的抗体水平提高5至10倍。
1.png

     这份声明中没有提及任何新的数据发现,但表示将很快公布研究结果。
     然而,这份声明出现三个小时后,FDA 和CDC就发表了一份前所未有的紧急联合声明予以回应,强调说,目前的证据表明已经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人和正在接种过程中的人,可以避免重症和死亡,即便是目前流行的变异体Delta。“此时不需要加强针”,倒是还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应该“尽快接种疫苗,以保护自己和社区”。声明同时说, FDA、CDC 对何时需要第三针有一个“科学为基础的严格评判程序,它会综合考量实验室数据、临床试验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其中可能包括来自特定制药公司的数据,但并不完全依赖于这些数据。我们将继续评估任何可用的新数据,并将随时向公众通报情况,如果科学证明需要加强针,我们已对此有所准备”。
     世界卫生组织7月1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声明说:“在收集更多数据之前,我们不知道是否需要加强针来维持对COVID-19的保护,但研究人员正在考虑这个问题。鉴于这些疫苗的临床试验一年前刚刚开始,最近才在人群中推广。因此,关于当前剂量疫苗的保护期持续多久,以及额外的加强针是否有益,以及对谁有益,这些数据都还很有限。”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H)所长安东尼·福奇也公开表态说:“我们尊重制药公司,但美国公众应该听取CDC和 FDA的建议,这一信息非常明确: 如果您此时已完全接种疫苗,则不需要注射加强针。”(来源:《土耳其6国开打第三针,美国叫停辉瑞申请,国内加强针何时启动?》文/汪晓青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撰稿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